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广西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时间:2022-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西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具有初始资本投入不足的特征。广西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少,自我积累严重不足。广西银企信贷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由于企业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尚未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政府各相关部门官僚习气严重,银行难以获得来自借款企业外部的有关该企业的客观公正的信息资料。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的金融体制建

第一节 广西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广西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不仅有外部环境因素,如银行、政府等,也有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

1.中小企业自有资金不足,自我积累有限

广西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具有初始资本投入不足的特征。企业创立时初始资本投入,主要取决于发起人的资本力量和所规划的事业规模。一般而言,中小企业主要适于从事与大企业配套协作生产或服务业等对规模要求不高行业的生产经营。所以,在经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多是由个人独资创办或几个人合伙创办,即使是采取有限责任公司形式,其发起人和投资方也不是很多,因而其初始投入资本不会很大。我国中小企业多为地方国有企业、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等。地方财力的分散性、乡镇财力的有限性、民营经济发展初期原始积累不足,以及整个20世纪80年代及90年代初期所吸引外资的结构特征,都决定了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创办之初资本投入是不足的。

同时,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一个原因是中小企业内源融资的不足。广西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少,自我积累严重不足。而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基本上是靠自身的积累而逐步发展壮大的。据美国独立企业联合会对小企业融资方式的调查,45%的资金来源于业主储蓄,29%来源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13%来源于亲友,4%来源于私人投资者,1%来源于政府。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资金实力、信誉保证、还款能力的局限往往限制了其外源融资,内源融资相对容易一些,且融资成本较低,因而内源融资应是构成中小企业筹集发展资金的主要渠道。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小企业仅仅通过自身资本积累来发展,相反,中小企业应该强化运用财务杠杆,合理地安排外源融资。

2.中小企业资金管理能力差,资信水平低

资金管理能力差和资信水平低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创业、成长阶段,未能形成一套科学的、制度化的管理体制。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上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缺乏严密的资金使用计划,资金周转速度较低;在债权债务等方面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随意性较强;缺乏健全的内部资金制度,不具备大型企业那种内部资金调度的能力;不注重吸收外源投资,而将营运资金盲目地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重视利润而忽视现金流量的管理,消费过高而导致积累不够。这些问题导致了财务管理的乏力,进而加剧了企业融资的困难。同时,许多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有的甚至没有建立账目。个别中小企业假账严重,财务报表上报主管部门一套,报送税务部门一套,报送银行的又是一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资信水平,从而影响其外源融资水平。

3.中小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弱,引入资金困难

广西中小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是竞争的弱者,这主要是因为:①中小企业投入资本规模小且产出规模小,对市场的影响力非常有限,中小企业往往只能是市场变化的被动适应者,而一些大企业往往可以利用自己的经济优势,以低价销售其产品,排挤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从整体上说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大。②中小企业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弱。限于自身实力,中小企业在信息的获取上处于劣势,在市场供求变化、技术发展趋势、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的预期等方面更易陷入信息不对称状态,往往使决策缺乏信息基础。③中小企业势单力薄,缺乏与大企业竞争的物质基础,极易成为不正当竞争的牺牲品。④中小企业资金实力有限,往往经受不起市场风浪的冲击,一旦市场有风吹草动,最先倒闭的往往是中小企业。由于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差距,中小企业市场竞争能力远远比不上大企业。这些因素使得中小企业在商业信用上不如大企业,因而融资困难增加,获得长期资金更是困难,因而无力购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造成劳动生产率低,使竞争能力难以提高。形成了“竞争能力弱→资信水平低→资金筹措难”的恶性循环。

