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媒体集体失声及其原因探析

西方媒体集体失声及其原因探析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国家和政府控制下,大众媒介面对各种各样的制度、法规、条例、规定和无形压力,往往会采用趋炎附势、趋利避害的策略,甚至以牺牲媒介公信力、记忆真相、客观公正为代价,充当美国政府的“传声筒”,为其所作所为辩护,从而造成了媒介障碍性失声。[56]美国政府对媒介的控制虽然是无形的和软性的,但是“植入”媒介内部的“报道标准”“记忆尺度”和“记忆橡皮擦”却是根深蒂固的。

迅速、真实、准确地记忆、告知或报告信息,及时对社会大众吹起警哨,应该是当代媒体的职责中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大众传播媒介不仅应当积极发挥记忆、告知功能,成为社会的“雷达”,而且还应当充分发挥议论和监督的作用,用以监督政府,防止政府滥权。媒介如此,广大公众也同样“具有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以及其他媒介)表明自己意见、思想的权利”[53]。作为“大众媒介的负责人,应该鼓励他们的读者、听众和观众在传播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办法是拨出更多的报纸篇幅、更多的广播时间,供公众或有组织的社会集团的个别成员发表意见和看法”[54]

但是,为什么在美国这样一个可以自由发表言论、批判与攻击政府,可以在“水门事件”中使尼克松下台,甚至当着全美观众的面曝光克林顿“拉链门”事件的大众媒介,却在金融危机面前失去了媒介应有的告知和预警功能呢?根据全球特别是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发展的全部过程和媒介表象,经过认真思考和审慎分析,我们发现,正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复杂互动和综合作用,才导致了美国媒介和全球媒介的障碍性、痉挛性、过用性和麻痹性失声。

1.国家和政府控制下的媒介障碍性失声

我们知道,社会上没有绝对的新闻自由,只有相对的新闻自由。有学者甚至认为:“在西方发达工业社会中,大众媒介已成为意识形态,成为维护国家统治的合法性的基础;通过传播上的操纵和欺骗,大众媒介不仅极为有效地清除了社会文化的否定性,甚至系统地清除了孕育批判性和否定性的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最终造就单向度的人和社会。”[55]哈钦斯委员会成员麦克赖思(Mac Leish)认为,一个自由社会不能允许其报刊运用自由来毁坏自由。因此,媒介失声,外因是国家的全面引诱和控制,内因是媒介自身具有的工具性、奴役性和在强大政治面前的软弱无力。在国家和政府控制下,大众媒介面对各种各样的制度、法规、条例、规定和无形压力,往往会采用趋炎附势、趋利避害的策略,甚至以牺牲媒介公信力、记忆真相、客观公正为代价,充当美国政府的“传声筒”,为其所作所为辩护,从而造成了媒介障碍性失声。

国家和政府对新闻媒介通常实行“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即硬性管理和软性管理相结合,并且以控制公务信息来源、税收减免政策、政府财政补贴、政府公共关系等软性控制手段为主。美国媒介批判的先锋、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诺曼·乔姆斯基(Noam Chomsky)在《媒介是怎样运作的》一文中说:“美国新闻媒介无需别人告诉他们写什么就写出‘对路’的东西来”,这是“由于他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已经使他们懂得,有些事情不该说,有些思想不该有。谁要不懂得或不接受这一点,那他就得走人”。[56]美国政府对媒介的控制虽然是无形的和软性的,但是“植入”媒介内部的“报道标准”“记忆尺度”和“记忆橡皮擦”却是根深蒂固的。因此,媒介失声并不都是不说话、不出声,而是媒介作为“社会公器”和公众代言人却不能表达其想要表达的东西,说出其想要说出的真相。

因此,当美国金融体系泡沫行将破灭、资金流动性短缺即将出现、影响美国社会稳定的因素持续增长时,美国媒体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对“国家忠诚”的立场,就像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媒介所采取的与政府统一的立场一样。当时默多克的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就不假思索地公开表示支持布什的伊拉克战争政策,并直接表示不希望听到反对的或不同的声音。美国其他新闻媒体也几乎是依据政府与传媒资本设定的“记忆模式”进行新闻生产和运营,失去了原有的平衡与自由的声音,多数媒体成为政府观点的坚定支持者,偶尔的一些反对的或不同的声音也被主流媒体强大的舆论波给淹没和遮蔽了。

2.经济势力和利益群体控制下的媒介痉挛性失声

其实,媒介产业与其他的资本主义企业没什么不同,它们都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的。经济效益的考量是所有媒介企业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它迫使传统的严肃媒体一再放低身段,摘除面纱,暴露出比一般企业更加庸俗的面目。罗伯特·W.麦克切斯尼(Robert W.McChesney)在《富媒体穷民主:不确定时代的传播政治》一书中甚至认为:美国媒介商业化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导致媒介痉挛性失声的刺激性因素,实际上还是媒介“反民主”、媒介失忆的祸根;因为,当媒介股权逐步集中到少数资本家和媒介巨头手中时,它必然导致媒介的唯利是图,玷污新闻及其专业精神,媒介的真实、客观、公正和平衡的原则就被置于无足轻重的位置了。[57]相反,对重要股东广告主和赞助商的忠诚却被媒体放在了头等重要的位置。更何况,西方媒体及其从业者已经广泛、深入地与资本、企业形成了利益均沾、荣辱与共的“经济共同体”,尽情享受着经济腾飞、金融泡沫、地产飘红所带来的种种好处,谁也不愿意打翻大家乘座的这条船。

