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分析和把控中国的宏观经济

分析和把控中国的宏观经济

时间:2022-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试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一国经济体进行解剖,分析构成经济体的主要因子作为元素,对形成的经济单元,探求其相互间的作用机理和内在的规律性,结合危机形势下的我国实际,以求把控中国的宏观经济。国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动态平衡。俗称是拉动一国经济的第一驾马车。终端消费是平衡生产有效性的依据和标准。

三千强弩射潮低——危机狂澜下如何观察、分析和把控中国的宏观经济

昨日还是风平浪缓的世界经济,转瞬间被美国次级债引发的金融风暴卷动,像瘟疫一般,很快浸入到实体经济,迅速蔓延世界,形成了自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影响最为深重的经济危机。笔者试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一国经济体进行解剖,分析构成经济体的主要因子作为元素,对形成的经济单元,探求其相互间的作用机理和内在的规律性,结合危机形势下的我国实际,以求把控中国的宏观经济。

一、宏观经济主要构成元素及形成的经济单元

用经济的眼光社会,社会是由总需求半球与总供给半球相互博弈,呈万般变化组合成的圆。国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动态平衡。所谓动态平衡即是说,构成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元素和单元处在不断的变化中,相互间发生着微妙的机理作用,认识和利用其中的规律性,适时采取必要的手段,使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相对平衡。然而,有供给是因为有需求,我的分析先从总需求开始。

(一)总需求构成元素及形成的内需单元和外需单元

一国的社会总需求按其购买力的来源,分为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两大单元。国内需求是指本国的购买力体现的需求,简称内需,按其性质又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国外需求是国外购买力对本国市场的需求,它在总需求中表现为外汇的流入,在总供给中表现为本国产品的出口,简称外需。归纳起来,一国社会总需求分为内需和外需两个单元,由以下六大元素构成。

1.内需单元

需求不仅是人们通常讲的欲望,而是指具有货币购买力的现实需求。据此,我把一国主要持币者的货币收入,按其所体现的需求性质归类,分成以下五大块,作为国内需求的五个元素,分别用A、B、C、D、E表示。

元素A——主要以居民收入体现的消费需求,简称消费需求。

城乡居民所得的各类货币性收入,分别以即期消费和潜在消费而体现的购买力就是消费需求,其潜在消费是以银行储蓄的方式存在,体现了居民收入具有安泰释放、忧患储藏的特性。人的消费需求水平,决定总供给半球中终端消费的需要量。终端消费是一切生产的最终归宿,从这个意义上讲,消费需求A是拉动一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最终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的基本依据。俗称是拉动一国经济的第一驾马车。

元素B——以财政收入形成的政府投资需求。

政府通过税收形成的财政收入用于经济建设的部

分即是B。政府投资需求是根据社会经济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当时国民经济情势进行的战略性投资,体现了政府对社会责任的特性。在消费需求不足和民间资本不活的情况下,政府投资极具主动性,合适的投资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快速拉动经济,带动消费,激活民间投资,使经济恢复新的增长。但质量不高的政府投资,会引起新的产能过剩,加重事态发展。

元素C——以民间资本主要是企业收入形成的民间投资需求。

各类企业在维持现有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将历年的储蓄和当年利润用于生产的部分即是C。民间投资浩如烟海,是拉动社会经济增长的主动力。追逐利润是民间投资的本性,在市场低迷时,往往游离于投资之外以求安稳。在投资环境好、市场前景好时,会迅速腾跃集聚,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元素D——以银行贷款形成的增强性的投资需求。

居民用于长期消费的储蓄,以及政府、企业、各类社会团体等的银行储蓄,因使用期滞后,其一定比例被国家和广大企业用来贷款的投资部分是元素D。政府投资需求和民间投资需求不仅靠自有资金,并且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来实现。元素D能够极力强化元素B和C,并作为它们的组成部分。D的加入,形成了完整意义上的政府投资需求和民间投资需求。

以上B、C、D三个元素合称为投资需求,是一国经济的主要动力,俗称拉动经济的第二驾马车。

元素E——国内购买力对国外市场的需求。

国内总购买力的一部分在国内的总供给中不能实

现,需要从国外进口产品以满足。元素E是国内人民币通过使用外汇储备,进入国外市场形成的购买,是内需的一部分。但在说到拉动内需时,通常是指元素A、B、C、D四个元素。这一点应注意区别。

2.外需单元

外需是国外需求用他国的供给实现的需求,是以外汇流入体现一国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所以,我把外需作为一国社会总需求的一个元素F来分析。

元素F——国外市场对本国产品的购买所形成的需求,简称外需。

国外的政府、企业、居民等到本国市场的直接购买和本国企业产品的出口,均表示国外的需求。在总需求中,外需F表现为流入本国的外汇储备,在总供给中,表现为产品出口J。外需的特点是,它的变化受国外市场需求的支配,本国市场不能左右,在它促动本国经济时,也带来了国际市场风险。外需F或者出口J是有力拉动一国经济的第三驾马车。

以上六个元素构成了一国的总购买力或总需求半球,用图一表示:

