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阶段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期,错过这段期间将有可能影响到幼儿的一生。而幼儿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形成的最为快捷的方式就是来自幼儿的日常生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将成为幼教工作的一大重心,幼儿教师也应成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是以发展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为最终目标的。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简阳市石桥镇中心幼儿园 罗 萍 指导老师:刘小平

摘 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指针对学龄前的儿童进行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等方面的教育,使幼儿在此过程中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其自我心理保健的能力。这是提高身心健康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入手,结合现状分析了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着重阐述了幼儿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幼儿作为社会的继承人,他们的成长牵动着所有人的心。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关注、关心与关爱,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而以往更多地关注幼儿身体的健康方面,而忽视了幼儿心理情感方面的教育,这将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树立正确的健康观,特别是心理健康观,是当前幼教工作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幼儿阶段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期,错过这段期间将有可能影响到幼儿的一生。而幼儿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形成的最为快捷的方式就是来自幼儿的日常生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将成为幼教工作的一大重心,幼儿教师也应成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

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都能达到一种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

幼儿健康是指幼儿期各个器官、组织的正常的生长发育,能够较好地抵抗各种疾病,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一般情况下,幼儿健康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两部分内容。

幼儿身体健康,是指幼儿身体各器官组织的构造正常,各生理系统能良好发挥作用,能有效抵御各种疾病。组织结构的正常值与不同时期幼儿身高、体重的增加速度成正比,总体发展水平必须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幼儿的动作、认知发展正常,情绪积极向上,人际关系融洽,性格特征良好,无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身体、心理、社会适应都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状态。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指针对学龄前的儿童进行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等方面的教育,使幼儿在此过程中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其自我保健的能力。

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然而在当今的幼教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大多被忽视。这种状况如不加以改善,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

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以下不容轻视的问题:

(一)偏重于身体健康,把身体的三项指标作为幼儿健康的标准

现在不少幼儿园往往把测查幼儿的身高、体重、血色素三大指标作为衡量幼儿健康达标的依据。从幼儿园的管理者到教师乃至于家长,对此都十分重视。这样无疑是有必要的,但作为与身体健康有同等地位的心理健康却被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是身心和谐发展的前提,少了它,幼儿的生活、学习都不能正常地进行。

(二)只重视发展好的幼儿,忽视了发展相对滞后的幼儿

一些教师对本班发展好的幼儿常常在各种活动中都给予更多的机会,关注也比其他的幼儿多很多,嘴里说着会对所有的幼儿一视同仁,但对班级中发展相对滞后的这部分幼儿关注却不够,这样无疑会影响到这些幼儿的自信心的形成,影响他们对未来世界的观念。

(三)偏重幼儿的知识技能培养,忽略了幼儿的情绪、情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像英语、美术等这样的特色班遍布很多幼儿园,家长们打着“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旗帜,积极主动地给孩子报了各种特色班,有的甚至把每天的课程排得满满的,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情绪、情感、兴趣和承受能力。这种做法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反而会挫伤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将所有的任务交给幼儿园,忽略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作用

较多的家长只重视园内的教育,完全忽视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教育合力的作用。要知道幼儿每天除了在幼儿园以外,还有绝大部分时间在与家庭和社会发生互动,理所当然地,家庭、社会也应该是不可或缺的教育因素,“家园合作”才是最佳的教育模式。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模式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要达到良好的效果,必须依据一定的原则进行。

1.发展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是以发展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为最终目标的。随着幼儿年龄的变化,某种心理就会由原来的主要矛盾变成次要问题,因此,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的心理以及产生的问题。

2.客观性原则

对于幼儿心理健康现状的评价,要客观、慎重,避免收到反效果,影响幼儿以后的发展。

3.主体性原则

幼儿是独立的社会个体,他们有自己的尊严、人格和意志,因此我们尊重幼儿的主动性,让他们自主地参与到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地尝试。

4.协同性原则

幼儿每天生活在幼儿园中,与同伴的接触是最多的,当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矛盾,为了尽可能减少这样的事情发生,就需要对幼儿的协同性进行培养。让幼儿学会合作、交流、与人分享,这也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5.游戏性原则

