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汇率理论的当代意义

马克思汇率理论的当代意义

时间:2022-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汇率理论的贡献在于从本质上分析了汇率的决定因素,即来自于不同货币国家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差异。马克思汇率决定因素的本源性分析,在解释当代国际贸易活动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将着重分析马克思汇率理论的基本思想在国际贸易方面的系统解释力,但在此之前,先从国际贸易的角度对当今国际社会中有关汇率的热点问题做一个简短的回顾。

我国对外贸易持续高速发展,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逐年积累,海外投资快速增长,金融企业与实体企业日渐融合,为海外投资提供金融支撑……,种种迹象表明,我国正在迅速走向全球开放性市场。商品、货币和资本的国际流动在深度与广度上的拓展,使得汇率正在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单边的增长或许还不足以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对外贸易近年来的波动,进口与出口在方向上的分歧,更让汇率问题变得扑朔迷离。如何解释汇率的走势,如何解释对外贸易背后的汇率因素,摆在了学术界与企业界的面前,也摆在了决策者的面前。

马克思汇率理论的贡献在于从本质上分析了汇率的决定因素,即来自于不同货币国家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的差异。马克思汇率决定理论的分析框架没有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但从决定因素的分类来看,不同因素的分析框架所展开的领域是不同的,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分析展示了国际贸易格局的走向,不同货币之间比例关系的分析展示了国际金融活动的规律,汇率波动风险的分析展示了国际投资的国别选择。马克思汇率决定因素的本源性分析,在解释当代国际贸易活动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不论汇率的作用形式随着金融的发展变得多么眼花缭乱,都离不开不同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与国际分工的基本特征。

有关汇率的争论,存在着两个话语空间。一个是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个是作为与国际贸易平衡、国际资本流动相关的互动工具。尽管两个部分不易分割,但是从理论、政策与实践的角度,还是可以适当地展开相对独立的分析的。

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看,国际贸易的竞争力本质上是国家的竞争力,即一国劳动生产率与贸易伙伴国之间的比较。影响一国劳动生产率的因素非常复杂,同时,一国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本身还不足以单独决定汇率的变动方向和水平,需要由伙伴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变动来决定。在区域贸易安排日益活跃的国际环境中,劳动生产率的国别差异所引发的国际贸易方向或贸易格局变得更为复杂。两个伙伴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变动,在多个国家组成的区域贸易安排中的比较关系变得不那么确定了,即区域贸易安排中的贸易格局表面上看,已经由所谓的贸易转移、贸易创造等理论概念描述了出来,但其实质仍然是由各成员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关系决定的。

我们将着重分析马克思汇率理论的基本思想在国际贸易方面的系统解释力,但在此之前,先从国际贸易的角度对当今国际社会中有关汇率的热点问题做一个简短的回顾。

1. 汇率的几个热点问题

第一,操纵汇率与汇率调整:利益博弈与国家主权。操纵汇率旨在通过把汇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以便降低其出口产品的价格,扩大本国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导致进口国就业流失。这种以牺牲他国利益的做法是国际货币基金与世界贸易组织所明令禁止的行为。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指责中国操纵汇率,就此问题展开了一波国际范围内的利益博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操纵汇率的行为有着明确的规定,不论从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来看,中国都不存在操纵汇率的情况。汇率调整是一国主权范围内的事务,一国有权根据其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尤其是劳动生产率的变动对其货币的汇率进行调整,这种调整是客观与必要的。我们这里并不是要对操纵汇率展开分析,而是要对汇率的变动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以及对贸易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

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看,不论是操纵汇率还是汇率调整,作为一种潜在的贸易政策,其机制的本质在于,要么是推动汇率脱离一国劳动生产率的真实水平,要么是促使汇率符合一国的劳动生产率的真实水平,都会通过所谓的汇率链条,对一国外向经济部门产生一系列的直接影响,对一国的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一系列的间接影响,其利弊得失取决于一国在既定时期内宏观经济目标的性质。当然,汇率操纵损害了贸易伙伴国的利益,从长期来看,对汇率操纵国本身也是没有好处的。

操纵汇率会阻碍其他国家国际收支的有效调整,影响其他国家的竞争地位。在国际贸易的范畴里,这种情况是与外汇倾销概念联系在一起的。所谓的外汇倾销是指一国政府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手段来提高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达到扩大出口的目的。要实现外汇倾销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其中较为重要的是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速度要快于对内贬值的速度。在一个市场机制运行较为充分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中,外汇倾销的存在意味着一国政策在呼应劳动生产率变动的歧视性做法。

