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宁夏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宁夏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宁夏的湿地生态旅游进行考察,探索宁夏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同时推动宁夏经济的增长。它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胜地。湿地公园是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

◇李 巍

北京理工大学 物理学院,北京 100081

摘 要: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湿地类型丰富多样,宁夏拥有典型的湿地生态景观和丰富的湿地动植物资源,且大多数湿地分布在银川市及经济较发达的黄河沿岸。建设湿地公园,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前景,也是一种很好的湿地保护模式。目前,宁夏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发展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调查评价宁夏湿地公园建设的基础上,将之与国际先进的建设模式进行比较,提出开发的对策与建议,着重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增长,为宁夏湿地公园生态旅游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关键词:宁夏;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1.前言

湿地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有关湿地的定义,仅在学术界就有五十种之多,但总体上人们认为凡是具有生态价值的水域(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均可以被视为湿地。湿地不仅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它的良好的环境还可以令其成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湿地的生态价值已经被许多专家学者论证。其一,它可维持生物多样性。其二,它可调蓄防洪。其三,它可提供水资源。其四,它可降解污染物。湿地的生态价值虽意义重大,却多是隐性的、时间跨度较长的,因此未得到社会公众的足够重视。如果将湿地用于生态旅游,体现其旅游价值,令其产生直观、快速的经济效益,则可以更加容易地激发民众对湿地的保护意识,让民众认识到湿地的重要性。湿地的旅游收入可以部分被投入到湿地保护,实现“以地养地”的良性循环。

湿地生态旅游强调资源的稀缺性。目前,国内外进行湿地开发的主要是为了确保对湿地及动植物的保护,各国开发湿地旅游基本上以生态旅游为主,尽量减少旅游产业及游客行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在国外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认识较早,人们对湿地旅游的开发形式进行限制以尽量减少旅游设施对自然湿地的负面影响。其目标市场以高素质游客的“小众市场”为主。不同于传统旅游,其强调产品的学习与科研价值,产品内容受环保要求的限制,形式单一。以美国迈阿密大沼泽国家公园为例,该园除入口处建了少量简陋的游客接待设施之外,内部根本没有任何设施,游客观光路线基本被锁死在保护区外围。目前,国内外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是将休闲、旅游与人文、自然生态紧密结合,由小众市场逐步向大众市场过度。

宁夏虽地处祖国的西北部,气候干旱少雨,但黄河流经宁夏近400千米,在黄河两岸和清水河流域形成了丰富的湿地资源。发展湿地旅游符合宁夏的实际情况,可以极大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宁夏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还是崭新领域,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处于初始状态并未进入生态环境持续利用阶段,湿地生态旅游处在萌芽探索阶段。目前从事湿地生态旅游的人员较少,缺乏相关专业人才。因此,有必要对宁夏的湿地生态旅游进行考察,探索宁夏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同时推动宁夏经济的增长。

2.宁夏地区湿地概况与生态旅游现状

宁夏地区的湿地资源较为丰富,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开垦农田和围湖养殖,以及城市开发建设,使得湿地急剧减少,部分湿地逐渐退化。这不仅使湿地的生态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目前各级政府已经着重对湿地进行重点恢复与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做好湿地的合理利用,进行生态旅游开发。

2.1 宁夏湿地的面积与分布

宁夏位于黄河中上游。黄河纵贯全区13个县市,年径流量为318亿立方米。优越的水利条件使宁夏成为全国四大自流灌溉区之一,同时也造就了许多湿地。在2009年,宁夏的湿地总面积为207 171公顷,占宁夏国土总面积的4.0%。宁夏湿地主要分布在黄河、艾依河、清水河西侧和腾格里沙漠及毛乌苏沙漠沿线。

2.2 宁夏湿地的保护管理

宁夏湿地保护管理分为两个层面。一个为政府架构层面,分别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各市湿地管理办公室。另一个层面为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包括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哈巴湖),3个地方级自然保护区(震湖、青铜峡库区、沙湖),12个国家湿地公园,8个区级湿地公园。在湿地公园中,宁夏沙湖湿地公园与黄沙古渡湿地公园比较有代表性。沙湖湿地公园地处贺兰山下、黄河岸边,景区总面积为80.10平方千米,22.52平方千米的沙漠与45平方千米的水域毗邻而居,被誉为“塞上明珠”,是国家首批5A级景区,中国35个王牌景点之一,中国十大魅力休闲旅游湖泊之一,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之一。黄沙古渡湿地公园位于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其规划面积为32.44平方千米,整个景区由六大景点构成,分别是功能服务区、黄河湿地公园、望娘亭、观日台、古渡口、月牙湖。它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胜地。

