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澳門文化産業發展現狀與對策

澳門文化産業發展現狀與對策

时间:2022-1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産業,成爲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其中,娱樂文化和旅遊文化,是澳門文化産業的兩大支柱。目前,澳門文化産業的發展,仍處於自發階段。二〇〇五年七月十五日,在南非德班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二十九届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决定,將澳門歷史城區作爲世界文化遺産,列入《世界遺産名録》。澳門第一座媽祖廟,位於澳門半島南端媽閣山西麓,創建當時,名天妃廟。建築物經多次重修,目前所見外貌,於一九三九年改建而成。

文化産業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發達國家提出的一種發展理念,也是全球化消費社會所衍生出來的一種新興産業。既是文化事業的一個組成部分,屬於無形資産,又是一個實體,乃有形資産。經過近十年的發展,不少發達國家,文化産品已占其出口産品的第一位。文化産業,成爲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因而,已被公認爲二十一世紀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的朝陽産業。澳門作爲世界娱樂之都,文化資源相當豐富。其中,娱樂文化和旅遊文化,是澳門文化産業的兩大支柱。目前,澳門文化産業的發展,仍處於自發階段。面對文化産業的勃興,如何利用本地歷史文化資源發展文化産業,使澳門社會經濟增長與文化發展同步前進,具有特别的戰略意義。對於今後的發展,本文以「傳承創新,多元、平衡發展」十個字加以概括。意即:在提高對於文化産業認識的基礎之上,以大中華的背景,全球化的視野,進行傳承與創新,達至商業與文化以及博彩文化與文化産業的平衡發展。

一 澳門文化創意産業的現狀

十六世紀中葉,明朝政府劃出澳門半島西南部之一地段,供以葡萄牙爲主的外國商人居住。自此,澳門逐漸發展成爲中國的一個對外港口,成爲融合歐、亞、非、美四大洲,華洋雜居的國際城市。來自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意大利、美國、日本、瑞典、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朝鮮乃至非洲地區各色人等,帶著不同文化思想,不同風俗習慣,在澳門城區生活。

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社會歷史環境所决定,多種語言、多種價值觀念、多種宗教信仰共存共榮,並且形成以中華文化爲主,融合以葡萄牙文化爲特質的西方文化,具有多元化色彩的獨特的澳門文化。這一獨特的文化,無論有形,或者無形,都爲文化産業的建設與發展,積累了寶貴的資源。

(一)城市品牌———有形與無形的歷史文化遺産

1 《世界遺産名録》中的澳門歷史城區

葡萄牙人將澳門半島西南部用城墻圍起的城市命名爲「天主聖名之城」。在這座城堡裏,蓋房子、建教堂、修馬路、築炮臺,乃至營造墳場。許多建築物,既保留中國傳統特色,又融入西方建築精萃。

澳門歷史城區(The Historic Centre of Macao),以澳門舊城區爲核心的歷史街區,由二十二座建築物和相鄰的八塊前地所組成。二〇〇五年七月十五日,在南非德班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二十九届世界遺産委員會會議决定,將澳門歷史城區作爲世界文化遺産,列入《世界遺産名録》。

澳門歷史城區是中國境内現存最古老、規模最龐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東西方風格共存的建築群。作爲城市品牌,澳門歷史城區將澳門衆多名勝古迹、中外建築及街區小巷,聯繫在一起,物質與非物質,以有形體現無形,成爲澳門特有的文化。

二〇〇五年七月二十二日,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以反映澳門歷史城區歷史建築爲主題,在塔石藝文館舉辦「相容並蓄———澳門歷史城區」藝術展。

二〇〇六年二月十八日,澳門特别行政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崔世安在大三巴牌坊前主持「二〇〇六澳門世界遺産年」啓動儀式,向全世界推廣「澳門歷史城區」,建立旅遊品牌。

二〇〇六年七月六日,澳門特區旅遊局在香港舉行一連四天的「二〇〇六澳門歷史城區及澳門二十四小時圖片展」,推廣歷史文化遺産。

二〇〇七年三月三十日至四月一日,澳門參加廣州舉行的「二〇〇七年廣州國際旅遊展銷會」。展區設世界遺産「澳門歷史城區」及最新旅遊項目展板。

二〇〇八年十月九日起,澳門特區旅遊局在法國巴黎舉行爲期十天的「世界遺産———澳門歷史城區圖片展」,推廣澳門文化遺産,展示澳門獨有城市形象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世界遺産旅遊博覽會暨亞洲獎勵休閑旅遊展」在澳門威尼斯人會展中心舉行。期間,並舉辦第四届世界遺産論壇。