第二,外汇储备:贸易议题向金融议题的转变。汇率的变动牵动着贸易的神经,也牵动着金融的神经。曾几何时,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稳居世界的首位。二十多年前,政府和业界还在论证最低的外汇储备,当时的一种说法是要能够满足3个月的进口规模。自1994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顺差积累了大量的外汇,从数百亿美元到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急剧膨胀。以往的创汇任务已经是过眼烟云,没有人再提起,换之以对如何管理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的忧虑,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成了政府和业界考虑的焦点问题。

贸易顺差是外汇储备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贸易流向所反映出来的、在相关贸易商品上国内与国际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差异,从根本上影响着汇率的走势。从根本上管理好外汇储备,并不是要缩减国际分工条件下的贸易规模,而是要从金融的视角,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金融制度框架中寻求为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的组合手段。

2. 汇率影响贸易的链条

汇率影响贸易属于政策分析的类型,即在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决定了汇率的客观水平的逻辑前提下,对汇率影响贸易的链条所做的分析。不要被诸如汇率调整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影响一国的国际竞争力等一些貌似合理的说法所迷惑,它们颠倒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那么,这里所说的汇率影响贸易所做的分析,是把汇率变动作为一种政策的结果,汇率政策调整作为一个因变量,在企业、行业以及宏观经济层面上会引起什么样的结果。

第一,汇率变动影响企业的贸易成本。汇率变动直接影响企业的贸易成本。在国际贸易的循环活动过程中,企业生产产品的投入需要从出口换回的外汇收入中得到价值补偿。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企业投入的价值补偿处于稳定状态,汇率的变动则必然会导致企业投入的价值补偿模式发生变化。

汇率变动的两个方向通过企业贸易成本的变化,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货币贬值,提高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货币升值,降低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作用机理在于:货币贬值,导致以外币表示的产品价格降低,从而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在原汇率水平与新汇率水平之间的差异,构成了企业制订产品国际价格的弹性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企业可以实现获取额外利润和市场拓展的双重好处。反之,货币升值,对于企业来说,既挤压了原有的利润空间,又弱化了市场拓展能力。

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看,汇率变动作为一种贸易政策的调整会影响企业产品所含有的国际价值的实现程度。产品的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的关系相当于在一个经济体中产品的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汇率变动直接影响着企业产品的价值补充模式,调整了产品的贸易成本,进而影响了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供求关系。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市场会自行重新评价投入该产品的资源配置的合理程度,最终决定该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水平,调整该产品的国际价值实现水平。

第二,汇率变动影响行业的劳动生产力水平,通过劳动生产力水平的行业差异,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引导国际贸易格局的调整。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各国要素禀赋存在着的差异,决定了各国在参与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与优势,以及借词借此形成一定的贸易格局。汇率变动往往会对不同国家、不同要素带来不同的影响,进而对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地位与优势以及国际贸易格局产生影响。

汇率变动对要素禀赋的影响情况是复杂的。汇率变动的短期影响主要是通过贸易成本的变动由企业的内部管理进行消化,而长期影响则主要从要素的利用强度、生产手段以及生产规模的调整进行消化。在涉及要素禀赋的问题时,人们较多地会把国际贸易产品分为来自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或技术密集型行业,这种直观的分类或许很难分离出汇率变动影响要素带来的后果。这里我们不妨把要素的国际流动性作为一种参考因素,那么结论就可能是那些流动性高的要素,受汇率变动的影响较小,流动性低的要素受汇率变动的影响较大。在汇率的长期影响中,企业可以通过要素禀赋的优势重新选择产品的生产地点,把生产地点从一个行业所倚重的关键要素流动性较低的国家转移出去,换一句话来说,当汇率变动不利于发挥贸易的要素成本优势时,生产的国际转移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不同行业的劳动力成本会因为汇率对行业要素影响的程度相应地发生变化,改变行业的劳动力生产水平。那些劳动生产力水平降低、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的行业,势必会在出口方面出现弱化,相应的国际市场份额缩小的局面;反之,那些劳动生产力水平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的行业,也势必会在出口方面因利润空间的扩大而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相应的国际市场份额得以拓展的局面。不论哪种情况出现,不同行业参与国际分工的广度与深度都会随之发生连锁反应,最终影响一国的贸易结构与国际贸易的格局。

