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北海湿地建设情况与国外湿地的对比

云南北海湿地建设情况与国外湿地的对比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云南腾冲北海湿为中国西南唯一的高原火山堰塞湖,景观独特,属“漂浮状苔草沼泽湿地”。此次生态科考意在通过实地考察了解腾冲北海湿地建设的现状,发现现存的建设问题,再通过对比研究国外湿地建设模式对北海湿地未来建设的启示。而北海湿地当前的建设情况可通过①环境建设情况;②游客参观设施建设情况;③当地居民与游客的保护意识这三方面来做详细研究。

◇曲洋艺

北京理工大学 生命学院,北京 100081

摘 要:湿地作为宝贵的自然资源,其重要性在世界范围内已经逐步得到广泛的重视。云南腾冲北海湿为中国西南唯一的高原火山堰塞湖,景观独特,属“漂浮状苔草沼泽湿地”。过去的人为破坏使其生态功能逐渐减弱,生物多样性严重流失。本文作者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与采访等方法了解了当前的建设情况与所遇问题,再将之与国外湿地对比以对北海湿地的未来建设提出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腾冲北海湿地;湿地建设;湿地恢复;国内外对比

1.前言

随着国际社会对湿地保护的日益重视,全球各国均逐年加大对湿地的保护与治理力度,但基于国内起步较晚、民众生态湿地概念薄弱等诸多因素,我国的湿地建设相较美国、欧洲等还有不小的差距。此次生态科考意在通过实地考察了解腾冲北海湿地建设的现状,发现现存的建设问题,再通过对比研究国外湿地建设模式对北海湿地未来建设的启示。而北海湿地当前的建设情况可通过①环境建设情况;②游客参观设施建设情况;③当地居民与游客的保护意识这三方面来做详细研究。

2.北海湿地的基本情况

2.1 北海湿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北海湿地公园是一个火山堰塞湖,它在2000年是县级自然保护区,在2005年经云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部腾冲县北海乡境,距县城12.5千米,湿地总面积为16.29平方千米,湿地区域主要由青海(深水湖)和北海(浅水湖)两个湖泊水域、沼泽、农田、村落和周边农地、林地等组成。

北海湿地区域内有两个水体,即北海湖和青海湖。其中青海、北海的面积仅占湿地区域面积的7.7%。

青海湖位于北海湖东北上游1.5千米处,为世界上少有的高原酸性湖泊,水面高程为1 849.6米,水源与北海湖地下直接相通,是北海湖的天然补给水源。

北海湖水面高程为1 731米,是天然形成的常年性沼泽地,东北部水深达13米。北海水面及海排(漂浮水生植物)仅占2.8%,水田和旱地占22%,坡地灌丛和荒草地占45%,森林覆盖率为21.5%。北海湿地区域内地表径流面积为16.29平方千米2,年均降雨量为1 425毫米,年地表径流量为2.084×107立方米/秒(P=50%),多年平均年地下水量为7.764×106立方米,每年秋后,北海湖出现泉水涌出现象,泉水向南流出湿地保护区域,夏季流量为0.268立方米/秒。北海湖水主要靠海口村寨的地下涌泉以及引进的地表径流补给,经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的专家考察,北海浮毯型湿地是由于湿地火山喷发后火山灰堆积在水面上,经过千万年的演变,形成发达的草根聚集缠绕从而形成的。这些植物根系发达,盘根错节,天长日久,紧密结成厚厚的“浮毯”漂浮在水面上,并联结成片,其厚度可达2米以上,人畜可在上面行走而不会落入湖水中,也可将“浮毯”分割成小块当作木筏在湖面上划行。“浮毯”因由多种植物草根交织而成,结构复杂,被当地农户称之为“草排”或“海排”。春季“草排”上盛开的蓝色燕子花等各种珍稀花种和冬季候鸟的迁徙逗留成为北海湿地吸引外来游客的主要自然奇观,在全国都罕见。