一連串活動的開展,體現特區政府對澳門歷史文化遺産的高度重視,也顯示特區政府是有計劃地保護和開發歷史城區,發展文化旅遊事業的。

2 歷史傳承及獨特文化

葡萄牙的文化在華洋雜居的社區,産生變異,與中華文化經過長時間的接觸,相互吸取交融,在澳門形成特殊的文化形態。

①媽祖崇拜

澳門是一座宗教色彩極爲濃厚的現代城市。廟堂神佛遍地,將近四十座廟宇,供祀著各種各樣的神祇。各色人等,共住一島;諸神亦多共處一殿。

以華人爲主體的澳門居民,大部分信仰佛教和道教。其中,尤以媽祖崇拜爲最。媽祖崇拜,於葡人未開埠之前,即已傳入澳門。澳門西文名Macao。據聞,葡人初至,在媽祖閣登陸。見海岸上立有一座阿媽神像,詢問名稱,當地居民誤認爲問寺廟名稱,因曰:媽閣。於是,在西語中便有MACAU(媽港)的名稱,又譯作馬交,或麥高。

媽閣廟,原稱媽祖閣,又名正覺禪林、海覺寺、天后廟。澳門三大禪院之首。澳門第一座媽祖廟,位於澳門半島南端媽閣山西麓,創建當時,名天妃廟。此外,蓮峰山下另有一座天妃廟。加上氹仔關帝天后古廟、天后宫以及望厦康真君廟的天后聖母殿和漁翁街的天后古廟,全城已有六座以上的天后(媽祖)廟。

媽祖是道教中的女神,又稱天妃、天后,沿海一帶尊稱其爲媽娘。本是宋朝時,福建莆田一位林姓女子,死後爲神,成爲海上漁民、商船的保護神。明代被封爲天后。其神迹主要是救濟海上遇難之生民。福建商人於海上貿易,將媽祖信仰傳到澳門。

澳門媽祖崇拜,與中國閩粤沿海居民媽祖信仰一脉相承。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神誕,廟宇搭棚上演神功戲。一八六〇年德國畫家愛德華·希爾德布蘭特繪製版畫《媽閣廟的戲棚》,記録澳門媽祖神誕的場面。

②天主教傳教士的傳教基地

明末清初,天主教傳教士以澳門爲基地,傳播西方文化。澳門出現幾個第一:聖保禄學院(Colegio de S.Paulo),一五九四年創建,一七六二年關閉,是耶穌會在遠東創辦的第一所歐式大學。白馬行醫院(葡文稱拉菲爾醫院),一五六九年由主教卡内羅(D. Belchior Carneiro)創辦,是澳門最早開設的西式醫院。建築物經多次重修,目前所見外貌,於一九三九年改建而成。又,聖保禄學院附屬印刷所,是第一所以西方金屬製版和印刷拉丁文字的印刷廠。而聖保禄大教堂,前後興建三十多年,亦爲亞洲當時最大的天主教教堂。一八三五年毁於火,現只剩下教堂正門的大三巴牌坊。此外,第一份外文報紙《蜜蜂華報》(A Abelha da China),一八二二年九月十二日創刊,一八二三年九月底被查封,是由葡萄牙多明我會(Dominicans)教士編輯的葡萄牙文周報。

天主教傳教士,來自不同修會,帶來西方近代的科學技術及人文藝術,並向西方介紹中國文化。十九世紀,第一位傳教士馬禮遜來到中國大陸。馬禮遜學校將近代西式學校教育模式引入中國。中國第一位教徒蔡高由馬禮遜在澳門爲其洗禮。馬禮遜《華英字典》在澳門出版。

澳門現有十八座天主教堂,散布於各處,每逢周日舉辦彌撒,不少教徒參與。

③中西交融文化

四百年來,中西文化交融。不同風格的建築在一條街道或一個空間展示。古老街巷,色彩明艷的歐式建築與古樸簡潔的粤式唐樓,毗鄰而居。各種教堂和廟宇,相鄰而設。既保留著歐洲中世紀裝潢風格的天主教堂,又不乏傳統風格的中國廟宇建築。不同宗教爲共同心願祈福。中西文化,深入市民的生活當中。

天后媽祖、觀音菩薩、聖母瑪利亞,澳門民衆心目中的三位女神。代表著中、印、西三大古老文明,也象徵中、印、西文化在這座小城的交融。

臨海觀音蓮花苑,立有一座高二十餘米的銅製觀音像。由葡萄牙設計師李潔蓮(Cristina Rocha Leiria)設計。觀音造型,别出心裁。既是觀音菩薩,又具天主教聖母瑪利亞神韻。這座觀音像於一九九七年由澳葡政府策劃興建,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一日揭幕,是中國佛教文化與歐洲雕塑藝術相結合的作品。

