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心的幼儿心理健康概念标准、幼儿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其预防与纠正策略、幼儿健康教育等方面研究的综述,力图把握当今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幼儿教师虽然也有要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但由于多数教师未接受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岗前教育和岗后培训,因此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

内江市资中县公民镇马道子小学 张文联 指导老师:王 丽

摘 要:心理健康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基础,幼儿心理健康尤应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心的幼儿心理健康概念标准、幼儿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其预防与纠正策略、幼儿健康教育等方面研究的综述,力图把握当今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心理;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国家幼儿教师培训2012”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幼儿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教育基础。

当前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下,幼儿教育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和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城市和农村又存在一些差别,虽然都是独生子女受到家庭溺爱,但农村家庭半数以上是由文化程度不高或是文盲的爷爷奶奶带大的留守儿童,溺爱、挑食、调皮而孤独、自卑、精神压抑、性格孤僻等心理健康问题突出,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从而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主要特征为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与愉快、行为协调统一、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适应能力。具体到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与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与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与和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与发挥。幼儿期的心理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孩子性格特征的优劣,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与对待未来的态度。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衡量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有以下5个方面。

1.情绪基本上是愉快、稳定的。不经常发怒,不无故摔打玩具与其他什物;生活起居正常,能按时入睡,睡眠安稳,少梦魇,无吮吸手指或咬物入睡的习惯;基本上能听从成人的合理嘱咐,不过分的挑食、拣穿,不经常无理取闹。

2.求知欲较强。喜欢提问题并积极寻求解答;学习时或完成任何力所能及的任务时,注意力集中,记忆力正常;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同年龄相符,无口吃情况;生活中对力所能及的事,乐于自己做,不过分依赖别人的帮助,能比较认真地完成别人委托的事。

3.能合群,爱与小同伴交往,对人有同情心和友好行为,不随便打人骂人,不妒忌同伴;在集体中能愉快地生活,在成人指导下,愿意为集体和他人做力所能及的好事。

4.诚实而不说谎。很少说不符合现实的话;不私自拿别人的东西或损坏别人的东西;做错事不隐瞒,肯承认错误。

5.有自尊心和一定的自信心。对称赞感到高兴,对批评、指责感到羞愧,希望做受人欢迎的事,不愿做遭人责骂的事;不过分的畏难、胆怯等。

二、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必要的桥梁和依托

幼儿教师虽然也有要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但由于多数教师未接受过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岗前教育和岗后培训,因此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什么是幼儿心理健康,什么是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什么是幼儿的心理问题而不是发展中的表现,心理健康教育应达到什么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安排哪些教学内容,不同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何不同,时间安排应怎样处理,心理健康教育应如何评价等问题都没有清晰的知识体系和系统的知识框架,更没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说得热闹,而实际开展却不尽如人意。

(二)忽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维护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崇高的特殊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然而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职称评定,业务竞争,应试教育,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生活中的压力和工作中的竞争,都会让教师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因此,加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维护显得尤其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成长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要让幼儿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师就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遗憾的是,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忽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维护。

(三)家园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上的不同步

现在的家庭常常是“四二一”家庭,家长要明确家庭环境的创设、家长的教育态度、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人际关系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如家长们对孩子呵护备至,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娇宠溺爱,有求必应,容易使幼儿形成任性、霸道、不会合作与分享的心理特点。当前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对一个孩子的教育的重视程度极高,父母对幼儿的期望值不断上升,幼儿从小就在父母的高期望下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使幼儿表现出退缩、易哭泣、过分敏感等特点;幼儿园中也常见到一些有不良习惯的幼儿,如吸吮手指、咬指甲、眨眼、挖鼻孔、耸肩、咬衣服、攻击性强等,而家长们并不认为是幼儿的心理问题,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上明显滞后。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家庭教育注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生下来与父母接触频率较高,因此父母行为对幼儿的影响非常大。在家里父母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1.家长要创设和谐、温馨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要能给孩子温暖、安全和秩序的心理感受,有良好的文化氛围。

2.家长要关爱孩子,对孩子的期望要适度。

3.学习有教育效能的教育方式,改变过分严厉、苛求甚至打骂、欺骗和恐吓孩子的方法。

4.家长的教育要有一致性,不要随情绪来进行教育,使孩子不知所措,敏感多疑,情绪不稳,胆小畏缩。

(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在幼儿园,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必须具备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应该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不能带着情绪上课,应做到以下五点。

1.教师要有爱。教育学生,从爱出发。平等地爱、理解地爱、尊重地爱、信任地爱。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只要有了问题就要以爱心加以及时处理,处理的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学生就会信任你,喜欢你。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方面。对学生的爱心还要求教师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师爱要全面、公平。

2.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一个教师的心理不健康,会直接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优秀合格的教师应做到对教师角色认同、勤于教育工作、热爱教育工作,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3.教师要不断发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师的职业是一个在复杂情景中解决复杂问题的社会实践领域。“那种想在早年时期一劳永逸地获得一套终身有用的知识或技术的想法已经过时了”。教师应该成为一个学习者。教师专业发展延伸并覆盖教师整个职业生涯和实践过程,教师的学习也就伴随并贯穿于教师整个职业历程。

专业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专业发展是社会、学校与教师个人都应该时刻关注并不懈追求的目标。当我们为成绩、进步及幸福感增强而沾沾自喜的时候,我们不要忘了自己的使命,不要忘了孩子、家长及社会各界注视的目光!

4.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幼儿教师的言行举止都随时在起着示范的作用,对幼儿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往往模仿效法老师的所作所为。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幼儿的心智是“吸收性的”,可塑性很强。

5.从培养幼儿常规习惯入手。个人学好学坏往往是从细小的事情开始的,坏事再小切勿做,好事虽小也应该做。所以应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引导幼儿从小养成团结友爱、讲卫生、有礼貌、会合作、能分享、有条理、有责任感等好习惯。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教学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者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意义的联系;按照某种认知结构变量关系将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知识结构中,并掌握相应的自主学习策略。

(三)充分地利用家园联系工作

家园关系有助于幼儿的发展,能够为家长更好地教育幼儿提供支持。幼儿园应及时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幼儿的要求,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了解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学校设立家园小红旗上墙制度,多用鼓励和表扬,促使小朋友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家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幼儿的心理就会健康发展,幼儿像春天里的种子,需要精心浇水施肥,细心地呵护而非拔苗助长。

参考文献

[1]徐建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4.

[2]庞丽鹃.教师与儿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李善英.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