北海湿地天然环境的独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由火山喷发形成,在1.5千米的距离内同时形成堰塞湖和活口湖,成因特殊,对研究地壳运动和湖泊演化有重要意义。②与其他地区的浮毯型湿地相比,北海浮毯湿地的生长速度较快,水流边缘性质突出,不仅动植物资源丰富,且生态环境多样,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湿地系统。③其缺点在于较为封闭,湿地之间没有水道相通。④湿地周围是居民区,有4 600多人,周围污水自然流入湿地,对湿地的干扰强度大,干扰形式复杂多样,致使湿地的生态系统极其脆弱不稳定,这在研究湿地退化和恢复中具有重要价值。⑤植物物种丰富,据调查苇管属植物有159种,湿生植物有130种,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莼菜,二级保护植物野菱、绶草、鹅毛玉凤花、睡莲、海菜等5种;有鸟类125种,其中有湿地鸟类51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种,二级保护动物14种,两栖动物爬行动物40种。

2.2 北海湿地的人工建设情况

北海湿地的发展历程与许多自然景区类似,最初因自然风光独特吸引了少量旅游者前来,之后随着宣传力度的加大和口碑效应,前来观光的游客逐渐增多。以2005年为例,景区全年共接待游客9.04万人次,实现收入144万元。在这种形势下,由腾冲县旅游局、县环保局以及北海乡政府合资成立了北海湿地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对保护区进行旅游开发。目前保护区一期工程初步完成,修建了相应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包括景区入口、游客步道及游船等,景区的硬件设施基本完备,具备了一定的游客接待能力。

在湿地保护管理方面,2000年自然保护区成立,2005年它成为省级保护区,目前由北海湿地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管理,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建设还未开展。

在景区建设方面,公司主要进行退耕还湿,对农户按照每年每亩600公斤稻谷予以补偿,兴建拦水坝,目前水位接近一米。水样在拦水坝和湿地各区域有所不同。曾有专家指出,退耕还湿会破坏水质,但其中有自然过渡的过程,目前退耕还湿仅有两年,所以水质会受到之前农田里腐烂稻谷等的影响。修建拦水坝后水域面积增加,以前为807亩,现在为3 300多亩。2007年有关部门开始进行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2009年计划被批准,目前主要依靠国家对湿地保护的资金,2014年开通湿地保护建设性工程,总投资为876万,国家中央投资351万,目前工作正在准备,主要是保护与恢复工程,包括面山植被的恢复、水生植物恢复、管理工程、科研监测设备的购置、科研宣教中心的建立,预计15年后竣工。

2.3 当地居民与游客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整个前期资料查询与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环保意识的淡薄,北海湿地才会出现当地居民认为经济利益大于生态保护的现象。而根据实地考察,可以清晰地看出,在接受调查的200人中,82.5%是当地居民,17.5%是游客。而6.5%处于20岁以下,21.5%在20~30岁,36%在30~45岁,28%处于45~60岁,剩下8%为60岁以上。在学历方面,13.5%仅仅为小学程度,30.5%为初中学历,31.5%上完了高中,16%为专科学历,而只有8.5%为大学本科及以上。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受调查的多是生活在腾冲当地的学历在初高中,即受过一定教育但学历不高的中青年人,而职业显示他们大多务农或进行个体经营,所以他们的有关湿地的认识绝大部分源于政府的宣传。

数据显示,被调查者中仅14%对湿地保护持“尽己所能地积极关注和行动”的态度,28%认为应该“根据自身条件适当关注与参与”,51.5%的人认为只需“偶尔配合政府和其他组织的活动即可”,剩下6.5%认为湿地保护“跟自己没多大关系”。而其中只有8.5%的人表示完全了解湿地对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与对动植物生存的巨大影响,68.5%的人表示只听说过,具体不清楚,而23%的人表示完全不知道。可见绝大多数人对湿地仅仅抱有“知道,听过,但它具体是干吗的,有何作用完全不需知道”的态度。