视其大观,两个半球是互动的,由总供给半球的生产、贸易活动,形成了总需求半球的居民收入(工资)、财政收入(税收)和企业收入(利润),再以消费购买和投资方式进入总供给半球,完成了一次循环。

(二)总供给构成元素及形成的实体经济单元和虚拟经济单元

按产业链分析,总供给由两大单元和八大元素构成:终端消费供给、中间消耗品供给、初级和基础产品供给、物品的出口、物品的进口,这五个元素构成实体经济单元或称国内商品的生产与市场,分别用G、H、I、J、K表示;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品这三个元素构成虚拟经济单元,分别用L、M、N表示。

1.实体经济单元

(1)元素G——终端消费供给

一般指,为人们日常物质生活和文化精神生活需要所用的一切物品的生产与供给,包括吃、穿、住、行、医疗、教育、娱乐等方面,它们是终端消费,受总需求半球中消费需求A的控制。

终端消费是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它具有这样的性质,在它之前发生的一切产品的生产与服务,应在量的方面服从于它的需要。与之匹配,若大于它,就会导致产能过剩,通过价格自然低落调节,趋之平衡;若小于它,就会生产不足,产品供应紧俏,通过价格自然涨升调节,趋之平衡。终端消费是平衡生产有效性的依据和标准。任何不能续行而止步于中间链上的产品都是产能过剩,是劳动与资源浪费。一块开采出的矿石,只有到它最后以某种方式完成对人的消费后,才算最终实现了它的价值。终端消费品作为各个经济过程的终点,代表了千千万万个生产有序的经济链条上最长的生长极。譬如,铁矿石是用来生产钢铁,钢铁是用来生产钢材,钢材是用来造出机器,机器用来生产出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等等。唯有终端消费供给的创新和终端消费的活跃,才能带动经济出现最广度最深度最持久的繁荣。

(2)元素H——中间消耗品供给

H是为满足终端消费G的生产所用的一切设备、原

材料的生产。H处于总供给过程接首衔尾的中段地位,使它具有这样的性质:中间消耗品生产H以终端消费G的量为依据,一般是通过价格自然调节实现平衡。比如G的总量是100,对元素H的总量要求是80,H的资源和生产能力生产了120,多出的40表现为过剩,通过G、H产品价格的自然降低,减少H的生产,扩大G的消费,实现G、H的平衡。反过来,中间消耗品的生产能力、技术创新力、生产可供资源,也限制着人们的终端消费,一般是通过中间消耗品的生产价格涨落影响其市场价格的涨落,来控制终端消费的量。

(3)元素I——初级和基础产品供给

I是满足中间消耗品的生产H所用设备、原材料的

生产,以及这些生产所用一切生产资料的生产与供应。元素I处于总供给过程前段。如采掘业、部分农业、基础原材料工业、重化工工业等的生产。在总供给链条上,先有设备、原料,才有产品。所以,元素I既具有策马先行的特点,又受到中间消耗品即元素H控制。比如H的总量是80,对元素I的总量要求是60,而I的资源和生产能力只有40,少了20,是产能不足,H和I的价格也会自然提高,以增加I的生产,减少H的生产,取得H与I的平衡。同时,中间消耗品生产的量,也受到I生产能力、技术创新力特别是资源的限制,一般也是通过价格的涨落,实现对中间消耗品生产量乃至对终端消费量的控制。

构成一国总供给的三大元素G、H、I,形成一国实体经济单元的主要部分。如果考虑G、H、I的出口J和进口K这两个元素,就形成了一国的实体经济整体,称为国内商品生产与市场,其中,出口表示国内总供给的溢出,由国外市场的需要决定,进口表示国内总供给的不足,由国内市场的需求决定。

2.虚拟经济单元

在金融市场中,通过用货币换回一张合法的债务、债权、股票、产权抵押的符号凭证,在合适时再把它卖出去,换回货币,赚取差价或套期保值的自由交易活动,我们称为虚拟经济。从广义上讲,银行业的存贷,国家、金融机构、企业发行的债券、股票以及各种金融衍生品都是虚拟经济。虚拟经济能为实体经济提供强大的多方面的融资渠道和平台,对激活经济发挥重要作用。但银行的存贷活动一般不频繁自由交换,与实体经济有着直接的联系,应不列入虚拟经济。本文所说的虚拟经济主要指由股票、债券和金融衍生品三大元素构成,分别用L、M、N表示。

1.元素L——股票

股票是上市公司发给购买者作为入股凭证并借以

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是代表股份资本所有权的证书。股票性质活跃,价格波动巨大的落差与涨幅,具有很强的吸储货币与分流资金的作用,为发行者从社会融来大量资金用于生产,从社会总供给角度看,是为社会提供的一种特殊产品。

2.元素M——债券

债券包括国家发行的国家债券、金融机构发行的

金融债券、企业发行的企业债券。债券对国家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实施国家重大工程,重点扶持某些重要企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债券的发行量一般较大,似若针管抽注血液,能有力吸储货币或放行货币,有效平衡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从总供给方面为社会提供了一种特殊产品。

