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财教育的一个方案

理财教育的一个方案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嘉诚)理财,简单说,就是打理自己的财务,包括赚钱、用钱、存钱、借钱、省钱和护钱。谷雨岛的blog上介绍:赚钱包括以人赚钱和以钱赚钱,前者是个人工作所得,包括工资、奖金等,后者是理财所得,包括利息、房租收入、股利及资本利得等;支出包括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生活支出以及贷款利息支出、投资手续费用支出等;存钱的内容包括紧急预备金、投资、置产等;借钱包括消费负债、投资负债、购置自用资产负债等。

理财教育的一个方案

“如果一个人从现在开始每年存1.4万元,如果他每年所存下来的钱都投资到股票或房地产,因而获得每年20%的投资回报率,那么40年后,按照财务学计算年金的方式:1.4万(1+20%)40,财富会成长为一亿零二百八十一万元。”(李嘉诚)

理财不仅仅是赚钱

提起理财,我们一般人想得最多的可能就是怎么赚钱。赚钱当然重要,但这只是理财的一个内容。

首先,澄清一下什么是理财。

理财,简单说,就是打理自己的财务,包括赚钱、用钱、存钱、借钱、省钱和护钱(这里几个方面的用词借用了谷雨岛朋友在博客上的说法)。

谷雨岛的blog上介绍:赚钱包括以人赚钱和以钱赚钱,前者是个人工作所得,包括工资、奖金等,后者是理财所得,包括利息、房租收入、股利及资本利得等;支出包括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生活支出以及贷款利息支出、投资手续费用支出等;存钱的内容包括紧急预备金、投资、置产等;借钱包括消费负债、投资负债、购置自用资产负债等。省钱包括所得税节税、财产税节税等;护钱包括人寿保险、产物保险、信托等。

与孩子一起学习与成长

上面的理财概念蕴含了相当丰富的知识,即使是成年人,能进行这么周全考虑的也并不多。这里就给了我们一个提醒:具备理财观念,掌握一定的理财方法,这对父母来说也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那就让我们都虚心一点,重头再来吧。

孩子需要理什么财?

不过,对于孩子来说,这些知识显然太过庞杂了。他们需要慢慢积累。那么,孩子的理财从什么时候开始学,各个年龄阶段又该分别学些什么呢?

我们再来看看英美国家制定的儿童理财目标体系。

美国:小孩从3岁起,能辨认硬币和纸币;5岁时知道硬币的等价物,并且知道钱是怎么来的;7岁时能看价格标签,具备“钱能换物”的理财概念;8岁时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在储蓄账户里;10岁懂得每周节约一点钱,以备大笔开销;11~12岁知道从电视广告中发现事实,制定并执行两周以上的开销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

英国:5~7岁的孩子需要重点学习钱的不同来源和用途; 7~11岁的孩子主要学习如何管钱,并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消费欲望可以通过攒钱实现;11~14岁的孩子主要学习影响花钱和攒钱的因素,及如何管理好个人钱财;14~16岁的孩子侧重学习如何使用制定预算、存钱等诸多个人理财的财务工具和服务,了解一个公民享有的作为消费者、雇主和雇员的权利和责任

可以看到,他们的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认识钱,包括辨认钱、了解钱的来源和用途、会看价格标签等;

·存钱,让孩子了解自己可以通过攒钱来实现自己的消费目标,可以通过拥有自己的储蓄账户等方式积累钱财;

·省钱,让孩子养成每天或每周节约一点钱以备不时之需或者应对未来大笔开销的生活习惯;

·赚钱,允许(或者鼓励)孩子做一定额外工作赚钱;

·管钱,让孩子学习制定和执行一定时间段的开销计划,熟悉银行业务术语,会使用银行等其他机构提供的理财工具和服务,逐渐具备个人理财意识。

这些教育内容基本可以作为我们的参考。

关于赚钱的教育和管钱的教育

“赚钱教育”使得么?