另一方面,受调查的居民中有27%的人支持先发展后保护,31%的人认为应该先保护后发展,而42%的人支持在保护中发展。受调查的游客中仅有18%的人认为观赏过程即使对环境有损害,游客体验还是最重要的,72%的人认为积少成多,人人的一小步积累起来便是对环境的巨大伤害,剩下10%的人则人云亦云,看别人怎么做。由此可见不管是居民还是游客,其实他们还是存有对环境的关心与爱护意识的,只是苦于没有正确的宣传与引导。

此外,26.5%的受访者认为影响游客环保自律行为的关键因素为“游客自身的素质与品格”,35.5%的人认为其重在“政府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还有31.5%的人支持“景区营造的环保氛围”,剩下16.5%的人认为这主要是受“家庭环境与周围人员的影响”。而另一项问题调查则显示67.5%的人认为非常有必要对景区的严重不文明现象进行警告或财务处罚,而仅仅有23%的受访者认为这没什么必要,剩下9.5%的认为无所谓。由此可见,群众还是希望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来抑制或解决景区内任何有损生态平衡的行为,这从侧面也印证了上一点结论。

最后,从问卷反馈来看,居民与游客对湿地的治理与管理提出的建议主要有: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限制景区客流等。

综上所述,虽然问卷调查显示在人文宣传湿地生态功能这方面政府的所作所为确实薄弱,但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群众正逐渐意识到湿地在经济之外的重要价值与作用,也有了保护与爱护的责任心,但他们因为缺乏基本的了解与正确的方法而显得无任何作为。相信经过大力的宣传与适当的引导,假以时日,当地居民与游客的环保意识将不再是湿地建设的问题。

3.国外湿地建设的对比

3.1 政府完善政策的重要性——以美国湿地建设为例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美国联邦保护湿地的法律和政策通常把湿地看作候鸟的栖息地,尤其是野鸭子和天鹅。一些法律还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对湿地进行开垦和利用,这主要体现在一些联邦税法、公共工程法和农业项目计划之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认识到湿地对环境和人类生存的价值,美国联邦法律和国家政策也开始鼓励对湿地进行保护,并反对和禁止对湿地进行破坏性开发行为。但是,当时保护湿地免受破坏性开发的法律不完善,综合程度也远远不够。为此,联邦政府通过一系列保护措施,使美国保护湿地的政策逐步走向完善。

美国对湿地的管理主要包括:对湿地资源流失、恢复和保护的行政管理;农业与管理项目之间的关系;所有在联邦项目中的湿地是否应同等对待;对哪些湿地应予监管;联邦政府对湿地进行资助;保护湿地面积是否具有与保护湿地功能和价值同等的重要性。此外,其还涉及私人财产,美国湿地面积的3/4坐落在私人拥有土地范围之内。这涉及的一系列政策包括:清洁水法案中的第404条款——旨在保护水资源和邻近的湿地,使其免受河道疏通物质的充填;湿地保护规定——规定对诸如湿地擅自排水、挖掘、充填、平整或其他用途活动的农民,取消其享受政府粮食价格和收入支持资格;湿地恢复与缓解政策—成功对路易斯安那州湿地进行了恢复,对私人财产权利和土地所有者进行了补偿。

从这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结果来看,美国联邦政府在湿地恢复上做出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美国鱼类和野生动植物管理局的调查表明,美国湿地面积从1998—2004年平均每年增加3.2万英亩,增加部分主要是浅池塘的部分;而美国国家资源保护局的调查结果是,美国湿地面积从1997—2002年平均每年增加到2.6万英亩。

3.2 大尺度多边合作的借鉴意义——以欧洲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为例

现在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如果生态恢复能够在一个足够大的尺度范围进行,其包括多种类型的物种层次和生态学过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实际上,更多的国际保护组织已经认识到这点并且付诸行动。在欧洲,有些大尺度生态恢复项目的例子是由多个国家和组织共同实施的,如丹麦、德国和荷兰等国合作进行的Wadden海(欧洲最大的潮汐湿地)的恢复保护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国际合作的例子。而对于中国湿地建设而言,它需要借鉴的是大尺度多边的思想,即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不仅仅是恢复其在水质进化或动植物栖息等单方面恢复的功能,更应着眼于整个生态环境,即湿地对整个环境的生态平衡功能的恢复。