3.元素N——金融衍生品

金融衍生品是在传统商品交易、金融业务中通过金融市场派生或孵化出来的交易形态。比如商品交易派生出的商品期货、商品期权、商品掉期、商品远期等交易;银行利率派生出利率期货、利率期权等交易;货币现汇交易派生出货币期货、货币期权、货币掉期、货币远期等交易;长期债券派生出债券期货、债券期权等交易;股票交易派生出指数期货、指数期权、股票期货、股票期权以及各类基金交易等。

金融衍生品能为提供者起到募集资金的作用,对控制本业务风险,产生价格熨平机制,实现保值、增值的积极效果。从社会总供给方面看,也是提供了一种特殊产品。但是,金融衍生品的供应极易扩大,特性活跃,能给投资者带来强烈刺激,趋使金融衍生品脱离传统交易,游离实体经济而不断虚化,其风险也在不断放大。一旦这些衍生品失去监管,且所依托的实体经济和传统交易若发生问题,衍生品犹如脱缰的野马、断线的风筝,所孕化的巨型泡沫就会破裂,对它的发行者将造成巨额亏损,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给社会经济带来极大的危害和灾难。

这次由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引发的金融危机,就是先由贷款机构将具有风险的次级贷出售给意愿购买的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再将收购的大量次级贷证券化,转化为次级债,再经过多次捆绑打包和分包出售,形成了按乘数效应倍数放大发行的衍生品。这种对以房地产市场预期高估为前提,采用高利率低信度的宽松房贷为基础的金融,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形势恶化,房市下跌,导致本来就信用度不高的众多次级贷购房者,无力偿还贷款,从而使房贷与衍生品的发行者——美国多家投资银行、基金公司等资金链断裂,且又面临巨大的资金赎回压力,进而引发了次级债衍生品泡沫破裂,形成巨额亏损,瞬间使贝尔斯登、雷曼、美林等众多金融大鳄倒闭。与这些金融机构发生利益关联的国家、众多企业和人由此受到极大危害,迅速波及实体经济,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股票、债券与金融衍生产品三个元素构成了虚拟经济单元,再考虑银行存贷业务,就构成了一国的金融证券市场。为便于本文的阐述,银行信贷这一块,按其性质可归入总购买力即总需求中,从金融证券市场划出。

以上两大单元八个元素,构成了与总需求半球相对应的总供给半球。如图二。

观其两个半球的互动,又是连续的。总供给是由总需求半球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趋动,形成全社会同步的递次生产和国内外贸易与金融交易活动。再以工资、税收和利润的形式进入总需求半球,启动新一轮循环。

天下划分出来了,两个半球犹如两军对垒,楚汉相争河界分明,又如天然伴侣,和谐对称天衣无缝。那么,政府作为双方推举的代表,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呢?首先作为双方的主持人或裁判员制定游戏规则,同时,又要积极引导,成为双方的引路人、提醒者与和谐大使。政府是通过什么手段或工具完成自己的使命呢?这就是下面两个单元要分析的。

(三)以税率、利率、价格等为主要元素形成的国家调控经济的工具单元

与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相对应的是,政府干预经济这只看得见的手。一国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可以有很多,因体制不同,使用手段的范围、方式大不相同。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大体归为两类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通常能作为杠杆工具的手段,最重要的是税率、利率和价格等三个元素,分别用O、P、Q表示。

1.元素O——税率

税收既是国家集中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又是实施

产业政策、调整经济结构、调节分配各方经济利益的强大工具。合适的税率及适时的升降调整,对保持国民经济总体平衡、结构平衡、利益平衡以及支持重点发展、有效发展、激励健康发展、文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元素P——利率

利率是金融机构用于吸存社会中的货币进行贷款的

存贷款利息率。利率,包括银行准备金率,是货币储蓄池中的闸门,它的升降对分流储蓄货币流向投资领域有极大影响。国家通过利率调整,用来促动或抑制消费,激活或控制投资,对经济稳定与发展有重要影响。

3.元素Q——价格等政府干预

价格变化的实质是相关方在利益上的重新分配,

由此导引资源的流动和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作为国家调控工具的价格,是指对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的资源价格、公共公益事业价格等。通过掌握这些价格,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一国政府干预经济不仅利用价格手段,可根据经济的实际需要,运用多方面的政策包括产业政策、资源环境保护政策,来导向经济。所以,这里我把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手段一揽子归入元素Q。这个元素既反映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度和参与度,也是衡量一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重要依据。

税率、利率、价格等构成国家调控经济的主要工具单元,见图三。

政府的另一种作用是消费者与供给者双方的服务者,为双方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公共服务,保护弱势群体,推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特别是建立以下社会保障福利系统。

(四)以养老、医疗、失业的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与住房公积为主要元素,形成社会保障系统单元