2.3 宁夏两个重要湿地公园旅游开发的现状

2.3.1 功能区域的划分

湿地公园是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功能分区是公园规划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贯彻规划指导思想,优化各规划项目,指导后续设计以及最终实现规划指导目标方面起着重要的传承作用。功能分区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规划的成败。湿地公园的主要出发点是保护生态,要在尽量不破坏湿地自然栖息地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湿地公园的最大特点在于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其次才是具有游览、教育等功能,分区的实现是按照保护生态的自然规律来确定的,不能按平面构图或为了使用便捷而人为划定。

宁夏沙湖湿地公园、黄沙古渡湿地公园都对湿地进行了明显的功能区域分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宣传教育区。其明确核心保护区禁止游客入内,主要的观光、娱乐活动均在缓冲区及湿地周边区域,例如骑骆驼、滑沙和沙漠冲浪等活动均在湿地之外,在湿地内进行的活动主要是乘船观光,水上项目很少。公园的建筑距湿地保留有一定距离,并无明显侵占湿地的现象。黄沙古渡湿地公园在湿地周围还建有木质围栏以保证人类活动远离核心区,对湿地核心区的保护比较到位。

2.3.2 迁移动物保护

迁徙是鸟类遵循大自然环境的一种生存本能反应。迁徙的意义主要表现在:①迁徙使鸟类始终生活在最适宜的气候里,使之有丰富多样的食物来源,这有利于维持它们强烈的代谢;②迁徙还能为养育后代创造最合适的条件;③迁徙使鸟类在北方能最大量地孵卵,使亲鸟能有机会充分收集食物;④北方敌害较少,而且脆弱幼鸟的出现不会促使敌害种群形成;⑤迁徙能使活动空间大为扩展,有利于繁殖和争夺占区的行为;⑥迁徙有利于自动平衡,能使鸟类避免气候悬殊;⑦迁徙提供了鸟类种群向新的分布区扩散以及不同个体间接触和交配的机会。洄游是鱼类的一种特征,是鱼类对环境的一种长期适应,它能使种群获得更有利的生存条件,更好地繁衍后代。洄游通常分为溯河性鱼类洄游、降海性鱼类洄游和淡水鱼类洄游,溯河性鱼类生活在海洋,溯至江河的中上游繁殖。降海性鱼类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淡水里而洄游至海中繁殖。淡水鱼类完全在内陆水域中生活和洄游,其洄游距离较短,洄游情况多样。通常洄游鱼类有大马哈鱼、中华鲟、鲥鱼等,中国的青鱼、草鱼、鲢、鳙、鲤等通常在湖中育肥,秋末到江河的中下游越冬,次年春再溯江至中上游产卵。

世界上有8条鸟类迁徙路线,其中有两条经过宁夏,因此宁夏湿地对于鸟类迁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宁夏沙湖湿地公园的栖息鸟类有9目12科5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大鸨、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黑鹳;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鹈鹕、大天鹅、白额雁、鸳鸯、灰鹤、苍鹭等14种。黄沙古渡湿地公园栖息着河鸥、大雁、山鸭、山燕、沙燕、灰鹤、白鹤、沙鸡等40余种珍禽候鸟。湿地公园的人工设施对鸟类的迁徙影响不大,黄沙古渡湿地公园也进行了大量的植树工作。沙丘种植了花棒、沙蒿、杨柴等种子3 000多亩,栽种花棒、沙柳、新疆杨、沙枣树、刺槐等树苗500余万棵,其目的之一在于吸引鸟类。但游客活动的干扰可能会缩短鸟类的停留时间。资料显示,从每年5月份开始,沙湖湿地保护区一带人流量增加,渔农活动频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附近涉禽觅食。而每年5月到10月正是旅游旺季。宁夏湿地涉及的洄游性鱼类主要有黄河鲤。沙湖湿地公园、黄沙古渡湿地公园均在湿地入水口、出水口设有阀门,用于控制湿地水量。阀门的设置可能会对黄河鲤的洄游造成一定影响。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持湿地生物种类与数量比往年增加观点的当地居民与持相反观点的居民几乎各占40%,其余的居民则认为变化不大。

