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营市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东营市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探究东营市湿地生态旅游合理的发展战略模式,为本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选取东营市湿地这一特殊的生态旅游资源作为研究主题,对其进行了开发研究。居民对东营市开发湿地旅游业都是赞同的,当被问及开发湿地旅游的目的时,53.15%的居民认为湿地旅游可以保护生态环境,37.36%的居民认为湿地旅游对当地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

◇王田莹

北京理工大学 生命学院,北京 100081

摘 要:湿地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活动,逐渐深入人心,得到大众旅游者的追捧。东营市紧紧围绕实施国家黄蓝战略,突出湿地资源的旅游优势,将湿地生态旅游纳入总体战略部署。本论文从东营市湿地自身的资源出发,深入调查分析了本地湿地旅游所具备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运用SWOT方法对东营市湿地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探究东营市湿地生态旅游合理的发展战略模式,为本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分四个部分:

(1)第一部分,引言:该部分主要介绍湿地生态旅游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东营市湿地旅游的研究方法。

(2)第二部分:湿地生态旅游概念及其理论基础和东营地区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条件,主要从自然和社会条件、政策环境、资源条件出发进行分析。

(3)第三部分:东营市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

(4)第四部分:东营市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性策略及措施。

关键词: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东营

1.前言

湿地是地球表层独特而重要的生态系统,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度地带,与森林、草地、农田、海洋等生态系统共同维系着地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是不可替代的自然综合体。湿地最富生物多样性,是高生产力系统,是物种的基因库;富集多种资源,利用价值和潜力巨大;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等生态功能,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湿地以水生生物丰富、草灌以及芦苇等植物生长茂盛为景观底蕴,同时孕育了一套神奇的鸟类景观生态系统,因此又被称为“鸟类的飞机场”,是人们感受自然和体验休闲的好去处,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生态旅游是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旅游方式,旅游目的地既包括原始自然区,也包括人文景观,环境负担较小,并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居民可通过社区参与的方式参与旅游开发与管理。生态旅游具有自然性、专业性、生态性、普及性、多样性等特点,为旅游注入了新的内涵:一是回归大自然,二是对自然生态环境有促进作用,不论生态旅游者还是生态旅游经营者,包括居民都在保护环境方面做出了贡献。

东营市位于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地带,拥有我国暖温带的一个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最具有特色的湿地生态系统。本地区保存了完整的新生湿地、独特的河口地貌、良好的生物多样性、奇特的鸟类自然景观等自然资源,旅游价值极高,已经发展为湿地生态旅游的胜地。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的增强,湿地生态旅游作为回归大自然的绿色旅游应运而生。

本论文选取东营市湿地这一特殊的生态旅游资源作为研究主题,对其进行了开发研究。本论文认为运用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旅游战略发展,可促进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促进本地区旅游业的良性发展。笔者采用问卷调查、走访访谈、实地调研、专家讲解等方式进行资料收集,以期了解湿地生态旅游的现状。随后,本论文对东营市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最后提出了对本地区旅游发展的建设性建议,给予政府和相关部门旅游开发和发展的参考依据。

2.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2.1 概况

东营市的湿地资源丰富,拥有我国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全市湿地总面积为55.21万公顷,占全省湿地的31.06%,其中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拥有的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之一,可以说,湿地是东营人的骄傲,是大自然赋予东营市的宝贵的绿色资源,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标志。

发展湿地旅游,应注重搞好结合,以湿地景观为基础开发具有景观型、体验型、休闲型的旅游产品,真正让人们感受湿地,造美于湿地。典型的代表是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它是国家4A级景区,被誉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壤”。孙子文化旅游区以生态观光、孙武兵家文化为主题将自然风光与传统文化体验完美结合。

2.2 政策环境与规划

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规划中提出“支持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黄河水城,孙子文化旅游区建设,逐步形成国家级旅游区”,为东营市的旅游业提出了一个总体发展的框架,以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叫响旅游品牌,实现旅游业的大发展、大突破。具体来说,其一是加快景区的发展步伐,进一步优化景区发展布局,实施“6+10”景区提升工程。其中包括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在内的六大龙头景区成为国家5A级景区,包括鸣翠湖在内的十大景区成为国家4A级景区。其次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重点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最后,加强特色的乡村旅游、旅游营销。此外东营市政府还颁布了《关于加快旅游业的意见》,出台了《旅游营销方案》《旅行社招来游客若干奖励政策》和《旅游景区若干奖励政策》。

2.3 居民感知和参与湿地生态旅游

居民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关键利益相关者之一,他们对生态旅游开发的感知和态度是旅游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为了了解东营市居民对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感知和态度,东营科考团于2014年8月16日对当地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共发放问卷60份,其中有效问卷60份。