人的一生历经磨难,会遇到养老、病患、就业、住房这些重大疑难问题,所以,居民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会增加储蓄以防这些问题的后患。如果一国的制度能使每个人,在他年迈时老有所养,在他有病时病有所医,在他失去工作时生计有续,在他分门立户时住有所居等,那么,居民因以后的生活有安全保障,不会将收入的相当部分再用于储蓄,而用来消费。这就是为什么现代文明国家普遍建起社会保障系统的原因。这个系统的启动,一般是将劳动者日常的工资性收入的一部分作扣除,同时加入由劳动者所在企业、单位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算的社会统筹资金数额,交由国家的专门机构管理,记入劳动者本人的个人账户,在劳动者需用时专款专用。社会保障系统主要有五个元素,分别用R、S、T、U、V表示。

1.元素R——养老保险

你退休了生活怎么办?国家推行的养老保险制度,用社会统筹和劳动者个人缴费的办法,集中养老保险资金,交由国家专门部门管理,用于劳动者个人在退休后逐月领取退休金,为每位退休者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2.元素S——医疗保险

你病了特别是一场大病,交不起医疗费用怎么办?国家推行的医疗保险制度,用社会统筹和劳动者个人交费的办法,集中医疗保险资金,交由国家专门部门管理,用于劳动者个人在治病时支付医疗费用,为患者提供了保障。

3.元素T——失业保险

你失业了当下怎么生活?国家推行的失业保险制度,用社会统筹和劳动者个人缴费的办法,集中失业保险资金,交由国家专门部门管理,用于劳动者个人在失业时发给失业保险金,为失业者及时提供了救济。

4.元素U——最低生活保障

你无生活来源又无劳动能力怎么办?国家对最困难人群实行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你提供了保障。各地政府通过设定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线,制定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由政府财政出资,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人员等,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给予补贴。

5.元素V——住房公积

你靠工资攒钱可能一辈子买不了住房,国家推行的政策性住房保障制度,能很快帮你实现愿望。这项制度是通过单位和在职职工共同出资,形成归属个人所有的住房公积金交由国家专门部门管理,用于职工个人在购房时使用。并且有住房公积金的个人,可据此向有关银行申请优惠的公积金贷款的帮助,以期实现购房的愿望。

以上元素构成一国社会保障系统的主体,其五个元素产生的集聚效应,不仅对提高和保障一国居民生活质量与安全有着直接现实作用和特别深远影响,且系统所持久提供的生存保障,将有力地分流居民储蓄货币以扩大终端消费,对社会的积累与消费发挥有效调节,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持续对接,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调节器,也是政府为社会提供的最为重要的公共服务,实现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稳定器,用图四表示。

二、宏观经济各单元相互作用的机制和形成的全景图、七大“神经线”及五大经济关系

我将上述一国经济构成的各重要元素形成的各经济单元,按它们各自的特性和内在联系,构勒成如下全景图,见图五。核心是把握元素间机理性作用及其形成的七大“神经线”的来龙去脉,和经济单元之间形成的五大经济关系。

1.七大“神经线”

(1)居民收入形成的内需驱动线,图中红色线。这是一条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主动力线,代表消费需求。主要以工资性收入为来源的居民收入,一部分作为长期消费暂时流入银行进入储蓄,而其主要部分作为即期消费,形成内需驱动线进入终端消费市场G,由此拉动中间消耗品生产H,由H再拉动初级和基础产品生产I。这是合乎规律的一种驱动。

沿着它的轨迹,我们做如下演判,如果失业人群增加,收入减少,人们不愿花钱,内需驱动线收窄无力,终端消费G就会疲软,元素G、H、I产能过剩会明显地表现出来。所以,拉动内需就是如何使内需驱动线强大。从图中可得到如下启示:一是直接提高居民收入即元素A;二是调整终端消费产业产品结构G,以适应消费结构;三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分流居民的储蓄进入消费;四是加大投资,强化投资线于,以驱动国民经济各行业I、H、G的生产,增加就业和收入。

(2)国家与企业投资形成的投资线于,图中粉色线。它表示投资需求驱动经济的路径,也是一条激活国民经济的基本动力线。作为内需的一个主要方面,投资需求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税金、企业收入(利润)和银行贷款。

税金形成了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一部分要形成国家各类机关和事业等单位的收入,作为机关、事业、军队等人员的工资性收入,进入内需驱动线。有一部分要用于经济与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家从银行获得的贷款,形成了国家投资线。

企业收入用于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部分,与企业从银行的贷款,形成了企业投资线。

国家投资线和企业投资线是两条支线,共同合成投资线于,进入国民经济生产即元素G、H、I的各个领域,以适应内需驱动线拉动国民经济生产与市场的需要。投资线于通过选择投资,创造新的需求,以刺激内需,使整个国民经济活跃。特别是其中的国家投资支线,在经济低迷,内需驱动线不活跃的情况下,国家投资就像医生给虚弱的患者下了一剂猛药一样,迅速拉动G、H、I的生产,增加就业和收入,以带动线。

