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少家长想让孩子上学后学习好,就在入学前教孩子拼音、认字、做算术,甚至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来“系统”地教。

第十章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学习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和任务、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理解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儿童上小学后面临的主要困难及教育策略;明确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以及幼小衔接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学习内容提要】

第一节 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幼小衔接工作:指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规律及儿童终身发展的需要,做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两个阶段的衔接工作。

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

(一)教育教学任务、儿童的主导活动及学习方式不同

(1)幼儿的主导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游戏,是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获得各种感性经验和社会生活知识。幼儿园没有家庭作业和考试,教师的工作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创设各种环境和条件,满足幼儿活动的愿望,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的各种活动中获得发展。

(2)小学生的主导活动是上课,通过课堂教学,使儿童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有严格的考试和一定的家庭作业,而且小学的教学方式与幼儿园有很大的不同。

(二)作息制度与生活管理方式不同

(1)幼儿阶段,幼儿的生活节奏是宽松的,生活管理也不带强制性,没有出勤要求,作息时间比较灵活;教师的重要工作职责之一就是照料好幼儿的身体和生活。

(2)小学阶段,儿童的生活节奏是快速而紧张的,作息制度较为严格;对儿童的纪律和行为规范方面的要求带有强制性,教师对儿童在生活上照料较少,儿童的生活主要是靠其自理。

(三)师生关系不同

(1)幼儿园中,每个班都有固定的教师与幼儿整日生活在一起,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机会较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关系密切。

(2)小学阶段,虽然每个班都有一个固定的班主任,但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主要是在课堂上,个别接触少,涉及面较窄。

(四)环境设备的选择与布置方式不同

(1)幼儿园有丰富的材料供幼儿选择与操作,整个环境的布置生动、活泼,充满儿童情趣,并经常随着教育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玩具设备的摆放以有利于儿童的活动为原则。

(2)小学阶段,教室的环境布置相对比较严肃,教室内的课桌椅成套固定摆放,教室布置以有利于儿童学习为目的,自由活动的空间较小,也无玩具可供选择。

(五)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

(1)社会及成人对幼儿的要求相对宽松,给幼儿一个快乐的童年已成为全的社会基本共识;幼儿的学习压力小,自由多,没有非完成不可的学习任务。

(2)社会及成人对小学生的要求则比较具体和严格,儿童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在学校里要接受各种各样的考核,学习压力大,自由相对较少。

二、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与任务

(一)使儿童能尽快地适应新生

(1)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分属两个不同的学习阶段,既有各自特殊的教育任务,又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2)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都要认真研究过渡期儿童身心发展的独特特征、规律及相应的教育方法,正确认识两种学习阶段在教育上不同的特点,在教育中既要照顾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又要考虑到连续性,对儿童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减少教育环境的差异给儿童入学后的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帮助孩子顺利地由幼儿园阶段向小学阶段过渡。

(二)为儿童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幼儿园是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奠基阶段,也是形成其各种特点、态度、习惯的关键时期。

(2)因此,教师要把幼小衔接工作放到一个人接受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把儿童上小学看成是实现人的终身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提高幼儿适应各种变化的能力,使幼儿在终身发展中有一个较好的开端。

第二节 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一、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

幼小衔接是根据幼儿过渡期身心的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为幼儿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那么,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幼小衔接工作应当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一)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1)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对入学后的适应关系很大。

(2)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

(二)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

1.培养主动性

培养主动性就是要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积极态度,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参与欲望和兴趣,给他们提供自己选择、自己计划、自己决定的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并使他们尽量获得成功的体验。研究证明,富于主动性的幼儿思维活跃,做事有信心,能主动与人交往,他们入学后比较快地适应小学新环境,学习成绩也很好。

2.培养独立性

幼儿的独立性、生活自理能力对进入小学后的适应关系很大。因此,在幼儿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让儿童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并自觉去做,培养幼儿自理、自觉的能力,逐步减少成人的直接照顾。

