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美孩子接受的理财教育

英美孩子接受的理财教育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多数美国家长都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孩子将来要幸福,除了必须具备良好的学历和一技之长之外,还要提高理财智商。美国有28个州从1957年起就把财经教育列为必修课。英国公共政策研究所对美国的理财教育进行研究后认为,学校的个人理财教育可能使学生在35岁到49岁之间多出32000英镑的财富。在这两个国家,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并且已融为学校正式教育的一部分。

英美孩子接受的理财教育

我们先来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美国学生的经济危机

美国学生持有信用卡的现象十分普遍。据刘荷朋友在《中国青年报》2001年8月26日发表的一篇名为《美国学生负债现象严重》的文章介绍,社会学家罗伯特·曼宁曾对美国大中学生的信用卡债务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大学里,约70%的学生至少有一张信用卡;这些卡的平均负债额为4800美元。当孩子们发现,充满诱惑力的广告背后,竟是难以负荷的沉沉重压时,已经欠下了一屁股债。有些孩子甚至从事非法活动,以便能在短时间内赚取足够的钱还清债款。

据新浪网财经纵横(http://finance.sina.com.cn)2000年11月5日转载《国际金融报》的一篇名为《特写——欧美青年的信贷消费》的文章介绍,美国银行信用卡持有者总干事格里·德特韦勒说:“1993年美国有将近100万人提出破产申请。如果不给孩子讲解钱和信贷问题,他们进入社会后可能会麻烦百出。”

美国人的自救——“三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

多数美国家长都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孩子将来要幸福,除了必须具备良好的学历和一技之长之外,还要提高理财智商。只有经济独立财务有序且弹性的人才可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立足脚跟,抵御风险,回旋自如。

据周华薇朋友在《美国人的少儿理财教育: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一书中介绍,美国人把理财教育称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鼓励孩子从小就学习通过正当途径赚取收入,并且有目标、有计划、有节制地消费。美国每年约有300万中小学生利用各种时间打工赚钱。

这种理财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同时也是为了帮助孩子了解工作,培养孩子工作的欲望和热情,为他将来承担成人角色做一些准备。最为重要的是,美国人强调独立,而拥有自己的工作和收入,会自然而然地增强孩子心中的独立感。

美国学校的理财教育

美国有28个州从1957年起就把财经教育列为必修课。追踪研究发现,接受过理财教育的孩子在35~49岁的年龄段里,比没有经过理财教育的孩子多出相当于一年收入的财富

英国学校的理财教育

英国公共政策研究所对美国的理财教育进行研究后认为,学校的个人理财教育可能使学生在35岁到49岁之间多出32000英镑的财富。为了让孩子更系统地学习个人理财技能,2005年底,英国教育部门在“个人、社会和医疗教育及公民”课中增添了两个单元的理财内容,教孩子更好地管钱、存钱和花钱。

课程对小学新生到初中毕业生的理财能力都作出了不同要求。5~7岁的孩子需要重点学习钱的不同来源和用途;7~11岁的孩子主要学习如何管钱,并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消费欲望可以通过攒钱实现;11~14岁的孩子主要学习影响花钱和攒钱的因素,及如何管理好个人钱财;14~16岁的孩子侧重学习如何使用制定预算、存钱等诸多个人理财的财务工具和服务,了解一个公民享有的作为消费者、雇主和雇员的权利和责任。从2010年9月起,基础财务技能将成为初中毕业考试中数学考试的一部分。

一个英国孩子怎样赢得玩具车?

《理财周刊》杂志曾刊登邓建国朋友翻译的一篇名为《英国孩子理财忙》的文章,其中描述了一个6岁的英国孩子赢得一辆玩具车的过程,家长朋友或许可以从中受到些许启发。

“在大约6岁时,我看中了一辆与众不同的玩具车,我很想拥有它。这车卖1先令,用当时(英国1972年前)的旧币制算的话(可见这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这车值12便士。那时我每星期的零花钱是1便士。为了买到那辆我心仪已久的玩具车,我苦苦地攒了12个星期的零花钱。3个月后,当我满怀激动地跟着老爸来到商场时,却发现车价涨了,要1先令2便士了(合14旧便士)。我当时真是痛不欲生,伤心欲绝。我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了遭遇“通货膨胀”的切肤之痛。老爸不愿意看我悲伤、愤怒的样子,于是提出贷款给我——他说我可以预支未来两个星期的零花钱。就这样我欢天喜地地把玩具车抱回了家。老爸后来还网开一面,没有向我要利息。”

这是一个6岁孩子对金钱的切身体验。在这次经历里,孩子确立了自己的目标(买到心爱的小汽车),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攒零花钱)逐渐接近这个目标,谁知因为通货膨胀,目标往上一跳,孩子又够不着了。宝贝无限悲愤,爸爸巧以贷款化解,终于皆大欢喜。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品尝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努力、悲伤、愤怒及欢喜等。他不对父母胡搅蛮缠,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接近目标;在接近的过程中,他学会了克制自己,延迟了自己需求的满足;在得知小车涨价的时候,他亲身体会到了通货膨胀对人的影响力;在爸爸提出可以贷款的时候,他学会了用适当预支的变通方法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这是一堂多么生动丰富的课!孩子收获的难道仅仅是一辆小车么?

分析性借鉴英美的理财教育经验

在这两个国家,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并且已融为学校正式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对于它们的整套理财教育方案,请不要期望能全部挪用过来。我们的学校正式教育尚未能容纳这项教学内容,社会上真正好的培训机构还不多,目前可能只有家庭才能承担起这部分教育责任了。

但在家里又该怎么教?有些家长朋友直接参照西方的教育方法(比如为孩子的家务劳动付费等),我认为并不是很妥当。任何方法的运用都需要考虑特定的条件是否具备。光对方法进行移植,起码有两种风险:一是未必有效,二是可能产生意料不到的后果。跨文化的移植尤其如此。

了解他人的做法是首要的,其次还需要分析他人施行某种方法的条件,结合我们自己的状况,再选择或创造可行的方法。在随后这节内容里,我们将尝试运用这种分析性借鉴的方法,来构建我们自己的家庭理财教育方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