我们的孩子学业压力大,没有剩余精力去赚钱。另一方面,对于孩子在外打工赚钱,我们还没有形成社会共识,孩子若真想尝试,恐怕机会不多。此外,安全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孩子出去打工上了大当,这就划不来了。

对于孩子打工确实存在种种制约,对此我们不得不正视。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些制约条件怎么破解。

我们的孩子虽然学业繁重,但在寒暑假,常常又会无聊得发慌。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他们,于是不得不给他们报各种班,让他们好歹也有个去处。有些孩子把这叫做“花钱买罪受”。或者,父母把孩子关在家里,孩子就整天看电视、睡觉、上网,以打发时间。所以说,孩子的时间其实还是有的。

有朋友会说,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多看几本书,多背几个单词。孩子如果足够大胆,就会反驳你:“整天看书看书,你自己来试试!”建议家长朋友运用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而非学习时间的长度作为衡量孩子学习是否到位的标准。学业可以算是孩子的工作,而一个人只工作是不行的,他需要完整的生活。

那么作为父母,在种种社会条件限制之下,具体可以做些什么呢?

·如果工作单位允许,不妨带孩子上几天班,甚至可以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让他体验一下钱与工作之间的联系。

·亲戚朋友也是很好的自然资源,可以联系信得过的亲戚或朋友。他们工作的地方也许刚好就有适合小孩子做的小事情。

·如果家长朋友所在的社区秩序良好,不妨向社区建议在社区里面组织一个小小的跳蚤市场,支持社区的孩子们把用不着的小东西拿出来卖。长辈们可以在里面随便看看,或花点钱,让孩子们尝尝甜头,享受一下成就感,或讨价还价,让孩子们体味赚钱的不容易。

·当孩子在家较空闲的时候,家长朋友也可以提议让他做一些家务劳动,并给予一定的报酬。不过,在这里,度的把握需要特别留意。为父母分担家务,对孩子来说还有另一个意义,即增强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加深孩子对家人的理解和体谅。如果孩子动不动就为自己的劳动索要报酬,这也是需要及时加以纠正的。纠正的一般方法是让孩子了解整个家庭为其成长作出的种种不计回报的努力。

“管钱教育”也费思量

学习管钱,很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学习使用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不过,这里的问题是,在我们国家,目前这方面还没有得到很好开发。因此,对我们来说,一方面固然仍需关注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办的与孩子相关的业务,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开展理财工作。

譬如我们可以在家里开设一个小银行,至于银行的名字,大家可随意。孩子们可以在家庭银行里开设自己的账户,并获得相应利息。利息率一般需要高一些,以便让孩子感受到钱的增长。当然等孩子习惯之后,也可以适当调整,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父母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孩子体会实际经济过程中存在的波动。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存款或取款时都应该是自由的。父母如果擅自将钱款挪为它用,到孩子取款时又拿不出钱来,不仅会在孩子面前信誉扫地,而且也向孩子示范了一种不良的行为方式。熟悉计算机的朋友可以编一个小程序,使小银行运行起来更加方便。即使仅仅是把孩子的存取款记录在电脑上也是好的。这种经济的有序状态会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

我们现在的儿童理财产品,从某种程度上讲,与以往的一般存款服务并没有大的区别。与其说那些是“儿童理财产品”,不如说是“为儿童的理财产品”,因为这些产品的使用者一般还是父母,孩子主动参与的机会非常少。即使孩子有参与的机会,能否借此培养起理财能力,这也很难说。当然,为孩子购买一种适当的保险等理财产品来抵御风险或者作为教育储备基金,也还是很好的选择。

压岁钱——中国孩子的重大理财主题

过年给压岁钱是我们的风俗,它是长辈向孩子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不过,近年来,孩子的压岁钱成了令很多家长朋友头疼的问题。我们大家有时都好面子,讲究礼尚往来,不愿被别人比下去,于是给压岁钱渐渐就成了一个负担。走亲戚时他们给你家孩子300元,你总不能塞100元吧,特别是遇到一些想摆阔的长辈,给起钱来哗啦哗啦的,还真不好办。

再说咱们自家的孩子。孩子如果主动乖乖上交,这一来一去,我们的收支可能也就基本平衡。问题是各位长辈当初给的人是孩子啊!你跟孩子要,孩子说:“这是给我的。凭什么没收?”你一般也说不过他。要是使用强制手段,这大过年的,也太伤和气。算了吧,那就给孩子吧,可又怕他乱花钱:说不定他和同学出去玩,一天就能把钱全用完;或者又去泡网吧整日玩游戏;或者抱回几大件名牌等。这钱没准就跟瀑布似的,霹雳啪啦眼睁睁就花光了。

左右为难啊,怎么办呢?

压岁钱该归谁管?