澳門華洋共處,美食文化,學貫中西、通古博今。國内菜系雲集,各國美食薈萃。既有地道的粤式小吃,又有正宗的葡式餐廳,已成爲國際商務美食區。

每一年,澳門都依照不同的節日,安排不同類型的節日活動,舉辦各式各樣的節日盛事,藉以增添旅遊樂趣。澳門的節日,諸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北帝誕、娘媽誕、譚公誕、浴佛節、醉龍節,以及復活節、耶誕節和耶穌聖像巡遊、花地瑪聖像巡遊等,相關紀念或慶祝活動,連續不斷,處處洋溢著熱鬧的節日氣氛及文化氣息。有關國際盛事,諸如澳門藝術節、澳門國際音樂節、澳門美食節,國際龍舟競渡、澳門高爾夫球錦標賽、澳門國際烟花比賽匯演、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以及澳門國際馬拉松賽等,更加體現了中西文化交融的特色。

享譽中外的澳門藝術節,第一届於一九八八年三月,由澳門文化司署(前稱文化學會)和澳門市政廳舉辦。内容包括:音樂、舞蹈、曲藝、戲劇、攝影展、書畫展及手工藝展。除澳門文化團體參加外,還有韓國、印度、日本、新加坡、西班牙、英國、葡萄牙、中國等國家和臺灣、香港地區參加。澳門回歸後,第十一届澳門藝術節於二〇〇〇年三月十一日舉行。歷時十六天,獻上近四十場音樂、舞蹈、曲藝等節目。此後各届,均吸引了中外不同藝術家前來演出。

二〇〇五年三月,第十六届澳門藝術節。演出由白先勇聯同兩岸三地昆劇研究專家、蘇州昆劇院及江蘇昆劇院共同製作的青春版昆劇《牡丹亭》全本。二〇〇六年三月,第十七届澳門藝術節。以「多元文化、世界風情」爲主題,邀請斯洛伐克、德國、加拿大、古巴、葡萄牙、捷克等地的藝術家參加演出。澳門本土藝術家演出原創粤劇、話劇及土生土語劇,武漢京劇院演出京劇《三寸金蓮》。二〇〇七年五月,第十八届澳門藝術節。參加演出的有來自加拿大、西班牙、奥地利、德國、法國、意大利、越南、墨西哥等國家以及中國内地、澳門本地的藝術家。節目包括戲劇、舞蹈、音樂及綜合文藝演出等共二十二項,演出場次達四十五場。有民族音樂會、古典音樂會和流行樂隊演出,另外還上演現代舞、體操舞蹈和拉美舞蹈等。二〇〇八年五月,第十九届澳門藝術節。邀請中國内地、以色列、墨西哥、西班牙、加拿大、韓國、荷蘭、印度、瑞士等地的藝術家參加演出。内容包括十七項各式戲劇、舞蹈、音樂以及綜合文藝。澳門本地有兒童劇《魔法寶石》(土生葡語話劇)上演。

此外,澳門國際音樂節,亦頗負盛名。第一届澳門國際音樂節於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四日開幕。由當時的總督辦公室籌辦。從第四届起,改由澳門文化司署籌辦。二〇〇〇年十月八日,第十四届澳門國際音樂節之「《黄河大合唱》———紀念冼星海誕辰九十五周年音樂會」在大三巴牌坊廣場舉行。自第十四届起,澳門國際音樂節由澳門特别行政區政府舉辦。一年一度,至今已是第二十一届。歷届音樂節均邀請國内外著名音樂團體參加演出,借以提高澳門的音樂水準及國際知名度。

二〇〇七年十月六日,第二十届澳門國際音樂節在澳門文化中心揭開序幕。參加演出的藝術家分别來自中國内地、美國、德國、法國、加拿大、意大利、荷蘭、印尼、葡萄牙、日本、烏克蘭,以及香港和澳門特區。古典、流行、民間、爵士,中西合璧,古今雜陳,體現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化人文景觀。

二〇〇八年四月十八日至二十一日,由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葉聖陶研究會、中華炎黄文化研究會和中華文化交流協會(澳門)共同舉辦的兩岸四地「首届文明對話暨論壇」在澳門舉行。探討儒、釋、道三種中國傳統思想文化與社會和諧的話題。

二〇〇八年十月五日至三十一日,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舉辦第二十一届澳門國際音樂節。上演十七套不同品類的節目,共計二十三場。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團體和藝術家,演出歌劇《弄臣》、音樂劇《油脂》、古典音樂《西西里的風》、交響樂《荷花深處》、無伴奏合唱《聖堂天經》及音樂會《澳門情懷》。

