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减灾研究与成果

减灾研究与成果

时间:2022-02-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2010~2011年,云南省气象局有33个科研项目进行了结题、验收和成果鉴定。(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承担完成的《云南省重大气候灾害形成机理研究》获2010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三等奖。由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云南省气象台完成的《云南省精细化天气预报技术研究》获得了2011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类二等奖。
减灾研究与成果_云南减灾年鉴

减灾研究与成果

【气象减灾科研投入显著提高】 国家和省级层面的重大科研项目申报并获立项支持取得新进展。2010~2011年共争取到国家级、省级和中国气象局科研项目13项。《孟加拉湾风暴对高原天气影响的研究》、《特色林果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关键技术》、《我国西南非绝热加热敏感区综合观测试验》3个项目获得国家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资助。《印度洋热带和副热带海温变化的关系及对西南区气候的影响》、《南支槽的演变规律及其对低纬高原地区冬春降水的影响》、《苍山—洱海区域局地环流特征及其对地气通量影响的观测研究》、《基于环境因素的高分辨率气象条件下云南小流域突发地质灾害预测模型研究》4个项目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西南涡东南移影响云南的机理研究》《云南干季暴雨分析》、《基于丽江多普勒雷达的SWAN系统本地化应用研究》、《近地层通量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系统及其应用》4个项目获得中国气象局资助。《夏季青藏高原东南侧水汽输送的RegCM3模拟》、《云南典型风电场风电功率预测核心技术研究》2个项目获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面上项目立项支持。

2010~2011年云南省气象局共投入科技专项资金200万元。设立了由“业务能力研究与提升建设专项”、“预报员技术开发专项”、“气候变化专项”、“气象科技成果转化(推广)项目”等4类科技项目组成的科技计划体系。2010~2011年度省局共评审立项科研项目51项,省局直属业务科研单位和各州(市)气象局也加大了科研经费投入,并积极争取横向合作课题。2010~2011年全省各级气象部门通过各种渠道争取和直接投入的科研经费共1860万元。

【气象减灾研究力度不断增强】 2010~2011年,云南省气象局承担的多项气象防灾减灾领域的研究项目进展顺利,以《新一代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基于天气发生器的云南延伸期干旱指数预测研究》、《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系统(SWAN)本地化应用研究》、《气象服务信息系统(MESIS)在云南省的本地化应用》、《乡镇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云南人工增雨数值模式产品应用系统》、《气象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实用性强、质量高的科研成果投入应用,有力地支持了气象防灾减灾业务服务工作的发展,提升了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工作的科技水平。

云南省气象局紧紧围绕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心工作,以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为核心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2010~2011年省气象局专门组织实施了预报员技术开发专项28项。通过《红河州精细化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乡镇精细化预报集成系统》、《数值预报产品和客观预报方法在云南地区预报性能的评估研究》等项目的实施,提高了云南精细化预报水平。

完善了短时临近预报及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业务流程,积极推进省级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SWAN)的本地化工作,通过省气象台研制的《云南省短时临近天气预警系统》投入业务运行,实现了制作并发布全省3小时降水落区和强对流天气预报。有效提高了我省强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

在数值预报产品解释应用研发领域,通过开展《WRF模式在低纬高原上的应用研究》、《基于WRF模式的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研究》、《WRF模式在云南省的进一步业务化试验研究》、《WRF模式背景误差协方差的统计》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优化了中尺度WRF模式预报业务系统地面资料同化和参数化方案、设计并确定了WRF模式3千米水平空间分辨率和72小时预报时效的业务运行方案,进一步强化了对我省预报预测、防灾减灾业务的科技支撑。

深入开展短期气候预测模式产品的解释应用。组织省局相关业务单位开发了基于国家气候中心数值模式产品的“动力延伸模式降尺度气候预测工具”投入业务应用。开展了极端高温、极端降水异常、雨季开始期异常、连阴雨等极端气候事件的监测工作,并建立了本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和干旱监测业务。

