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创业研究历程

创业研究历程

时间:2022-08-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创业研究历程一、创业研究的开端随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和创业研究的深入,各大高校相继成立创业研究中心,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有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创业管理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创业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生创业研究中心等。复旦大学大学生创业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11月,主要面向上海市乃至全国开展大学生创业领域的学术研究与调查。

第二节 创业研究历程

一、创业研究的开端

随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和创业研究的深入,各大高校相继成立创业研究中心,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有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创业管理研究中心、吉林大学创业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生创业研究中心等。

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12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创业管理与政策和创业投资与创业金融。目前已经完成的研究项目有:创业企业的环境比较和案例研究、创业企业的成长研究、创业金融体系基本构造与比较、创业投资组织的治理结构、政府创业资本方式和政策、公司创业投资管理等。中心研究人员在创业理论、创业企业管理、创业投资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等领域取得了相当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中心开展了中国创业态势评估活动,完成并出版了《全球创业观察2002中国报告》和《全球创业观察2003中国及全球报告》,对中国的创业活动、创业环境、中国创业活动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创业政策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并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在国内率先从事创业理论的系统研究,初步界定了创业的术语表述,比较研究了创业理论的各个学派和当前的主要争论焦点问题,提出了创业理论的概念性框架体系。

南开大学创业管理研究中心成立于2003年9月,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兼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利教授,主要从事创业管理、组织理论、中小企业成长及管理教育研究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创业活动与组织互动的价值创造过程及其管理研究”。

吉林大学创业研究中心成立于2003年12月,主要从事技术创业与企业成长、国际创业与管理、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创业融资、民营企业创业等方面的研究。蔡莉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资源观的新企业创建及早期成长机理研究”,葛宝山教授作为主要负责人正在主持“基于中国经验的生存型创业理论与实证研究”这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复旦大学大学生创业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11月,主要面向上海市乃至全国开展大学生创业领域的学术研究与调查。针对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创业课题进行长期性、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分析和评估工作,为大学生创业在价值、目标、方向等方面提供导向性的咨询和指导。此外,该中心还就青年创业外部动态宏观环境、青年创业基本制度构建进行研究,并将对上海大学生创业基金会复旦分基金扶持的60余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开展综合考察与研究。

二、创业研究的发展

(1)浙江大学全球创业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全球创业研究中心(ZJU‐GERC)于2010年12月21日成立,它以全国的创业活动为研究对象,以创业人才、创业企业和创业环境为重点研究方向,从“理论、实践、发展”三个角度综合研究创业管理问题。浙江大学全球创业研究中心实施“零距离”创业研究策略,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与富有“天堂硅谷”之称的杭州滨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作共建。中心整合全球多学科优势研究力量,依托“211”工程建设项目和“985”重点学科发展计划,组成创新型研究机构。浙江大学创业研究中心具有三大要素:人才开发、创新研究、全球策略。

浙江大学全球创业研究中心设立三大研究方向:创新人才与全球领导力,创业资源与企业成长力,创新政策与区域竞争力。

构建和实施“四合一”创新人才开发系统工程,由创业管理精英班、创业实践中心、高科技孵化服务中心和职业发展中心等四部分组成。

创业管理精英班:由国家教育部批准,从三个不同层次(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研究生、MBA)组建“创业管理精英班”,实施“多通道、阶梯式、复合型”高层次管理类精英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具有广阔国家视野、精通外语与专业知识、复合型知识结构、创业实践能力较强的创业管理精英人才。

创业实践中心:基于UIG创业生态的创业实践路径图把创业实践有机地融入到主要由产业(Industry)、学校(University)和政府(Government)构成的创业生态系统和整个创业过程。通过多元互动式教学、创业案例教学、全球创业实验室体验、创业决策模拟、创业领导力评价、创业型组织模拟、创业与商业计划竞赛、政府机关柔性挂职、企业家论坛、创业研究与咨询、创业实践报告等创业实践环节培养实践能力。

高科技孵化服务中心:与各级高科技创业政府部门、国内外著名科研院校、省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创业中介服务机构、世界著名创业研究中心等构建战略联盟,通过网络化运作,构建联结技术供给与市场需求的中介桥梁,为孵化项目提供信息、资金、管理等相关要素的优质服务,为高科技产业化奠定基础。