3.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在入学后对新的人际环境的适应上。人际交往差的幼儿胆小,不能主动与同伴交往,或与同伴不能友好相处,遇到问题也不敢去找老师反映或寻求帮助等,结果没有新朋友,他们感到孤独,心情沮丧,学习的兴趣大大减低,学校的吸引力也随之消失。因此,在幼儿园里必须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小学环境中有大量的新规则出现(如进老师办公室要报告、上课前书要摆在书桌右上角、上课不能喝水、手要放好不能搞小动作等),幼儿难以记住和遵守,这成为不少新生在学校受批评的主要原因。同时,入学后学习成为必须完成的任务,幼儿却一时难以确立这样的任务意识。针对这些问题,幼儿园应当注意培养幼儿的规则和任务意识,特别在大班阶段。

(三)帮助幼儿作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幼儿园大致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将使幼儿终身受益。例如,爱看图书的习惯,做事认真的习惯,注意力集中听老师讲话的习惯,保持文具、书本整洁的习惯,等等。认为这些是小事,“树大自然直”,这是不对的。习惯不好,以后很难纠正,对学习的危害是很大的。幼儿期间,教师和家长应当从日常生活的每件事情上严格、一致、一贯地要求,习惯才能养成。

2.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学习不仅仅是有聪明的脑袋就行,离开良好的非智力品质,智力是不可能单独成长的。因此,幼儿园应当重视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和探索积极性,培养他们做事坚持到底、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让幼儿从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形成自信、主动的学习态度,才能产生学习愉快这一积极的情感体验。

3.丰富感知经验,发展基本能力

不少家长想让孩子上学后学习好,就在入学前教孩子拼音、认字、做算术,甚至用小学一年级的课本来“系统”地教。幼儿园应当坚决地反对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从根本上发展幼儿的智力,特别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教师应改变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材料,使幼儿可以利用具体的实物和情景来进行学习,从而丰富他们的感知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幼儿进入小学的学习作好准备,保持发展的后劲。

二、儿童上小学后面临的主要困难及教育策略

儿童上小学后所面临的困难主要表现在身体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的困难,知识和智力方面适应的困难不是很大。

(一)身体适应方面

(1)儿童入学时身体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不习惯小学连续上课的方式,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乱了,感到比较疲劳,每天喝水很少,户外活动减少,出现食欲不振、睡眠不足、体重下降,甚至频频生病等问题。

(2)要克服此类困难,需要在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努力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儿童掌握自我服务的技能和方法,增强抵御各种疾病的能力,提高其对新生活的适应能力。

(二)社会适应方面

儿童入学的社会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缺乏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不足

(1)许多新入学的儿童缺乏完成任务的成就动机和责任感,缺乏独立完成任务的信心和毅力,缺乏完成某些任务的能力等。

(2)产生原因:①主要是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平时对幼儿的事情包办过多,不给幼儿独立完成某种任务的机会,使幼儿很少体验到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某种任务的成功感。②教育者过分关注幼儿完成任务的结果,经常拿幼儿的某些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比较,使幼儿产生畏惧情绪,这也是幼儿想方设法逃避任务的原因之一。

(3)培养策略:①在教育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正确地给自己和幼儿定位,充分认识到给幼儿锻炼的机会对其发展的价值,把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还给幼儿。②在幼儿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多给幼儿一些正面的鼓励与支持,在幼儿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以适时和适当的指导,帮助每个幼儿不断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从而使他们增强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乐于接受任务。③组织一些专门活动来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与能力。④当幼儿完成任务后,教师要及时对其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重点评价幼儿完成任务过程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分析完成任务与否的原因,使幼儿产生进一步活动的愿望。

2.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薄弱

(1)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不知道规则或对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的,有的幼儿虽然知道规则,但由于其自制力差而不能自觉遵守。

(2)培养策略:①在制订班级规则时让幼儿参与制订,使大家明确规则,并在活动中自觉地遵守规则。②平时可以多与幼儿做约定,定下来的事一定要做。③结合幼儿日常交往的具体冲突,引导他们通过主动地交流和谈判,达成共同生活准则,并可以共同商议变动规则。④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别人的活动了解一些风俗习惯,以及特定社交场合的交往规则。⑤在平时的教育中注意给幼儿正面的强化,使其自觉地遵守规则。⑥教师还可以经常与幼儿共同分享自己在交往中的心得,帮助幼儿掌握诚信、赞美、求同存异等社会交往的基本策略与态度。