2.3.1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2.3.2 湿地生态旅游的认知

从我们的问卷调查分析中可以得知:60%的居民对湿地的了解为大致了解,只有25%的居民对湿地了解得比较详细。更多的居民对于湿地只听闻其名,并不知其具体内容,湿地保护部门的解释为,当地居民大都是移民,起初到达东营时心中承载的是对现代化城市的向往,而湿地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我们发展一个城市的经济的同时,更应该让这个城市的主体——居民让参与到湿地旅游的过程中来。宣传湿地的工作应该是东营市市委一个需要倾斜的项目。

对于湿地生态旅游,24.26%的居民认为旅游资源应该为原始的、没有人工元素的,38.97%和33.08%的居民认为生态旅游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对于东营市开发旅游业的建议,只有11.67%的居民持反对的态度。由此看来,湿地生态旅游在居民中已经得到了不错的反响,发展湿地旅游势在必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概念已经有群众基础。

2.3.3 湿地旅游开发中的问题

居民对东营市开发湿地旅游业都是赞同的,当被问及开发湿地旅游的目的时,53.15%的居民认为湿地旅游可以保护生态环境,37.36%的居民认为湿地旅游对当地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当问居民东营市湿地资源保护情况问题时,23%的居民认为保护非常好,41.26%的居民认为较好,还有40%的居民认为环境保护一般。这就出现了一个矛盾,即我们如何协调湿地旅游开发与湿地保护的关系。可以将湿地旅游开发与湿地保护这两个看似对立的问题变成一个统一的问题。在旅游开发中,我们需要更多的技术、人才与资金,以及一个更适合的体制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3.4 湿地生态旅游带来的收益

湿地生态旅游从2009年发展至今虽然只走过了仅仅5个年头,但是其所取得的各方面的收益确是有目共睹的。从居民的角度,我们发现35.73%的民众认为它对当地环境改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很大作用,20.73%的民众认为它城市形象的再塑造有助力,30.58%的居民认为它使居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3.东营市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SWOT这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所谓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对各因素相互匹配地加以分析,从中得出结论。结合东营市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结合宏观、微观环境,我们得出了东营市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

3.1 优势

(1)区域经济高速发展下旅游业发展得到带动。

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是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所在地。得益于资源优势,东营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013年生产总值达到3 259.94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山东省内的经济发达地区。良好的经济发展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东营市政府本身也很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东营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发展,提出将旅游业培育成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争当山东省旅游业的产业龙头。

(2)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东营市广阔的新生湿地、特殊的动植物资源构成了独特的、带有美学特征的旅游资源。黄河三角洲河口地区每年以33平方千米的速度不断增长,新生湿地被各种植物群落占据。东营地区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被称为“国际鸟类机场”,每年来这里迁徙的鸟类数以万计,保护区内的珍稀濒危物种较多。黄河入海口、滨海湿地、孙子文化旅游区还有龙悦湖旅游度假村都是真正的生态旅游胜地。

(3)区位与交通优势。

本地区的区位优势明显,它处于京津唐、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适中位置,是黄蓝交会处,是京津唐经济区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结合部,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具有潜在的市场优势。在交通方面,东营市机场的航班数量不断增多,市内交通四通八达。它距离山东省的中心城市济南和青岛较近,为湿地生态旅游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旅游营销优势。

东营在央视一套等重要媒体宣传好客山东,黄河入海龙腾东营等旅游品牌扩大了其影响力。孙子国际文化节等大型旅游节会将东营市打造为“东方湿地之城”。第三节世界湿地保护大会在东营召开,2013年东营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东营正慢慢地从石油之城向生态之城蝶变。适合高效的市场营销方式是这一转变的中间环节,励精图治的东营正在用生态宜居的词汇为自己注解。

(5)居民支持力度较高。

3.2 劣势

(1)开发建设起步较晚,缺乏知名度。

东营市湿地旅游起步于2009年,旅游产品基本上处于观光游览的层次,竞争力不强。其吃、住、行、娱等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不完善,相对于湿地旅游发达地区差别较大。其旅游定位比较模糊,尚未形成比较主要的旅游品牌。其市场知名度不是很高,这是本地区湿地生态旅游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

(2)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恢复难度较大。

由于东营地区的湿地属于新生湿地,各种植物资源处于产生,发展阶段,生态系统脆弱,很容易因为开发不当的影响而发挥不当,引起整个地区的整体或者局部的紊乱,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同时,本地区的湿地易受人类活动、黄河活动、海水侵蚀等的影响。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本地区由于受黄蓝政策的影响又迎来第二阶段的开发,人类的活动很容易影响湿地的生态环境。