从图中可看到,内需线对经济的驱动是正向驱动,好像被取空的货架,很快又补上了货,是生产适应需求的增长,一般不会发生产能过剩问题。而投资线于对经济的驱动是反向驱动,好像摆满的货架又添加新货,要求需求适应生产的增长,如果新货是重复的旧货或者新货无市场,就易发生重复建设产能过剩问题。这一点对国家投资拉动经济是有特别借鉴意义的。

(3)出口线盂,图中深蓝色线。出口线是平衡和拉动国民经济生产与市场的另一条重要动力线。它起首于外需,动身于出口生产J,由产品出口进入国外市场换得外汇,入尾于国家的外汇储备E。

在现代社会,一国的经济与国外经济总有互补,并且出口额越大,与对方的依存度越高。危机形势下,国际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出口线一旦受阻,出口生产J立即过剩的叠加效应,会将风险迅速传导给国内生产供给G、H、I的各个方面,加重产能过剩,增加失业人群,减少居民收入,弱化内需,经济进一步下滑。

(4)进口线榆,图中褐色线。外汇储备,既作为国家和民间对外投资的原动力,又作为国内补充经济和生活需要的重要补给线,起于国内需求,使用外汇储备,进入国外市场购买商品,进口到国内市场,形成了进口线榆。进口的外汇资金来源于出口,所以,进口线受出口线制约。

(5)金融证券市场形成的虚拟经济刺激线虞,图中紫色线。一国的居民收入、国家收入和企业收入形成的储蓄货币,一部分流入到由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衍生品形成的金融证券市场。这一市场,既是居民获取新收入的工具,又是国家和企业融资的渠道,其融资又进入国民经济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加强了内需驱动线和投资线于。

在经济发展,居民、国家和企业收入大幅增加,而产业、产品结构不能适应消费结构的需要时,或在出现危机,投资无去向的情况下,居民和企业的收入会大量进入储蓄。这些储蓄在利率低时,犹若隼落兔起,大量资金又会流入金融证券市场,造成金融市场的活跃,使虚拟经济膨胀,资产价格上涨,实体经济萎靡不兴。而最后,虚拟经济特别是股票、金融衍生品价格也因实体经济必将发生跌落。

(6)社会保障系统形成的社会与经济稳定调节线愚,图中天蓝色线。社会保障系统的形成,为居民的生活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自然会产生一个重要作用,调节分流居民在银行的储蓄,使其流入到终端消费G,此轨迹形成了社会经济稳定调节线愚。这条线极大地增加了内需,强化了内需驱动线,可有力拉动经济的增长。这也是为什么在落后国家储蓄率高消费率低,而在发达国家储蓄率低消费率却很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7)以经济杠杆工具为主形成的经济调控线舆,图中绿色线。国家调控经济线起于政府,主要分出三条支线:一是税率支线,用来控制收入,通过税率施加于居民收入A和企业收入B,可强化或弱化内需驱动线和投资线于。二是利率支线,用来控制资金的流向,通过调控储蓄池,施加于国家贷款和企业贷款,以强化或弱化投资线于。三是价格等政府干预支线。实施产业政策,调节产业结构与价值分配,导向经济。通过施加于终端消费G、中间消耗品生产H及初级和基础产品生产I,以影响内需驱动线和投资线于。但在市场经济下,由政府控制的这条支线不能过于强大,否则,会导致市场机制的破坏。

2.五大经济关系

总的看,总需求半球与总供给半球互为伯仲,在力量上是平衡的,如果双方变化使二者不对称,总供给的产品价格自然发生调整,使双方趋于平衡。这是一种经过动荡而被动的平衡。为使一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必须在宏观面上采取必要手段使总需求与总供给保持自觉平衡,以下五大经济关系的平衡,是实现这种平衡的关键。

(1)内需与外需的关系。这个关系在总需求半球中,由元素A、B、C、D、E之和所体现的国内需求,与元素F所表示的国外需求的关系。而在总供给半球中是由元素G、H、I的生产的国内供给部分与这些生产用于出口的部分即出口J的比例关系。这个关系揭示,一国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内需为主,适度的对外依存度可以抵挡来自国际市场的大风险,而立于不败之地。

(2)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关系。在总需求半球中财政收入B、企业收入C、银行贷款D三个元素用于投资的增长,要与居民收入或消费需求A的增长相适应。如果投资增长过快,消费需求不能跟进,必然造成总供给半球中元素G、H、I生产的过剩。特别是在消费需求A低落的情况下,用投资拉动内需时,更要注意投资目标选项的有效性。

(3)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在总供给半球中由L、M、N元素代表的虚拟经济,要与G、H、I、J元素代表的实体经济相适应。原因是虚拟经济有极强的吸储货币的能量,虚拟经济膨胀时,可从总需求半球中将A、B、C、D元素中分流大量资金,甚至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给一国经济带来动荡和风险。要适度加强金融监管,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保持与实体经济合适的关系。