(二)旅遊娱樂文化———澳門文化産業的兩大支柱

澳門特區政府確立以旅遊博彩業爲龍頭,適度多元化發展的經濟政策,又以會展業爲重點發展産業。博彩業,成爲澳門的龍頭産業。其與旅遊結合,形成旅遊娱樂文化。兩者成爲澳門文化産業的兩大支柱。

1 六大賭牌悉數登場

博彩業在澳門,歷史悠久。一八四七年,澳門已有賭博合法化的法令。賭業專營,由政府開設。一八九六年七月十日起,葡萄牙禁止賭博,澳門亦禁賭。至一九三七年,在長時間的禁賭之後,澳門又出現專營賭場。賽馬、賽狗,亦隨之興盛。

一九六一年二月,葡萄牙頒布法令,准許澳門以博彩作爲一種特殊的娱樂,澳門博彩業正式合法化。一九六二年,澳門旅遊娱樂有限公司(澳娱)成立。股東霍英東、何鴻燊、葉漢、葉德利,透過公開競投,取得幸運博彩專營權。

二〇〇二年四月一日起,澳門特區政府開放博彩經營權,引入競争機制。澳博(何鴻燊旗下的澳門博彩股份有限公司)、永利(美國投資的永利度假村澳門股份有限公司)、銀河(香港與美國合資的銀河娱樂場股份有限公司)三家,接掌娱樂場幸運博彩經營權。隨後五年間,另有美高梅金殿超濠股份有限公司、威尼斯人集團、博亞澳門有限公司三間公司,分别以轉批給的方式獲得博彩經營權。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美高梅金殿投入營運,澳門博彩業六大賭牌(主牌及副牌)悉數登場。至二〇〇八年,澳門的賭桌由二〇〇七年第二季末的三千一百〇二張增至大約四千七百張。賭場員工由五萬人增至七萬人。

2 博彩業與文化創意産業

依托來自國際、國内的資本和賭金,二〇〇七年澳門整體博彩毛收入超過八百三十八億澳門元,其中賭場收入高達八百三十億,比二〇〇六年上升百分之四十六。據亞洲開發銀行二〇〇七年底的報告,拜博彩業所賜,澳門人均G D P以二點一萬餘港元,在亞洲排名第三名,僅次於汶萊和新加坡。《二〇〇七年中國城市競争力藍皮書》顯示:澳門在中國二百個城市的綜合競争力中名列第十,競争力表現穩定。亞洲開發銀行於二〇〇七年七月三十一日發布亞太經濟體的「國民福祉與生活標準」調查表明:在二十三個國家和地區中,澳門躋身第五位。

爲適應澳門社會對博彩人才的需求,從二〇〇三年起,澳門大學開設博彩管理學士專業。之前,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崔世安曾與澳門大學校長到美國内華達州參觀兩所州立大學,並與其中一所大學雷諾學院簽署合作協定,該大學派教授來澳門,澳大亦派教授到當地,學習開辦博彩管理學士學位課程。除學士學位課程外,澳大還爲在職的賭場管理人員開辦培訓課程。課程内容包括本地與外國娱樂旅遊及文化發展的比較,從文化、藝術、旅遊、經濟發展等不同層面,加深對本土文化的認識。業界以爲:澳門大學的博彩專業可能成爲東南亞惟一的一個高水準的博彩教育專業。

二〇〇三年十月二十八日,澳門理工學院和旅遊學院聯合承辦的澳門旅遊博彩技術培訓中心開張。爲有意從事博彩行業的巿民,提供培訓機會。課程内容實用,比如各種莊荷技術、娱樂場英語,還有角子老虎機維修、視頻監控技術等。結業證書由該中心及美國大西洋城凱波社區學院聯合頒發,獲得國際認可。

二〇〇五年,澳門旅遊娱樂文化促進會(Macau Tourism—Entertainment Culture Promotion Association)成立。聘請有名望之社會賢達及業界前輩,共同推廣旅遊娱樂文化精萃,培養旅遊娱樂文化人才;促進世界旅遊、娱樂、文化交流。

二〇〇七年六月二十三日,澳門特區行政長官何厚鏵率團前往廣州,考察當地的文化産業,探索適度、多元化發展的道路。

二〇〇八年四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二日,澳門中華傳統文化研究會成立,聯合中華炎黄文化研究會、澳門大學和澳門文化産業促進會,舉辦澳門文化産業與教育發展論壇。研討文化産業發展的理論和實踐,文化産業發展的路向、策略以及發展教育事業和推動文化産業的關係等問題。

無論特區政府、學術機構、民間社團,均高度重視博彩業的持續發展,亦致力促進博彩業與文化創意産業的互動互惠,希望藉此進一步帶動旅遊業、會展業、酒店業、房地産業與零售業發展。

