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重新发现乡村教师

重新发现乡村教师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将原有的模式装入历史的篓子中,回到事情本身,回到个体的生存现场,寻找漂移云中的孤独灵魂,转化为承载未来乡土现代化的中国精神力量。乡村教师即是乡村环境,乡村环境即是乡村教师。背景方法坚持,乡村教师发展的重点和核心,应该是根基于乡村教师个体的生命意志与存在特质,围绕乡村教师生存现场,依赖当下的自然物质环境与文化资源的养料,弘扬乡村教师的主体意识与自治精神。

将原有的模式装入历史的篓子中,回到事情本身,回到个体的生存现场,寻找漂移云中的孤独灵魂,转化为承载未来乡土现代化的中国精神力量。在重新发现乡村教师理想的渴求中,向其本质的追问与对其历史的回溯,向其专业化模式的反思与自身生命意义的追问,必然转化为向其本真的回归与向未来的展望。

——笔者

背景方法是尊重生命的整体、历史与联系的特质,以个体的性向、自身生存的场景为根基,让生命回归它的应然状态。现象世界里的万事万物,从本体论的立场看,各自都具有自行本体,都依赖于自身而是其所是,每一物在自己的本体之中,都是一样的、绝对的,都是现象之物之所以存在的最终依据。[1]乡村教师与自己所处的环境的关系的整体,即是自然之物。这些自然之物都是绝对平等的实体。乡村教师个体用自己的本体存在,去实现与所有物的本体存在的沟通与对话。乡村教师即是乡村环境,乡村环境即是乡村教师。实现我物一体的境界。乡村教师与环境是同一过程,它们互为营养、互为根基、互为对方发展的内容本身。所以,背景方法的本质是生命的方法。

过去,人们曾经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精神产生了很深的误解,奇怪地认为对立、冲突、矛盾与斗争是教育现象的本质,是教育发展与人类文明进化的本源,因而好像是物我离异、天人相分、主客对抗、强弱分庭的世界对立,产生了进步与文明的运动。其实,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精神暗含着一种人的自由特性的要求,他在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中最强调的就是人的肉体与精神的充分的、自由的、和谐的、统一的发展。如果教育灵魂中失去了自由的特性,失去了生命潜能的涌动,失去了个体存在的应然特质,那么,我们的教育必然充满着悖论和冲突,必然使教育精神庸俗颓唐。现代中国教育在一片危机感的声浪中,此起彼伏的大量道德沦丧的丑恶现象,雄辩地说明了我们的教育与马克思强调的人的自由的本质的背离。

背景方法坚持,乡村教师发展的重点和核心,应该是根基于乡村教师个体的生命意志与存在特质,围绕乡村教师生存现场,依赖当下的自然物质环境与文化资源的养料,弘扬乡村教师的主体意识与自治精神。个体的发展没有救世主、没有上帝,必须是依靠自己而非某种“他者”的力量。最重要、最有价值、具有无穷力量的乡村教师发展资源是自己、是乡村学校、是那里的自然与人、是那里的历史与习惯。那里的一草一木,构成了乡村教师的特殊环境与特殊资源,构成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课堂与方法。为此,我们需要坚持差异、辩证与融通的立场,通过两种语境、两种知识、两种特性的对话,期望乡村教师回归内心、联结现代、拥抱乡土、重建昔日的自信,恢复自己作为乡土现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身份与文化自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