3.独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较差

具体说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给幼儿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的机会,从小处进行教育,并在生活中严格要求。

(2)教给幼儿正确和安全的行为方式,持之以恒,形成习惯。生活中的防盗、防火、防坏人骚扰的方法、交通规则等都要教给幼儿,并在生活中坚持练习。

(3)在幼儿园谈论和讲解碰到安全问题的事例及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幼儿今后一旦面临危险,知道该向谁求助并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和支持。

4.人际交往能力缺乏

人际交往障碍是幼儿时期常面临的一种困难。要解决此类问题,教师要注意在生活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认真观察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情况,了解幼儿在人际交往中的真实情况,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2)规范教育者的行为,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模仿榜样。

(3)帮助幼儿学会正确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感,掌握一些常用的缓解不良情绪的方式与方法。

(4)培养幼儿的同情心,让幼儿体会到帮助别人、与小朋友友好和睦相处的乐趣。

(5)教给幼儿一些人际交往的方式和方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学习适应方面

幼儿学习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其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等方面,包括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注意力、坚持性、良好的阅读和书写习惯等,而不是在智力与知识上。因此,幼儿入学前的学习准备应从以下方面下功夫:

(1)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与技能,使他能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2)通过绘画和其他手工活动,提高幼儿用笔的灵活性,为其入学后的书写打好基础。

(3)把提高幼儿的注意力、自制力和坚持性作为幼小衔接的重要工作。

(4)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加强思维训练,注意培养幼儿良好思维习惯,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三、幼小衔接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幼小衔接问题不仅关系到幼儿入学的适应问题,还会对幼儿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必须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好此项工作。

(一)幼小衔接工作应贯穿整个幼儿期

(1)准备幼儿入学工作,应当是在整个学前期循序进行的。

(2)幼儿入小学所需的生理、心理条件,需要经过长期系统的培养,如学习兴趣、智力活动的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都必须从小班开始培养才行。

(3)幼儿园教师要根据幼儿在园学习生活三年的情况有计划地进行入学准备教育。

(二)全面培养幼儿的素质

(1)幼儿教育是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终身教育发展的奠基阶段。因此,应该把幼小衔接工作放到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

(2)培养幼儿入学适应性要以培养幼儿全面素质发展为主要任务,因为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幼儿,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三)纠正幼儿园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

(1)帮助幼儿作好入学前的准备,主要是提高幼儿的入学适应性,而不是提前教给幼儿小学的知识。

(2)如果提前把小学一年级要学习的内容在幼儿园就教给孩子,这样会使幼儿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易产生学习是枯燥无味的“苦差事”的错误想法,丧失学习兴趣,或觉得在幼儿园已学过没有什么新鲜感,养成上课不听讲的坏习惯,从而影响今后的发展。

(3)教育者要纠正幼儿园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把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入学适应性上,帮助幼儿顺利完成幼小过渡。

(四)协调幼儿园、小学、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1)在做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幼儿园应充分发掘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的作用,争取家长的理解、主动参与。

(2)建立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联系,共同搞好衔接工作。在活动安排上,可在大班幼儿临近毕业时,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小学,引导幼儿认识小学的环境。

【练习与思考】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儿童上小学后所面临的困难主要表现在(  )等方面的困难。

A.身体适应 

B.社会适应 

C.学习适应 

D.饮食适应

2.在幼小衔接工作中,不应把其仅仅视为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而应把它置身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这体现了幼小衔接工作是一项(  )任务。

A.奠基性 

B.终身性 

C.整体性 

D.突击性

3.幼小衔接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  )方面。

A.入学的适应性 

B.幼儿身体素质 

C.文化课学习 

D.社会性培养

4.解决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在于(  )。

A.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B.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C.转变观念、加强研究,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好过渡期的教育工作

D.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5.下列不属于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是(  )。

