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湿地研究的发展历程

湿地研究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2-01-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是当今世界湿地研究较先进的国家,其湿地分布相当广泛。美国对滨海湿地研究较为重视的另一原因是,这里辟有大量的度假村、观光地及国家公园,对其环境的优化和保护尤为重要。
湿地研究的发展历程_城市湿地公园规划

1.1.5 湿地研究的发展历程

1)湿地学

把湿地作为研究对象的各方面学科共同构成了湿地科学,湿地是当前国际众多学科学者共同关注的前沿热门研究领域,但湿地研究本身,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孙广友认为湿地理应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湿地学,它应是地理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科学等多种学科融汇的边缘学科,是属于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湿地学可以界定为“研究湿地形成、演化规律及保护与利用的科学”[6]

关于湿地的研究可以划分成很多方面,如湿地结构、湿地功能、湿地与全球气候、湿地价值、湿地效益、湿地生态安全、湿地管理立法等。就湿地的结构方面来说,可包括湿地水文、湿地基底、湿地生物及人为因素等各种要素。

湿地水文研究主要是指对湿地中水的各种变化和运动现象的研究,其基本内容是:以水溶液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为理论基础,探讨陆地地表不同水体存在的各种现象变迁和运动过程。根据《湿地公约》的湿地分类,湿地水文学可以分为沼泽水文学、湖泊水文学、浅海边水文学、河流水文学、河口水文学、水文情势学等。

湿地基底是包裹湿地的外壳和载体,没有基底,湿地就不存在。湿地基底研究包括湿地地质学、湿地地理学和湿地土壤学等方面的内容。

湿地生物的研究以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最为热门,这方面的文献也比较多。湿地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是湿地生态系统基本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湿地结构功能的一个核心。[7]

2)国外对湿地的认识与利用

湿地研究最早源于泥炭的研究和利用,由于欧洲芬兰、丹麦、荷兰、瑞典、挪威、爱尔兰、英国、苏联、德国等拥有大面积的沼泽湿地,在湿地研究方面具有典型的地域性特点,对沼泽、泥炭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很高的造诣,因而,在泥炭沼泽研究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前苏联是沼泽湿地研究起步较早的国家,20世纪40年代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沼泽湿地专著《苏联和西欧的沼泽类型及其地理分布》发表。在20世纪中叶,前苏联一直在湖沼学理论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世纪初,苏联、德国、芬兰等国家的一些学者深入研究了全欧洲典型沼泽地的发生发展过程,发现各地沼泽演化中连续变化的相似性,并提出了沼泽发育的三个阶段,即低位(富营养)阶段、中位(中营养或过渡)阶段和高位(贫营养)阶段理论。[8]目前,欧洲湿地研究所涉及的面非常广泛,涉及到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的微量元素的迁移、湿地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湿地的环境净化功能等各个方面。

1982年在印度召开了第一届国际湿地研讨会,标志着全球湿地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美国是当今世界湿地研究较先进的国家,其湿地分布相当广泛。美国关于湿地的研究工作始于19世纪末叶,当时H.C.Cowles(1899)和E.N.Transeau(1903)等少数人研究了北部的淡水湿地和泥炭地,并且介绍了欧洲和苏联的沼泽与泥炭地研究成就。20世纪50到70年代,美国湿地的研究领域向海岸带扩展,重点是滨海盐化湿地和红树林沼泽。由于海岸湿地是人类高强度经济活动区,对湿地的干扰和破坏比较明显,因而美国的海岸湿地的研究比内陆湿地受到更多的重视。美国对滨海湿地研究较为重视的另一原因是,这里辟有大量的度假村、观光地及国家公园,对其环境的优化和保护尤为重要。除海岸湿地外,为了配合当时经济的快速发展,湿地排水疏干,改造为农田和居民地,因此,美国泥炭地结构研究也受到重视。美国开展了较有战略意义的全国湿地编目和制图项目,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美国还加强了湿地理论研究,除湿地编目外,对湿地定义、分类、生态过程等问题也有深入的探讨。另外,湿地环境保护,湿地的生态结构、功能、环境效应、动态变化过程监测和湿地保护立法等也是比较热门的湿地研究方向。

3)我国对湿地的认识与利用

中国是世界上记述湿地现象最早的国家,对湿地的认识和记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可追溯至商周。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地学丛书中才出现沼泽一词,而对湿地的系统研究开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泥炭地和沼泽地的研究。1961年东北师范大学的柴岫和郎惠清分别在《地理》杂志、《人民日报》等刊物上撰文倡导沼泽研究。中科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对三江平原等内陆沼泽湿地的研究较为详细,在沼泽类型、成因、发育规律、特性、泥炭地形成时期和古环境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论著。

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学者开始关注湿地问题,并使“湿地”这一概念广泛流行。90年代初,由于中国加入了《国际湿地公约》,湿地的演化过程和资源环境效应研究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1995年,由中国科学院陈宜瑜院长主编的《中国湿地研究》的出版和中国科学院湿地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湿地研究已经提到议事日程。在湿地保护方面也初步受到重视,中国已制定了湿地调查大纲和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与此同时,政府在湿地的保护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工作,如建立湿地保护机构、划分湿地自然保护区、制定各种自然保护法规和条例等。政府还建立了一些湿地自然保护区,如:三江平原湿地自然保护区、贵州草海自然保护区、太湖自然保护区等。

另外,中国的湿地恢复理论及技术实践方面的研究也得到相当的重视,2006年1月29日,由国家林业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美国易道公司共同主办的《湿地恢复手册:原则、技术与案例分析》新书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