(3)旅游业没有形成链条,而且形式比较单一。

旅游景区较为分散,没有形成旅游群体或者旅游链条。这也是此处的游客相对于其他发达旅游区少的原因。其开发大部分还是停留在观光旅游上,虽然近几年有发展度假休闲、康体养老等体验式旅游,但是程度和知名度都较低。旅游受季节影响较为明显,这不利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3 机遇

(1)国内外生态旅游浪潮兴起,旅游业蓬勃发展。

旅游业已经走过游览历史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年代,久居大都市的居民逐渐转向以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东营市具有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为代表的、真正原汁原味的湿地旅游区,势必会受到游客的青睐。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媒体的宣传让国人觉得旅游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2)经济战略和政策支持。

2009年和2011年国务院分别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使东营成为唯一被纳入两大战略的城市,为东营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市政府和各县区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高度重视,确定了积极、优先、快速的发展旅游业的方针,出台了一系列管理规定,加大了资金、人力、技术的投入,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4 威胁

3.4.1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

东营市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基地,石油开采是国家发展的要求,也是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和依托。湿地生态旅游的阻力来源于石油生产以及农业开垦,其主要问题是用地的局限性。同时,石油开采以及其后续产业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东营地区的湿地为我国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其脆弱性与敏感性毋庸置疑,因此将其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必须做好慎重的规划。

3.4.2 周边旅游资源竞争激烈

东营市位于名胜众多的山东省。山东拥有青岛、烟台、威海蓬莱、泉城济南、五岳之首泰山、风筝之都潍坊等一批国内外著名旅游景区,东营市周围的众多旅游资源使本区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面临激烈的竞争。

SWOT分析表明,东营市湿地生态旅游属于优势与机遇并存的类型,开展生态旅游既具有众多优势,又面临着众多机遇。它拥有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便利的区位条件、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生态休闲旅游已成为旅游消费的主要方向。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和机遇,克服不足与劣势,勇于挑战,创造有自己特色的旅游品牌。

4.东营市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4.1 整合资源,统一规划

东营市的湿地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点较多,但是整体布局相对集中又比较分散。有些景区的开发力度较小,景区与景区的距离较远。旅游规划与旅游路线设计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当地的湿地旅游应该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着力建设精品生态旅游群。

4.2 加强湿地旅游专业管理人才和从业人员

湿地生态旅游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均对从业人员有较高要求,需要复合型人才。必须提高政府和旅游管理人员的从业素质。应该加强对从业者的管理,对其定期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进而提高景区的服务质量和对外形象。同时建立游客反馈机制,及时作出整改。

4.3 增强环保意识,健全法律法规

在倡导生态旅游时,必须树立保护第一的思想,加强宣传教育,对自然保护区的群众、旅游者、领导、旅游从业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进行生态教育,增强其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法制观念。要尽快制定和完善本地区关于在湿地地区开展生态旅游的相应政策法规,使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有法可依,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们对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生态旅游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4.4 加强对旅游者的宣传教育,培养生态旅游者

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一些不文明行为,例如乱扔废弃物、驱赶鸟兽、践踏土壤与植被、污染水体等很难被及时管理与查处。因此,在处罚的同时,要多侧面、全方位地对游客进行环境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环境伦理素质,使游客认识到湿地生态环境的价值与保护意义,在旅游过程中履行生态义务,奉行生态道德,提倡生态文明,培养真正的生态旅游者。

4.5 加强生态监测,确保生态旅游良性发展

东营市的湿地生态系统基本保存完好,受污染程度较轻,发展旅游业或多或少会给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应在湿地旅游区内对湿地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对生态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不断地分析和预测。若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与补救,确保生态旅游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5.结语

东营市的湿地生态旅游优势劣势并存,机遇与威胁同在。在今后的旅游开发中,应秉承可持续发展原则,将我国最年轻的湿地资源与旅游业结合,实现两者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蔡萌,汪明宇.生态旅游:一种新的旅游方式[J].旅游学刊,2010(1).

[2]刘青山.东营市旅游建设的优势与困境[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0(3).

[3]佚名.“黄蓝”发力在宏伟蓝图指导下稳步向前[N].中国旅游报,2011-02-25(22).

[4]李会.哈尔滨湿地旅游发展战略[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3-10.

[5]刘佳.基于SWOT分析的翠湖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及策略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6-13.

[6]李静.生态宜居:大美东营的幸福档案[N].东营日报,2014-03-10(3).

[7]候国林.基于社区参与的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3-17.

[8]侯笑新.东营市旅游发展模式分析[J].区域经济,2012(687).

[9]金波,万军.旅游客源市场SWOT分析——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为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0(3).

[10]赵宝洁.东营市东营区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5-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