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营市湿地建设成果研究

东营市湿地建设成果研究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营市湿地具有独特的景观和文化价值,构成了东营城市湿地特色。东营市先后规划建设了明月湖等一大批以湿地保护、科普教育为主题的城市湿地公园,其中明月湖湿地公园成为全国首批十大城市湿地公园之一。东营市的人工湿地面积达到23.1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42.45%。

◇杨 杰

北京理工大学 物理学院,北京 100081

摘 要:东营市湿地被评为中国“六大最美湿地”之一。本文旨在了解东营市湿地的特点、湿地建设现状以及东营市湿地建设的政策规划,探讨东营市在湿地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和不足,针对东营市湿地特点的建设规划提供参考意见。我们对东营市湿地进行了考察,特别对明月湖湿地公园和黄河三角洲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重点考察,约访当地旅游局、林业局、园林局、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管委会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分析东营市湿地建设的相关材料,对东营市湿地建设进行探讨,得出结论和建议:东营市因地制宜选择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不同方式建设湿地,灵活高效;东营市水源丰富,湿地的补水措施、补水制度较为完善;东营市建立湿地保护监测机制,要让监测设施的建设先于湿地的开发利用;湿地文化教育方式多样,交互式宣传方式更加高效和深入人心。

关键词:湿地建设;因地制宜;交互式宣传

1.湿地和湿地公园概述

1.1 湿地

依据《国际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主要有近海及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等类型。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分布广,类型多,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根据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显示,我国现有湿地面积为6 594万公顷,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共91个,湿地保护面积为402万公顷,省级湿地保护区有121处。这些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自然资源、野生动物的繁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营市政府在2011年颁布的《东营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中定义湿地为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具有一定面积和较强生态功能的地带或者水域。其主要包括河口三角洲、滩涂、沼泽、湿草甸、河流、湖泊、水库、池塘等。

1.2 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不同于自然保护区,也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城市公园。湿地公园以湿地的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湿地公园是实现湿地保护与湿地开发利用相统一的有效手段。在保证湿地生态特征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生态公园可实现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

湿地公园分为自然湿地公园和城市湿地公园。自然湿地公园是在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基础上,分划一定的区域,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以开展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例如东营市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就是建立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中实验区内的自然湿地公园。城市湿地公园是利用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适宜作为公园的现有或已退化的湿地,通过人工恢复或重建湿地生态系统,在对湿地合理地保护利用的条件下所形成的保护、科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园。东营市明月湖湿地公园属于城市湿地公园。

城市湿地公园位于市内或邻近城市,人为活动频繁,受城市的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极大。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时首先应该以城市自然地形地貌为基础,根据区域自然结构,考察自然环境对当地人的行为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之来适应地理和气候,通过合理利用区域内的水体、植物等自然资源来体现地域自然特色,确保景观的总体风格与地域特色契合。

2.东营市湿地调查

2.1 东营市湿地概述

东营市是山东省地级市,成立于1983年10月,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东营市位于山东省东北部、黄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带,具体坐标为东经118°5′,北纬38°15′。

东营市湿地位于黄河入海口及黄河故道附近,由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处沉积所形成,是我国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东营市湿地具有独特的景观和文化价值,构成了东营城市湿地特色。东营市是山东省乃至全国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根据最近的东营市湿地资源统计报告,全市共有湿地148块,各类湿地面积为55.21万公顷,有近海及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等5类14型。其中,近海与海岸湿地占湿地总面积的52.55%;河流湿地占湿地总面积的2.04%;沼泽湿地占湿地总面积的2.96%;人工湿地占湿地总面积的42.45%。

东营市先后规划建设了明月湖等一大批以湿地保护、科普教育为主题的城市湿地公园,其中明月湖湿地公园成为全国首批十大城市湿地公园之一。2011年东营市委、市政府批复《东营市湿地保护总体规划(2011—2020年)》,规划要求到2015年,全市建成湿地自然保护区3处,湿地保护小区7处,水源保护地6处,湿地保护面积达到330万亩,湿地治理恢复面积40万亩,受保护湿地面积达到75%,建成湿地公园11处,湿地公园及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年旅游人数达到800万,生态产业产值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湿地生态产业显著提升;建成湿地科普教育基地8处,人均湿地公园面积25平方米。2011年东营市政府常务会议也审议通过了山东省首个地方性湿地保护法规《湿地保护管理办法》,将湿地保护纳入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规划不同湿地,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这涉及利用湿地资源环境的影响评价、湿地评审制度、湿地补水制度、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东营市的人工湿地面积达到23.1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42.45%。景观人工湿地以湿地景观为主体,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为核心,兼顾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展示、科普宣教和湿地合理利用示范,蕴涵一定文化或美学价值,供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东营市围绕“黄河水城、湿地之城、生态城市”这一主题,建设了清风湖、明月湖等湿地公园,构建“九横十纵”贯通市区的城市水网水系,形成河流、湿地、水库三者相连的湿地特色建设模式。东营市实施金湖银河生态工程,其由金湖工程、银河工程、生态工程及东三路北延工程组成,贯通城市水系、湖泊、湿地,改善中心城公园的水质,实现中心城水系循环,解决了公园水体变质的问题。在北部城郊,东营市开展了东营河治理工程,将东营河变成湿地景观水系;建设东八路人工湿地,包括表流湿地296公顷,潜流湿地27公顷;在湿地北部,建设了湿地乐园,打造集园林苗圃、各类水生植物展示,适宜在东营生长的中药展示于一体的教育线路。