2.3.3 湿地公园游客的行为

生态旅游不同于一般的大众旅游,它对游客的素质要求较高。游客必须对旅游资源负保护责任,只有旅游管理部门与游客共同承担起对湿地生态的保护责任,才能使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地发展下去。目前,我国的生态旅游知识普及率低,对旅游者的环境伦理教育缺失,现今所谓的“生态旅游者”较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者而言,大多数几乎没有或者只有表面的生态意识,具有浅显的环境责任感,其旅游行为类似于大众旅游者。游览过程可能破坏湿地环境,也可能带来外源物种,影响当地生态。这方面的案例是在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张家界武陵源,旅游者的进入曾经引发一系列环境与生态问题,一度造成景区内自然景观被破坏。

宁夏湿地公园的游客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素质应该接近我国普通生态旅游者的平均水平。沙湖湿地公园建有湿地博物馆,黄沙古渡湿地公园也建有教育展厅,以对游客进行湿地保护及生态旅游相关知识的宣传。但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95.1%的当地居民认为外来游客有破坏湿地环境的行为,其中48.8%认为这种现象很普遍。而就外源物种而言,从宁夏沙湖湿地公园、黄沙古渡湿地公园实地考察的结果来看,湿地公园内水生植物基本由宁夏当地的芦苇、香蒲构成,芦苇约占70%,香蒲占20%~30%,并无外来物种入侵的迹象。

2.3.4 湿地公园游客承载量

国际上强调生态旅游规模小型化,将游客数量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既有利于游客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资源造成大的破坏。就目前来说我国生态旅游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个方面都不成熟,其接待人数、经济收入往往是旅游管理部门的主要考核指标,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难以担此重任。不仅是生态旅游景区,普通旅游区也大量存在游客超过景区承载量的现象。甚至极为重要的文物——故宫都曾因为接待游客过多而使造成建筑本身受到损害。

宁夏沙湖湿地公园的游客接待量在旺季为每日1.2万~1.5万人,在黄金周期间峰值接待量可达4万人左右。沙湖湿地公园并没有对游客数量进行限制,也没有对湿地的承载能力做过具体科学的评估。黄沙古渡湿地公园的游客数量较沙湖湿地公园少,在2008年,其年客流量达到20万以上,目前年客流量大约为50万。据黄沙古渡湿地公园提供的资料,其年游客总容量约为1 569 600人次。

2.3.5 湿地公园周边居民的行为

当地居民作为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思想意识、行为都影响着湿地环境。他们不仅是湿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直接受益者,更应该是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保护者。如果当地居民不自觉保护湿地,那么湿地的良好生态环境以及生态旅游都将无从谈起。早在2009年,就曾有媒体曝光武汉沙湖湿地公园的大量野生珍稀鸟类遭到捕杀,被贩卖到周边的餐馆。

宁夏黄沙古渡在进行开发前,周边的农民乱耕、滥垦的现象十分严重,大量的湿地被侵占,湿地植被被破坏,大量水土流失,黄河岸堤多处塌陷,黄河水质遭到严重污染。由于人们对湿地植被的破坏,湿地盐碱化面积扩大,鸟类从而失去栖息、繁殖之地,湿地的生物多样性降低。随着旅游开发的进行,大量周边居民被招入湿地公园进行相关服务工作。据访谈结果显示,湿地公园为周围居民提供了工作岗位,居民通过湿地公园获益,自身保护湿地的意识增强,乱耕现象明显减少。通过对宁夏沙湖湿地公园和黄沙古渡湿地公园的实地考察,并未发现有当地人私自揽客进入景区的现象。宁夏沙湖湿地公园设有鸟类饲养中心,两个湿地公园周边均未发现出售野生珍稀动物的现象。