幼儿的活动主要以游戏为主,游戏是幼儿最喜闻乐见的方式,也是学习效果最为显著的方式。所以我们常说“儿童的游戏世界是儿童的真实世界,游戏是儿童体验社会法则的学校。”因此,我们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游戏中,让幼儿既学了本领,又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质。

6.成功性原则

早期经验对幼儿的行为动机起着决定性影响:失败的经验会使幼儿缺少自信,不愿意表现真实的自己,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孤僻的性格,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形成。成功的经验,则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对幼儿健康、快乐的心理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这才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同时要符合幼儿自身发展的特点,具体分为以下两种模式:

1.养成性教育模式

由于幼儿的年龄很小,并且缺乏一定的理解与认知能力,因此心理健康的培养应着重放在操作层面上,应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培养他们健康的个性心理、情绪情感、社会适应力,这些都只能通过养成教育模式来完成。

2.补偿性教育模式

幼儿的心理发展相对滞后,我国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对已经出现心理障碍的幼儿群体,除了基本的养成性教育外,还应该采取必要的心理保健措施,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幼儿心理健康的补偿性教育。

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环境适应教育

随着幼儿的成长,他们逐渐从单一的家庭生活,走进幼儿园这个大家庭,踏出社会交往的第一步。不可否认外面的这个陌生环境与家庭环境有较大的差别,这无疑给幼儿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环境适应是现阶段幼儿最需要获得的本领之一。只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教育,才能帮助幼儿走出困境,为积极、乐观、主动的健康心理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人际关系教育

随着幼儿生活环境的扩大,他们面临的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要在幼儿园里开心快乐地度过每一天,人际关系的教育和培养是很主要的。

人际关系教育包括:亲子关系教育、师幼关系教育、同伴关系教育等等。

(三)学习困难教育

入园之后,有些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或者没有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而产生了学习困难,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情绪情感教育

幼儿情绪情感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早期的成败经验对其身体、智力、心理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经验,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也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使其对待事物多持积极、乐观等健康心态;失败的经验,则会让幼儿消极地对待周围的所有事物,这样的幼儿,他们的未来是如何的,应该不难想象。因此,如何发展积极情感,避免消极情感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五、幼儿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作为幼儿教师,要使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快捷地开展,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热爱关注幼儿

幼儿是大家公认的弱势群体,他们没有自主能力,就连简单的衣、食、住、行也要靠外界的帮助,因而对于幼儿我们应该倾注更多的爱,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也是“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每个幼儿都渴望教师的关注,教师的热爱关注给予孩子信心和希望,使孩子倍感温暖、愉快。教师关爱孩子,孩子喜爱教师,良好的师幼关系可使幼儿在集体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从而也增强孩子的自信。

(二)尊重、信任幼儿

只有尊重、信任别人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与信任。作为教师,首先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如有的幼儿聪颖,有的幼儿较迟钝;有的幼儿热情大方、善于言辞,有的幼儿孤僻沉默、整天不语;有的活泼敏捷、喜欢歌舞……每位幼儿都存在先天不同的素质,因为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及生活环境,教师应了解孩子差异产生的根源,对孩子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给每个孩子适当的空间,多给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

(三)多肯定,多赞扬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其优点首先加以肯定和赞扬,再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及努力的方向,这样孩子会乐于接受,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每个孩子都是一块未被打磨的璞,他能不能成为玉,就看如何去雕琢他。

(四)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如通过科学课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及探索精神,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的坚持、忍耐、勇敢,通过社会课引导幼儿关心社会、乐于与他人交往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角色游戏挖掘幼儿的潜能,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

另外,家庭、社会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父母的管教方式及家庭结构等。当今孩子的自私、自我中心、挫折耐受力、交往能力差等都与家庭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分不开的。总之,作为父母爱孩子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首先要关心、尊重、理解孩子,凡事不包办代替,注重言传身教,时刻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相信通过家园合作,充分发挥幼儿园、家庭、社会的教育力量,一定能够让所有的幼儿都可以形成积极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为以后的生活、工作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袁爱玲,何秀英.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黄英.关于幼儿教师、家长之幼儿心理健康观的访谈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4).

[3]邓明.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J].当代教育论坛,2004(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