【气象减灾研究论文(专著)多质量高】 2010~2011年,云南省气象部门科技人员共发表252篇科技论文,其中SCI(SCIE)、EI收录论文5篇,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108篇,在国内非核心期刊及学术会议文集上发表133篇。出版专著6部:《云南水电气象》、《云南冰冻灾害研究与电线覆冰区划》、《玉溪初夏旱涝预测方法》,《楚雄州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云南省天气预报员手册》《西南地区气候变化基本事实及极端气候事件》。2010~2011年组织编印了2010、2011年度的《云南省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技术总结文集》,共征集收录了160篇论文。刊登的论文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反映了我省2010~2011年灾害性本地天气气候特征以及天气预报预测大气探测资料综合应用的技术和水平,对我省开展常态化的灾害性天气技术总结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也对我省今后预报预警、防灾减灾技术总结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气象减灾研究成果获奖】 2010~2011年,云南省气象局有33个科研项目进行了结题、验收和成果鉴定。以《云南省雷电监测预警业务系统》、《低纬高原城市环境气象监测预报服务系统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云南空中水资源的特征研究》、《基于气候模式模拟的云南未来气候情景预估研究》等为代表的一批实用性强、质量高的科研成果并投入应用,有力地支持了气象业务服务工作的发展,提升了业务服务工作的科技水平。2010~2011年云南省气象局有5项成果获得了云南省科技厅奖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承担完成的《云南省重大气候灾害形成机理研究》获2010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三等奖。云南省烟草公司昭通市公司、云南省气候中心承担完成的《昭通市烤烟生产信息数字化与烤烟气候资源分析研究》获2010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三等奖。由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云南省气象台完成的《云南省精细化天气预报技术研究》获得了2011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类二等奖。云南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金沙江水文气象中心、云南省昭通市气象局、云南省昆明市气象局完成的《溪洛渡水电站坝区及向家坝水电站库区局地气候环境本底监测与分析》和云南省气候中心完成的《动力模式产品在云南短期气候预测的释用研究》2项成果获得了2011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类三等奖。)

云南省气象局注重改进和完善科研项目的立项评价机制,每年组织对各单位承担的科研项目完成和进展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价,敦促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按计划完成预定任务,追踪问效,对促进科技人员的交流、提高项目完成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云南省气象局和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被云南省科技厅、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云南省“十一五”科技计划组织管理先进集体》和《云南省“十一五”科技计划执行先进集体》。

【《气象监测、预警信息系统》】 2010年10月,由云南省楚雄州气象局承担的云南省气象局2009年度业务能力研究建设专项面上项目“气象监测、预警信息系统”顺利通过部门验收。该项目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实现了云南大气监测自动气象站和中小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的综合共享应用和自动预警;使用语音合成技术,实现了气象监测信息的实时语音报警;基于GIS技术,实现了气象监测信息任意缩放显示以及闪烁预警;实现了30米分辨率空间科学数据制作地形图,并在气象监测预警和山洪地质灾害监测中得到应用;实现了自动气象站监测信息与多普勒雷达探测信息、地理信息的实时叠加应用。“气象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已在全省16个州市气象局投入业务应用,在多次强降水过程监测预报预警以及强对流天气雷电监测预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该系统的推广,对提升云南省州市气象部门气象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水平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云南灾害性天气预报应用技术研究》】 云南省社会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未来10至30天云南省灾害性天气预报应用技术研究及示范》(2009CA023)是云南省科技厅下达,云南省气象局主持开展研究的科技项目。该项目通过研究10至30天大气环流及海洋异常信号,获得影响云南10至30天天气过程演变的异常信号;利用数理统计模型开展10至30天大气环流演变趋势预测研究,建立数理统计预测模型。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动力延伸数值模式预测产品,开展降尺度释用方法研究,形成降尺度预测模型。集成统计和动力降尺度预报模型;建立云南10至30天降水、气温天气过程预报和要素预报业务系统。该项目进展顺利,项目研究成果将建立该时段天气趋势预报模型,提供10至30天预测产品,填补目前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之间实际存在的空白,为防灾减灾和云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气象服务产品。

