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过教师“下水作文”提高写作教学实效的实践研究

通过教师“下水作文”提高写作教学实效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水作文”,并不是指教师一时的心血来潮,写点佳作在学生中卖弄文采,我们所倡导的“下水作文”是提高学生写作的重要途径,是一种形式,借用这种教学形式,目的和要义是指导学生写作。这也是教师“下水作文”的价值所在。教师“下水作文”全文展示《担当》(原文略)。

高 岚

摘 要:笔者尝试的“下水作文”,指的是教师通过不同时机展示、突出功能展示及不同形式的展示,从各个角度全方位让学生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写作中去,教会学生一些写作技巧,让学生能从各方面赏析和学习教师下水作文的闪光点,同时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关键词:下水作文 师生互评 展示

所谓“下水作文法”,是把写作比作游泳,要教会别人游泳,教者自己必须会游泳;教者会游泳,也不能光站在岸上指挥,必须一同下水。“下水作文”,并不是指教师一时的心血来潮,写点佳作在学生中卖弄文采,我们所倡导的“下水作文”是提高学生写作的重要途径,是一种形式,借用这种教学形式,目的和要义是指导学生写作。

把握展示时机

(一)在学生写作之前展示“下水作文”

展示目的:(1)引导学生审题。明确我们在证明什么,找到一个点。(2)引导学生构思。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确作文构思的基本方向。(3)引导学生运用某种(某几种)方法。

教师“下水作文”片段1

春秋时,晋灵公无道,滥杀无辜,臣下士季对他进谏。灵公当即表示:“我知过了,一定要用行动改过”,士季很高兴地对他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遗憾的是,晋灵公言而无信,残暴依旧,最后终被臣下刺杀。这位君主如果真的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悔悟,证明自己对国家对人民的深深歉意,怎么会落得如此下场!

我们将财产捐献给慈善基金,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我们爱的博大和崇高;我们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去证明我们的勇敢和正义;我们也在万般艰难的困境中,互相救助,用自己的努力去证明我们的坚忍不拔和坚强。当我们做错了事情,为什么不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忏悔呢?这同样是我们人生中最不败的花朵,最绚烂的风景!

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感受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作用,连教师并不刻意的排比论证,也在习作中做到位,可见展示是颇具成效的。将学生在教师展示“下水作文”后的写作情况,选其中一部分摘录:

学生习作片段1(萧山五中307班顾晓冰)

证明亲情,是将情感通过血缘的方式连接,在生命的起点赋予我们;证明爱情,是在另一生命开始的地方生存,在生命中画出华美的乐章;证明友情,是在生命中获取更多支持,有了共同的战友。于是,岳母刺字,贾母以发换酒之举被人铭记,亲情得以证明;于是,东坡十年相思被人美谈,举案齐眉等一个个典故被传诵,爱情得以证明;于是,竹林七贤的山间生活得以升华,友情同样被证明。(排比、举例论证)

学生写作前教师“下水作文”展示效果: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作文,借“下水作文”运用的某种写作技巧,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上的指导,学生在教师展示之后写作,完成教师既定目标。

(二)在学生写作之后展示“下水作文”

展示目的:(1)分析学生作文中集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在学生写作之后,在“下水作文”中解决学生的普遍问题;(2)让学生通过老师的“下水作文”,意识到自己文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修改。

学生习作片段2:那阵风吹过教室(萧山五中104班沈泽)

忽然一阵风吹进了教室,一些女生看到自己桌上的试卷被吹起,不由自主地喊了一声,随后捂住嘴巴看了看班长,又怒视靠窗同学示意他把窗户关上;几个睡眼蒙眬的同学被这阵冷风吹醒,再次拿起笔继续手上的数学题;坐在靠窗周围同学的人嘴里发出“嘶嘶”的响声,同时有拍拍同桌;另一部分人根本没在意这阵风,头始终埋着。……

诊断学生作文普遍问题:1.认为风便是大自然的风,并不仔细去探究“那阵风”象征义。2.“吹过”之后如何?文中直接将风比作大自然的风,文章只是纯粹写风,风吹过以后同学的表现说明什么?文章不提。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进行片段二展示。

教师“下水作文”片段2

大爱的风吹过,催开了最美的花朵,荡去心头的忧郁,把阳光洒向每一个角落。“我爱一切穷人、病人、受苦难的人。”特蕾莎修女如是说。她始终以一颗盛满大爱的心去感动这个世界。她挥洒大爱,让尘世成为唯一的天堂。大爱的风吹过,带走了痛苦和不幸,留下了人性的光辉与温暖的回忆!