A.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 

B.幼儿的兴趣

C.师资力量薄弱 

D.办学条件差

6.下面不属于幼儿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的是(  )。

A.睡眠不足 

B.情绪低落 

C.人际关系不良 

D.身体素质差

7.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

A.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B.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C.帮助幼儿作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D.培养幼儿思维能力

8.儿童上小学后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

A.身体适应方面 

B.社会适应方面

C.学习适应方面 

D.智力适应方面

9.帮助幼儿作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幼儿园大致需要做好以下(  )方面的工作。

A.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B.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C.丰富感知经验,发展基本能力 

D.培养幼儿智力

10.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培养幼儿的(  )等品质,不仅关系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

A.主动性 

B.独立性

C.人际交往能力 

D.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二、填空题

1.儿童上小学后所面临的困难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方面的困难,知识和智力方面适应的困难不是很大。

2.在我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教育教学任务、儿童的主导活动及学习方式不同;_______与生活管理方式不同;_______不同;环境设备的选择与布置方式不同;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_______不同。

3.幼小衔接工作的任务是使儿童能尽快地_______、_______。

4.学习准备是着眼幼儿终身学习的需要,发展他们基本的学习素质,幼儿园大致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_______、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丰富感知经验,发展基本能力。

5.培养幼儿的_______,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

6.儿童入学的社会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缺乏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不足、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薄弱、独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较差、_______。

三、名词解释

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教育小学化

四、判断正误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  (  )

2.幼儿园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幼儿能顺利地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 (  )

3.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是由幼儿园和小学来完成。  (  )

4.幼儿阶段也需要让儿童养成阅读图书的良好习惯。  (  )

5.幼小衔接工作主要是幼儿大班和小学一年级之间的事情。  (  )

6.儿童入学后如果不适应,容易发生睡眠不足、人际交往不良、学习兴趣下降等现象。(  )

7.幼儿园与小学阶段教育的区别就是小学开始分科教学。  (  )

8.幼儿园向小学阶段过渡只要顺其自然,不需要老师花太多精力。  (  )

9.儿童上小学后知识和智力方面适应的困难不是很大。  (  )

10.幼儿园教师要根据幼儿在园学习生活三年的情况有计划地进行入学准备教育。  (  )

五、简答题

1.为什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2.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儿童上小学后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应采取哪些教育策略?

4.列举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六、论述题

小学与幼儿园生活存在哪些差别?有人说幼儿园大班以集体教学为主,就能减小“幼小”之间的差别,为幼儿入小学作好准备。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七、案例分析题

一年级新学期刚开学不久,彬彬的新鲜感少了,他不再像以前一样兴奋。回到家里,妈妈问他上学好不好,他的回答是上学没意思,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自在地玩耍,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又不能午睡。彬彬感到还是幼儿园好……请你结合以上案例谈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练习与思考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1.ABC  2.A 3.A 4.C 5.B 6.D

7.ABC  8.ABC  9.ABC  10.ABCD

二、填空题

1.身体适应 社会适应 学习适应

2.作息制度 师生关系 要求和期望

3.适应新生活 为儿童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社会适应性             

6.人际交往能力缺乏

三、名词解释

幼小衔接工作:指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规律及儿童终身发展的需要,做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两个阶段的衔接工作。

幼儿教育小学化:有的幼儿园提前把小学一年级要学习的内容在幼儿园就教给孩子,以为这样做幼儿上小学后就不会有什么困难了。如此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只能使幼儿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产生学习是枯燥无味的“苦差事”的错误想法,使他们对学习丧失兴趣,甚而影响幼儿今后的发展。帮助幼儿作好入学前的准备,主要是提高幼儿的入学适应性,而不是提前教给幼儿小学的知识。

