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大国崛起》的思考

对《大国崛起》的思考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国崛起》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该片解读了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了其兴盛背后的原因。《大国崛起》一片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肇始于1640年的工业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也是英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性大国的转折点。在大国崛起及兴衰的历史中,前苏联和美国可以说是两个极端的例子。

《大国崛起》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该片解读了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了其兴盛背后的原因。

15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新大陆的逐次发现,原先割裂的世界被连接成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并按自身传统存在发展的世界各国开始了相互的认识和了解,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也凭着自身的优势和抓住的各种机遇,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这个五光十色的近现代世界舞台上,有9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过不懈地努力探索,发展成为对当时及现在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大国崛起》一片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全片展示了9国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强国历程,既体现出了各自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个性,同时也探讨了某些相通的规律。这些对于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思想解放是大国崛起的先导

肇始于1640年的工业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也是英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性大国的转折点。而英国工业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限制教皇权力、宗教世俗化、民族化为宗旨的宗教改革后,新教在英国确立了统治地位。它肯定了人的世俗价值,解放了人们被禁锢的思想,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一批如瓦特、牛顿等伟大的科学家。很难想象,没有宗教改革对人们思想的解放,发生于1688年的“光荣革命”就失去了依据,英国近现代的政治体制也就无从建立,英国的资产阶级就无法发展壮大。也很难想象,如果瓦特出生在意大利,他研究蒸汽机的实验必定会被狂热的宗教界当成对上帝的挑战,最终落得个像伽利略一样的下场,英国的工业革命也就无从谈起。正是相对而言比较开放、自由的思想、学术环境,为优秀科学家的诞生提供了宽松的空间。正是由于受伏尔泰、卢梭等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启蒙思想的影响,废除等级制、争取平等、自由为宗旨的法国大革命才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正是受亚当·斯密建立在对人性深刻认识基础之上的《国富论》的影响,英美等国才建立起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制度,为英美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为英国的强大崛起注入了活力。

在大国崛起及兴衰的历史中,前苏联和美国可以说是两个极端的例子。20世纪20年代末,由于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美国经济处于停滞状态,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社会危机四伏。在这样严峻的形势面前,以凯恩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大胆冲破影响了西方世界两百多年的古典经济学理论的束缚,提出国家应当干预经济生活,通过减少税收、降低利率、实施公共工程建设等方法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复苏。以罗斯福为首的美国政府毅然接受凯恩斯的理论,不惧以貌似前苏联的计划经济的“新政”措施来对付经济大萧条,最终使美国走出了困境。而前苏联则思想僵化,容不得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死守过时的意识形态和经济政策,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轨道上越走越被动,最终让缺乏活力、又不愿自我修正的经济体制拖垮了国家。日本明治维新之所以成功,关键的一点是日本一批有识之士从美国的强大和邻国——中国鸦片战争的失败中,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日本要想不被强国欺辱,就必须从僵化的幕府统治中解放出来,摒弃落后的思想观念,走工商强国的道路。一大批贵族小姐妇女勇敢地走进缫丝厂,被称为“日本现代工业之父”的涩泽荣一能辞去主管国家预算的大臧少辅的职位而去创办工商业。没有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作为先导,要实现强国的目标是不可能的。

大国的崛起都是以体制、制度的创新作为条件

一个人口仅有150万的小国,能成为世界性的大国,在今天看来,无异于天方夜谭。但500年前的荷兰却把它变成了现实。荷兰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大国,在于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围绕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体制制度创新,让这个弹丸之国充满了活力。荷兰商人能够像购买商品一样从贵族手中购买城市的管理权,然后去经营发展城市,谁能说这不是一种创举。西班牙侵占荷兰时期,荷兰的商人们接受了很多,但当西班牙政府向他们伸手要钱时,他们联合起来进行了反抗,并建立起了一个松散的国家,同时创建起了一个类似议会的组织,来协调商议重大事项,这为以后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荷兰脱离西班牙独立后,西班牙禁止荷兰的商船停靠西班牙港口,这迫使荷兰去开拓更广阔的天地。历史就是这样,在不经意之间,荷兰从逆境中闯出了一片新的天地。17世纪初,率先创立了股票交易所,成立了阿姆斯特丹银行,这些体制制度的创新,顺应了早期资本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为荷兰发展成为大国奠定了基础。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引起了帝国主义的恐慌,他们联合起来,对新生苏维埃政权进行封锁。为摆脱困境,列宁领导苏维埃政权制定并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顺利度过了暂时的困难。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广大农民的强烈不满,并最终引发了国内动乱。面对复杂的国内形势,列宁带领苏维埃政权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了新经济政策,将市场经济引入苏联,调动起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使苏联迅速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列宁去世后,斯大林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及日趋恶化的国际环境,对苏联的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造,实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政策,走上了一条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道路,通过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将苏联由农业国家迅速发展成为工业化国家,成为令世界瞩目的经济大国。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经济体制及制度的不断创新,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就不可能生存、发展和巩固,苏联就不可能抵御法西斯德国的入侵,世界现代格局将可能是另一种图景。苏联的最终解体,站在不同的立场、角度看,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有一点应该肯定,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制度是建立在对人性误判的基础之上,其一时的经济高速发展、国力迅速膨胀,乃至军事机器强大等外在东西,均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巨型大厦,体积越大,崩盘越骤。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成就了苏联的大国梦。但也是这一成不变的经济制度,最终酿成半个世纪后苏联的解体。

