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教师的心理健康

浅谈教师的心理健康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学校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指导教师运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乐观、向上、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国家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曾经公布了一项调查报告: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2.4%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浅谈教师的心理健康

向家翠

(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变得更为复杂。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是当今社会重要职业之一。他们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关系着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质量。因此,对教师群体心理的现状、成因及解决对策进行认真仔细地分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学校要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指导教师运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乐观、向上、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一、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教师是教育影响的主导者、支配者,教师的一个皱眉、一个微笑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久的。学生很容易把教师的一切视为自己效仿的榜样,从人格到认知、意志、情趣、行为习惯,从有意识到无意识,教师对教育环境的调控对学生来说可能是决定意义的,教师的心理健康更是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人格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对培养合格人才,促进教育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调查表明(图1),38.50%被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只有28.8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从调查结果来看,有近40%的被调查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教师如何去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我们又如何能保证这批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因此,在我们推行教育与教学改革的同时,必须高度关注教师的心理状况。

img25

图1 中国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布图

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国家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曾经公布了一项调查报告: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2.4%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担心、精神不振等。由于人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质的极为复杂的动态过程,因而制约心理健康,造成心理偏差、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因素也是极其复杂多样的。从各种影响因素来说,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

(1)工作负荷过重。许多教师常常是从早上六七点到学校,一直要到晚上十点以后还在备课;更有一些教师多年从事班主任工作,心理压力更大。据调查,我国教师人均日劳动时间为9.67小时,比其他岗位的一般职工日平均劳动时间高出1.67小时,其中睡眠时间比一般职工平均少1小时,娱乐时间少0.5小时左右,再加上教师下班后的备课、批改作业、家访、进修学习、处理学生日常事务等,而且双休日和寒暑假的休息也常常没有保证。如此长期的超负荷运转,容易使教师疲惫不堪,身心疾病增加,心理负担沉重。

(2)社会期望过高。教师的劳动带有很强的示范性,教师要以自己的德、学、才、识示范于学生。长期以来,无论是文艺作品还是大众传播媒介,都常常将教师描绘成一种“悲剧角色”,最“权威”的说法是:教师是蜡烛,照亮别人,牺牲自己。在人们的眼里,教师被模式化了,不可逾越规范,他们必须以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刻苦耐劳、兢兢业业、诚实俭朴等形象展示于人,时刻检点自己。这种角色期望使教师的心理长期受到压抑,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处事拘谨,甚至强制自己控制正常的需要和行为。

(3)心理压力过大。竞争上岗、末位淘汰等给教师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全新的理念和实践,教师普遍感到困惑茫然,感到不适应,为了避免被淘汰出局,大家需要不断学习,自我“充电”和“加压”。在一些家长眼里,学生成绩好坏、听话与否都是老师一个人的事,只要孩子不成才就是没遇到好老师。而且,有些媒体不去理解教师所做的工作以及教师的心理伤害,盯住教师的一些失误,过分炒作,出现“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偏向学生一方的现象,给教师带来严重的心灵伤害,加重教师的精神负担。

(4)人际交往狭窄。从教师的工作性质来看,教师工作繁重,工作相对封闭,许多教师每天接触的人只有同事、学生、家长,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社交活动,加之教师生活环境单纯,导致思想意识与社会相脱离,因而社交技能与社交活动的需要不相适应,社交的成功率较低,从而使他们不愿过多地与人交往,心理上自我封闭。其次由于教师的工作繁杂而细碎,工作需要认真细致,长期如此,易形成不良的性格特点。同时由于“文人相轻”的传统观念,在各项评比中容易产生相互猜忌、攀比、嫉妒的情绪,由此造成教师在人际交往中发生障碍,性格忧郁孤僻。

此外,教师本身还存在着大部分不会调整自身的不良情绪,没有快乐感、由于疲劳过度造成的身体伤害;社会地位表面看似挺高,实则并非如此,实际收入也不如许多行业,目前教师工资收入与社会其他行业待遇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在跟自己的同学、朋友相比,觉得自己社会地位、物质待遇“不尽如人意”,由此产生的失落感和自卑感便常常侵袭着教师的心灵。其实教师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工作,一直就没有一套疏导体系来调整他们的心态,他们自己都处于心理不健康的边缘和其中,怎么可能教育好和指导好正在成长之中的孩子呢?