压岁钱的管理权可能是需要处理的核心问题。拥有自己可支配的金钱,对孩子来说意义非同小可。可以凭自己愿望买东西,这还是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孩子会产生一种独立感。对于孩子,这很重要,他需要这种自主的感觉。所以钱的管理权还是归孩子所有比较好。

父母的角色

把管理权给孩子,并非意味着父母什么也不做。父母在这里担当的是顾问的角色。作为顾问,父母需要有能力提出各种比较可行的建议,同时,也需要给出提这些建议的依据。建议的范围可以稍广一些,使得孩子有机会在选择过程中练习取舍,并且感受自主作出决定的独立感,以及勇于承担选择结果的责任感。

打理压岁钱的可选途径

现在很多家庭的选择是把压岁钱以孩子的名义存进银行,这样做的确不错。不过,在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选择,一并介绍给大家,供朋友们参考。压岁钱的打理一般包括消费支出与投资。我们根据孩子的实际生活需求可以将主要的消费和投资领域找出来,将钱分为学习基金、生活基金、休闲基金、慈善基金、教育基金,以及保险及其他投资基金等。

学习基金针对的内容有交学费、购买学习资料等。生活基金针对的内容有日常生活用品(如衣服、鞋帽等)支出、贴补家用及为长辈购买小礼品等。休闲基金针对的内容有出去玩(游乐场等)、同学聚会、寒暑假旅游等。慈善基金针对的内容有捐款(为白血病孩子、为失学儿童、为灾区及为奥运会等)、为孤寡老人买礼物等,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基金针对的内容有存款等,主要是作为孩子将来上学的补充基金。保险及其他投资基金针对的内容有购买儿童保险、国库券等。父母若熟悉股票的话,还可以建议孩子买少量股票。这一类建议需要相关知识背景,家长朋友可以事先咨询专业人员,以获得所需的知识支持。

压岁钱管理可以培养孩子的哪些主要能力?

第一是统筹预算能力。现在的孩子得到的压岁钱一般比较多,这些钱在管理上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孩子需要学习把一堆大钱分成好几堆,并放在不同的位置上,让它们发挥各自的作用。这其实是一种统筹能力。这种能力可以迁移到其他方面,比如孩子在校时在各门课程间、学习与娱乐间进行精力和时间的分配,将来工作时在家庭、事业以及个人空间上的精力和时间分配等。

第二是自主能力。孩子参与压岁钱分配的整个过程,并且最终在父母提供的各种建议间作出选择,这对孩子来说是自主能力的良好锻炼。

第三是自制能力。孩子在作出选择之后,就需要对自己的决定负责。虽然钱在手里,但是买什么不买什么都会有所顾忌。这种控制自己欲望的过程就是自制力养成的过程。

另外,在不同领域使用压岁钱,可以培养孩子不同的能力和品质。比如说,通过为社会捐赠一定数量的金钱,孩子可以学习关注、了解和参与社会;通过选择、购买保险等,孩子的风险意识可能有所醒觉;通过拿钱出来贴补家用,孩子会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并且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压岁钱祈福意义的回归

压岁钱本来的作用是压“祟”,它的意义是象征性的。不过,近年来,有些孩子的压岁钱涨得太高了,似乎与当初的辟邪祈福意义已相去太远。对此家长朋友们可以在自家的亲戚朋友圈子间稍作调整。大家可以商量一下是否不给孩子大量现金。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亲戚朋友间好好沟通,应该可以达成共识。

那么,除了大量现金之外,还可以送什么新年礼物呢?

长辈们平常若对孩子多一些了解,过年时便可投其所好。比如,孩子喜欢集邮,就可以送精美的邮票或集邮册;孩子热衷于艺术,就可以事先打听好是否有音乐会、画展之类的活动;孩子喜欢旅游,一家人就可以一起出去玩。当然,如果孩子的爱好不是很健康,那就另当别论,这可不是简单送点礼物就能解决的问题。另外,一些非现金形态的钱财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贺岁纪念品、礼仪存单等。当然,少量现金也还是可以作为礼物送给孩子的。

孩子学习理财最普遍的途径——零花钱的管理和使用

零花钱总是要给的。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即使父母不想给零花钱,他也会不断地提醒父母“我需要”和“其他孩子都有”的事实。父母给孩子零花钱,除了孩子“请愿”以及他确有合理消费需求外,如法国父母所说的那样,“给孩子零花钱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

几岁可给零花钱?