【数值预报模式的科研开发与应用】 通过持续实施《WRF模式在云南省的业务化试验研究》、《WRF模式在云南省的进一步业务化试验研究》、《WRF模式背景误差协方差的统计》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研项目,由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研制的“中尺度WRF模式预报业务系统”已正式投入业务运行,其产品已向全省各级气象台站发布,并逐步改进和完善。项目成果切实提升了云南省数值预报模式的科研开发与应用能力,逐步形成了稳定的数值预报模式应用技术研发团队,为云南省中尺度天气预报业务的建立和发展,提高天气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和防灾减灾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气象科技宣传、交流与合作】 针对云南频繁发生的干旱、暴雨洪涝、冰雹、雷电灾害,2010~2011年期间云南省气象局利用“3·23”世界气象日,科技活动周,云南省科技厅组织举办的“科技下乡”以及“5·12”全国第2个防灾减灾日,“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大型科普活动”等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开展了相应的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科普活动与宣传,举办专题报告6场次,发送《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知识》彩色宣传折页2000多份,发送其他科普宣传防灾减灾材料60000余份。出版1部科普图书《农业气象知识与应用》。德宏州气象局、大理州气象局被中国科协挂牌成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腾冲县气象局挂牌成为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云南省气象学会举办云南“气象大讲坛”。“气象大讲坛”每月举办1~2次,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积极促进气象与相关部门横向的沟通和合作,牵引气象部门纵向的联动和交流。

【应对气候变化科研得到加强】 以云南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趋势预估、影响评估以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分析等科学研究为重点,积极组织省局各业务科研单位和州(市)气象局结合区域气候特点,围绕有关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及应对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年内组织实施了2项省局气候变化专项项目。完成了“近50年云南气候变化基本事实的研究”、“基于极值理论的云南极端气温变化特征研究”和“云南极端强降水事件演变特征及与大气环流的关系”等课题。完成西南区域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报告中“气候变化对西南区域能源影响评估”的规定任务,新开展气候变化对西南区域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研究;完成了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西南地区气候变化基本事实及极端气候事件研究”,于2011年5月份通过了中国局组织的验收,通过项目资助出版了一本研究专著《西南地区气候变化基本事实及极端气候事件》。

积极开展气候变化决策咨询服务。组织完成了《内部参考》材料“极端气候事件对云南的影响和防御措施”材料的编写并报送相关部门。针对我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积极开展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本地区气象灾害成因分析及影响评估工作,完成多份气候变化决策咨询报告、专项服务材料。其中“滇中以东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将持续应加强防范对春运的不利影响”为题的《重要气象信息专报》(2011年第2期)得到秦光荣省长、孔垂柱副省长先后在这份材料上做出重要批示。2011年6月22日向省委、省政府提交“云南省今年以来天气气候情况综合分析及建议”的专项服务材料等。

对极端事件和重要气候异常过程的监测能力得到提高。在收集整理我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数据集的基础上,建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指标体系,组织完成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分析业务系统2.0版的本地化应用,形成单站和区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实时监测能力,发布极端气候事件监测报告2期。

【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 组织完成了中国气象局下达的《云南省风能资源详查和评估》项目建设研究工作,并通过了中国气象局会同财政部组织的验收。按任务书要求圆满完成了“风能资源测风观测建设、风能资源数值模拟、风能资源综合评估、风能资源数据库”四个方面的工作任务,项目成果丰富,应用性强,通过项目的实施,既提高了我们对云南风能资源的认识,也提升了气象部门在云南风能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服务能力。

在完成《云南省风能资源评估报告》的基础上,省气象局配合相关单位规划了云南38个风电场,下发了《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南省气象局关于加强云南省风能资源观测与风能资源评价管理的通知》,从政府工作的层面,规范了风能资源的观测、评价及管理工作,明确了气象部门的管理职能。通过不断理顺风能资源探测与评估的各项流程,促进了云南省风能资源开发工作健康、有序、科学地开展,为我省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

(朱天禄 王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