三、优化教师群体心理健康的对策

1.改进思想教育工作,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

思想和心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思想支配着心理,一定的思想品德形成之后,就会决定相应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对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定向、整合和动力等方面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是优化教师群体心理的根本方法。

2.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

许多人出现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其基本问题就出在对“自我”的观念上:一种是认为真实的我不完美,因此排斥它,憎恶它,结果使自己的心理受到伤害。另外一种是过分夸大自我形象,认为自己是最完美的,傲视一切、有恃无恐,结果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就会到处碰壁,造成更深的自我伤害。心理学研究发现,过高估计自己或是过低估计自己,都会使人丧失适合自我发展和成功的机会。因此,要学会从多方面、多途径了解自己,要学会从周围的世界中提取有关自我的真实反馈,避免由于自己的主观理解所带来的误差;要坦诚地承认自己的缺陷与不足,并肯定自己、尊重自己的优点;要实事求是地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尽可能使自己的理想与自身的能力和生活现实接近;要敢于承认差距,善于学习他人,扬长避短,提高自己,避免陷入嫉妒的泥潭。一位心理健康的教师不仅拥有自信心,善于反思自己,不断进步,而且能够接受他人的新方法,接受新事物,这样才能永葆激情,才会因成功而快乐。

3.创设和谐的工作环境

士气是在良好的心境中体现的一种能动作用,它也是心理健康的一种反应。只有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下,教师的工作热情才能得到最充分发挥,形成高昂的士气,推进学校各项工作顺利高效运行。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推行人性化管理,在处理教师的有关问题时,既按“章”办事,又以“情”动人,创设民主、友善的工作气氛。要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工作,减少课业负担,减少无意义的评比、考核等,使教师心理得以“松绑”“减压”,解决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源头,使广大教师对工作保持永久的热情和持久的愉悦心理;物质生活不仅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且对教师的工作情绪有重大影响。许多调查表明,教师的心理冲突与情绪困扰,常与他们因物质生活水平不高,而不安心工作有关,二要积极争取各方对教育的投入与支持,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要积极为教师提供娱乐的时间与场所,为教师的进修学习和专业成长创造条件,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待遇,为教师创设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三要针对教师产生的不良心理,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邀请专家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体心理辅导、个体心理咨询,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让教师能带着良好的情绪投入工作,进入课堂。

4.提高心理调节能力

积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人生态度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必须学会适时适度地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与情绪。在目前教育体制改革的竞争中,要充分认识到,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正视现实,及时有效地克服和化解不良情绪,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才能找到应有的位置,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第一要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学会自我心理保健。如:每天晚上整理一下自己在这一天的“闪光点”,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面对人生得失成败,能及时调节情绪状态,从容面对,消除心理不适;培养生活情趣,如学习音乐、练习书法、养花、下棋等,丰富生活内容,舒缓紧张的神经,使身心得到调节。第二要学会弹性工作。在安排工作时,将目标按优先次序进行区分、限定目标、建立一个现实可行的时间表、每天留出一定的时间给自己。不管工作多忙,千万别忘了放松自己的身心,这样才能使生活、工作更有效率,避免过重负荷,才能精神抖擞地去应付繁重的教学工作。第三要走出小屋,走向自然,适当参加运动,把烦恼与汗水一起“排泄”出去。如遇到烦恼时主动找人倾诉,或者到户外爬山、打球、出外旅游等,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疏泻心中的烦恼与不快,让自己拥有愉快的心情。第四要培养自身优良的意志品质,在各种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乐观而平静的心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冷静地解决一切不愉快的问题。

5.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当一个人感到有可以依赖的人在关心、照顾、尊重和爱护自己时,就会减轻挫折反应的强度,增加对挫折的承受力和适应性。因此,要增强团体意识,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校园氛围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培植人与人之间的诚信,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学校里体会到温馨与关怀。

教师是一种教育人的工作,要与各方面的人打交道,其中主要有学生、同事、领导及家长,其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尤为重要。因此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努力改善师生关系,信任学生,接纳学生,鼓励学生,克服无视学生权力的传统观念,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教师,友善待人,让互相尊重成为学校师生关系的主旋律。其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利用节假日经常组织丰富多彩、健康文明、教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教师的课余文化生活,让教师通过活动加深情感交流,消除工作误会,得到心理补偿,增强集体凝聚力。

6.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视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视为蜡烛,燃烧自己,点亮别人;视为园丁,桃李满天下。所有这些都表明教师职业的伟大与崇高。然而,教师必定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心与帮助。特别是在他们有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时,有效的社会支持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这就要求社会、行政部门、上级领导要真正关心和了解教师的实际问题,对教师各种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要从政策、管理等各方面尽可能地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千方百计提高教师待遇,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要通过宣传,使社会群众正确认识教育的长期性,避免短期行为,正确看待教师的过失,避免以点带面、以偏概全,要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估体系,科学评价教师的工作,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减轻教师的负担,为老师缓解压力,维护广大教师的身心健康。

总之,我们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维护教师的身心健康,努力把教师的不良心理消除到最低限度,使广大教师以健康积极的身心投身于教育工作,去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