3.3 以自然为取向的旅游设施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欧洲西南部萨尔加多湿地为例

位于阿尔加维南海岸的萨尔加多泻湖是一个被沼泽地环绕、含盐的小型浅地表水体。萨尔加多湿地已被过去的人类活动高度改变,但目前还是一个重要的野生生物栖息地,被视为葡萄牙和欧洲珍稀动物保护的热点地区。

1998年,萨尔加多泻湖及其周边地区最先受到葡萄牙环境部门的特别关注,它吸引政府的主要原因是其拥有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绵延的海岸线。为了能运用创造性的方法来确保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环境部门决定对这一地区采用基于自然的教育和旅游设施。

由于萨尔加多属于地中海气候,又邻近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对于游客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其步道便为国内外游客游览该地提供了获取信息的基础,其设计目标是让游客能够欣赏和感受这里的风景以及周围的动植物。步道路线的设计建立在研究区域中种群和栖息地总量及特性的基础上,这两者突显出了地区的生态敏感性。并且,无论是从保护自然这一大背景的角度还是从教育和教学的价值来看,这一线路都能够明确该旅游景点的自然价值。此外,步道路线的设计还试图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方法,考虑穿越最有趣的区域或景观要素的可能性,并使游人能够将景观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去感知,同时使游人去欣赏每一个空间元素以及它们的自然和文化传统。

基础设施修建完成后,它以自然为取向的设计理念无疑对湿地保护和景区游客的体验都起到了巨大的正面作用。其设计策略通过一条基于景观理念的步道,为游人体验这一独特场地和它重要的自然价值以及文化遗产创造了特有的机会,同时,它还将各个景点连接起来。这一策略不仅关注湿地自身的重要价值,还强调在一个整体景观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从而将公众对地区重要性的意识提升到一个更加广阔和全面的高度。

我们在腾冲北海湿地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能否参考同样以自然为取向的设计理念,将供游客参观的栈道修建得更契合自然,更突显景观的别致。

4.北海湿地现存的建设问题

4.1 相关法律法规不足

腾冲县人民政府在2000年8月28日颁布《腾冲县北海湿地保护区管理办法》,但是时隔多年,很多新情况出现,旧的保护区管理条例并没有对这些新的情况作出规制,很多法律意识薄弱及缺乏环保意识的居民就猛钻法律的空子,以牟取不当利益。

4.2 北海湿地周围居民生活污水的处理问题与湿地水质污染问题

根据对入湖污染物的计算,每年进入北海湿地的污染物的负荷总量分别为:COD 61.97 t/a、TN 28.06 t/a、TP 11.24 t/a。另一方面,随着北海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带来的污染,尤其是当地老百姓沿湿地周边盖建小食馆,大量不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被排放到北海中,甚至有人直接在进入北海的泉眼处盖建餐馆,导致水源被直接污染。这些污染物短时期对水质的影响不会太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将可能导致水体功能的下降,达不到Ⅱ类保护目标,因此对此必须及时治理。

4.3 无序旅游对湿地生态的破坏问题

在北海湿地一度很“火热”的现象是:①当地居民在旅游公司划定的区域外,向游客出租雨鞋,带领游客体验“浮毯”特色。这不仅使这一珍稀“浮毯型”湖滨半泥炭沼泽被破坏,而且扩大了干扰范围,这既蕴藏了安全隐患,又严重影响了湿地的生态环境,扰乱了旅游秩序。②当地居民或出售从湿地“浮毯”上采摘的各种花草,包括由珍稀特有品种睡莲编制的花环,或以低价在旅游公司下班后私带游客从田埂小路进入湿地,践踏草排、采摘各种植物,或带游客从多条水路进入保护区划船游湖。这种缺乏科学管理的无序旅游方式,不仅给水禽保护带来影响,而且使湿地“浮毯”被严重践踏,削弱了浮毯沼泽对泥沙阻滞和对降解入湖的养分的屏障作用,破坏了草排植被,使鸟类觅食和栖息的环境丧失,对湿地生态系统和景观资源保护构成了严重威胁。另外,对北海湿地旅游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无游客容量限制和缺乏对建设开发的统一管理,给本来已经非常脆弱的北海湿地带来更大的威胁。

