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比较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比较

时间:2022-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内贸易是国内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国际贸易从事着国家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国际贸易货物运输里程一般超过国内贸易,有时需要经过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损失的可能性比较大。美国在遭受恐怖袭击之后,迅速采取了空中管制措施,暂停了中美之间的航空运输,造成我国一些出口商品积压,部分外贸企业的出口受到严重影响。

1.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共同点

(1)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基本内容一致,都是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国际贸易是国内贸易发展到一定程度、市场范围超越国家边界的结果。国内贸易是国内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国际贸易从事着国家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

(2)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中商品流通运动的方式完全一样,货物都是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虽然活动范围有所不同,但都是类似的商业活动,都处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交换环节,处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中介地位。

(3)进行交易的技术过程大同小异。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基本职能一样,都是商品交换,即做买卖。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都包括交易准备、交易磋商、合同签订、合同履行等主要环节,只是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在具体程序和细节上更为复杂。

(4)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经营目标均是通过交换取得更多的经营利润或经济利益。贸易或者流通具有资源配置的功能,但在正常情形下,通过贸易配置资源必须以利润或利益为基础。

(5)都必须遵循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如价值规律、供求规律、节约流通时间规律等。这些规律均会在一定时间和程度上影响到国际和国内的贸易。不管是从事国际贸易,还是国内贸易都必须遵循这些经济规律,不得违背。

2.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

小思考:做国际贸易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语言、风俗习惯及法律等所处的条件不同。国际贸易常常是在经济结构、生产力水平、经济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等显著不同的国家间的商品交换。国际贸易是与其他国家的商人做交易,必须克服语言障碍; 世界各国的生活和风俗习惯不同,宗教和信仰也有差别,这些都会导致消费习惯的差异。从事国际贸易必须随时掌握世界市场动态,了解贸易对象的资信状况,熟悉目标市场的法律制度和相关规则,而收集和分析这些资料困难较多。相对而言,国内贸易则是在同一经济法律制度下一国内部的商品交换,语言、风俗习惯的差异较小,在同一市场上了解各方面的资讯都容易得多。

(2)交易过程的复杂程度不同。各国各地市场商业习惯不同,对国际贸易中的规则与条例理解也可能不一致,这些都需要交易双方进行沟通,求得一致,避免产生贸易纠纷;世界各国都设有海关,对于货物进出口都有许多规定,货物的进出口要履行报关手续,而且出口货物的种类、品质、规格、包装和商标也要符合相关国家的相关规定; 跨国货物运输和保险、国际结算与汇兑也增加了国际贸易的复杂性。

(3)受经济政策影响的程度不同。各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主要是为本国经济发展起作用的,但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开展,且很多政策也会因不同的经济形势、不同的执政者而变化。如金融政策、产业政策、进出口管理政策、关税政策等等,从事国际商品交换活动必须研究这些政策。国际贸易要受到本国和外国的经济政策的影响,而国内贸易主要受本国经济政策影响,不确定性相对较小。

(4)受货币制度的影响不同。各国货币制度的差异,增加了交易的复杂性。在国际贸易中,贷款的清偿多以外汇支付。由于汇率波动大,具体采用哪国的货币作为计价货币会影响交易者的利益,使得国际贸易交易定价的复杂性提高。国际贸易的交易结算涉及多国的银行,还与各国外汇管理制度、汇率制度有关,比国内贸易的交易结算复杂得多。

(5)商品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存在差异,受管制程度不同。商品和生产要素国际间移动相对不自由,国际间竞争不完全性相对大; 而国内则移动相对自由,竞争的不完全性相对小。同时,国际间贸易受到的管制较多,各国往往采取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对国际贸易造成了许多障碍; 国内贸易障碍相对少。

小思考:做国际贸易会面临哪些主要风险? 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6)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风险不同,前者风险大。国际贸易涉及许多复杂繁琐的程序,从最初的接洽、谈判到签订合同,然后再从组织货源、运输、保险、制单到催收账款,环环相扣,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风险。归纳起来,国际贸易中面临的主要风险有政治风险、信用风险、外汇风险、自然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等几类。

①信用风险。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分处不同国家,不容易了解对方的经营和资信状况,同时,交易期间买卖双方的财务状况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对双方都存在信用风险。

②商业风险。国际贸易中,因货样不符、交货期晚、单证不符等,进口商往往拒收货物,从而给出口商造成了商业风险。另外,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也会造成其中一方的商业损失。

③操作风险。在国际贸易操作过程中,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也会带来风险。例如: 在出口凭T/TINADVANCE和T/TBYFAX结汇的业务中,如果流程监控疏忽,容易产生业务员在未收汇或未确认收汇之前就出运货物或私自放单造成钱货两空的风险。