3 旅遊業與文化創意産業

經過四百多年的繁榮昌盛,以及全球化、國際化的進程,澳門已成爲一個閑適浪漫、多姿多彩的旅遊城市。各種各樣的娱樂生活,以中西融合的文化進行包裝,既神秘迷人,又富大都會特色,吸引了世界各地遊客。自由行的開通,進一步推動澳門的旅遊業。而旅遊業的展開,亦推動文化産業的發展。

①澳門街景———露天歷史博物館

澳門原屬廣東香山,位於中國南方珠江入海口西側。由澳門半島和氹仔(Taipa)、路環(Coloanr)兩個離岸小島組成。相鄰珠海,與香港只一水之隔。熱鬧、繁忙的街道,遊客絡繹不絶,城市面貌不斷地改變。

澳門街景,在建築物以外,街頭雕塑造型獨特、立意新穎。當進入市區,經過羅理基博士大馬路,一座巨型鑄鐵半圓形拱門即現眼前。拱門有十層樓高,直徑三十米,矗立在馬路環島中央。由兩塊巨大的圓弧狀鐵臂連接著一個圓心組成。名曰「東方拱門」。表示乃邁入東方神秘國土的第一道門檻。再往裏走,可見融合門紀念碑,屹立於西灣海濱填海區。紀念碑高達四十米,由烏黑發亮的黑色花崗岩所砌成,象徵澳門乃通向中國的大門。而大三巴牌坊前的兩座青銅像,則另有寓意。一座曰「少女與狗」;另一描述一名中國少女向一名葡國青年獻花的情景:皆别具一格,頗耐尋思。

澳門的中心地帶,議事亭前地廣場。面積三千七百平方米。以葡國特有的碎石鋪砌出各式各樣的圖案。廣場中央湧動著一座飾有地球儀的噴泉。遊人往返,頗具流動著的南歐風情。

②「感受澳門」———中外文化産業的交流與合作

二〇〇六年四月十八日,澳門商務旅遊中心正式啓動。目的之一,在於協助吸引海外團體和會議策劃公司在澳門舉辦會展活動。澳門設有會展中心的酒店,隨時可接待三千至四千人的會展活動,並提供十萬平方米的會展場館和一站式的住宿、餐飲等服務。

二〇〇七年五月,澳門參加深圳文博會。參與文化産業交易,推動澳門與内地及海外文化産業對接。

二〇〇七年六月二十七日至七月一日,澳門特别行政區政府旅遊局於上海舉行爲期一周的「感受澳門」特别大型推介活動。由澳門近百位旅遊業界代表組成的旅遊推廣團,舉行論壇及路演,推廣澳門的旅遊元素,介紹澳門最新旅遊亮點與文化民俗,促進交流與合作。

二〇〇七年九月三日晚,「澳門經濟轉型與旅遊雙向合作」二〇〇七旅遊文化交流活動,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這是威尼斯人集團主辦的一次大型文化交流活動。旨在推進澳門經濟轉型及與内地旅遊的雙向合作。

二〇〇八年四月二十八日,澳門動漫文化産業協會組團赴杭州參加「第四届中國國際動漫節」。於澳門區展館以「漫畫澳門歷史城區」爲主題,展出《漫畫澳門系列叢書———世界遺産之澳門歷史城區》設計稿。

二〇〇八年,憑藉「感受澳門」廣告,澳門特區政府旅遊局奪得太平洋亞洲旅遊協會「旅遊廣告(印刷媒體)金獎」。「繽紛世界,澳門就是與别不同」,其推廣口號,不同凡響。

上述活動,均有利於提升澳門的國際知名度,推動文化産業的構建,加强文化旅遊的軟、硬件配套,有利於開拓旅遊業的發展空間,爲澳門帶來數量龐大的遊客。二〇〇五年,入境澳門的遊客逾一千八百萬人次。二〇〇六年,突破二千萬人次。二〇〇七年全年入境遊客總數創下二千七百萬人次的新記録,較二〇〇六年上升百分之二十二點七。内地、香港和臺灣是二〇〇七年澳門前三位的客源市場,内地旅客量占整體旅客量的百分之五十五。二〇〇八年首八個月,澳門入境旅客總數,已達二千萬人次,較去年同期上升百分之十七點一。

二 發展文化創意産業的對策

文化創意産業,是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必然結果,也是資訊時代知識經濟的産物。文化産品,有形的,無形的,都是精神的一種載體。當今的世界,經濟競争力與文化競争力日益融合,而文化競争力已成爲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

