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文科学的开放形态

人文科学的开放形态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文科学所追求的人文精神与人文理想,从本质上来说并不与自然科学中的这些科学理性与科学精神相矛盾,事实上,人文科学正是建立在这些科学精神与科学理性的价值规范基础上去关注人、关怀人的存在和发展的。
人文科学的开放形态_文史哲与人生:人文科学论纲

三、理性与情感:人文科学的开放形态

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不同的科学品格,有不同的学科特征,但这种差异却并不意味着它们两者就是完全对立或冲突排斥的,实际上,它们在山脚分手却会在山顶相会,而它们的差异正为它们相互弥补提供了可能。

一方面,当着把科学当成一种万能的力量,视为一种宗教式的神话来膜拜,或仅仅当成一种增长物质财富的工具性的手段时,便会出现对自然科学的误解或滥用。这时,就需要用人文科学所追求的人文价值与人文精神来纠正科学主义的这种偏执与弊端,让自然科学回归到它作为一种人文事业的正常轨道上来。同样,如果把人文科学所追求的人文精神与人文理想当成一种原教旨主义式的偏执信念,当成一种仅依靠个人主观意念和个人直觉本能乃至完全不能容纳科学理性精神的意识形态,人文科学就可能坠入中世纪的神学迷雾中,人文精神就可能演化成一种原教旨主义式的愚妄思潮与独断信念,人文理想就会变成一种人文狂想。这时,就需要将自然科学中的科学理性精神引入到人文科学当中来。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相互会通,正是科学发展的现代趋势,正如马克思早在1844年就预言的那样:“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如关于人的科学将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8页)

自然科学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人文事业,一种体现人之本质和精神的人文活动。正如科学史学者萨顿·乔治指出的那样:“无论科学可能会变得多么抽象,它的起源和发展的本质都是人性的。每一个科学的结果都是人性的果实,都是对它的价值的一次证实。”我们不能把自然科学仅仅理解为实验、测量、计算,也不能等同于那些公式定律、逻辑推理,这些当然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内容,但却只是自然科学外显层次的东西,是它普通层面的东西。自然科学的真正本质或内核,在于它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理性,在于它的深厚的哲学思维、科学理念和艺术灵感。科学在人类追求精神解放,追求真善美和理想生活方面,应该重新发挥它的重大意义。许多自然科学家都很强调自然科学在构造人类精神世界方面所具有的真善美内涵,指出“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李政道语),“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家的知识结构中应该有艺术,因为科学里面有美学”(钱学森语)。甚至认为“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不是通常意义的那种有益于人类,而是使对真理的沉思更容易、更完美”(萨顿·乔治语)。

在当代的中国,当我们高度重视科学技术,视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时候,有必要把科学技术同时视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来对它的意义和价值重新加以审视,把科学的工具理性或实用功能,与科学的价值理性或精神功能作同等的看待。当代的中国,确实需要自然科学技术,需要自然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的工具、手段来推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需要科学精神、科学文化、科学价值观念来改造国民的精神状态,来启蒙人心,提升国民的理性意识和科学意识。实际上,从现代自然科学产生以来,自然科学同时就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体制为塑造现代社会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准则。在西方,现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是与现代文化的兴起互为因果互为条件的,现代自然科学正是建立在现代文化的基础之上,同时现代自然科学本身又作为现代文化的一部分构成了西方现代精神文化生活或文化体制的一块重要基石。这从历史上自然科学家与人文学者的相互关系中可以得到清楚的认识,实际上,历史上许多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同时也就是伟大的人文学者,或者说,许多伟大的人文学者,也同时是伟大的自然科学家。