④运输风险。国际贸易货物运输里程一般超过国内贸易,有时需要经过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损失的可能性比较大。

⑤汇兑风险。国际贸易中,交易双方至少有一方要以外币计价。从签约到结算时间较长,期间如果外汇汇率出现较大的变化,使其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价值发生不确定改变,就会出现汇兑风险。

⑥政治风险。一些国家由于政治变动,导致贸易政策法令的不断修改,常常使从事贸易的厂商承担很多由政治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如征收风险、汇兑限制风险、战争和内乱风险、政府违约风险、延迟支付风险等。

⑦环境突变风险。企业的经营受环境的影响,环境的变化有的是渐进型的,如经济形势,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预测; 有的是突变型的,事先无征兆,或有征兆但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9·11”事件是典型的突变危机,这样的危机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往往是防不胜防的。美国在遭受恐怖袭击之后,迅速采取了空中管制措施,暂停了中美之间的航空运输,造成我国一些出口商品积压,部分外贸企业的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如山东某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向美国出口的价值120万美元的6000台激光打印机合同因此而被迫取消。

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可能会遭遇许多突发情况和变故,进出口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管控体制及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才能较好地避免遭受损失。汇兑风险可以通过一些金融衍生工具,如购买外汇期权等得以化解,还可以通过保单项下质押融资的手段,经实践证明这些都是不错的规避方法; 运输风险可以通过购买货运险、仓储险等来进行转嫁,而操作风险属于保险公司除外责任范畴。业务员的违规操作等问题无法通过保险转嫁,需要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流程而最大可能的规避。政治风险和信用风险则相对难以控制。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竞争的日趋激烈,贸易结算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非信用证结算方式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或萧条时期,企业为了维持市场占有率,扩大销售,不得不在付款条件和结算方式上作出让步,导致收汇风险加大,并且越来越多的营运资金被束缚在应收账款上。因此,信用风险已经成为外贸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外贸企业迫切需要新的金融服务来满足其在贸易融资和风险控制方面的需求。

技能训练:

以下资料中反映出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着哪些主要风险? 外贸企业该如何应对? 从事外贸的工作者应具备哪些素质?

资料:外贸风险成为当代创业者的隐形杀手

自1994年以来,中国外贸持续高速增长并连续保持了13年的贸易顺差。2007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实现9809亿美元,同比增长23.3%; 顺差1125亿美元,同比增长84.3%。据最新预测,2007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将突破2万亿美元,超过德国位居全球第二。

然而,对于中国出口企业而言,相伴而来的还有诸多风险,这也是近年来贸易摩擦不断的主要诱因。高速增长的贸易顺差也引起了欧美发达国家的“不满”,各种贸易壁垒、反倾销事件此起彼落。有专家分析,迫于外方的压力人民币数次升值,出口退税率屡有调控动作。也有人质疑,中国出口企业的真实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里? 中国离品牌大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临近2007年岁末,欧盟官员访华参会,拉开了又一轮外贸博弈的序幕。对于出口企业而言,风险随时相伴。

来自外方的压力

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出口企业一直处于外方的压力之下,中国贸易顺差的高速增长使得外方早已设置的壁垒更加森严,及至近年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贸易壁垒,对于中国的出口企业来说可谓风险重重。

2007年,食品安全、玩具安全等“中国制造”质量问题令出口风险更上一层。在今年秋天的广交会上,众多出口企业聚在一起,探讨破解严峻形势的良方。“贸易壁垒来年会更严峻!”福建轻工玩具贸易公司总经理林志翔感叹道。如今,他的公司已不再生产低档玩具产品,“此类小毛绒玩具单价不到一美元,利润能在1%就不错了!”因为今年的“玩具召回事件”,外方给中国出口的玩具设置了更高的绿色门槛。

其实,除了玩具业,外方设置的门槛还对中国出口的各个行业都有着不少的限制。外方人为设定的壁垒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对中国的出口企业有何影响? 在岁末年初之际,这对于众多出口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简单说来,外方的贸易壁垒可以归纳为六大类。”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陈均平告诉笔者,入世至今,随着参与国际竞争逐渐加深,中国出口企业遭遇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局势有增无减。

“非税壁垒又称绿色贸易壁垒,其隐蔽性强且易于调整、易于操作,引起矛盾的目标较关税壁垒小得多,且对限制产品进口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越来越受到各贸易国青睐。”陈均平认为,各国壁垒森严,固然是为了保护本国的经济,但许多发达国家打着“维护进出口经营秩序、保护国内消费者利益、保护知识产权”等旗号,在实质上破坏了公平的贸易环境。因此,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充分了解此类贸易壁垒,方能适时地规避贸易风险。