职业发展中心:根据学生的职业定位(Position)、职业路径(Path)和职业过程(Process),收集相关信息,并建立职业数据库,构建和实施基于3P的职业发展计划。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获取职业生涯成功发展所需的职业素养和技能,为学生提供全程的职业发展服务:搭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招聘服务,为校友提供各方面的信息服务。

(2)飞洋全球创业研究院

飞洋全球创业研究院成立于2010年9月,全面致力于全球创业领域里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管理、创业战略、创业模式、创业孵化以及创业教育、创业培训等各相关方面的研究。为创业者和中小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最先进的创业理念,推动我国经济、高科技产业和创新创业体系的蓬勃发展。邀请了全球著名的创业管理专家、ICSB前任主席查理斯·马修斯博士任首席顾问,聘请了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百名创业导师和百名创业企业家作为研究院的兼职教授,建成6万平方米的创业孵化中心,能容纳上万人进驻、可孵化500多个研创项目,现有100余家企业加入孵化俱乐部,可实现孵化成果规模化生产和推广。

研究院成立以来取得了诸多研究成果,承担了6个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职业教育创业就业立法研究”、“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研究”、“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创业人才培训教材”课题研究、“创业管理师培训教材”课题研究。原创了4套创业理论体系:三元重叠战略理论体系;创意、创造、创新、创业,一卵四胞理论体系;首创、二创、多创、持创理论体系;创业种子、创业芽子、创业苗子、创业果子理论体系。这些研究成果为创业研究领域增加了新的理论、新的方法,为创业教育的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资料2‐2   国际化创业教育探索[2]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 张钢教授

我们都知道,今天的资源和市场有着不可避免的约束条件,特别是资源的约束。在这样的一种资源和市场的约束下,传统的模仿型的创业、同质化的创业、单纯追求数量和规模的创业,实际上是很难可持续发展的。那么,我们如何改变创业的模式和道路,走出一条真正可持续的创业之路?其实关键还在于人才,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管理学院就必须去探索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为可持续创业注入它持续的动力机制。

在今天的这个时代背景下,我们理解的这个可持续创业的人才基础关键在于两点。一就是全球的视野,因为今天的市场已经是一个全球市场,任何的创业者如果没有全球视野是很难真正走向可持续发展型的创业的。第二就是创新,其实真正的同质化的创业,很大程度上就是缺乏创新造成的。因而,我们要走可持续创业必须致力于基于创新的创业,所以我们管理学院在进行创业人才培养和教育方面,主要抓住了全球化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两个方面,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创业人才。来自三个学校的65名同学已经完成了他们第一年的学习,而我们第二期的学生现在正在里昂商学院接受创业初期的一些相关的教育。这个项目应该说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如何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创业管理人才的模式。接着我们又在启动第二个新的创业管理教育项目,这个项目我们是跟美国北卡州里大学管理学院联合培养的全球创新管理硕士研究生项目,这个项目也是将在法国、美国学习整个项目一年,聚焦于理工科的同学,然后接受全球化的创新和创业化的教育,让他们走出去部分,从事基于创业创新的项目,而这个项目也发挥了我们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优势。大家都知道浙大管理学院在创新管理的研究和教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实力,我们有全国唯一一个创新管理领域的工程院院士许清瑞教授,我们还有全国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创新管理与国际竞争力研究的这样一个重要的研究基地和研究机构,有这样一个强大的学科和研究力量的支撑,我们的创新管理在国内不仅是起步很早,走在前列,而且也开始走向世界,因而我们在管理工程学科下增设一个全球创新管理的教育项目,而且也是国际化培养的教育项目。我们的同学,也将赴法国、美国学习,然后再回到中国,结合中国新兴市场的具体情况展开学习和项目的研究,这样对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创业人才应该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探索模式。所以我们的创业管理教育一定是要致力于具有全球视野和以创新为基础的创业,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复制,简单的量的扩张,简单的模仿的过程。所以我们真正的创业才能够走向持续化,否则可能还是跟在别人的后面,做一些简单的量的扩张的工作。因而我们要想真正把创业变成一种事业,最后走向基业常青,关键要看你的基础是什么。而我们现在的理解就是,基础一定要站在创新,特别是基础创新的基础上,要走科技特别是高科技创新的道路,这是我们进行今天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经济持续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像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这样的学校培养创新管理人才的关键所在。

【注释】

[1]*此文为雷家骕教授于2011年10月24日,在“全球创业与转型升级论坛”上的演讲。

[2]*此文为张钢教授于2011年10月24日,在“全球创业与转型升级论坛”上的演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