2.3.6 湿地公园的人类活动干扰

湿地及湿地生物原本处于远离人类活动的自然状态,湿地生物具有自己的生存习性。湿地被开发之后生物习性可能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虽然湿地自身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但干扰严重时其也可能迫使湿地公园内的生物离开湿地公园。国际上要求严格控制人工设施的夜间照明及噪声,尽量避免惊扰野生动物

沙湖湿地公园的观光游艇、摩托艇的噪声均较大,黄沙古渡湿地公园观光活动所使用的船只产生的噪声相对较小。此次考察活动尚未获取人工设施的夜间照明情况。另外,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87.5%的居民认为湿地公园的人类活动对湿地生物造成了干扰,其中30%的居民认为干扰严重。另外,观光游艇在行驶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也会对湿地的水质、空气造成污染。

2.3.7 湿地公园的经济收益

目前,宁夏已经建成12个湿地公园,不少已经正式接待游客。根据走访情况来看,以宁夏沙湖湿地公园为例,沙湖湿地公园的年毛收入约为两亿元,旺季日接待游客1.2万~1.5万人,“五一”、“十一”期间峰值日接待量可达4万人左右。黄沙古渡湿地公园的客流量稍小,年客流量约为50万,可观的经济收入是显而易见的。黄沙古渡湿地公园在被保护开发之前,周边的农民乱耕、滥垦的现象十分严重,但由于土地盐碱化严重,作物产量低,农民的经济收入不高。随着湿地开发的进行,周边的农民被大量招入公园从事服务工作,有了稳定可观的收入。据实地考察,宁夏沙湖湿地公园建有配套的餐饮设施,公园离银川市区较近,游客的到来也增加了餐饮住宿行业的收入。此外,公园外由停车场到售票厅沿路有售卖沙地娱乐工具,如沙铲、沙桶的商店,还有售卖防晒用品、纪念类商品的店铺。经过的游客大部分会驻足停留,发生消费行为。黄沙古渡湿地公园距离银川市稍远一些,相应的配套设施较沙湖而言更弱,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游客的到来确实促进了当地的消费。

湿地公园旅游收入的大部分被投入到对湿地环境的保护中去。据访谈结果,沙湖湿地公园及黄沙古渡湿地公园旅游收益的40%~50%被投入到湿地保护中去。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约80%的当地居民赞成将湿地用于生态旅游,其中超过40%的居民认为这有利于湿地保护,另外约35%的居民认为这能够增加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将湿地用于旅游开发可以是一种良性循环,是具有持续发展的可行性的。

3.宁夏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开发中的主要问题

生态旅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对湿地的保护,一来可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二来旅游收入的一部分可以被投入到湿地保护当中。但生态旅游是一种对从业人员和游客要求都比较高的旅游方式,是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尽管旅游业被认为是对环境影响极小的产业,但一些学者开始意识到旅游会使湿地环境破坏。目前在一些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西方国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人们能够普遍认识到在生态旅游中应承担的责任。人们在生态旅游活动中极为重视保护旅游物件,旅游物件即为自然景物。旅游交通以步行为主,旅游接待设施小巧,掩映在树丛中,住宿方式多为用帐篷露营,人们尽一切可能将旅游对旅游物件的影响降至最低,并且在开发过程中避免大兴土木等有损自然景观的做法。而国内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认识还远没有达到这个高度。开发过程及旅游过程不可避免会影响到环境。其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工设施影响了自然景观。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主要是:目前国内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不明确,规划不科学。

(2)湿地内的一些迁移、洄游生物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对湿地生物的习性不了解,开发方式不科学,人类活动产生噪声、光污染

(3)游客乱扔垃圾,采折湿地植物,追赶惊吓鸟类等湿地生物。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主要是游客的环保意识参差不齐,在游览过程中破坏了湿地环境。

(4)人类活动的增加产生大量碳排放、污染物排放,对空气、水质、土壤造成污染。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主要是人们将湿地由原始状态暴露于人类活动之下,增加了湿地的环境压力。