在大英帝国的崛起历史中,有两个环节至关重要。伊丽莎白时期的英帝国是一个君权至上,信奉君权神授的封建国家。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英国的工商业得到了发展,资产阶级迅速崛起。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谋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同封建王权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是封建统治阶级与资产阶级达成了妥协,签订了《大英帝国宪章》,规定“除非获得贵族同意,否则国王也不增加税收”。《大英帝国宪章》对至高无上的王权进行了限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英国的历史上,还经历了一个相对阴暗的阶段。继伊丽莎白之后,统治英国的是查理一世。查理一世上台后,一方面加大了对贵族资产阶级盘剥的力度。另一方面,对贵族资产阶级的反抗采取了高压政策,强行解散了议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查理一世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斗争,最终以判处查理一世绞刑的方式取得了胜利。但克伦维尔的上台并没有结束王权的争夺以及国内的混乱。在应该由谁、以什么方式成为英国国王这个问题上,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产生了尖锐的对立。最后,议会决定迎接荷兰国王威廉二世夫妇共同来统治英国。议会的这一决定将沿袭了几百年的王权神授变成了王权“人”授——王权由议会授予,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大英帝国宪章》的签订、以王权议会授予为结局的“光荣革命”,究其实质,是对封建制度的“反动”,是一种体制制度的创新。正是这种体制制度的创新,为英国的发展崛起提供了保障。

同样,日本的崛起也经历了一个制度改良,体制创新的过程。1853年7月8日,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率领由四艘军舰组成的舰队驶入了日本横须贺港,以武力胁迫日本打开了国门。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人迅速地认识到了幕府体制的僵化,在进行明治维新的进程中,对日本的封建政治体制进行了深刻的改造,将国体变为君主立宪制,并最终使日本崛起,成为了强国。

大国的崛起都是抓住了技术革命的历史机遇

荷兰、葡萄牙这样的北欧小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性的大国,就在于他们最先掌握和运用了当时先进的航海技术,在航海掠夺和贸易中迅速提升了国力。英国的崛起,如上所述,有思想解放、制度体制创新等诸多因素,但有一点不容忽视,这就是英国主动适应了当时纺织等行业迫切需要新型动力这一要求,抓住了以蒸汽机的发明和运用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这一机遇,使英国的生产技术、生产率迅速得到了提高,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德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的时候,历史已经进入了19世纪70年代。统一后的德国不甘落后,舍得在教育上花本钱,在电力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抢得先机,迅速成为欧洲强国。同样,在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中,美国继续发挥继二次产业革命以来蓄积的优势,同日本一起迅速抢占信息产业技术的制高点,占领了国际市场,为美、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由此可以看出,大国的崛起无不以科技的迅猛发展为标志。

大国的崛起必须以民主和自由作为基本的保障。什么是民主和自由,怎样实现民主和自由,不同的历史和不同的阶级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在主权在民、限制和制衡权力、法治原则、代议原则、普遍选举、人民的生命权财产权应得到保障、人民享有信仰言论自由等方面则是相通的。在9个国家的崛起历史中,法国、德国、日本这3个国家有一段相似的经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总统拿破仑虽然是经过全法成年男子选举而成为总统的,法国人民也经历了启蒙运动的洗礼,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但在怎样将民主、自由等资产阶级思想落到实际生活,特别是国家政治生活这方面却没有经验可循,没有制度作为保障。拿破仑执政后,迅速走向集权独裁,企图通过对外侵略实现成为大国的梦想,结果不但给法国带来了灭顶之灾,也葬送了自己的生命。德国和日本完全由国家主导实现的现代化虽然带来了经济的迅速崛起,但由于缺乏民主自由传统和保障民主自由落实的制度,导致这两个国家出现了法西斯政权,德国和日本的对外侵略战争,不仅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灾难,而且也同时毁灭了自己的国家。德国和日本真正意义上的崛起,是在二战后通过政治民主、经济自由与和平发展而实现的。这从另一个方面证明民主、自由在国家崛起中的重要作用。