首当其冲的要数技术性壁垒,借由“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行为及保证产品质量等”,发达国家可以采取一些技术性的强制措施。比如,2005年10月,因为“透明塑料制成的牙刷头接触到牙膏中通常含有的薄荷油就会出现张力裂纹”,中国牙刷被欧盟通报,认为“该牙刷毛的脱落,有令人窒息的危险”。在这一壁垒下,中国的牙刷在欧盟等发达国家丢失了很大的市场份额。2006年4月,同样被欧盟通报,原产地为中国的玩具——多色发婴儿奶嘴因“奶瓶的部件可能脱落”,该产品在英国被勒令召回。2007年6月1日,美国开始实施新的轮胎测试标准,这意味着达不到新测试标准的中国轮胎从此不能进入美国市场,而已进入者如有不符标准则面临召回。

发达国家可以自订进口产品的技术法规、标准、质量认证等程序及措施。如此一来,在出口他国时,假如不慎踏入“陷阱”,中国的出口产品就有被勒令召回的风险。

与技术性壁垒相比,知识产权保护壁垒也是出口企业面临的一大风险。“发达国家不合理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是出口企业面临的一大风险。”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王景川分析认为,一些国家常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名,对国外产品的进口设置障碍。

被誉为“中国首次打破世界上最难的贸易壁垒”的“337事件”,就是中国企业面对知识产权壁垒的首次胜利。2005年7月,美国Unilin Beheer以及荷兰Unilin、爱尔兰地板工业公司联合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依据美国337条款状告总部设在上海的圣象集团等中国18家地板企业地板锁扣专利侵权。要求ITC依据美国关税法第337条款展开调查,并对每家企业出口的地板按每平方米征收1美元专利费。由此涉及中国5000家地板企业,每年出口量达1.75亿美元。一旦裁定侵权成立,中国所有的涉案产品将永远不能进入美国市场。经过一年时间的努力,ITC行政法官于2006年7月3日作出裁决: 由圣象、菲林格尔和升达等3家中国地板企业联合设计的第7号锁扣地板绕道设计产品不侵权。

“在对外贸易中,在他国打赢知识产权官司的毕竟是凤毛麟角!”王景川说,这一壁垒是对于中国出口企业来说风险极高。

近年来,中国纺织品在美国等地屡遭“关照”,因为美国等国针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迅速增长的情况,不断修改原产地规则,“在第二国进行加工的纺织品,只要产品的名称、身份、基本特性或商业用途发生变化,第二国即为新的原产地”。原产地壁垒,这一能适时修改的制约限制了众多中国农产品的出口。

另外,“9·11”事件后美方制定的反恐壁垒着实让中国出口企业头疼,因为一旦通关速度放缓,中国出口企业便面临成本增加以及产品能否进入的风险。而国际上以《男女同工同酬公约》、《儿童权利公约》为代表的社会壁垒则对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竞争优势设定了限制,据悉,相关的国际公约有100多个。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低成本劳动力恰恰是竞争优势所在,这对于中国各出口企业来说,都是必须面对的风险。

2007年10月,商务部发布了2007年秋季《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预测今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将超过2.1万亿美元,增长20%以上,继续保持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地位。“这表明了中国强大的竞争实力,然而也意味着中国出口企业将面临更多更大的风险。”陈均平认为,经济利益使得一些发达国家频频设立贸易壁垒,这一趋势只会愈演愈烈。

规模空前的出口退税新政

2007年11月底,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来到北京,参加第四次中欧工商峰会和第十届中欧领导人峰会。在会上,包括出口退税率在内的话题是欧盟一行最为关注的。在11月23日上海之行中,“对华贸易逆差”便是曼德尔森的口头禅。

从某种意义上说,来自外方的压力也使得中国政府不间断地降低出口退税率,而这对于许多中国出口企业来说,无疑是另一种风险。出口退税本身是为了避免双重征税及保证国际贸易的公平性,是符合WTO框架协议的。在实践中,出口退税往往成为政府推动出口的最重要工具。

今年以来,为降低出口增长速度以及解决出口退税的历史窠臼,国家税务总局数次降低了出口退税率,其中以2007年6月的动作最大。据悉,从2007年7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此次政策调整共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调整有3种结构性倾向: 一、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受到政策抑制;二、技术密集型零部件鼓励进口; 三、日用消费品鼓励进口。财政部负责人表示,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出口退税率结构由原17%、13%、11%、8%和5%五档调整为17%、13%、11%、9%和5%五档。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牵涉范围之广引人瞩目。