于是人类历史上充斥着这样的情形:在忠诚和狂热的氛围里,媒体对当局有关泡沫和危机即将来临的警告置若罔闻。1996年年底,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曾尖锐指出“非理性繁荣”,股价短暂下滑;但之后10年的大多数时间里股价加速上涨。英国央行前行长默文·金(Mervyn King)早在2007年夏天之前就曾预测,错误定价的信贷风险和艰难时局即将到来;但当股市上涨时,预言家们的“肺腑之言”被媒介当成了“乌鸦嘴”。

据此,我们认为,所谓媒介痉挛性失声,就是媒介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刺激所引起的不由自主的麻木、收敛或有意的不作为。在大众传播和新闻报道中的表现是,几乎所有的对“经济群体”不利的新闻信息和历史记忆都被掩盖和遮蔽了,只有对群体有利的新闻信息和历史记忆才得到张扬和传播。

3.过度公司化和高度专业化导致的媒介过用性失声

媒介受商业利益和某种原因的驱使而高速运转、过度发声或发声方法不当所引起的疲劳性失声,即为媒介过用性失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媒体业为了吸纳资金、分摊风险纷纷上市,导致媒体过度公司化和高度垄断化,当时六大传媒集团实际控制了超过90%的美国媒体。作为“改制”和“升级”的代价,美国许多非传媒集团纷纷控股传媒集团,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逐渐增加,新闻媒介的总经理和广告部的职权也逐步超越总编辑和新闻部的职权,许多不懂新闻的人对新闻制作与传播本身插手严重;开足马力、犹如赚钱机器的媒体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与辉煌,没有了新闻报道的冒险与斗争精神,真实、客观、公正和平衡的原则只有在不影响盈利的前提下才能得到体现;媒体从业人员和新闻记者赚钱的欲望也正在取代揭示真相的欲望,他们攀龙附凤、追名逐利,与资本沆瀣一气,逐步背离人民群众。但是,他们却有着整个社会中最大的话语权,以其握有的采访权、报道权、表达权和解释权代表于他们而言相对陌生的社会和大众进行报道和讲话。不仅如此,赚钱至上的宗旨还导致媒体集团对非主业之外的其他产业跃跃欲试,从体育行业、餐饮行业到房地产业、制造业,以生产和传播精神产品为主的媒体行业胃口越来越大。这一方面分散了媒体从事主业经营的精力和财力,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媒体从事其他行业的幼稚和天真。难怪美国媒体观察家麦克·沃尔夫(Michael Wolff)在《巨头的衰败》(Autumn of the Moguls)一书中要问:“在一个自来水公司控股传媒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能获取自由的信息?”更重要的是,“摇滚过山车”之后的新闻业能否重回传统?[58]在一个媒体人疲于奔命的传播时代,我们还能奢望获取揭示真相的有深度的新闻信息吗?

4.基于某种病理和自我保护机制的媒介麻痹性失声

当媒介高速运转、过度使用时,媒体人驾驶着一匹飞奔的烈马,日夜不停地追逐一个又一个刚刚发生的新闻事件,根本没有时间、也不愿意静下心来思考一切新闻表象下面的深层社会原因及其发展趋势,表现出一种无意识的某些传播功能丧失的媒介麻痹性失声。同时,媒介作为社会的中枢神经系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也需要对其传播和覆盖范围实行某种自我保护的麻醉机制,从而需要媒介人有一种自恋式的媒介麻痹(medium paralysis),即自我催眠(self-hypnosis)。经过催眠,媒介人失去了警惕性及记忆力、分析力和判断力,记忆的就是存在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一切都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就像鱼对水的存在浑然不觉一样。

媒介麻痹是自我催眠,也是对整体舆论氛围的一种屈服和无奈。阿登纳认为,在任何一个社会里都存在着由隐含其中的社会主导结构支配的表达模式,为了得到倾听或博得别人的注意,一个人必须用主导型的表达模式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一个想要成为有效沟通者的人必须放弃自己的表达模式,采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表达模式。[59]具体反映在媒介失声问题上,在美国主流媒体占支配地位的社会里,少数个人、团体和媒体想在主导型表达模式统治的体系内用自己的表达模式说出不同观点和实情是非常困难的,即使说出来,也会被强大的主流话语覆盖和淹没。

媒介麻痹还可能是社会麻痹的一种显现和外化,并可能相互作用导致更大范围的集体失声和集体失忆。伊丽莎白·诺埃勒-诺依曼(E·Noelle-Neumann)曾以“沉默螺旋理论”从一个侧面描述和分析了社会麻痹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意见一方的沉默会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意见就会越来越沉默下去直至麻痹。美国金融危机也说明了这一点。美国舆论认为,美国可以凭借美元强势货币的地位在全球进行金融投资(也有学者认为是对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穷人进行掠夺;英国前任首相布朗则警告:“金融重商主义”将重创穷国),而有钱的美国人通过金融投资过上一种富人生活天经地义。但谁也不愿意像童话《皇帝的新衣》中的孩子那样说出真话:美国有越来越多人靠投资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实业减少、制造业萎缩,金融灾难正在逼近。因此,美国媒体和美国社会共同处于一种集体麻痹失声的状态,其实既是某种社会病理、经济病理的自然反映,也是某种自我保护机制的必然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