2.2 明月湖湿地公园建设

明月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位于东营市东城区南部居中位置,处于新、旧城区的结合部,周围有大量的居民区,东依曹州路,西临青州路,南靠广利河,北邻沂河路,并有淮河路东西横穿基地中部,把基地分成南北两部分。2005年5月建设部公布批准东营市明月湖湿地公园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基地呈方形,东西长905米,南北宽887米,总面积达75.77公顷,其中部有城市建设过程中由挖土形成的人工湖,面积达33.7公顷。

明月湖湿地公园原为东营市建市初期城市建设取土造成的低洼荒碱地,随着时间推移,雨水沉积,形成大片的水面,地势不平,低洼之处很多,生长了大量芦苇、香蒲、柽柳、碱蓬等乡土树种,吸引了不少鸟类在此繁衍生息。同时这一区域有大面积的水面及盐碱滩涂,具有翔实的盐碱地自然生态和耐盐植物分布。公园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区,雨热同期,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气温下降,雨水骤减,冬季雨雪稀少。全年降雨量多集中在夏季,七、八月份的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一半,且多暴雨,降雨量的年际变化大。

在建设规划阶段,在公园中部靠近广利河的位置建设有一座环流泵站,以促进明月湖水流循环,改善水质。后经进一步规划发展,公园人工湖面积扩大,公园人工湖与广利河连接,这促进了明月湖实现水流的自我循环,利于湖水流通。

市民活动的主要集中区位于公园北部的近潍河路的滨水休闲带。该区通过曹州路、东三路、胶州路和其他支路与城市中心区紧密相连,是城市与湿地的过渡地带。公园从生态、自然、文化的角度揭示了城市与湿地的关系,起到了休闲娱乐、生态保护、文化教育的作用。

2.3 黄河三角洲湿地自然保护区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为15.3万公顷,其中核心区的面积为5.8万公顷,缓冲区的面积为1.3万公顷,实验区的面积为8.2万公顷。自然保护区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部区域位于现行黄河入海口,面积为10.45万公顷;北部区域位于1976年改道后的黄河故道入海口,面积为4.85万公顷。区内鸟类众多,共有296种,植物资源丰富,共有400种,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之一。

2009年《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出台,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依法开展生态旅游开发。东营市政府在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基础上设立黄河口生态旅游局,统一管理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的旅游开发及区内的经济社会事务。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计划挖掘黄河口的旅游优势,展示黄河口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推介黄河文化。

3.东营市湿地建设研究

3.1 湿地建设方式的选择

黄河口湿地土壤的含氮量高,有机质含量丰富,浮游生物繁盛,吸引了大量过境和栖息繁殖的鸟类,其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的有7种,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的有33种。黄河口湿地的保护对改善黄河入海口的生态环境,保护新生湿地的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有关部门以在黄河口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方式对其进行保护。明月湖原为城市建设取土造成的低洼荒碱地,经雨水沉积,生长了大量乡土树种,同时这一区域有大面积的水面及盐碱滩涂,具有翔实的盐碱地自然生态和耐盐植物分布,能够充分展示黄河三角洲湿地的水陆交接、自然过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景观。2005年市政府在此处建立湿地公园。东营市完善湿地建设保护法律法规,2011年出台的《东营市湿地管理办法》规定:对具有代表性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或者珍稀、濒危物种集中分布的湿地,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鸟类的繁殖地、越冬地或者重要的迁徙停歇地,其他具有特殊保护意义、生态价值或者科学研究价值的湿地,依法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对生态景观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人文景观集中、科普教育意义明显的湿地,由有关部门向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湿地专家委员会评审后,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湿地公园;对生态区位重要、生态功能明显的湿地,因面积较小,不具备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条件的,由有关部门向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湿地专家委员会评审后,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小区或者湿地多用途管理区。东营市设立湿地专家委员会,对不同的湿地进行湿地认定、范围划分、资源评估。充分考虑不同湿地的生态特征、经济特征,对不同的湿地,因地制宜地选择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小区、湿地多用途管理区等不同的建设模式,灵活务实地建设湿地,实现湿地生态保护、湿地的经济效应、湿地的文化效应三方面的利益最大化。

3.2 湿地的生态文化教育

湿地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这是推动湿地建设,特别是发展湿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湿地的生态旅游就是要人们在湿地旅游的过程中接受丰富的湿地知识,增强湿地保护意识。生态科学文化与旅游的娱乐性的结合,是保证湿地旅游持续发展的标准规则。实现湿地的文化教育意义,也是湿地建设的重要功能之一。实现文化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每年定期举办湿地文化节。在湿地公园建设项目规划中,以交互的宣传方式来提高居民游客的参与度,更加高效和深入人心。

