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人文科学再教育

社会人文科学再教育

时间:2022-0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医学的目的是救死扶伤,实行医学人道主义。医务人员必须重视卫生改革与发展中的伦理问题和医学法律问题,学会用心理学视角评价和观察临床问题,自觉提高社会人文科学素质,才能适应从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才能在实践中最后转变医学模式,为病人提供更有效的服务,真正实现医学的人道主义目的。

三、 社会人文科学再教育

医学的发展和新的医疗体制提出了诸多医学人文问题:从医患关系、医疗纠纷、病人权利到人类基因组计划、安乐死以及昂贵仪器的购置、股份制医院与医疗保险的关系,还有“红包”现象、药品回扣等医学中的非医学问题,都要求我们学会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或思考方式,进行深入的具体研究,逐一予以解决。尤其要克服无视病人利益、单纯追求经济效益、把病人看作为牟利对象、忽视人文情感的倾向。

医学的目的是救死扶伤,实行医学人道主义。而不是为了自身,更不是为了金钱。医学应正视自身的不足,将热爱生命、关注平民苦难的人文精神注入医学。让医学更关心人,注入更多对人的爱和关怀。

热爱生命是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关爱生命与健康则是这一精神的切实体现,也是医学与人文的永恒主题。注重生命,关爱病人,救死扶伤,实践医学人道主义也是医疗职业精神的核心,我们培育医学人文精神,就是要培育起每一位医学工作者关爱生命、关注现实、关心苦难、关怀民众的医学人文态度,把热爱生命的人文精神转化为每个人关爱生命的现实行为。

关注现实的医学人文态度,就是要关注人的生存状况。首先,要关注健康和维护健康。健康的获得取决于人们正确的生活理念与合理的生活方式。人们热爱自己的生命,必然热爱自己的生活,只有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即使历经坎坷与苦难,仍然坚定、奋发向上。惟有生活信念不垮的人,才能获得实在的健康。在正确的生活理念指导下,我们还必须关注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只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维护自身的健康。

再次,医学人文科学的中心,是以个体病人和弱势群体为立足点,强调要关注疾苦,解除病痛。现代疾病的产生,绝大多数与生物遗传、环境、个人行为与生活方式、卫生服务四大因素有关,尤其是与不易为单个人控制的环境因素有关。因此,关爱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必须关注现实、关爱环境。

总而言之,现代高新医学技术的成就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并没有回答由此引发的伦理、社会、心理、人性等诸多难题。因此,医学人文科学的水平将决定医学的根本命运。应该看到,医疗服务就其本质来说是属于社会文化现象的范畴。医疗服务活动提高人类健康素质和水平,维护人类劳动力,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是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同时,医疗服务活动同落后的不良卫生习惯作斗争,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因而也是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相应地,医务人员也是双重任务的承担者。医务人员必须重视卫生改革与发展中的伦理问题和医学法律问题,学会用心理学视角评价和观察临床问题,自觉提高社会人文科学素质,才能适应从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才能在实践中最后转变医学模式,为病人提供更有效的服务,真正实现医学的人道主义目的。当前,我国医科院校教育存在的一个共同问题是未能把医学技术教育与人文科学知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影响医疗服务迈入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