(4)可持续发展与资源限制的关系。这个关系反映,一国经济G、H、I的生产结构要与消费结构即消费需求A相适应,而消费需求A又必须与所依赖的自然资源相适应。它们存在这样的产业链关系,在总供给半球中,元素I的生产服从于元素H的生产,H的生产又服从元素G的消费量,G服从总需求半球中消费需求A。A具有王者的地位,一切超过A的供给,都将是产能过剩。同时,G、H、I所用资源的稀缺性,会限制消费需求A的满足,人们无节制的消费必然中断经济发展的可持续而将使消费自行中断,以消费需求A强力下滑的方式适应资源的限制。

(5)社会保障体系对终端消费与储蓄的影响关系。这个关系揭示,一国社会保障系统越完善,居民消费率越高而储蓄率越低,反之亦然。社会保障系统是撬动消费需求的巨大杠杆。

从以上七条经济“神经线”和五个重要经济关系,我们得到一国经济联动的全景图(如果将科技列为一个独立元素,也可构成一个独立的经济单元,它会产生一条特殊的经济线。这条线提供了新技术,直接提高了总供给能力,又为社会提供新产品拓开了市场,扩大了总需求。所以,也可以说经济有八条“神经线”),可清晰地看到各个经济体和元素相互关联变化的生动机制,对分析、研判一国经济形势很有使用价值。据此来展开对我国经济的深入分析。

三、世界经济危机下,我国经济显露的问题及原因

由美国的次级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很快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我国经济2003耀2007年均是以10%以上的速度发展,2008年为9%,而在2009年一季度只增长6.1%,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008年10月为10.6%,11月、12月分别降为5.4%和5.7%,2009年1耀2月又均降为3.8%。全国规模以上工业1耀2月实现利润,同比下降37.3%,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3个行业利润下降,4个行业亏损。其中,冶金、有色金属和电力行业利润下降90%耀99.5%,亏损企业面达三成。2009年一季度统计,钢材、电解铝、彩电、集成电路工业出口量分别下降5.4%、25.4%、14.9%和19.2%,出现了大量企业减产、停产,职工失业和休岗,农民工返乡,库存积压的严重局面。那么要问,美国对金融系统的监管不力失控,引发金融危机,而我国银行业通过股份制改造,以及重组优化资产结构,实行严格控制,对外没有放开,危机虽未对金融系统造成重大影响,为什么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原因,我认为是我们经济内部出现问题,只是在经济危机的撞击下,这些问题显露得更清楚了。

1.我国居民低消费高储蓄的A、D消费模式,使得终端消费G严重不足,产能过剩,导致对外依存度J过高。经过改革开放3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这些年经济快速发展相比,居民收入增长是滞后的。我国的最终消费率(总消费在GDP的比重)之低在世界上是少有的。2005年为51.8%,2007年为48.8%。2003年,低收入国家最终消费率为79.7%,中等收入国家为71.7%,世界平均为79.1%。美国2006年为101%。在我国的GDP增长中,2007年比2002年累计增长216%,而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仅增长85.4%。说明消费需求能力相对偏低,特别是草根阶层即居民主体的消费能力偏低。

消费水平低,经济发展速度快,必然造成国内使用的产能过剩,只有用于出口。长此以往,必然导致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形成出口导向型经济,受制于国际市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度达60%以上,出口额占GDP的比重超过1/3。这么高的依存度,在国外市场受危机影响极度下降时,对我国的生产与市场必然造成严重影响。据统计,2009年上半年出口额下降21.8%,钢材出口同比下降59.7%,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下降21.2%和21.3%。2008年10月,外汇储备出现汇率改革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其后的2009年1耀2月均为负增长,而在此之前的2006耀2008年,我国的外汇储备是以年均25%以上的速度增长。我国沿海特别是东南沿海省份出现大量出口性企业停产关闭,产品积压,大量农民工因找不到工作而返乡的严重情况。这就是图五中的外需收窄引起出口线盂的中断或变窄现象。

造成我国居民低消费高储蓄的消费模式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在绝对额上还是比较低,在收入较低的情况下,要考虑担负养老、医疗、失业和住房问题,必须把收入的相当部分储蓄起来,形成收入虽低,但在储蓄率方面是世界最高的;发展经济重速度,在积累和消费方面重积累,使收入水平的增长长期低于经济的增长;我国古来提倡的勤俭持家艰苦奋斗的传统,形成了居民宁愿少消费也要多储蓄的习惯;等等。

2.长期追求高增长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B,导致产能G、H、I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对经济长期形成的,由行政隶辖关系直接负责和推动的集权管理模式,是长期追求高增长粗放型模式的重要原因。虽在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情况在逐步改变,但习以为惯的思维和领导经济的方式给经济的持续发展造成了隐忧,尤其是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的破坏、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产能过剩等方面的问题已很突出。这在图五中表现为连接两个半球的投资线于中的国家投资支线,长期以来显得亢奋而威猛,是为证。

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必须依赖于对可有资源的开发。比如钢铁,经济建设发展快,需求量巨大,各地大量发展钢铁业,且以成倍数十倍的速度发展。我国是个贫铁矿的国家,只好大量从国外进口铁矿石,目前世界铁矿石的50%左右是由中国企业进口。在国人的眼中,只要发现哪里有资源,就蜂拥而上,托关系找门路,珍贵的资源如砍瓜切菜般一分而光。然后是过度开发,2002耀2007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累计增长75%,超过同期GDP累计增长率7个百分点,中国的资源问题已成为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并涉及子孙后代的大问题。