就目前情況看,澳門發展文化産業,仍處於自發階段。依據各方面有利條件及不利因素的考慮,澳門發展文化産業,須要有個從自發到自覺的發展過程。而其對策,則可以「傳承創新,多元、平衡發展」十個字加以概括。具體地講,就是在提高對於文化産業認識的基礎之上,以大中華的背景、全球化的視野,進行傳承與創新,達至商業與文化以及博彩文化與文化産業的平衡發展。

(一)提高認識,從自發走向自覺

澳門的文化産業,由於尚未進入自覺發展階段,人們對文化産業,仍需進一步了解與認識。須知,並非所有文化,都須産業化;亦非産業化,就一定得賺錢。文化産業,是以現代科學技術和文化資源爲基礎,通過個性化的創造過程和特定的組織模式生産、複製、傳播以文化内容爲核心的商品與服務的營利組織的集合體。文化産業,以文化爲發展經濟的理念,依靠的是文化資源的優勢。通過發展文化創意産業,使人文資源和文化優勢成爲新的經濟增長點。或稱,後工業時代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當今世界,不再只是效率與商業,而是創意與文化。發展文化産業,既要求高度發達的高新技術,又不完全依賴高新技術。因此,發展文化産業,既當重視自然科學,重視科技創新,亦當重視社會科學,重視思維創新。這是發展文化産業最基本的指導思想。

一九九八年十月,路環叠石塘興建一座漢白玉媽祖雕像,高達十九點九九米。與媽祖故鄉湄洲島主峰媽祖石雕像幾乎一樣,成爲全球最大型的天后像。

媽祖崇拜,作爲一種歷史文化遺産,長期以來,因崇拜而吸引信衆,帶動旅遊,多半屬自發行爲;而有意識地加以規劃,著意包裝,將自發崇拜拓展爲一個有組織、有部署的大型活動,令其成爲文化産業,即進入自覺發展階段。

二〇〇一年,澳門特區政府和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聯合舉辦首届澳門媽祖文化旅遊節,招徠賓客。自二〇〇四年第二届媽祖文化旅遊節後,澳門特區政府决定將其列爲一年一度的文化旅遊盛事。

二〇〇八年十月十七日至二十一日,澳門中華媽祖基金會主辦,江蘇省海外聯誼會、江蘇省華夏文化經濟促進會協辦「第五届媽祖文化旅遊節」,將文化與旅遊合爲一體。期間,並推出媽祖金身巡遊、觀音祭祀法會、媽祖祭典演禮、舞獅及民族歌舞表演等。上述活動,大大豐富了有關媽祖崇拜的文化旅遊資源,有利於持續、有序地發展相關文化産業。

(二)擺正各方面關係,於平衡中求發展

就地理位置及歷史淵源看,澳門背靠大中華,有著五千年的文明,並有四百多年中西文化融合的經驗,發展文化創意産業,具備許多優越條件;但澳門地方小,人口少,市場不大,又有一定的局限。澳門文化産業,所謂多元、平衡發展,既須處理好自身所存在的矛盾與衝突,又須在大中華背景及全球化潮流中,確立自己的地位。這是澳門文化産業發展的關鍵。

1 注重品牌與規劃,商業與文化平衡發展

澳門城市品牌建設,牽涉到商業活動與文化遺産留存的關係問題。比如,隨著投資計劃逐步展開,各種各樣的博彩娱樂場所,遍布城區,新建的大厦拔地而起,對於文化遺産的留存構成嚴重的威脅。如何通過相關法律及統一規劃,令舊有的建築,在城市急速現代化和經濟快速增長的衝擊下,得以比較完好的保護,令新建築與舊建築取得協調,其意義既與當前文化産業的發展密切相關,對於未來的生存與發展,亦具重要意義。

①品牌美譽的支援及行銷

中國城市競争力研究會(GN)與中國城市研究院(CUI)口碑中心於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起,開展爲期一個月針對「二〇〇六中國十大品牌城市排行榜」的公衆口碑支持率進行再調查。到二〇〇七年一月二十八日爲止,城市口碑調查中心取得對全國三十四個城市隨機口碑調查點測評的資料,有效訪問受衆總人數三萬四千人,完成「中國十大品牌城市」城市品牌美譽口碑支持率再調查統計工作。澳門作爲世界娱樂之都,位居榜首。可見城市品牌形象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詳見附表。

