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文科学属于什么学科大类

人文科学属于什么学科大类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外,还有些学科,如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等学科,则大体上介乎于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对这些学科,本书只对它们的人文科学属性作适当的讨论或涉及。因而作为一部人文科学通论性质的著作,本书旨在对人文科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及当代意义作出总体性的说明。
自然科学_文史哲与人生:人文科学论纲

一、鼎足而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

在本书中,我们将现代人类的知识与思想体系,从学科类型上大体上划分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这样三个大的类型。这三大学科类型,既相互交叉相互联系,又相互有别差异明显,它们共同构成了当代人类知识与思想体系的三足鼎立之势。而且,在我们看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在这三大学科领域都得到健康而协调的发展,只有它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合理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关系,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才可能建设起一个物质昌盛科技发达、社会和谐、心灵完美的生活世界。

为什么要将人类的知识与思想划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这样三大学科类型?这样的划分有何依据与意义呢?

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人类所有的知识与思想——从就其所涉及之问题、所关注之对象、所探究之目标来看,大体上无非或是关乎自然的,或是关乎社会的,当然,这其中还有一部分,在我们看来,则是直接关乎人自身,关乎人类的心灵世界,是专门以人类之情感、精神、价值和意义世界为认识研究对象的。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说人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是一种情感与意义的存在。因为正是这个内在的心灵精神世界,才使得人与其他的生命有了根本的区别。人的这种精神性的存在,使他不仅关注外部的自然世界,关注他的物质生活与社会生活,同时还应更关注他的内在的世界,关注他的精神生活与心灵情感世界。正如他需要努力来建设他的物质世界一样,他也需要努力来建设他的精神世界或心灵世界。而且他会以这个内在的心灵世界和精神世界,作为他认识外部世界的尺度或起点,来观察外部的自然物质世界,来理解他与外部物质世界的关系。

这种对人的精神世界或心灵世界作认识作反思的种种精神努力,它可能表现为种种有所不同的精神方式。比如文学的、诗歌的、艺术的、哲学的、美学的、史学的等等,它们构成了人类知识与思想中一个相对独特的领域,一个相对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来说更直接地与人的心灵世界与情感天地相通相连的特殊领域,它们大体上都可以进入到本书所要讨论的所谓“人文科学”范畴中来。

这里,我们将这一些专门“照看人类心灵”、“追问生命意义”的精神探索与情感体验活动,以及由这些精神探索与情感体验活动所产生的系统化理念化的观念、知识、思想与理论,从一种特定的意义上,称之为“人文科学”。 也就是说,作为本书讨论中心的所谓“人文科学”,也就是围绕着这样一些关乎人的心灵世界、关乎人的精神生命而展开的种种思想、观念、知识与理论的探索活动,它以人类自身特别是人的内心精神情感世界为学术研究的中心,以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作为学术探索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属,通过知识的积累与传播、理论的创新与阐释、智慧的追求与积累、情感的体验与升华,为人类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存在意义、生命本质、生活目的提供相应的知识、思想、观念、情感与智慧。

作为一个大的学科类型,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一样,也是由许多相互关联和有内在统一性的学科构成的,其主体是文学、史学、哲学这三大学科。文史哲这三大学科,之所以可以放在一起来共同构成人文科学的主体,是因为它们在本质上都是对于人类的心灵世界与精神世界作关注、思考、守护的学科。比如我们可以这样说,对于人类来说,文学是一种进入审美艺术境界里的诗性体验,史学是人类对过往之岁月往事反思中的情感回归,而哲学则是人类智慧之爱中的意义叩问,这三大学科对于人类精神生活的关注重点或关注方式虽各有所侧重,但却有着如此紧密的内在联系,有着如此本质性的内在统一灵魂与整体性特征,它们虽貌离却神合地共同构成了人文科学的主体,共同成为人类精神家园与心灵故乡的守望者。除文史哲外,人文科学作为一个大的学科类型,还可包括与文史哲这三大基本学科并列或由其衍生而成的其他一些人文科学分支学科,如美学、伦理学、宗教学等学科。作为对诗歌、小说、美术、音乐进行一般性总体性理论探究与哲理思考的理论形态的艺术学,比如艺术理论、艺术批评、艺术史等学科,也可以与文学一起统称为广义的“文艺学”而作为人文科学学科来看待。