资源过度开发是一个方面,而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是近些年才被重视的问题。环境污染和污染治理的成本都很高,许多企业为逐利总是逃避。我国出口为什么发展很快,很重要的原因是劳动力价格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成本低,具有低成本扩张的优势。

持续追求粗放型高增长的发展模式,必然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在危机中必然表现出产能过剩,也还得依靠投资拉动经济来增长。据资料,我国的三次产业不合理的问题已很突出。2003耀2007年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由46%上升为48%,其中工业比重由40%上升到43%,而服务业比重由41.2%下降到40.4%,而2003年服务业比重世界平均为67.9%,美国75.3%,法国72.3%,英国为72.4%。我们的钢铁业严重过剩,2008年我国粗钢产量生产能力已超过6亿吨,综合考虑内需扩大和出口减少因素,预计2009年消费量只需4.7亿吨,但实际产能与国内消费和出口的需求相比,过剩25%耀30%。财政部门2008年度财务报告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库存积压严重,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根源在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信部的调查显示:“危机中我国面临的更大挑战来自于产能过剩,一些地区违规建设,盲目扩产,加剧了产能过剩矛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产能过剩,而是产能的严重过剩。”产能过剩的主要行业是钢铁、水泥、煤化工、平板玻璃和造船业等。2009年上半年全国水泥投资同比增长了78.6%,目前在建水泥生产线超过200条,新增产能超过2亿吨。造船工业能力过剩1600万载重吨,约占总能力的四分之一,然而2009年1耀5月,船舶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仍增55.5%。中国国务院2009年8月26日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在危机形势下,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仍在重复建设的问题,充分说明这个问题的突出。

3.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低和资源垄断行业门槛高,限制了内需A向消费G的扩大和民间资本的投入。还应看到,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偏低并不是说居民的收入过低。30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职工收入成数十倍上升,但收入的相当部分是用来储蓄,直接用于消费的偏少。为什么要高储蓄低消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生产结构不能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也会提高,消费结构在发生变化,生产结构不能适应这个变化就会出现有钱不是存起来就是上楼市倒股票。这说明,我国产业产能过剩既有经济增长方式问题,也有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低,适应新需求的项目少、传统产品市场张力小的问题,在资源及公共服务领域被垄断的条件下,既限制了内需扩大,又限制了民间资本投入的积极性,与居民收入一样,涌入了股市、楼市和储蓄。

总之,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有三条主线,即内需线、投资线于和出口线盂,从图五中可看到它们强弱变化的态势。内需这条线,因居民消费不能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系统建立还有一个过程,危机下,内需线是收敛的,很难牵头力挽这次危机。出口这条线受制于国外市场,也难有足力拉动经济增长。剩下的是投资这条线,此线分为国家投资和民间投资两条支线。民间投资因允许投资的领域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处于观望状态。那么仅剩下国家投资这条支线。靠它能否驱动内需线和民间投资线是战胜这场危机的关键。这就是下面要分析的。

四、国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使我国经济发生转机,但尚需采取进一步的措施面对

党中央和国务院果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这次危机,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保民生”的战略方针,制定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计划,出台了两年内中央投入1.18万亿元,带动地方各级政府和民间投资总共约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在投资计划中,突出强调投入农林牧渔、铁路、机场、公路等公共设施、水利建设等民生民用工程。2008年以来,先后5次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4次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降低出口退税率,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负及各种收费5000多亿元。特别在拉动消费方面出台了许多政策和举措,如,国家对农资综合直补等,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提高城乡居民低保补贴水平,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等等。2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实施家电优惠下乡政策,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稳定住房销售政策,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和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许多地方向居民发消费品券和旅游券以促动消费,未来3年各级政府要投入8500亿元实施医改、城乡居民参加医保的人数要达到90%以上,等等。

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有力地遏制了危机的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据统计,2009年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37.74万元,同比增长34.44%,比上年同期上升15.71个百分点,仅上半年的各项贷款增加了7.4万亿元,同比多增4.92万亿元。随着贷款剧增,大量项目开工,经济不断被激活,汽车销售猛增、房地产升温表现得最明显。我国GDP增长,1耀2月份为3.8%,3月、4月、5月、6月已分别上升到8.30%、7.30%、8.91%和10.71%。

但是经济的启动,还主要是由投资拉动特别是中央投资拉动,在上半年GDP增长7.1%,投资线于拉动了达6.2个百分点,消费线在特殊政策下只拉动了3.8个百分点,出口线盂尽管大量退税,拉动的是-2.9个百分点。而投资拉动主要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投资,民间投资应作为主要力量,贡献相对较少。