针对学生作文普遍问题,赋予风象征义——风是大爱之风。“吹过”之后,如何?大爱之风吹过,让生命永驻,让真情永存。立意上围绕爱而写,吹过意味着人们爱的奉献。学生在教师展示之后,能够深刻体会自己文章立意审题方面的偏差,进行反思。

(三)师生同题同时写作,师生互评作文

高中语文必修二《最后的常春藤》课后作业:为小说补写“贝尔曼画叶”的情节,不少于300字。笔者在既定时间与学生完成补写作文,师生互评。评点活动的价值:学生看得细致,评得深透,文章是自己老师写的,学生说优秀之处开心,说瑕疵之处顿生成功之感。这也是教师“下水作文”的价值所在。

教师评论:优秀习作,人物语言和心理描写细致,这些描写十分符合主人公性格,此文共有两处语言描写,第一次写道“嘿,伙计,今晚就靠你了”与第二次“……琼珊小姐会喜欢它的”跟文中提到老贝尔曼认为自己是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门狗相呼应。

学生评论:

优点:我觉得文章细节描写很到位。“熟练”“轻快”“狠狠”“轻轻”等修饰词如果删去,文章就变成“他驾驭着画笔,颜料在墙上展现出生命的光芒,雨汹涌肆虐,击打老贝尔曼的肩膀,……”高老师的描写“有骨头,更有肉”。

不足之处:结尾拖沓,把“他细致地画上了一条条叶纹,用绿的深沉,绿的张扬,绿的生机,点缀了这枯老的常春藤树”改为“他认真地画着、画着,全然不顾风雨正将他一点点地覆盖……”理由:最后以省略号结尾引发读者联想,并且将画得效果描摹得恰到好处。

老师评学生作文,学生欣然接受,并能当场修改自己的作文,领悟能力得到提高,对老师某些评论也可以提出不同看法;学生学习老师作文,到发现老师文中瑕疵,最后动笔修改作文。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在这种互动活动中得到了“润物无声”的提升。

丰富展示形式

(一)全篇展示与片段展示相结合

从谋篇布局到语言文字的应用;从开篇提出观点到中间过渡衔接,再到结尾卒章显志;从思想观点到论证方式;从写作风格到写作手法等,全篇式“下水作文”,让学生纵览全局,处处关注和经营。片段式作文,比如人物刻画,对人物肖像、动作、心理等描写,以片段式细节描写为侧重点的“下水作文”来引导学生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教师“下水作文”全文展示《担当》(原文略)。

以《担当》为例,向学生展示:1.立意:从个人到民族主题的升华;2.主题:爱国、爱民族;3.谋篇布局:处处点题,过渡自然、卒章显志;4.论证手法:引用、排比、比喻、对比、反问;5.写作特点:擅用长句,句子工整,有节奏感,押韵。

教师“下水作文”片段3

他熟练地驾驭着画笔,颜料在墙上轻快地展现出生命的光芒,雨如浪般汹涌肆虐,狠狠击打老贝尔曼的肩膀,他抽搐着身体,托着调色盘的左手轻轻颤抖,大拇指正尽力张着支撑住墙壁,他的右手紧紧握着画笔,风吹得老藤左右摇曳,雨水模糊了他的双眼,老贝尔曼吃力地回头望向对面灯光摇曳的窗,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他细致地画上了一条条叶纹,用绿的深沉,绿的张扬,绿的生机,点缀了这枯老的常春藤树。

解析:细腻再现老贝尔曼画叶的情景,从细节中我们可以想象贝尔曼画叶的艰难。“熟练地驾驭着”“轻快地展现”“抽搐着身体”“轻轻颤抖”“紧紧握着”“吃力地回头望”“挂着幸福的微笑”运用在文中,让文章更有声有色,可触可感。