此外,还有些学科,如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等学科,则大体上介乎于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对这些学科,本书只对它们的人文科学属性作适当的讨论或涉及。另外,在许多属社会科学的学科中,也还包含着一些可以说是介乎于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边缘性、综合性、交叉性的二级学科,比如法学中的“法哲学”或“法理学”,经济学中的“经济哲学”或“经济伦理学”,政治学中的“政治哲学”等。这些学科的存在,反映出人类知识与思想本身具有的那种内在的统一性与整体性,一种学科分化基础上的新综合与新渗透,对这些问题, 我们在论述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关系的章节中将作专门而深入的讨论。

也就是说,从严格的意义上来看,人文科学虽然是由文史哲这些学科组成的,但人文科学是一个整体性的理论与知识范畴,它并不是对文学、史学、哲学、艺术学这些人文学科的简单相加。人文科学总是试图努力跨越于文史哲这些人文学科之间并对其有所综合与超然,努力去发现、提炼、归纳出包含在这些人文学科背后的一些更为基础与共同的人类的精神、思想、情感与理想。因而作为一部人文科学通论性质的著作,本书旨在对人文科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及当代意义作出总体性的说明。

近年来,对于“人文科学”这个概念,学界一直有不同的争论,有些学者认为应该用 “人文学科”这样的提法。对这个问题,我们将在后面章节适当说明。笔者在此想说明的是,概念只是人们表达自己的观念、思想的工具,工具的性质与意义取决于人的使用方式与理解过程。因而关于是使用“人文科学”妥当,还是使用“人文学科”合适,重要的或许并不在人们使用哪一个更合适更妥当,而在于使用者在何种情景、何种语境下使用,在于使用者赋予这两个概念什么样的意义与内容。所以是“人文科学”还是“人文学科”的争论虽然也是有意义的,也可以作为一个哲学上的命题一直讨论下去,但它并不影响本书笔者在自己设定的特定语境和定义范围上使用“人文科学”这一概念。

那么,“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是怎样的关系?它能享有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并肩而立的地位吗?我们知道,任何学科类型的划界及划界标准本身,总的来说都是相对的,都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因为,即便是所谓的“科学”这一概念本身,严格说起来也是一直有争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对科学世界作某种划分。从人类知识与思想的发展进程来看,人类的知识思想与科学体系,经近世以来之不断演进,迄今已衍生为极复杂的体系结构,分化出了成百上千的大小学科门类。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所积累之知识和思想,科学所探及之领域与内容,更如同海洋一样浩然无际了。不过,这个不断增长与积累起来的知识、思想与科学的世界,尽管看似无边无际如烟如海,却并非杂乱无章,无脉可循。为了更好地把握知识与思想的整体图景与精神实质,人们总试图对其作某种形式的宏观分类与结构归纳。可以这样认为,我们将人类的知识与思想,或者说科学,划分成若干类型,若干种类,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之所以可能,是因为人类的知识、思想与科学,从近代以来便存在着一种整体性发展与多样性发展两种趋势交织并存而又有机统一的格局,知识、思想与科学世界既是统一的,又是多元的。知识、思想与科学的整体性发展趋势,要求我们看到它们的内在联系性与统一性,而知识、思想与科学的多样性发展趋势,又要求我们看到它们的相互差异性与个性特征。而将人类的知识、思想与科学划分成不同的类型之所以必要,一方面是出于认识与研究上的需要,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人类知识、思想与科学的本质特征与内部结构,另一方面则在于这种适当的划分对于正确把握不同类型知识、思想与学科对于人类的不同价值与意义,对于正确理解不同类型的知识、思想与学科对于人类的不同的功能与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我们在本书中将人类的知识与思想领域划分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这样三个不同的学科类型,并不是要人为地去割断人类的知识与思想作为一个整体所具有的内在统一性(事实上,这种统一性恰恰是人文科学所追求的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梦想),而只是我们试图对人类的知识与思想,对人类的科学世界作出合理把握的一种认识方法。因为这种三大类型的学科划分方法,虽然只具有相对合理的意义,却是一种十分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现代人类科学世界宏观结构的认知方式,一种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与把握文史哲这些学科的内在统一性及其特殊价值与意义的划分方法。