如果把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放在国际金融的视野里,那么汇率变动对国际贸易格局的影响就会变得异常难以追踪了。但是这并不能改变汇率变动会通过行业劳动生产力水平变动影响国际贸易格局这样一个事实。

汇率影响一国的国际竞争力,这样一种说法貌似深刻,其实相当含糊。在这里尤其有必要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汇率变动的决定性因素即劳动生产率发生了变化,会提高一国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从而引起一国贸易结构以及贸易伙伴间贸易格局的变化;一种是单纯的汇率政策调整,即在没有明显映射劳动生产率水平发生相对变化的情况下的汇率调整,会通过映射到价格因素上的贸易成本的变动影响一国国际竞争力的水平。

第三,汇率变动会影响一国名义上的相对贸易规模,进而改变与伙伴国之间的贸易平衡关系。

从本国的角度来看,这一点似乎只是数字上的游戏,并没有实质性的影响。这种因汇率调整的影响甚至可以上溯到对以往年份贸易规模的变动,改变以往年份的贸易平衡关系,但是,这种改变会对贸易伙伴间的双边贸易平衡关系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继而在双边贸易平衡关系的博弈中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因为要说明汇率调整是因为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引起的,还是脱离劳动生产率变动程度的所谓的“单纯的”调整,是十分困难的,或者说在贸易平衡状态调整中的受损方更愿意接受后面一种解释,而获益方则会强调前面一种说法。

双边贸易平衡关系是贸易伙伴间以各自的货币为计量单位来衡量的,其前提是以贸易伙伴的货币单位来换算的,即是以两国货币间的汇率为依据来判断的。一国货币贬值会加重贸易伙伴的贸易平衡状态,即原来处于逆差的贸易伙伴其贸易逆差状态会加重,原来处于顺差的贸易伙伴其顺差状态也会加大。一国货币升值,会弱化贸易伙伴的贸易平衡状态,即原来处于逆差的贸易伙伴其贸易逆差状态会减轻,原来处于顺差的贸易伙伴其顺差状态也会相应地缩小。这种“单纯的”汇率调整与劳动生产率相对变化所引起的贸易平衡关系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反过来说,劳动生产率相对的实质性变化很容易被用来掩盖“单纯的”汇率政策调整,或者说,“单纯的”汇率政策调整也很容易用劳动生产率相对的实质性变化来解释。由此可见,汇率的变动是多么地容易打破贸易平衡关系,引起贸易摩擦。

第四,汇率政策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一种工具。

分析汇率变动方向对企业成本、竞争力水平、产品国际价值以及产业结构与国际分工的影响,既不是说本国货币贬值就一定好,或者说本国货币升值就一定不好,而是说要辨明汇率变动的影响本身,并把汇率作为一种调节经济运行国际空间的手段。退一步讲,单纯从贸易的角度来分析,一个国家不可能只出口不进口,或者只进口不出口,在存在进口与出口两种贸易活动时,汇率的两个变动方向,既不论贬值还是升值,其作用都是综合性的。

回顾我国汇率管理体制的改革进程,可以看出,汇率始终是调节我国经济运行国际空间的一种重要手段。不论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汇率管理体制,还是所谓的汇率双轨运行模式,以及当下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管理体制,对汇率的管理始终都是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管理汇率水平就是创造适宜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经贸环境。可以说,汇率政策本身决定着一国参与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能力与水平,科学的汇率政策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与其所秉承的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理念,“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推进,就是最有力的证明。

汇率调整对资本的国际流动发挥着重要杠杆作用。贸易格局变换力度的逐渐积累,造成所谓国际产品生命周期学说所揭示出来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互动带来的国际产业转移现象。而本国货币与不同贸易伙伴国货币之间的比较关系,作为一个经济利益因素,为国际投资的东道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指标。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既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也是经济全球化深度发展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在市场机制较为充分的制度板块内,汇率与利率之间的呼应关系应该能够反映出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的发展格局,与利率政策相关联的汇率政策是国际金融体系运行的一种磨合剂。

【注释】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63页。

[2]同上,第164页。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64—165页。

[4]同上,第165页。

[5]同上。

[6]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册,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78页。

[7]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356页。

[8]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657页。

[9]同上,第668页。

[10]同上,第652—653页。

[11]同上,第660—662页。

[12]同上,第654—655页。

[13]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8年8月—1859年1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139—140页。

[14]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下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43页。

[15]同上,第403页。

[16]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4—165页。

[17]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下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37—438页。

[18]同上,第443页。

[19]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657页。

[20]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册,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12页。

[21]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册,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7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