据国家税务总局相关人士介绍,此次调整对于钢铁、纺织品、化工水泥行业的影响较大。此次调整涉及的钢铁产品主要为钢管、空心异型材制品、钢轨等钢铁制品,调整方案是一般焊管取消现行13%的出口退税,除石油套管之外的不锈钢管、无缝钢管、钢轨等钢铁制品一律将现行13%的出口退税率下调为5%。

“此次调整主要针对钢管相关品种,目前来说并未影响整个钢铁行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郝如玉教授认为,长远看来,钢铁行业的出口退税率还得下调。

据悉,此次调整对于金属电解行业的影响很大。“税率下调后,我们将面临出口的成本压力,制订战略上便面临一定的风险。”某电解铝上市公司负责人说,“税率下调前后,公司在市场策略上也就有了变化。”

对于化工行业,此次调整涉及资源和能源高消耗的化学品范围较广,出口退税取消的涉及385个品种,主要包括基础石化产品,基础无机化工原材料,金属和非金属化合物以及染料和染料中间体等; 出口退税下调至5%的有239个品种,主要包括基本有机基础产品、各类助剂、塑料、农药、橡胶和黏胶纤维等。

对于化工产品出口而言,税率下调在某种意义上使得出口额度降低。令业界担心的是,化工产品出口份额有可能萎缩。

的确,制定于1985年的出口退税政策对增强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如今,出口退税更成为推动出口增长的重要力量。此次出口退税率下调,对于纺织业来说影响最大。据中国棉纺织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因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产能过剩,加之竞争激烈、反倾销调查、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等因素,许多企业都把出口退税视为赢利的最后途径。

“出口退税率下调,这等于雪上加霜。”无奈之下,一些福建、广东等地纺织品出口企业只有减少产能,以期避开风险。由此造成的结果是: “进一步压缩行业利润,降低出口数额。”而对处于“召回事件”阴影下的众多中国玩具制造企业来说,“退税率平均降低2%”令出口中间利润明显压缩。在广东省玩具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卓明看来,广东传统的玩具出口加工商如果想“转内销”也困难重重,“因为国内玩具市场远没有欧美成熟,销售渠道也不健全,所以不少玩具厂商现在面临不小的风险,进退维艰”。

由于出口退税率的大幅下调,一些中小型出口企业面临着重新洗牌的风险。温州某轻工出口集团总经理刘锡坦言,此次调整将带来一次出口企业大洗牌,对于中国建立健康的出口秩序有好处,而一些小型出口公司的利润源泉是退税,新政打压下,此类公司将倒下一片;另外,对于专门从事某类产品出口的小公司而言,在出口退税率下调面前只有叫苦连天。

人民币升值

据相关数据显示,自2005年7月中国宣布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累计攀升了7%。

人民币的升值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的贸易顺差息息相关,据海关数据显示,中国在2006年从欧盟获得了917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比2005年701亿美元增长了近31%。2008年10月,当月外贸顺差同比增长13.5%,达到270.5亿美元。对此,美国一些政客声称:“中国人为地将人民币汇率限制在较低水平,使本国出口商在全球市场上享有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在此前举行的“七大工业国(G7)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上,欧元区各国财长将人民币汇率列为首要议题,并发布公报称,“各国对中国汇率改革目前的进展感到不满意,中方需要加快改革步伐”。2008年11月28日,中欧之间最高级别的年度磋商机制,第十次中欧峰会在北京开场,其中,“敦促人民币升值成了主要议题”。一向温和的欧盟终于拿人民币开刀。

人民币年底究竟会不会升值

“根据中国要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这个目标,(人民币)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升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分析认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将在今年显现出来。”种种形势表明,人民币再次升值已是大势所趋。

对于进口而言,人民币升值对进口是个好消息,但对于许多出口企业来说,无形之中,生产成本增加了,外贸风险也加大了。

有关专家认为,人民币升值将直接给一些利润低的行业带来较大的冲击,中国出口顺差也将减缓。据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出口增长35.4%,2005年仅为28.4%,2006年出口增长尽管达到了27.2%……“实际情况我认为在2007年要比较充分地显现出来, 2007年上半年(出口增幅)将有较大幅度的下滑,下半年下降的幅度可能会更大。”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周世检分析认为。

2006年,我国出口达9690.8亿美元,其中纺织品服装有117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2.1%。据相关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和服装行业的利润就分别下降3%~6%。此类行业利润本来就很低,加之原材料涨价,出口产品价格必将太高,进而导致出口减少。纺织行业的利润率一般都在3%~5%,人民币兑美元已升值到现在的7%,纺织品出口企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