充分认识到这三大学科的区别与差异,正确地来把握和理解它们的不同功能与作用,对于当代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对于当代中国科学与学术事业的进步,都有着特殊而现实的重要意义。

首先,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理解这三大学科间的差异与区别,不能适当把握这三大类型学科对于人类的不同价值与意义,如果我们总是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混为一谈,对它们的重大差异视而不见,甚至用某一类学科的功能与属性来要求所有的学科,以某一类学科的标准来衡量评价所有学科的价值与意义,比如将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完全混为一谈,轻易地“舍弃掉”两者之间的差异,看不到这两大学科类型在功能、价值、作用、意义方面的重大区别,就可能不仅会对人文科学造成损害,也会对社会科学造成损害。

其次,如果我们总是随意地混淆和舍弃不同学科间的个性与特征,人们可能将会不合理地要求社会科学去扮演本应由人文科学扮演的角色,让社会科学去发挥本应由人文科学发挥的功能,或者反过来,人们可能也将会不合理地要求人文科学去扮演本应由社会科学扮演的角色,让人文科学去发挥本应由社会科学发挥的功能。而这样做的结果,最终将使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都偏离了自己的重心或领域而陷入无所适从的迷失状态,从而对整个科学与学术世界的健康发展造成损害。这种状态,在我们看来其实正是我国学术界、教育界、知识界面临着的一个长期而又根本性的困境,是造成当代中国学术与学科难于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认为,这一问题已经到了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的时候了。

我们强调要正确理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这三大类型科学的相同与相异,正确把握它们的学科特征与学科个性,并加以恰当的区别与划分,并不是要去说它们谁重要谁不重要,谁比谁更有价值更有功能。我们很难说这三大类型的科学谁重要谁不重要,更不能让它们相互取代,因为没有任何一种科学是万能的,是包治百病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科学是一无用处的,可有可无的。不同类型的科学,不同类型的学科,对于人类应该有着有所不同的价值、意义与功能,它们相互间没有价值高低或功能大小的可比性。我们所能做或应该做的,是要清晰地认识到它们的各自不同的价值与意义,让它们“是其所应是”,从而“为其所应为”,才可能“为其所能为”。它们只有“认识自己”,回归自我,固本守根,各守其位,各司其职,在人类的物质生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不同领域中去发挥各自真正属于自己的功能,它们才能体现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正所谓要追求和谐统一首先在于有不同个性之存在,要寻求对话沟通乃在于有差异多样性之存在。只有恰当地把握住了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与差异,才真正有可能来实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相互间的融合,才能在一个更高更全面的视野上来正确地把握人类科学世界的整体性与统一性。

今天,人类的生活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复杂,科技、工业、资本、技术和财富对人的心灵征服统治日见强大。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更加多样化的心灵自由与情感守护,我们需要更加多样化的生命智慧,特别需要来自人类心灵世界的德性良知与精神提升。就此来说,一切有助于人类应对当前和未来挑战的知识、思想、观念、智慧与情感,都应该成为我们学术研究与教育体制的内在组成部分。

从总体上来说,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这三大学科类型的区别与差异,主要表现在它们各有不同的学科特征与学科个性,各有不同的研究重点或关注中心,各有自己特殊的学科价值与社会功能,而这种价值与功能的实现,也受着各不相同的条件限制。同时,这三大类型科学的成长环境与条件、发展进步的模式,它们作用于社会的范围、领域、方式和途径,也是各不一样或各有特点的。此外,作为这三大类型科学的知识与思想之人格化结果的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人文科学家,他们的个性气质与成长经历,他们的生命方式与生存境界,也可能是各有不同的。我们所期待的,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这三大类型科学之间,应该形成一种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科学发展的多元而又一体的格局。因为正是科学体系发展的这种多元化格局,这种多样性结构,以及在这种多样性基础上形成的不同类型科学间的互相弥补、互相平衡、互相制约的科学一体化结构,才使得人类能够对自然世界、对社会生活、对自我之心灵这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世界,有了一个日渐完整而全面的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