大国的崛起是一个不断寻找符合本民族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发展道路的探索过程

综观九个大国崛起的历史,有一点十分明晰,这就是这九个国家在崛起的历史过程中,都走出了一条各具特色的崛起之路。英国的崛起,经历了伊丽莎白统治时期的《大英帝国宪章》签订时期、查理一世强行解散国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光荣革命,经过封建统治阶级与资产阶级的不断斗争、妥协,再斗争、再妥协,最终确定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为英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也为英国成为世界性大国奠定了基础。而法国资产阶级则用“革命”的方式,攻下了象征封建王权的巴士底监狱,将国王路易十六推上了断头台。之后,又用全体成年男子选举的办法,产生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总统。拿破仑上台后,虽然用武力征服了欧洲许多国家,暂时扩大了法国的版图,但在英、俄等国的联合抗击下,惨遭失败。拿破仑虽然以失败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其开创的共和制政体及其精神和传统则成为法兰西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奠定了法国成为大国的精神内核。俄国、德国、日本这三个国家在崛起的历史上,都走过了一段大致相同的阶段,这就是以国家为主导的工业化阶段。但这三个国家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经济等复杂原因,却又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德国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完成统一后,首先在教育上下功夫,迅速提高了德国的国民素质,并抓住第二次工业化的历史机遇,快速更新生产技术设备,在短时间内提高了德国的综合国力。希特勒上台后,又将经济发展的重心放在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上,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日本的工业化过程实际是经过了两个阶段。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人一方面走出国门,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把德国当作自己学习的榜样,把全盘西化当作实现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捷径。另一方面大办工业、商业企业,短短20余年,日本的经济、社会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因各种原因积累起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尖锐。明治维新的重臣大保久利通被刺身亡后,日本社会上层以伊藤博文为代表的一批开明之士开始认识到本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积极倡导本国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在国家政治生活上力排众意,制定宪法时,保留了天皇的世袭统治地位,选择了君主立宪政体。在文化教育方面,强化大和民族精神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这样说,从表面上看,日本的工业化进程、崛起进程,和德国一样,是在国家力量的主导下完成的,但实质上,日本和德国又有区别,这就是日本在以国家力量主导工业化的过程中,十分强调注重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斯大林时期,走的也是一条国家主导工业化的道路,但苏联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借助指令性计划,拉大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为国家的工业化积累起了巨额资金。借助高度集中的经济计划,苏联的重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短短10年内就实现了现代化。历史虽然证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不可能长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但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特殊的历史时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却为苏联的迅速崛起提供了保障。英、法、美三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在政治体制上,三国深受洛克、孟德斯鸠、汉弥尔顿的议会主权、分权理论,制约与平衡权力理论的影响,在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上,三国都选择了共和制。但由于各国不同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传统,又有所不同。英国实行的内阁制,权力中心在议会,国王只是国家的象征,议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它不受任何法律约束,可以做出任何决定,通过任何法律,可以迫使修改或撤销某项不受欢迎的政策,甚至可以迫使内阁全体或部分辞职。这是因为,英国议会历史悠久,它在与封建王权的斗争中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而美国则选择了总统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既独立又相互制衡。总统拥有行政权,但又受到议会及司法权等权力的限制。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美国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封建统治者。1781年美国制定宪法时,主要汲取了殖民地时期英国委任总督实行专制统治的历史和联邦时期诸州各自为政、中央软弱无力的教训。而法国选择的则是半总统制,总统由直选产生,内阁和总理由议会产生并向议会负责,总统拥有解散议会的权力,无论是法律上还是在现实层面上,总统实际上凌驾于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上。这是由法国特定的历史、文化、经济、政治传统决定的。在经济制度上,英、法、美三国都把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理论奉为圭臬。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三国的经济制度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英国实行的是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而美国则在坚持自由市场经济制度的同时,针对特殊历史时期的特点,做了一系列调整。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为走出世界性经济大萧条的阴影,美国政府实行“新政”,通过对经济的干预,扩大了就业,刺激内需,拉动了经济的增长,最终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和平发展的关键时期。拥有广袤土地、世界六分之一人口、五千年的历史,中国的富强,将是人类历史的重大事件,必将改变世界的格局。自鸦片战争以来160余年的追赶,中国在世界上的声音越来越响亮。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了年均9.6%的增长速度,比同一时期全球增长速度高出6.6个百分点,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前列。可以说,和平发展已成为中国发展壮大的主旋律,中国正在向着成为世界性大国的目标迈进。在这样的背景下,认真研习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衰的原因,找准和平发展之路,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至关重要的启发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