二、银行方面的原因

1.企业和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经济交易中,不同的当事人不能拥有相同的信息,总是一方比另外一方拥有某些优势,掌握更多的信息。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交易前的逆向选择和交易后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理论最早可追溯到阿克劳(Akerlof,1970)的旧车市场模型(Lemmons Model)。在旧车市场上,买者和卖者对车子的真实质量拥有不对称的信息,卖者知道车子真实质量,买者不知道,只知道旧车市场上的平均质量,因此只愿意接受根据车子的平均质量来判断的支付价格,这样一来质量高于平均质量的较强卖者就会退出市场,只有质量低于平均质量的卖主才会进入市场。结果是,市场上出售的旧车的平均质量下降,买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下降,这又导致质量次优的车子的卖主退出市场,如此往复,形成劣质车驱逐优质车的局面。在均衡的情况下,只有低质量的车成交,在极端的情况下,市场可能根本不存在,交易的帕累托改进不能实现。在资本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银行难以对中小企业融资,一般来说,银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发展前景的了解,终归不如企业内部人那样清楚,因此处于信息的劣势。因为银行对企业的情况不能完全了解,因此不能按经营风险的程度而给予不同的贷款条件,对优质企业来说成本就会偏高,因而可能转向其他的融资渠道,对差企业(盈利能力差,偿还能力弱)来说,条件仍显宽松,银行又会提高条件,即出现了逆向选择,优良的企业被排斥在市场之外,严重的话会导致交易的停止。

广西银企信贷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原因在于:(1)由于企业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注册会计师制度尚未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政府各相关部门官僚习气严重,银行难以获得来自借款企业外部的有关该企业的客观公正的信息资料。(2)由于广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步较晚,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在自身体制上远未成熟,特别是中小企业,企业主管经营观念落后,财务制度不健全,很多小企业甚至没有自己的专职会计师,使得银行难以从借款企业内部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3)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未真正商业化,在信贷方面表现为:相关部门虽有机构但未健全,相关制度虽有改进仍未完善,信贷员素质虽有提高仍然偏低,激励约束机制不合理,导致信息收集不全,监管力度不足,奖惩措施不明确,不同部门间推卸责任多,相互协作少,加剧了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4)中小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单笔交易量小,与大企业相比,金融企业向中小企业贷款属于“零售”,信贷人员在工作量繁重的情况下,更难以把握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2.银行的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的金融体制建立在国家垄断的基础上,强调银行应有计划地向企业提供资金。但非国有企业则较难取得贷款,中小企业包括大量的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这些以非国有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贷款困难重重。一些银行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非公有制企业的不良贷款将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而国有企业的不良贷款则不会,国有商业银行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就蒙上了一层政治色彩。当然,这种所有制歧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会逐渐减少。

另一方面,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规模歧视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因素。银行盲目地偏爱大企业,认为企业规模越大其资信水平越好。以规模代替效益,运用针对大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来评价中小企业,事实上是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歧视,形成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不平等竞争。在工商银行的信用评级体系中,“经营规模”一项就占15分,信用等级评定的满分是80分,“规模”一项就占总分的18.75%,这显然是银行对中小企业信用的人为低估。

3.银行的信贷管理办法、服务水平跟不上中小企业的发展

银行的信贷管理办法单一,且主要是针对国有大型企业的,缺少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办法,从而就出现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障碍。另一方面,授信体制的不合理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因素之一。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很大部分中小企业集中在县、乡两级,但银行内部的贷款权力都集中在上面,基层行对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比较了解,但缺乏相应的贷款权力,上级机构拥有较大的权力,但却对企业的情况不了解,这种信息与权力的不对称限制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金融部门的服务水平远远跟不上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服务的品种少,仅能提供一些开立账单、结算、贷款等常规服务,而中小企业迫切需要的服务,如资信评估、理财咨询、汇票承兑、各类代理等特殊服务银行则很少涉足。另外,银行服务的层次低,大多是一些小额、零散的业务,常年性、经常性的业务少。银行服务范围窄,只着眼于国有和集体企业,对其他所有制的中小企业则忽视了。这样的服务状况与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