3.3 湿地保护的监测机制

东营市建立湿地生态监测设施的制度被规定在《东营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中:市、县区人民政府建立湿地保护检查、考核和奖惩制度,定期对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开展湿地资源调查,监测湿地资源的变化。东营市园林局位于明月湖东侧东园内,负责明月湖的日常管理工作。明月湖湿地生态监测(主要包括水质监测)存在监测不定期的问题。人事变动等原因,导致明月湖的生态监测事随人动,不能长期有效进行下去。黄河三角洲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比较完善的生态监测制度。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内设执法监察科,下设黄河口、大汶流、“一千二”三个管理站,职责包括对所辖区域内新生湿地的生态系统、一级保护珍稀濒危鸟类的科学监察工作,确保湿地的监测保护工作。同时根据《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的规定:根据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需要,建立联合执法机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会同林业、国土资源、环保、海洋与渔业、公安、港航、海事等部门单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依法查处侵占、破坏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行为。政府要建立破坏管控机制。东营市的湿地建设起步较晚,在未来几年湿地建设将会加快步伐。在建设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监测制度,对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进行定期检测,设置湿地保护红线。哪个公园湿地踩到了红线,就要紧急叫停哪个项目。

3.4 湿地建设的生态补水

水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湿地水利设施建设,保障湿地的生态用水,对维护生态安全有重大意义。东营湿地的生态补水主要面临三个问题。第一是水资源缺乏。东营市当地的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淡水资源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十分匮乏,年均仅5.32亿立方米,90%以上的用水来自黄河,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流量仅为4.47亿立方米,在山东全省属水资源较贫乏的地区。第二是利用程度低。除广饶县境内,其他地区的地下水主要为咸水或微咸水,矿化度较高,同时,由于土地盐碱化及河道污染,汇入河道的地表径流水质相对较差,只能部分用于农田灌溉或渔业。第三是全年降水量季节性分布,波动大。东营市地处中纬度,背陆面海,受亚欧大陆和西太平洋的共同影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晚春常发生春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雨水骤减;冬季,天气干冷,雨雪稀少。年平均降水量仅555.9毫米,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明月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在公园中部靠近广利河的位置规划建设有一座环流泵站,以促进明月湖的水流循环、湿地生态补水。后经进一步规划发展,公园人工湖的面积扩大,公园人工湖与广利河连接,这促进了明月湖实现水流的自我循环,可保持湿地水源供应充足。但公园湿地水源与广利河相连也对明月湖水源水质的改善及污染治理带来了严峻的影响。广利河属渤海水系小清河水系支脉河的支流,来自上游博兴县和高青县的企业污废水和地面污染源(农药、化肥等污染物)的污染程度严重。经过近几年的治理,污染情况有了较大改善,但水质富营养化程度依然严重。明月湖公园与广利河相连,这给明月湖湿地的水质保护带来严重影响,使治理工作的难度加大。黄河三角洲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湿地生态水源主要来自黄河。同时,保护区位于黄河与渤海交汇处,海水倒灌,水质的盐碱程度高。黄河三角洲保护区管委会每年借助黄河调水调沙工程对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补水。为切实解决自然保护区湿地进水问题,有效遏制湿地退化,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保护区管委会编制了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生态补水规划。根据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先期实施黄河南20万亩湿地恢复区提升工程、黄河北20万亩退化湿地恢复工程和刁口河河口10万亩退化湿地补水工程。通过工程建设、水系配套和技术完善等措施,其确保了黄河有水引得进,区内咸水排得出,维持了湿地的合理水位,提高了植被覆盖率,保持了生物多样性。

4.结论和建议

从对东营市湿地建设的现状及规划,以及明月湖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的分析研究中,得出如下结论和建议:

(1)东营市政府建立湿地评审制度,建设湿地时充分考虑湿地的生态特征、经济特征,因地制宜地选择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小区、湿地多用途管理区等不同的建设模式,灵活务实地建设湿地,实现了湿地生态保护、湿地的经济效应、湿地的文化教育功能利益的最大化。

(2)东营市的湿地补水制度较为完善,特别是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生态补水措施得当,有效遏制了湿地退化,提高了湿地的生态功能。

(3)湿地建设文化教育功能的实现方式多样,相较于发放手册、视频讲解等方式,交互式的宣传更加有效和深入人心。

(4)政府要建立破坏管控机制,要让监测设施的建设先于湿地的开发利用,避免因湿地建设过度而造成湿地破坏。

参考文献

[1]吴江.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公园生态规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2]张庆辉,赵捷,朱晋,等.中国城市湿地公园研究现状[J].湿地科学,2013,3.

[3]侯增周.山东省东营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估[J].中国人口,2011.

[4]东营市人民政府.东营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Z].2011.

[5]东营市人民政府.山东黄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Z].2014-05.

[6]陆健健,王伟.湿地生态恢复的主要模式——湿地公园建设[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7,6.

[7]李应中.关于我国湿地的开发与保护问题[J].中国农业资源与规划,2013(1):25-28.

[8]康前,邹树人.湿地研究综述[J].生态学报,1998(5):540-5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