(二)小组展示与全班展示相结合

由于课堂的局限性,很难将学生习作在课堂上一一展示,老师的展示也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评定,所以小组展示与全班展示相结合就显得十分必要。学生自己的习作,在合作小组内先进行展示,让更多的同学有参与讨论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小组可以推荐优秀习作来向全班进行展示,使得整个展示学习简洁凝练。

如此展示,活、全、趣、动都具备了:活,灵活多变,有灵动性,而不死气沉沉;全,全员参与,整体联动;趣,生动有趣,学生愿意、乐意;动,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突出展示功能

(一

)在赏析教师“下水作文”中感受(1

)从语言角度欣赏。教师

“下水作文”片段4:看地图的联想在广

阔里,我看到了那迷般的楼兰古镇,在夕阳的倒影里,徜徉,是如此凄美,如同废墟中的新娘;在黄沙滔天中,我看到了那永恒的莫高窟,在烟波回荡中的月牙湖,敦煌的眼泪如浪般涌出,是如此绝望。我又看到上海,以及象征着那个上海的张爱玲,那钢筋水泥的阁楼;看到那呼兰河,看到黑土地,和象征他们的萧红;看到北京,看到老舍的“玉碎”;看到绿岛,惊涛骇浪中的柏杨,那样凄婉悲怆……看到无数无数的身影依依闪现,清晰而沉重,悲凉而美丽。文章画“_______”部分展示了教师“下水作文”在语言方面优秀的一面,而画“┈┈”部分则展示教师“下水作文”在文学上的素养。展示作用:如诗画般的语言,需要有一定的文学积淀,对培养学生良好语言积累习惯有指向作用,并能很好推动学生自觉注重语文素养。(2

)从思想观点上展示。教师

“下水作文”片段5:我读过的一本书心灵

的虚无,精神的麻木,一种对自我都木然的境遇。这真是对人性冷漠的深深披露,给人留下别样的沉重。主人公留下的那一种:“严重而真诚”,让我清醒。我感到悲伤,为这时代科技的进步却脱离了人自身心灵的进步。在空调盛行的现在,我们的心是否也像我们的皮肤一样,在虚假的温度中麻木了,反而无法适应大自然本身真实的温度呢?展示

作用:文章通过对人生现状的思考,阐释人性麻木,其中“在空调盛行的现在,我们的心是否也像我们的皮肤一样,在虚假的温度中麻木了”独特观点展现出思想的深刻。借此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二

)在品鉴教师“下水作文”中习得作文

题目:请补《桥边的老人》“老人坐着……”此处的空白部分。教师

“下水作文”片段6看着身旁满是沧桑的树叶,摇晃着,很像那头肥肥的白羊,曾经牵着它在牧场上散步,看着它甜美地吃草。还有那只精灵的猫,整天东奔西跑,但每次吃饭的时候都会准时回来,蹭着他的腿,撒娇地叫着。当然还有鸽子……诶,可惜现在什么都没了,他厌恶、憎恨这可恶的战争,将他赶上逃亡的旅途。学生

心得体会:老师用第三人称进行补白,结合老人当时处境——逃亡路上惦念家里的动物,紧扣老人心理描写,突出战争无情以及老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细致地再现战争前动物和老人之间和谐相处,来表现反战的主题。

学生习作片段3(萧山五中308班冯栋)

猫当然不要紧,要知道小加琐已经四岁了,他会好好照顾自己,不是吗?记得那次从壁炉上摔下来,我以为他会受伤,可你猜怎么着,他一点事也没有,照样在我身边窜来窜去。呵呵,这小家伙!哦,可是这两只山羊,这对可怜的兄弟,你们会怎么样呢?敌人会杀了他们吗?哦,不!希望不是!但他们又怎么能躲过那些子弹呢?哦,上帝保佑他们!

经过实践探究,教师坚持“下水作文”,用“下水作文”指导学生写作,也许这是激活学生写作“死水”状态的有效之举。此举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写作氛围。有了这种亲身的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写作文时也将会做到感性勃发与理性调控相结合,写出各具特色,新颖别致的“性灵”文章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