三、政府方面的原因

1.政府的观念、职能障碍

政府的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受规模经济的深刻影响,政府往往认为资源分配给大企业会有更多的产出、更高的效率,而中小企业则是低效率运行。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同,也有一个过程。英国政府在工业化国家中最晚认识到中小企业的重要性,英国政府认为中小企业效率低,因而可以被大企业所取代,这直接导致了英国中小企业长期处于被淘汰、被驱逐的地位。日本是最早重视中小企业的工业化国家,美国介于日本和英国之间,政府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识到了中小企业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较长时期内实行计划经济,政府没有很好地行使宏观调控的职能,而是过度地行使了微观干预的职能。政府在资源配置上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资金分配给谁,政府说了算。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管理者理所当然地把重点放在了国有大中型企业上面。中小企业则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再加上所有制歧视的因素,政府几乎放弃了中小企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提出了“抓大放小”的战略,但政府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抓大”,“放小”本应是给中小企业以更灵活的机制,但却变成了“放任”,使中小企业这个弱势群体在产业准入、资金融通等许多方面陷入困境。

2.没有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行政管理部门

西方发达国家大都设置了专门对中小企业进行指导、管理的行政机构和公共团体,目的在于适时制订各种政策,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国家干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不直接管理和干涉,完全由企业把握市场的变化。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共团体的职能仅在于通过各种方式指导、支持、促进中小企业自身奋发努力。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尚未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共团体,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没能设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构,这使得对中小企业的管理在规划、沟通、协调等方面遇到障碍。

3.对中小企业的关注程度不够

比照国际经验,许多国家在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问题上都采取各种优惠、扶持政策,如旨在提高内源融资的税收优惠、增加间接融资的信贷担保措施。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政府缺乏对中小企业的认识和实质上的关注,如缺少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不利于内源融资;信贷担保体系不健全,使间接融资渠道不畅。另外,我国在开展直接融资、发展资本市场的问题上也忽视了众多的中小企业。

4.环境方面的原因

(1)经营环境的不利影响。

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不利影响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国内市场在总体上由短缺向供大于求转化。买方市场逐步形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很多中小企业由于产品不对路、成本高、质量差等原因,致使产品卖不出去,企业经营出现亏损,经营风险导致财务风险,资金无法周转,融资的要求强烈,融资困难凸现。其次,国有大中型企业已开始转换经营机制,被旧体制束缚的潜力正在逐步释放,凭借其资金设备和技术等优势,正在挤占中小企业原有的市场份额。最后,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国际化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又将面临大量国际企业的严峻挑战。

(2)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

中小企业融资难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着密切的联系。1978年以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个人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国家财政和企业收入的增长速度。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储蓄增长迅速,但企业却未建立起自我积累机制,企业虽然有发展,但自有资金增加却很少,这使得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由改革之初的18%逐渐达到现在的70%左右。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当前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建立,人们有了钱往往首先想到储蓄。这样就造成了储蓄主体和投资主体的分离,形成了社会扩大再生产甚至简单再生产都必须借助个人和企业之间的银行这个中介机构来完成。居民把收入中除消费外的绝大部分存入银行,银行则把这些资金借给缺乏自有资金的企业,于是企业负债率越来越高,而银行则成为我国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企业融资的主渠道。中小企业高负债经营也就成了普遍现象。而“企业→居民→银行→企业”这种模式的资金循环每完成一次都会引起企业负债率上升,势必会造成银行呆账的增加;企业信用的下降,必然会导致银行的“惜贷”,从而造成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

(3)相关法律不完善。

我国中小企业立法不完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之前,有《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乡镇企业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这些法律虽然对规范中小企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缺乏统一性,这导致各种经济成分的中小企业法律地位和权力的不对等。同时,缺乏对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法律,如在信贷担保方面没有专门的法律,而只能套用《担保法》。此外,有关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和市场行为的法律规范不健全,这导致中小企业的许多行为缺乏法律约束,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中小企业融资是一个系统问题。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以上论述的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银行方面的原因、政府方面的原因、环境方面的原因之外,资本市场不完善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这在前面第二部分已经分析过,在此不再赘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