「2006年中國十大品牌城市」口碑支持率再調查統計表

統計截止時間:2007年1月28日24:00

城市 品牌美譽 支持票 其他票 棄權票總體支持率排名

香港 世界活力之都 58.3% 35.5% 6.2% 8

澳門 世界娱樂之都 74.5% 20.2% 5.3% 1

北京 世界文博之都 62.4% 33.6% 4.0% 6

上海 國際總部都會 59.2% 36.4% 4.4% 7

深圳 中國創新之都 73.9% 21.7% 4.4% 2

廣州 國際會展都會 58.6% 37.3% 4.1% 9

杭州 國際休閑都會 71.8% 23.1% 5.1% 5

昆明 國際浪漫春城 70.7% 21.4% 7.9% 4

貴陽 中國避暑之都 73.1% 22.6% 4.3% 3

紹興 中國名人之都 55.6% 35.7% 8.7% 10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十七日至十九日,由澳門旅遊學院、北京大學、美國普渡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二届旅遊目的地品牌建設與行銷國際研討會(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estination Branding and Marketing:New Advances and Challenges for Practice)在澳門舉行。來自全球各地的旅遊及行銷專家近百名研究者、政府及行業專家參與會議。目前,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城市的旅遊總體規劃,包括目的地的品牌建設及行銷規劃,已在世界範圍内引起極大的重視。

②商業與文化的規劃與平衡

澳門重要文化遺産———松山及東望洋燈塔,周邊高樓,不斷湧現,有礙景觀保護。

二〇〇七年七月二十二日,由澳門歷史文物關注協會、澳門歷史學會、澳門建築師協會及澳門景觀文化學會四個關注澳門世遺的團體倡辦「澳門文化遺産論壇」。四團體公布《論壇宣言》及《加强保護澳門世界文化遺産十項建議》,呼籲特區政府大力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尤須加强保護澳門世遺。

二〇〇八年七月十六日,澳門特區政府土地工務運輸局聯同文化局對外宣布,决定對東望洋燈塔周邊約二點八平方公里範圍内新發展樓宇的高度進行限制,並劃分十一個區域予以不同的高度規限:三個區域的限高在海拔五十二點五米;四個區域限高在海拔四十六至四十七米;而建築物容許高度最高的兩個區域亦不得超過海拔九十米。有關高度限制規劃,反映政府期望於城市規劃與文物保護之間求取平衡。

2 注重互補與互用,文化産業與博彩文化平衡發展

就目前狀況看,爲求得文化産業的繼續發展,不能只是固守一個陣地,而須在原有基礎上,向四面八方拓展。於新開張的賭場酒店,注入新元素,向多元化發展,以越來越新穎的服務招式吸引旅客。集娱樂、度假、會展及消閑於一身,成爲多元化及一站式服務的娱樂度假中心。這是澳門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文化産業與博彩文化的互補、互用,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將傳統賭博業加以多元化,轉型爲博彩事業,令其成爲一個遊戲世界;另一方面,針對博彩業對澳門文化遺産保護所帶來的衝擊,嚴格監管,並以文化産業所創造的文化精神産品,消除博彩業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如澳門威尼斯人度假村酒店與澳門博彩股份有限公司計劃興建的「十六浦」主題公園項目,就於博彩娱樂與購物設施中注入歷史、文化元素,二者結合産生協同促進作用,這是文化産業與博彩文化平衡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

因應社會發展,博彩業多元化,爲本地市場增添更多博彩以外的娱樂元素,有效促進旅遊業及文化産業的發展。例如,於賭場引入國際知名演藝明星和團體的演出,以招徠賓客。等等。這當是比較容易做到的。但是,如何在適度、多元發展的同時,加入更多文化元素,對博彩業進行改造,從而也對整個社會經濟結構進行改造,則有較大的難處。就目前狀況看,這一問題的解决,仍須於上述兩個方面,加大力度,予以推進。博彩業在其多元化的發展過程,經營者須謹記並落實自己對於社會的承諾,撥備資金,采取措施,爲社會文化事業、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城市居民人文生活質量的提高,作出貢獻。期間,特區政府於完善規管、加强發展的同時,對風險的善後與預防,必要時亦須介入。兩個方面,經營者及政府監管部門,對於博彩業所帶來的繁榮昌盛及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即利與害,都應有充分的估量。須承擔責任,興利除弊,將其危害降到最低程度。但是,兩個方面的工作,比起博彩業的蓬勃發展,仍相對滯後。這是應當引起重視的。

3 大中華的背景,全球化的視野

新世紀的文化産業,肩負著傳承與創新的使命。而傳承與創新,其著眼點,應放在溯源與接軌上。澳門歷史文化遺産,承載著人類的精神和思想。既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又是中西文化融合的産物。對之管理和保存,或者重新加以詮釋,除了必須與商業發展、博彩業發展取得平衡與互補外,尚須處理好幾個方面的關係,諸如内地與澳門以及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關係問題。澳門文化産業的傳承及創新,既須傳承中華文化之傳統,又須於民族文化的承繼上,利用自身所具備的中西文化融合的特色,進一步與國際接軌。