什么时候可以给孩子零花钱呢?在法国,孩子们一般在9岁时第一次领到零花钱;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建议从孩子3岁开始家长就可以给零花钱;网上有朋友说自己在孩子一年级时开始给零花钱,也有家长说等孩子三年级甚至初中以后才给。家长朋友可以回过头去参考英美两国的儿童理财教育目标体系,两个体系都对具体年龄段孩子的理财能力作了明确要求。我认为,3~7岁可以作为给孩子零花钱前的准备阶段,孩子可以具体学习美国儿童教育目标体系所说的那些内容,如辨识硬币、纸币及其面额,了解钱是通过工作得来的,学会看价格标签,知道用钱可以买东西(或者说东西是用钱换来的)等。7岁以后孩子可以拥有自己的“小钱包”,尝试把之前所学的东西用到生活里,再进一步积累管钱的经验。

给多少合适?

给多少的标准不只是家庭经济水平,而是它与孩子实际必要消费需求的一个妥协物。建议家长朋友坐下来,和孩子一起算一算接下来一周他需要花多少钱。这个过程是讨论协商的过程:孩子会提出自己预计的种种支出,家长可以看看这些支出是否合理,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双方达成共识后,接下来一周孩子的零花钱数目就可以确定下来。

这里需要考虑这么几个因素:孩子的实际消费需求、孩子同学的消费状况、家庭的实际负担能力等。其中,孩子的实际消费需求是主要考察内容,家庭的实际负担能力是底线,同学的消费状况是参考。

这个协商决定的过程也在培养孩子大胆表达诉求、论证诉求、反思自身诉求的合理性、协商及妥协等能力或品质。

怎么给?

我们的一些家长在给孩子零花钱时随意性很强:想起来就给,想不起来就不给;高兴了多给,不高兴了少给;孩子要了给,孩子不要不给……这样不利于孩子养成有序的财务管理习惯和意识。

推荐另一些朋友的做法:在每星期的固定某天给孩子固定量的钱。这样可以让孩子逐渐建立起一种秩序感,也让他对可支配的钱财心里有数。当然,这里的“固定量”只能说是在一定时间里固定。如果孩子感觉原有量已经不适用,可以向父母提出申请,并说明自己的理由。大家意见一致后可以调整零花钱数量。

以上几点都非常强调孩子的参与和规则的制订。前面第四章已经强调了规则对于一个家庭运行的重要性。这里同样如此。大家协商定下来的规矩,就一定要坚决执行。有些孩子会软磨硬泡地耍赖,故意破坏规矩;父母刚开始决定“斗争到底”,可时间一长就实在懒得磨了,投降了之。这场拉锯战的结局看起来似乎是孩子赢了,其实是双方惨败——父母失了威信,孩子失去了训练自制力的机会。规矩要改可以,但是改的原因应是规矩本身出了错——而不是需要遵守规矩的人因为自制力差而达不到要求,改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孩子真正的成长——而不是父母图自己省事。

14条洛氏零用钱备忘录

在美国,即使富甲天下的人家也不会放任孩子花钱。洛克菲勒家族是世界上第一个达到10亿美元家财的美国富豪。他们认为,富裕家庭的孩子比普通人家的孩子更容易被物质诱惑而陷入沉沦,所以他们在孩子教育问题上非常慎重。家族里盛行“14条洛氏零用钱备忘录”:家长每周给孩子1美元50美分的零花钱,最高不能超过2美元,且孩子必须有自己的小账本,对每笔支出都清楚写明,每周都要核对账目,并在下次领钱时请家长审查。如果账目清楚,用途正当,下周就可增发10美分,反之则减。洛克菲勒家族就是通过这种办法,使富裕人家的孩子也学会了不乱花钱、理性理财的习惯。

做可供孩子学习的父母

父母自身是否对金钱具有成熟的观念,在消费方面是否有良好的习惯,能否将家庭的财务打理得井井有条等,都会对孩子的理财观念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那些本身就不大会打理钱财的朋友来说,最首要的可能是自己在这方面如何改善提高。

推荐阅读:

[美]艾琳·加洛等著,曹俊等译:《富孩子》,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定价23元。

阿夏著:《每个孩子都应当学习的50堂理财课》,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年版,定价12元。

李全才、龙高高著:《送给孩子的第一堂理财课(如何帮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定价18元。

庄恩岳著:《开启孩子的财商》,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定价16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