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增强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关系分析

增强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关系分析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进一步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建立合理、客观、系统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一是重理论轻实践,认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主、辅”关系,实践教学应当服务和服从于理论教学。

三、增强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关系分析

1.影响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进一步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

当前全国大多数高校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十分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社会实践教学的问题,从家长到学校,从学校领导到教师,再到学生,其中相当多的人还没有认识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实践教学认识不深、重视不够,仅仅是在理论上都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社会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甚至在不同程度上对实践教学存在着一些误解。

一些高校的领导重视不够,仍然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思想观念。一些教师认为上面不重视,下面也就没必要“劳民、伤财、费神”地去干了,或认为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太麻烦、太困难,且多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有教师认为,只有走出教室,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烈士陵园或展览馆、博物馆等,或者走出校门到工厂、农村、社区进行参观访问、调查研究才算得上是实践教学,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具有比较强的理论性,教师的任务就在于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掌握即可,至于说实践教学有必要搞,但实施起来有很多困难。在社会上,有的家长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实践教学是“形式上的东西”,没必要,倒不如将这些时间交给孩子去多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一些学生认为,理论归理论,理论的东西要内化为自身品行,完全在于学生自身的素质。正因为如此,所以在一些高校产生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支持不够,要求不高,安排不妥以至于不安排的情况。

(2)社会实践教学没有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体系,参与主体不广泛。

社会实践教学作为大学生必须完成的主要实践环节之一,有的高校规定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调查、义务劳动、科技服务、知识咨询、文化辅导以及勤工助学等形式。有的高校也还将社会实践教学作为一门“必修课”给予相应的学分。但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并没有像其他课程一样形成全国统一的大纲要求,或者出台一些必要的管理办法,因而没有真正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体系。无论是在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实践形式方面,还是在经费保障、基地建设等方面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实施过程不规范。以至于实践教学没有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体系,停留在形式上,导致参与主体不广泛,不能够达到开设社会实践课程的目的。

(3)组织方法不科学,组织管理不得力。

科学的组织方法与得力的组织管理是社会实践教学追求最大效果的组织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比一般课堂授课复杂得多,涉及教师、学生、场所、经费、教学安排、相互协调、培训、考核等环节和因素,需要有细致周密的安排和组织。而很多高校并没有建立统一有效的领导机构,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很难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在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大多数高校的做法都是以“任课教师出题作适当指导——大学生组队参加社会实践——大学生撰写实践论文——任课教师批阅论文”的模式进行。这种实践教学方式虽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教师主导地位的缺失和虚位状况,任课教师没有完全参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不知道大学生是如何进行社会实践的,他们只是在开始与结束阶段对情况有所了解,致使实践教学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状态,导致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开展不规范,计划方案不落实,时间缺乏连续性,参与没有广泛性,组织缺乏规范性,实施上缺乏有效性。

(4)实践教学环节的经费不足。

实践教学是要去实践的,不管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是参观考察,还是校内活动,都需要交通费、门票费、企事业单位接待人员的讲课费等,而且在管理人员、安全问题、选题问题、参加对象的容量、实习基地的建设等方面,都涉及物质支持的问题,需要解决经费问题。从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来看,教学经费是没有制度保证的。

(5)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落后。

目前,一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很不平衡,没有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校内外实践基地。由于基地缺乏典型性、特色性和相对稳定性,从而导致实践教学难以正常组织,加剧了盲目性和随意性,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学生实践达不到目的,降低了实效性。

(6)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建立合理、客观、系统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要持续、健康地开展下去,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科学指标评价体系。尽管各高校都在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但是社会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并不明显,效果和水平很不一样。目前,很多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教学,采取的方式是让学生写出实践报告或论文,学生返校后交回即可,成绩的评定往往就是由做学生工作这一块的辅导员或老师大致看看就算完成,并没有与实际开设的课程课堂教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挂钩”,确定出一个比较合适的比例,反映出某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综合成绩,因而不能真正激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2.理顺实践教学的内部、外部关系

前述问题的存在,最根本的原因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缺乏全面、深刻、科学的理解。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只有将其放置在相互关联的联系之网中才能得到全面、准确的理解。因此,有必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部关系、外部关系进行综合的考察,以期获得对其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从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1)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在今天虽然已经成了普遍共识,但对于把实践教学摆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来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很多人并没有搞清楚或者说搞得不太清楚。这在当下存在的几种错误观点中就可窥一斑。一是重理论轻实践,认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主、辅”关系,实践教学应当服务和服从于理论教学。比如有的人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称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或“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有的人把实践教学看做是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称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性教学环节”等。这些定位表面上看起来是在肯定实践教学,但实质上是对实践教学的作用认识不足。因为在他们看来实践只是为了加深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而已,是一种装饰,是一种点缀。二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对立起来,认为他们是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有人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时是有限的,教师和学生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而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必然会占用理论教学的学时,花费教师和学生的精力,势必影响到理论教学任务的完成,并最终影响理论教学实际效果。其实,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虽然在教学方式、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存在很多明显的区别,但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目标上却是一致的,它们有机统一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之间不应有主辅之分,更不是二元对立。