四、判断正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简答题

1.答:近些年来,有些地方由于幼小两个阶段衔接工作做得不好,幼儿园生活与小学生活的差异过大,一些儿童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入学适应性问题,甚至厌学和逃学。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就会对儿童今后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是:(1)使儿童能尽快地适应新生活。①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分属两个不同的学习阶段,既有各自特殊的教育任务,又有非常密切的联系。②幼儿园和小学教师都要认真研究过渡期儿童身心发展的独特特征、规律及相应的教育方法,正确认识两种学习阶段在教育上不同的特点,在教育中既要照顾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又要考虑到发展的连续性,对儿童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减少教育环境的差异给儿童入学后的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帮助孩子顺利地由幼儿园阶段向小学阶段过渡。(2)为儿童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幼儿园是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奠基阶段,也是形成其各种特点、态度、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把幼小衔接工作放到一个人接受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把儿童上小学看成是实现人的终身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提高幼儿适应各种变化的能力,使幼儿在终身的发展中有一个较好的开端。

2.答: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有:(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3)帮助幼儿作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幼儿园大致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②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③丰富感知经验,发展基本能力。

3.答:儿童上小学后所面临的困难主要表现在身体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的困难,知识和智力方面适应的困难不是很大。那么,应采取哪些教育策略?(1)身体适应方面。要克服此类困难,需要在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努力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帮助儿童掌握自我服务的技能和方法,增强抵御各种疾病的能力,提高其对新生活的适应能力。(2)社会适应方面。儿童入学的社会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缺乏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不足;二是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薄弱;三是独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四是人际交往能力缺乏。为此,第一,教师和家长应充分认识到给幼儿锻炼的机会对其发展的价值,把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还给幼儿,多给幼儿一些正面的鼓励与支持,帮助每个幼儿不断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从而使他们增强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乐于接受任务。第二,在制订班级规则时让幼儿参与制订,使大家明确规则,并在活动中自觉地遵守规则;在平时的教育中注意给幼儿正面的强化,使其自觉地遵守规则。第三,给幼儿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的机会,从小处进行教育,并在生活中严格要求;教给幼儿正确和安全的行为方式;生活中的防盗、防火、防坏人骚扰的方法、交通规则等都要教给幼儿,并在生活中坚持练习,使幼儿今后一旦面临危险,知道该向谁求助并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和支持。第四,认真观察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情况,了解幼儿在人际交往中的真实情况,提高教育的针对性;规范教育者的行为,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模仿榜样;帮助幼儿掌握一些常用的缓解不良情绪的方式与方法;教给幼儿一些人际交往的方式和方法,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学习适应方面。幼儿学习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其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等方面。因此,要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与技能,使他能感受到读书的乐趣;通过绘画和其他手工活动,提高幼儿用笔的灵活性,为其入学后的书写打好基础;把提高幼儿的注意力、自制力和坚持性作为幼小衔接的重要工作;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机会加强思维训练,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4.答:帮助幼儿作好入学前的准备,主要是提高幼儿的入学适应性,而不是提前教给幼儿小学的知识。目前,有的幼儿园提前把小学一年级要学习的内容在幼儿园就教给孩子,以为这样做幼儿上学后就不会有什么困难了。事实上,小学的教育内容有很多不是幼儿所熟悉的具体的人和事,有许多抽象的书面知识。由于教学内容与幼儿在幼儿园所学内容差距较大,幼儿难以理解,因此在学习中只能较多地采用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的方法,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反而使幼儿产生学习是枯燥无味的“苦差事”的错误想法,使他们对学习丧失兴趣,从而影响今后的发展。而且,在幼儿园学过一年级课本的儿童,入小学之初在学习上似乎比别人好些,由于其上课内容在幼儿园已学过,就觉得这些知识没有什么新鲜感,上课没什么意思,或做小动作或随便说话,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上课不听讲的坏习惯。等到功课稍微难一些,他的“老本”也吃得差不多的时候,加之孩子已养成上课不听讲的习惯,学习后劲不足的弱点很快就暴露出来了,这时再想纠正其不良习惯就十分困难了。因此,教育者对幼小衔接的工作内容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切实纠正幼儿园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把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入学适应性上,帮助幼儿顺利完成幼小过渡。

