首页 理论教育 走进校本课程

走进校本课程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而,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成为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和个性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目的。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五是把握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信息反馈,适时调整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成为开放式连续性的动态过程。

走进校本课程

任克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崛起,世界各国都在寻求教育改革,而课程的改革又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我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校本课程作为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应运而生,它是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因而,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成为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工作实践谈谈对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认识。

一、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

1.对校本课程的认识

美国著名课程理论家古德莱德曾把课程分为五个层次:一是观念层次的课程,二是社会层次的课程,三是学校层次的课程,四是教学层次的课程,五是体验层次的课程。也有人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三个层次。在教育改革的初期,人们认识到以文化为主要框架的学科课程虽对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它却导致了学生在道德观念、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相对欠缺。从而提出了素质教育,使学校在全面育人方面加强了研究和管理,教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等理念深入人心,除开设国家规定课程外,许多学校开设了适合学生发展需要,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各项学习活动课,以促进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发展。如:阅读欣赏、演讲口才、科技航模、声乐、琴画、摄影摄像、舞蹈健美、英语乐园、田径球类等系统性和非系统性课程,形成了学校特色课程。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探究成为学生获得新的学习能力的发展性课程,这一课程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分析、综合和鉴别信息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人们对课程又有了更广义的认识:“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出发,校本课程应当是包含学校教师和学生在内的,由学校提供,可供选择的课程,因此,从内容上看,校本课程是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积累沉淀形成的课程,是学校在课程改革发展中研究挖掘形成的课程,是在实施活动课、选修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己开发的课程。从另一个方面看,它既是一种权力的下放,也是教育民主化进程的产物,又是学校教育个性化的一个阵地。

要指出的是校本课程不能等同于课外活动课,虽然校本课程的许多内容同活动课一样,但校本课程与活动课不同就在于一个是课程,一个是课,课是课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态,课程要落实到实处,离不开课这种形式,但要使课具有课程的意义,就必须确定这种课的价值,确定合理结构和它与其他课之间的相互联系。如果活动课在价值取向上不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相联系,就很难说它是校本课程,相反,那些由学校经过一定的合理性论证和设计,能够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活动课,可以归入校本课程。

2.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

从教育发展方面看,以学校为主体,合理利用学校与社区的教育资源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制度内权利与资源的重新配置,体现出我国教育的开放性和民主性。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有利于扩大学校课程的自主权,更主要的意义在于它充分发挥了学校及社区的文化教育资源,从而加强了课程的适应性。由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连续和动态的生成过程,学校教师拥有课程开发的自主权,能根据具体情况经常进行评估、修改课程,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理想课程与现实课程的差异问题,有利于课程向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方向发展,使教育体现出时代感。

从学校发展方面看,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或地方的课程计划、学校教育教学以及学校的课程资源,所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既有利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又能使学校办出特色。另一方面,校本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是由学校教师来承担的,教师与其工作效能发生直接关系,必将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技术的提高,有利于教师个性特长的发挥,有利于造就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理论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同时,还有利于学校的自我评价和教师的在职教育。

从学生发展方面看,由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学校和教师,他们最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培养和兴趣爱好,并能集中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中某些方面的优势,因而他们开发的课程最易被学生认可和接受。由此可以有效的解决国家课程体系造成的只有共性、缺乏个性的千人一面的现象。开发出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可选择性的校本课程,以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

二、学校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

1.校本课程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必须遵循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增强其合理性和科学性,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使校本课程真正发挥出它应有的功效。

第二,课程的开发要重视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和个性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目的。在内容上应选取学生感兴趣,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内容。

第三,要根据学校及当地办学条件量力而行,不能贪多求全,搞形式、走过场,要循序渐进,成熟多少就开发多少。

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同时力争做好五个把握:一是把握好目标框架,目标框架的建立考虑到对育人目标的支撑,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教学资源的可能;二是把握校本课程的审核标准,使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特征、价值观、意志品质和正确的态度;三是把握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过程考核,而不是结果考核;四是把握课程评价的多元化,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方式的多元性。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五是把握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信息反馈,适时调整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成为开放式连续性的动态过程。

2.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实施的前提下,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构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体系。

首先,学校应设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规划,课程审议,课程计划管理的执行,课程评价,教材编写,教师培训与聘用等;其次,要在广泛深入调查学生、家长、教师的基础上,拟定既能符合学校办学特色,办学条件。又能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校本课程。我校近年来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并始终将其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学校总体教育教学计划之中。我们把校本课程定位在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完善学生人格、提高综合素质这个层面上,这也是我校实施艺术教育和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在教学内容上设置了六大类23项,分别是:

表演类(课本剧、小品、曲艺),

科技类(无线电、航模),

美术类(绘画、书法、摄影),

棋类(中国象棋、围棋),

音乐类(声乐、大合唱、小提琴、二胡、竹笛、古筝、管乐),

体育类(篮、排、足、羽、乒、跆拳道)。

在教学管理方面有五项具体要求和措施:①每学期学习不少于32课时(周2课时),②开学第一周由教务处组织学生报名、编班、聘任教师,第二周开始上课,③各任课教师在本教学组内使用统一的教材,制定学期教学计划交教务处审定后方可实施,④严格执行教案签字制度(专人检查),⑤任课教师须做好课堂教学记录和学生考勤,每周一交教务处,作为期末考核学生的依据之一。在考核评价方面,学校采取了综合考评制,注重过程评价。将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主要根据各组的教学管理,教学效果,教学业绩,特长展示等评出A、B、C类教学组,每学期期末考核一次,成绩计入学生总分,A类按100%记入,B类按90%记入,C类按80%记入,同时还采取了加分奖励制,即在所学课程方面有突出成绩者(如比赛获奖,获得专利等)给予加分,学生在完成各段(小学段、初中段、高中段)学习内容,经考核合格者,由教务处颁发校本课程学习合格证书,任课教师按A、B、C三类发放课时费。

3.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流程

根据我校近年来对校本课程的实践,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流程图可建构如下:

img8

三、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生观念滞后,一部分教师和学生仍然以对待活动课的态度对待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像一样热情,认真,负责,存在应付差事的现象,这一方面有升学压力的因素,另一方面是对新课程认识不足,因此作为学校要在改进教学评价的同时,通过培训,使广大教师转变观念,提升师生共同开发校本课程的意识和能力。

2.领导机构不健全,缺乏校本课程的规范管理。校本课开发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有着一系列规范程序和管理制度,不是由哪一个人就能简单完成,而是要发挥师生集体力量,通过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因此,学校从领导到教师,以教师到学生须密切合作,反复酝酿,反复修改,形成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

3.评价与激励机制缺乏。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项创造性劳动,要依靠集体的智慧,并付出艰苦的汗水。同其他课一样,需要有评价和激励机制的约束。

4.课时数紧张。解决的办法:一是把原来45分钟一节课改为40分钟,二是对双休日进行合理利用。确保校本课程开设的时间。

参考文献

周小山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