①傳承中華文化之傳統,提高産品質素

澳門回歸祖國,實現一國兩制。在政治層面上,須擺正中央人民政府和特别行政區政府的位置,明確其相互間的關係;在文化層面上,同樣也當擺正中華傳統文化和特區文化的位置,明確其相互間的關係。比如,有澳門研究中心,應當也有中國研究中心(國學研究院);有澳門文學研究,應當也有中國文學研究,包括唐詩研究以及宋詞研究。又比如,一年一度的藝術節、音樂節,既有來自西方具國際水準的演出,亦當引進東方古老的戲曲或雜技。既要與國際接軌,亦當原始要終,溯其本源,不能忘記自己的老祖宗。兩相脱節,無論與國際脱節,或者與自己的傳統脱節,都將成爲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新世紀的文化産業,所謂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導下普及,就當將古與今以及中與外的關係擺正、擺平;政府制定政策,分配資源,亦當注重兩個方面的平衡。只有這樣,方才有利於多元、和諧文化的發展,亦有利於多元、和諧社會的建造。否則,只是朝著一個方向發展,有的項目資助,有的不資助,所提供的文化産品,就不一定能够走出澳門。

二〇〇〇年七月六日,澳門大學中文學院舉辦中華詞學國際研討會。北美、韓國、新加坡以及兩岸四地專家、學者三十一人與會,提交詞學研究論文三十餘篇。這是澳門回歸祖國後,所舉辦的第一次關於中國文學的專家級國際會議。研討會以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中華詞學爲主題,探討文化傳承及與國際接軌的問題,爲提高文化産品質素,增强推動力量。

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澳門大學社會及人文科學學院舉辦中國文學現代化進程國際學術研討會。應邀代表,來自日本、中國内地以及臺、港、澳地區,計六十餘名,多數在文化、哲學、古今文學以及比較文學領域,具有卓著成績。這次專家級的國際學術會議,以現代化進程爲主題,探討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文學發展的困惑與機遇,爲提高文化産品質素開闢路徑。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六日晚,中國京劇藝術團應澳門中華文化藝術協會之邀,在澳門文化中心首演《楊門女將》。

二〇〇八年十月二十九日至三十日,廣州工人醒獅協會應邀來澳,於「慶回歸曲藝慈善晚會」作醒獅表演。事實證明:對於當今文化産業的創新及發展,中華傳統文化,包括古今文學,以及古老的藝術及民間技藝,都可提供有益的借鑒。

②發掘中西融合之利,開拓國際市場

由於歷史原因,澳門文化既與中華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血緣關係,又與葡萄牙文化産生深厚的聯繫。澳門的建築、餐飲、語言與民俗文化,無不受到葡萄牙的影響。澳門的土生葡人社群,是在中國人、葡萄牙人與多個國家民族接觸、通婚的基礎上形成的,其族群文化體現了多元文化融合的特色,也構成澳門文化的一種重要特徵,應予以珍視、保存與發展。

回歸至今,澳門與葡語國家的往來不減反增,有關文化交流活動非常活躍。每年舉辦的「葡韻嘉年華」,是澳門葡語社群全力參與的重大項目。活動通過葡語國家的文藝表演、特色美食、手工藝品展銷及傳統遊戲等,向市民及來澳旅客推介葡語國家或地區文化。

二〇〇六年十月七日至十一日,「第一届葡語國家詩人與中國詩人對話」在澳門舉行,來自葡語國家葡萄牙、巴西、安哥拉等國家的詩人、詩評家,與中國詩人就漢語詩歌與葡語詩歌相關問題進行討論與比較研究,是中葡文化深層交流的一種體現。

澳門中西合璧、多元而獨特的本土文化,既有利於澳門發展爲中國與葡語國家的溝通橋梁,也具有巨大的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應充分運用到文化建設之中,以建立城市品牌;並進一步結合商業活動,設計、創作具有澳門特色的文化産業,開拓中國與國際市場。

(三)短暫與永久,傳承與創新

文化産業,既是發展理念,又是一種産業實體。其間,物質、非物質,有形、無形,界限並不怎麽分明。於具體運作,形下、形上,也不太容易把握。如過分强調物質,只顧功利,或者不重物質,只尚空談,都可能出現偏差。就澳門的歷史文化遺産而言,其自身既有有形與無形之分,對其認識及實踐,自然而然,也就有形下與形上之别。發展文化産業,不能只是執著於看得見的功利,追求短暫效益;亦不能一味追求創新,忽略傳承。必須從實踐和理論兩個層面,正確處理好短暫與永久以及傳承與創新的關係,善用資源,於傳承中求創新,澳門文化産業,方才更上層樓。諸多問題,尚待政府部門、相關業者及社團組織通過學術研討等方式,以獲得共識。

原載郝雨凡、吴志良主編《澳門藍皮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二〇〇九年四月第一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