“原本打算今年在出口上大干一场,没想到人民币升值这么快,最后还是决定通过外贸公司代理出口,减少由此带来的损失。”浙江某钢管企业总经理肖论这样说。他的公司原来就是通过外贸公司代理出口的,去年年底计划今年在自营出口上大干一番,然而人民币汇率的升高太快,以致于原计划被迫终止。选择与外贸公司代理合作,肖论说“能避免一部分风险,将其转嫁出去”。

除了纺织业,受冲击较大的为家电、建材业,此类出口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劣势地位,人民币一升值,原本在进口业务中收效甚微的它们,在出口业务中必定遭受重大损失。另外,能源行业如采掘业、石化业、有色金属业由于产品定价国际化也受到不小的冲击。比如,今年以来的中印铁矿石之争,加上人民币升值,相关行业损失巨大。

“虽然汇率改革已进入第三个年头,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与日俱增,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心理能够马上适应。”福建漳州花卉进出口有限公司李经理认为,“人民币的波动幅度在加大,而这意味着外贸企业的出口风险将提高!”

对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郝如玉教授分析认为,中国的出口企业必须兼做两种准备,方能适当规避风险——尽快调整产品和客户结构,增加自身产品的附加值; 在签订外贸合同时,选择好货币,进口时选择美元等“软币”,出口则选择人民币、欧元这样的硬通货,避免可能发生的汇兑损失。

质疑:核心竞争力何在?

自1994年以来,中国持续保持了13年的高速商业顺差。2007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实现9809亿美元,同比增添23.3%; 顺差1125亿美元,同比增添84.3%。2007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估量将打破2万亿美元,超越德国,位居全球第二。过去3年里,中国的商业顺差更是增添了6倍。

在此前提下,世人惊呼: “中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逐年攀升!”然而,也有人质疑,中国出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事实若何? 低廉的劳动力才是当前大多数中国出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这就是出口企业的软肋,也就是风险所在,当前的外贸风险大多源于此。

毫无疑问,劳动力成本是中国出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有着低廉且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这种资源在几十年内不会消退。

据统计数据显示,1998—200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职工的平均名义工资上涨了123%,而同期劳动生产率则提高了3倍——中国企业的利润并未因工资的增长有多大变化。

近年来,随着贸易摩擦的不断增长,专家们开始研究其后的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中央财经大学陈均平教授通过调研发现,大多数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被低估,未能真实反映其成本总额。

她认为,因为政府关系,一些受政府管制的能源价格长期偏低,许多企业从中得以补贴。“事实上,近年来国际市场能源价格上涨很快,而国内能源价格调整缓慢,造成国内能源价格明显低于国外水平”。比如,在中国,汽油的零售价格尚不足日本、法国、德国及香港地区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一半。而低汽油价格并非是因为中国炼油企业的成本低,而是受益于政府的补贴。又如2006年,中国的水价仅为德国的10%、法国的15%、澳大利亚的20%、美国的30%; 中国企业的工业用地通常以非常便宜的价格从政府手中租得,甚至许多偏远地方政府为吸引投资把土地零租金提供给企业。

这种“低成本优势”决定了企业发展迅速,一旦受到跨国企业的冲击,其竞争力自然大打折扣。

“在发达国家,制造业竞争力已成为一种过去。”陈均平教授认为,“代之的是品牌、资本、技术这些竞争力。”

20世纪50年代,在全球产业链转移过程中,日本、韩国、新加坡即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会,诞生出许多顶尖的国际性制造业品牌。反观当前中国企业,尚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为“制造强国”津津乐道。事实上,中国并非品牌强国。

“品牌和资本一样构成企业性质的归属,是掌握企业命运的根本。”有专家这样认为,“没有品牌的制造业注定是没有竞争力,赢利能力低下的制造业!”

据悉,到今年年底中国的出口额将占全球第二,然而中国鲜有全球知名品牌。例如,中国的材料技术产业落后,许多核心产业的高新材料、设备和技术,均需从外国“输血”进口; 如此一来,2004年中国本土企业贡献率仅为外资企业产值的1/3。

陈均平认为,当前的市场竞争已经过渡到品牌市场占有率的竞争,品牌战略的优劣将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标新立异、出奇制胜的法宝。对于出口企业而言,单一的劳动力成本时代将逐渐远去,“品牌”已成为制约出口企业的一大门槛,假使未能品牌化,对于出口企业而言,风险将随时相伴。

(资料来源: http://www.28.com/cyzs/wl/n-31335.html2008-11-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