5.结论与建议

5.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要想更好地建设北海湿地,一部行之有效的法规是不可或缺的,完善的法律法规对湿地建设的重要性从美国湿地建设的经验中可以看出,而现有的《腾冲县北海湿地保护区管理办法》与很多现在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所以尽快完善相关政策是北海湿地建设的当务之急。

5.2 以自然为取向修建游客参观设施

在这次参观过程中我们发现,作为新兴旅游热门景点,北海湿地也越来越受到游客们的青睐,而与此不匹配的是当地游客的参观措施不完整。而从欧洲西南部萨尔加多湿地的建设经验来看,以自然为取向的湿地建设无论对湿地本身还是当地旅游业,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所以不妨在修建初期改变建设思路,采用以自然为取向的修建模式,这不仅会保护湿地环境,更会增强风景区的观赏性。

5.3 提高人民群众的湿地保护意识的必要性

湿地保护是一项新兴事业,目前,全社会还普遍缺乏湿地保护意识,对湿地的价值和重要性缺乏认识。政府应把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作为湿地保护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来做。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向人民群众宣传湿地的功能和效益,宣传保护湿地的重要意义:一是利用每年的“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等时机,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同时可组织中小学生参与和参观在湿地举办的保护湿地和鸟类的活动,培养他们爱自然、护环境和求知识的良好习惯;二是发挥社团组织的优势,开展宣传活动等。

参考文献

[1]陈克林.湿地效益评价的必要性[J].湿地通讯,2003,(6):2-3.

[2]沈立新,梁洛辉.腾冲北海湿地动植物资源及其环境状况评价[J].林业资源管理,2005,4(02).

[3]赵佳,李希昆,张树兴.对腾冲北海湿地保护的思考[J].昆明理工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12-14.

[4]刘韫.利益的博弈与失衡——腾冲北海湿地旅游开发的乱象及思考[J].生态经济,2013(1).

[5]戴纪翠,倪晋仁.红树林湿地环境污染地球化学的研究评述[J].海洋环境科学,2009,28(6).

[6]刘琰,郑丙辉,付青,罗岳平,王梅.水污染指数法在河流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3,29(3).

[7]赵祥华,夏冬青,曾昭朝.腾冲北海湿地问题诊断与工程对策措施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10,29(3):56-59.

[8]冯春红.云南省腾冲北海湿地径流区水文特性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10).

[9]林华.腾冲县北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初探[J].环境科学导论,2007,26(3):18-21.

[10]刘军.中国湿地现状综述[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4(2).

[11]陈建伟,陈克林.中国湿地现状、保护与目标展望[J].野生动物,1996(4).

[12]杨邦杰,姚昌恬,严承高,王福田.中国湿地保护的现状、问题与策略——湿地保护调查报告[J].中国发展,2011,11(1).

[13]李文英.我国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现状与展望[J].中国城市林业,2010,8(3).

[14]刘青松.湿地与湿地保护[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15]甄仁德,等.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中国湿地保护所研讨会文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16]张蔚文,吴次芳,黄祖辉.美国湿地政策的演变及其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03(11).

[17]陈和平.美国湿地保护和恢复政策综述[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0,25(1).

[18]孟伟庆,李洪远,鞠美庭,马春,邵超峰,常华.欧洲受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研究进展[J].水土保持通报,2008,28(5).

[19][葡萄牙]雅仙达·费尔南德斯,熊瑶,译.以自然为取向的旅游设施作为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策略手段——以欧洲西南部萨尔加多湿地为例[J]. LANDSCAPEARCHITECTURE-THE COMBINATION OF SCIENCE AND ART.

[20]杨莉菲,郝春旭,温亚利,王昌海.世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政策与模式[J].世界林业研究,2010,23(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