我们知道,在世界历史上,许多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包括天文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植物学家和化学家,对于现代人文科学的发展,对于现代人文精神与人文主义的兴起,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他们在自然科学领域所作出的许多重大发明与发现,都具有超出科学之外的更加广泛而深刻的文化意义。哥白尼日心说,牛顿的自然观,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现代物理学,对于传统信念的冲击和对人类精神文化新体系的重建所产生的巨大作用,都是人所共知的。对于这些伟大科学发明发现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今天还一再成为人文学者们关注阐释的对象,成为哲学、美学、伦理学、历史学研究的内容,而这正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得以汇通的地方。这些科学家之所以伟大,之所以能在他那个时代在自然科学方面做出这些伟大的科学发现与发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对自然世界、对人类历史文化、对他们所处的时代与社会,都能持一种科学理性精神的认识态度,能对传统观念、神学权威持一种合理的审视批判态度。他们所从事的科学发现与科学发明工作,本身就是现代文化与现代意识建立的过程。在自然科学中作为精神基石的科学精神、理性意识、独立意识、自主意识,求实、宽容、民主、自由、平等、谦虚等的行为与价值规范中,既构成了现代社会价值规范的基石,实际上也构成了人之为人的“人文精神”的基石,构成了现代人类文化体系和精神生活的核心。人文科学所追求的人文精神与人文理想,从本质上来说并不与自然科学中的这些科学理性与科学精神相矛盾,事实上,人文科学正是建立在这些科学精神与科学理性的价值规范基础上去关注人、关怀人的存在和发展的。现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是与现代文化的兴起同构的。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实际上并不排斥人文价值理想与人文情感关怀。只是当着把自然科学作曲解,把自然科学仅作工具性手段性的狭窄理解时,才可能使自然科学与人文理想相冲突而两不相容。

应该说,现代科学技术本身并没有什么善恶之分,科学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并不是由科学技术本身造成的,而是由于人们运用科学技术本身不当或在发展科学技术时只看重其中的某些方面而忽视了另外一些可能更加重要的方面。比如说只看到科学技术的工具意义而忽视了科学技术的价值意义。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这里特别主张并强调人文科学家必须对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应该对科学技术发展史和当代自然科学的最新进展有大致的了解,应该对自然科学的本质和文化意义有深刻的体认和感受。而自然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也应该有深厚的人文情感、人文理想和人文价值关怀。在中国这个科学理性精神还未真正获得确立的社会里,我们不能用所谓的“后现代”精神来消解科学理性精神,而只能是在倡导科学理性精神的时候,防止另外一种偏向,即防止对科学的盲目崇拜和不适当利用,反对将科学作迷信化对待而以各种伪科学反科学冒充科学,反对用“科学主义”来改造人文精神和艺术世界。因为这既不利于人文科学的正常发展,对自然科学本身也将造成损害。我们认为,人文科学家不应在对自然科学并不了解的状态下去对自然科学的功过得失作出轻率的评价,把本来是由于人对自然科学使用不当或滥用而造成的恶果简单地归结到自然科学头上去,从而混淆了问题的性质。我们说,人的理想存在不应是虚妄的神学独断、原始本能、反理性的巫术禁忌,人文理想不是人文狂想。只有科学的发达,物质的昌盛,理性的传播,才能带来人的精神解放,才能奠定人的精神自由和情感完善的现实基础。同样,只有人文精神的高度张扬,只有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才能使科学、技术、经济成为一种合理的人文事业。

未来时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都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由以往的分离对立走向一体化,形成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相互整合。这种整合不是像过去曾经出现过的那种要人文科学接受自然科学的“霸权”统治,不是要以自然科学为科学之圭臬来裁剪人文科学,不是要以自然科学的独断地位来改造塑造人文科学,取消人文科学的独特品格。未来科学的一体化进程,并不是要消除科学形态的多样性特征和多元性结构而定于自然科学之一尊,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不同特征将继续存在,科学发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不会消失,科学的综合与一体化,只是要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各不相同的科学品格和特征,它们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等,加以创造性的整合,开辟它们更多的对话沟通的渠道,形成建立在科学多样性基础上的更高层次上的协同与统一,形成可以统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大科学,形成可以全面把握自然物质世界、社会组织结构和人之精神意义世界的“新科学”复合体,一种“人文化”的自然科学和“科学化”的人文科学。这是一种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在互补的结构中实现平衡的努力。这种赋予了人文意义的自然科学将继续为人类社会提供不断进步的物质技术手段,使人类的物质生活更加舒适,科学的这种工具理性功能将继续受到重视和开发。但与此同时,自然科学在人类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认识功能也将更加为人们重视。未来的自然科学将摆脱单纯的功利目的的束缚,科学技术将不仅仅被当成第一生产力,而是同时被理解为使人得以全面发展和完善的精神力量。人们掌握科学,接受科学教育不单单是为了获得谋生的资本和工具,他们将更看重通过科学教育而获得人生智慧和思维能力,更看重通过接受科学教育使自我获得理性与情感完美发展的精神气质和个性品格。这样,理性的价值在得到张扬的同时,理性本身的局限也将得到适当的关注,人们将主动地避免理性的片面扩张造成的对人的压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