六、论述题

答:在我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教育教学任务、儿童的主导活动及学习方式不同。①幼儿的主导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游戏,是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获得各种感性经验和社会生活知识。幼儿园没有家庭作业和考试,教师的工作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创设各种环境和条件,满足幼儿活动的愿望,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的各种活动中获得发展。②小学生的主导活动是上课,通过课堂教学,使儿童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有严格的考试和一定的家庭作业,而且小学的教学方式与幼儿园有很大的不同。(2)作息制度与生活管理方式不同。①幼儿阶段,幼儿的生活节奏是宽松的,生活管理也不带强制性,没有出勤要求,作息时间比较灵活;教师的重要工作职责之一就是照料好幼儿的身体和生活。②小学阶段,儿童的生活节奏是快速而紧张的,作息制度较为严格;对儿童的纪律和行为规范方面的要求带有强制性,教师对儿童在生活上照料较少,儿童的生活主要靠其自理。(3)师生关系不同。①幼儿园中,每个班都有固定的教师与幼儿整日生活在一起,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机会较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关系密切。②小学阶段,虽然每个班都有一个固定的班主任,但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主要在课堂上,个别接触少,涉及面较窄。(4)环境设备的选择与布置方式不同。①幼儿园有丰富的材料供幼儿选择与操作,整个环境的布置生动、活泼,充满儿童情趣,并经常随着教育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玩具设备的摆放以有利于儿童的活动为原则。②小学阶段,教室的环境布置相对比较严肃,教室内的课桌椅成套固定摆放,教室布置以有利于儿童学习为目的,自由活动的空间较小,也无玩具可供选择。(5)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①社会及成人对幼儿的要求相对宽松,给幼儿一个快乐的童年已成为全社会基本共识;幼儿的学习压力小,自由多,没有非完成不可的学习任务。②社会及成人对小学生的要求则比较具体和严格,儿童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在学校里要接受各种各样的考核,学习压力大,自由相对较少。那么,为幼儿作好入学准备,幼儿园应该怎样做呢?一般说来,在大班下学期,教师可以给幼儿安排一些类似小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如集体授课学习某些预备性知识,认识拼音字母的形状和读音,认识数字和学写数字,学写自己的名字,认读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汉字等,时间最多在25~30分钟。但这样的做法更多的是形式上的预备,要真正为幼儿作好入学准备,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就要从小班开始,循序渐进地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案例分析题

答:以上案例表明彬彬小朋友进入小学后对其生活、学习等的不适应,是一种严重的入学适应性问题,症结出在彬彬小朋友所在幼儿园和小学对幼小衔接这项工作做得不好。所谓幼小衔接工作是指幼儿园和小学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规律及儿童终身发展的需要,做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两个阶段的衔接工作。在我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教育教学任务、儿童的主导活动及学习方式不同;二是作息制度与生活管理方式不同;三是师生关系不同;四是环境设备的选择与布置方式不同;五是社会及成人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因此,幼儿离开幼儿园入小学后,在生活、学习中会有一系列不适的表现,如不愿上学、厌烦做作业、不能遵守纪律,有的甚至想方设法不去上学,彬彬小朋友就是其中之一。幼儿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儿童上小学后所面临的困难主要表现在身体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的困难,知识和智力方面适应的困难不是很大。我们应怎样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幼小衔接问题不仅关系到幼儿入学的适应问题,还会对幼儿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好如下工作:(1)幼小衔接工作应贯穿整个幼儿期。①准备幼儿入学的工作,应当是在整个学前期循序进行的。②幼儿入小学所需的生理、心理条件,需要经过长期系统的培养,必须从小班开始培养才行。③幼儿园教师要根据幼儿在园学习生活三年的情况有计划地进行入学准备教育。(2)全面培养幼儿的素质。①把幼小衔接工作放到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②培养幼儿入学适应性要以培养幼儿全面素质发展为主要任务。(3)纠正幼儿园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①帮助幼儿作好入学前的准备,主要是提高幼儿的入学适应性,而不是提前教给幼儿小学的知识。②教育者要纠正幼儿园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把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入学适应性上,帮助幼儿顺利完成幼小过渡。(4)协调幼儿园、小学、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①在做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幼儿园应充分发掘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的作用。②建立幼儿园和小学的联系,共同搞好幼小衔接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