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必须贯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理念。具体来说就是:第一,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条必不可少的途径,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缺少内涵没有效果的实践,而没有实践的理论也必然是苍白和空洞的说教。两者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各自有其独立的存在价值,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我们既不能抹杀它们之间的界限,将它们简单混同或者彼此取代,也不能简单狭隘地认为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和依附地位,而是在承认其相对独立性的基础上将两者并重。第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要求:“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这就是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水乳交融关系,它们应当有机统一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彼此融合,相互补充,良性互动,共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和效果。

(2)实践教学与其他实践活动的关系。

在实践中我们很容易将思想政治理论的实践教学活动与专业课程的实践以及校园文化活动混淆在一起,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

第一,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显然,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目的、任务、内容方面都与其他专业课程教育有着很大的不同。这种特殊性也就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也应当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的实践。但是,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等同于其他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试图采用生产技术的实践模式来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这种实践的技术化倾向是狭隘的生产实践观的反映。“在这种实践观影响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便成为一门实用技术,成为理论的技术转化,以为实践教学可以是一套操作技艺和规则,甚至可以演化成技术公式,使教学工艺流程化。这样的实践便成为一种达到外在目的的行为方式,成为一种工具,与学生和教师的生活相割裂。实践活动就变成了一种机械的、程式化的活动,而缺乏生命的韵律和色彩,师生也很难体验到思维的碰撞对人的启示而带给人的欣喜与成功的快乐,更难体验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对这种“实践”好坏的判断,也不在于是否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提高了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等实际效果,而在于是否按照既定的流程有条不紊走完了整个过程。因此当下很多人发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难搞的感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很难将思想政治理论通过“实践”实现技术转化的感慨。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它们的联系是都具有自主性、实践性,但二者的区别是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往往局限于校园内,活动的目标也较为单一,活动的过程多是按照组织者的主导目标进行的。比如班团活动、庆典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等。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活动带有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也就是要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大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在实践中通过探究、体验、内化、反馈,建构鲜活的认识情景和培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在目标定位上有很大差异。当然,二者也有联系,而且完全可以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可以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丰富其形式;校园文化活动也可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功能以丰富其内涵。但是,也要防止将二者简单混同起来,以致出现以校园文化活动取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现象。当下很多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之所以存在片面追求形式,只图场面热闹,忽视实践本身的目的和内涵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简单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活动等同于校园文化活动。

(3)实践教学各种活动形式之间的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织下,为了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标,根据既定的教学计划利用直观鲜活的图像、案例、情境等,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通过调研、研讨等方式直接参与教学活动,感知社会、体验人生,实现“教化”与“内化”、“知”与“行”相统一的一种教学活动。因此实践教学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从时间上看可以是课堂的也可以是课外的,从空间上看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校外的,总之一切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实践形式都可以采用。但我们如果要综合时间、空间、内容等要素对其作简单的划分,那么大致可分为: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课堂实践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组织开展实践活动的实践形式,校园实践是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外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实践形式,而社会实践则是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假期深入社会进行实践的实践形式。这三种实践形式相对独立,各有优劣。因此,不能机械简单地一味采用其中的某种形式,而是应该将其有机地结合,取长补短,实现良性互动,共同提高实际效果。但是就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高校仅采用了其中的某种形式。即便有三种形式都有采用的,但在具体操作中并没能做到有效整合,互通有无。比如,有的高校简单机械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时分为课堂理论教学学时和实践教学学时,认为只要占用课堂实践教学学时进行了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观看过影视资料,实践任务也就完成了;而有的高校认为实践是课外的事情,课堂主要是讲解,只要将理论讲清楚讲透彻就行了,至于领会和内化那完全是课外去实践的事,于是老师在课堂上眉飞色舞、兢兢业业地满堂灌,完全不考虑学生是否已经真正领会,幻想学生能在课后的实践中慢慢消化慢慢领悟的;有的高校一味地强调社会实践,认为只有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深入工农群众中去才是实践,结果是因人力、物力、财力的紧张而只能让极少数人在较短的时间里参加实践活动,更多的同学则没有机会参与实践活动,亲自感受和体会实践的意义,极大地影响了整体的实践效果。

马克思主义认为系统是客观的、普遍的。所谓系统,就是构成客观事物本身诸要素的有机联系的整体。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由一定的要素所组成,任何事物内部的要素都不是简单的集合体,而是相互联结的有机体。小至原子大至宇宙的一切现象都是如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自然也不例外。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究竟该采用何种形式虽无统一固定的模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但并不代表我们的实践通过零敲碎打、随意分散的形式就可以达到效果。相反,我们应当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作为一个系统,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将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有机整合、良性互动、形成体系,实践的效果才能显现,实践目的方能达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不是简单的孤立存在,无论在其外部还是内部都存在着多种有机的联系。我们只有肯定这种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正确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才能得到切实加强,实践的效果才能真正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