国家投巨资启动经济,是在产品过剩,的背景下进行的,新的投资,是否会引起新一轮产业过剩,令人担忧。民间投资不够活跃的问题,就是因为产能过剩,生产和消费领域使人们无处投资和扩大消费,因而将大量的储蓄包括一些贷款投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出现物价下降和股市、房地产价格飙升的景象。这在图中的虚拟经济线虞中可明显看出。我认为,取得这场反危机战役的成功,不仅在于我们一定要投入多少,尤其在于投入的有效性,要能有效拉动内需。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对国家各部委提出的产业振兴规划和投资计划,既要适时推进,又要及时调整。对产能过剩的项目坚决不准上马,确保新的投入带来持久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节能、节资源的产业,严格资源开发并用好外汇储备,加大限制污染环境的力度,转型升级,提高我国产业的水准和结构优化水平。

3.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特别是在终端消费供给方面,用新的产业、产品和技术拓展我国的市场,扩大内需,使民间投资释放。

4.在我国城镇已普遍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制度才开始建立,要加快对我国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具有根本意义的社会保障系统建设,让居民的巨额储蓄向消费和实体经济分流,使我国经济建立在内需这一牢固的基础上。

5.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工资水平,尤其是提高农民的收入。对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由此产生的人口红利效应,将极大提高我国的内需空间。同时,要用理性消费和内需驱动为主的观念,转变和改善我国居民以往过度储蓄的消费模式和出口导向型生产模式,但也要防止消费主义思潮膨胀。这次经济危机已充分证明,美国居民过度消费的模式不利于抵挡经济风险,是危险的,也是对资源的浪费,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值得我们效仿。

6.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特别是地方党政领导经济的体制、方式要改进,以注重创造发展环境,关注公益公用事业,发挥市场的作用。我认为,政府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建立了丰功伟绩,但对经济介入的过于宽泛和随意,由此长期形成高增长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所产生的对资源、环境破坏和权力上的腐败,都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提出了严峻挑战。我国在经济发展的一定时期,采用高增长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是必要的,但现在已过时亦。同时,我国各级的行政管理体制,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庞大管理机构,逼迫我国经济必须超过一定速度增长。这些都说明,切实转变现行管理经济的体制与发展方式的问题,已急迫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7.进一步改革开放,扩大民间投资领域,一些不需垄断的行业、公共事业,要允许民间投资。国有企业应在竞争性行业退出,并将一部分资本转到公益公用事业方面。

8.适度加强金融监管,吸取美国金融衍生品过于泛滥失去监管的教训。目前实体经济不活,股市、房市活跃,一部分信贷资金未注入到实体经济而流入股市、房市,证明我们的金融在监管上还有漏洞。金融监管对一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决定性意义,必须强化,绝不能放松,这并不与金融创新相矛盾。

五、结束语:关于这次危机的根源与终结

目前的危机涉及面之广,情势如此之重,各国政府倾力出重资救市,效果仍不见显现。我认为,表面是次级债原因,金融系统失去监管;而深层原因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对国际经济长期形成的垄断平衡和利益格局,正被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发展起来的经济体打破,尽管双方在发展方式、消费方式、价值理念等方面不同,但由此积累起来的不利于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到一定时候,经济将按它的内在规律,通过市场搏杀双方以往的过错,并建立起新的秩序。所以,危机不会很快结束。对双方情况作个比较就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一是两大经济体的生产及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发达国家将一些基础产业和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自己做高科技、金融衍生和军火产业,实体经济少了,把自己给玩虚了。新兴经济体接过发达国家转移的产业,借助科技发展和低廉劳动力,低成本扩张,把实体经济给做大了,迅速崛起。国家越落后,人多是大负担,一旦经济发展起来,居民收入增加,人口红利的优点会凸显,国内市场会迅速扩大。

二是在生产性消费方面,发达经济体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而在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军火工业,浪费着资源和财富,仅美国在伊拉克战争的花费已达上万亿美元。新兴经济体,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环境污染,成了世界的加工厂,使实体经济发展暴露出不可持续的严重弊端。

三是在终端消费方面,发达经济体人们无节制的消费,新兴经济体的人们,生活节俭高储蓄,比如,美国人挣100元花120元,我们挣100元恨不得存80元。一方虽是巨富,财富在快速消解;一方虽是新富,财富却在迅速增长和积累。

两大经济体既竞争又相互交融,金融是经济血液与连接纽

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被美国等发达国家所掌控的金融体系近于崩溃的情况下,双方不付出巨大努力和代价,以解决自身存在对世界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一些沉疴,危机岂能结束?

我的结论是,全球各国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甚至价值观念都要在这次危机中发生重要变化和转变,谁能汲取教训,顺应趋势做好转变,谁就是胜利者。2009年1月我曾写《满江红》一词描述了这场危机,现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满江红——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

股市狂澜,牛峰处、去天尺远。浣熊谷、九渊深泻。晦明之间,鸡晓六千红满地,昏鸦绿下千六点。踉跄行、次债虎狼嗥,龟缩栈。

金融乱,实体惨。美林损,薨雷曼。汽车三巨首,溃痍身患。四海周国齐救市,慢牛疲惫蹄儿软。拽牛鼻、雄起奔华园,熊罴散。

(本文作于2009年1月2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