4.宁夏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对策

目前,较为领先的湿地公园有香港湿地公园、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两者均是国际重要保护湿地,其建设各有先进之处。香港湿地公园凭其环保、自然的建筑设计,获得了城市土地学会(Urban Land Institute)颁发的2007年亚太区卓越奖,其建筑设计以“融入自然”为理念,整个访客中心隐蔽在绿色的山体之下,与山势融为一体,尽可能地减少公园内的人工痕迹。杭州西溪湿地公园设置了掩体式的观鸟平台,减少了游客在观鸟过程中对鸟造成的干扰。香港湿地公园修建了大量木质栈道,游客观光以步行为主,观光路线尽量避开动物的主要栖息地。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的水上交通工具有电瓶船,摇橹船。不设置噪声、污染较大的水上活动项目,以减少交通工具对湿地生物及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保持景区内的安静,不惊扰栖息生物。香港湿地公园拥有大量具有专业知识的义工在景区内为游客服务,这既提升了服务质量,又可以对游客的游览行为进行正确引导,避免游客造成破坏。另外,勇于创新也是香港湿地公园的一大亮点。其在萤火虫活动密集的时间关掉夜间照明设备,开展“与萤火虫相遇”的游览活动。这既减少了夜间照明对栖息生物正常活动规律的影响,又增加了游览项目,一举两得。借鉴香港湿地公园与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的经验,可以为宁夏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对策。

4.1 最大限度地保留景观自然性

宁夏湿地公园在随后的建设中可尽量将建筑依地形地势而建,使之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少建高大的建筑,并利用植物进行掩盖、遮蔽,保持公园内景观的自然性。

4.2 严格控制污染、控光降噪

宁夏湿地公园可以考虑将汽艇或其他噪声、排放污染较大的交通工具换为电瓶船、摇橹船,使行船路线尽量避开水鸟栖息地,适当控制噪声较大的水上娱乐项目,在夜晚少用装饰性的照明设备。

4.3 保持高质量的服务

宁夏湿地公园可以为员工增加生态旅游的专业知识培训,或引进更多专业人才,对游客进行生态旅游及环保知识的宣传,指导游客文明游览,保持高质量的服务。

4.4 因地制宜、积极创新

宁夏湿地公园在开发旅游项目时应该因地制宜,顺应自然规律,以保护为原则,同时结合周围的民风民俗,开展丰富多彩的旅游科教项目,充分利用湿地,却又不破坏湿地。

5.结论

宁夏沙湖湿地公园、黄沙古渡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的模式是以湿地优美的环境吸引游客,以湿地观光及周边的活动产生经济收入,对湿地影响较小。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产生经济效益,激励政府、民众保护湿地,部分收入再被投入到湿地保护,二者相辅相成,其结合点在于使人们意识到所有收益都是建立在湿地的良好环境之上。这样的建设模式相对科学、完善,基本上达到了生态优先、最小干预的要求,并实现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解决了一定的就业问题。在随后的建设过程中如果坚持生态优先,合理利用资源,因地制宜,开发科学的游览项目,不断完善,那么宁夏的湿地公园生态旅游一定能长期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辉.我国湿地研究、保护与开发[J].世界林业研究,2007,20(6):37-39.

[2]李炳玺.湿地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宁夏农学院学报,2002,23(3):62-66.

[3]唐代剑,何玮.国内外湿地旅游保护、开发经验及发展态势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506-15508.

[4]陈波.国外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几种途径[J].广东园林,2005(6):20-23.

[5]佚名.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西区)工程[J].杭州通讯(下半月),2008(11):2-3.

[6]宋春玲,全晓虎.宁夏回族自治区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开发研究[J].湿地科学,2007,5(2):52-54.

[7]刘晓红.宁夏湿地资源及保护现状初探[J].农业科学研究,2009,30(2):44-47.

[8]林晓,栾春风.城市湿地公园功能分区模式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244-18246.

[9]覃建庸.鸟类的季节性迁徙方式与研究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8,(17).

[10]吴琼.鱼类洄游及影响鱼类洄游的因素和研究方法[J].黑龙江水产,2011,(2).

[11]杜天奎.宁夏沙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涉禽鸟类群落组成及动态迁徙规律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3,(2).

[12]董钠.张家界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分析与调控[J].热带地理,2005,25(3).

[13]蔡青.沙湖湿地大量珍稀野鸟遭捕杀[N].楚天都市报,2009-12-08.

[14]汤蕾,赵冰梅.国外湿地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99-3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