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支持新农村建设金融大有可为

支持新农村建设金融大有可为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4年9月,江西赣州市率先开展了以“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活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被称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赣州模式”。

支持新农村建设金融大有可为——赣南地区发展新农村建设贷款的几点经验

2004年9月,江西赣州市率先开展了以“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活动,并取得了明显成效,被称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赣州模式”。五年来,作为地处赣州农村的金融主力军——赣州市农信社紧紧围绕这一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长期扎根农村、主要服务农业、紧密联系农民的优势,知责思为,知任图进,以完善信贷服务功能为载体,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优化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质量,积极主动融入新农村建设之中,为该市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起了重要作用。

一、“远景蓝图”规划,齐心协力助推新农村建设

率先在全国开展新农村建设是赣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同时也给农村金融服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赣州市农信社审时度势,根据赣州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及时跟进,主动策应,提出了全市农信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向各县级联社下发了《赣州市农信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全市农信社每年支农贷款比例不能低70%,支农贷款增幅不低于上年增幅的要求,并围绕“五新一好”目标,提出做好“五个对接”的工作思路。一是以发展新产业为切入点,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提高农民收入的对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色”的农业产业化生产布局,制定了《信贷支农产业目录》,将花卉苗木、商品蔬菜、中草药材、食用菌菇、生猪、奶牛、灰鹅、三黄鸡、麻羊、肉牛等农业支持产业列为重点支持的致富新产业。二是以建设新村镇、塑造新风貌为依托,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对接。根据“三清三改”的规划要求,将农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农民建房、修房等居住建设,猪—沼—果等生态农业工程建设作为支持重点,着力为广大农民打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三是以培育新农民为根本,实现提升小额农款与改善信用环境的对接。以推广提升小额农贷工作为载体,以创评信用村、信用组,评选模范守信农户为形式,大力培养农民诚实守信观念,以此提高农民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为农信社加大支农力度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四是以支持新经济组织为保障,实现农民生产与市场销售的对接。大力支持农村产业户组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公司加农户型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将农民的分散式生产转为集约化经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五是以创建好班子为基础,实现党员带头富与带领群众共同富的对接。市县两级农信社均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各选择了一个以村为单位的新农村建设联系点,选拔一批政治思想素质高、农村工作经验丰富、能吃苦耐劳的中层员工,由班子成员带队组成工作队,进驻联系点开展结对帮扶,与农村党员及村组干部同吃、同住、同劳动,并积极开展“三比”活动,捐资捐物扶贫帮困活动。同时,推出农村党员创业贷款,积极支持帮助农村党员发展生产,以此带动广大农村共同致富。

二、“信贷工程”助跑,为新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撑

新农村建设的浪潮有力地冲击了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小农经济观念,激发了农民创业致富的欲望。开拓生产领域,寻求致富门路,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成为大多数农民追求的目标。然而,他们在实践当中碰到的最大困难是启动资金不足。针对这种情况,赣州市农信社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实施“信贷工程”活动,大力向农村的生产和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五年来累计投放农业贷款251.70亿元,农业贷款余额达到146.84亿元,占各项贷款的77.23%,占全市银行业农业贷款的98.04%,其中累计发放果业贷款37.46亿元,果业贷款余额达到18.87亿元,累计发放林业贷款23.77亿元,林业贷款达到余额18.69亿元,累计发放生猪贷款8.79亿元,生猪贷款余额达到3.56亿元。一是大力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重点支持以脐橙为主的果业生产,以花卉苗木、商品蔬菜、中草药材、食用菌菇为主的特色种植业生产,以生猪、奶牛、灰鹅、三黄鸡、麻羊、肉牛为主的草食畜禽产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全市“一村一品、一乡一色”的农业产业化生产,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二是大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将农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农民建房、修房等居住建设,猪—沼—果等生态农业工程建设作为打造农村新环境的重点,有力地改善了农村的居住环境。三是大力支持农村经济新组织,提高农民市场化生产水平。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离不开市场这个主体。面对农民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抗风险能力弱的情况,赣州市农信社先后发放贷款5.65亿元,大力支持了26个以依托市场、连接农商、惠及农民为特征的农村新型经济组织,提高了农民在生产经营中的抗风险能力。四是推出农村党员创业贷款,提升党员的带动效应。与市委组织部合作,在赣县等4县试点开办农村党员创业贷款,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品行修养、诚实守信上的示范作用,引导周边农户讲信用。共向2172名农村党员发放了《农村党员创业贷款优惠证》,发放贷款5826万元。五是大力支持涉农企业发展壮大。新农村建设把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也带动了为农户服务的农资供应、技术服务、加工销售等涉农企业的发展,为此,赣州市农信社积极创新信贷方式,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信贷服务模式,大力支持一大批农业带动性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累计向32户涉农企业发放贷款36.3亿元,农业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9.95亿元,其中累计支持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5户,贷款2.22元,有效推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示范品牌”领航,找准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的推进,广大农民在生产和消费领域对资金的需求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化,给农村金融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了满足农民这一金融需求,赣州市农信社以创新信贷产品为载体,按照“完善一批、提升一批、创新一批”的方式,加快了金融产品的升级完善步伐,在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传统品牌进行完善提升的同时,先后推出了农民住房贷款,林权、果园抵押贷款,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农村党员创业贷款等信贷新品种。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推开后,农民购建新房、改善居住条件的热情日益高涨,心情更为迫切,但是一些农民又还不富裕,存在着“生产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矛盾,赣州市农信社在通过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开办农民住房贷款作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品牌”业务来抓,并以此为切入点,带动各项信贷业务合力支持新农村建设。一是制定标准化的操作规程。根据省委农工部和省联社共同下发的《关于在赣州试办农民住房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赣州市农信社制定了《开办农民住房贷款业务实施意见》、《农民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和《农民住房贷款操作流程图》,为指导信贷人员稳健、快速、高效办理农民住房贷款业务提供了标准化的参考依据。二是出台灵活化的优惠政策。在贷款对象上,对“空心房”拆旧建新、移民落户安置、因灾重建的住房贷款,采取“优先受理、优先发放”。在担保方式上,实行区别放贷和风险防控相结合的原则,对贷款额度较小、符合小额农贷条件的农户,采取以小额农贷的方式给予满足;对需求额度较大、小额农贷方式不能满足但又无法提供资产担保的农户,采取联保或信用共同体的方式解决;对有果园、山林等资产的农户,采取抵押等方式发放,将资产优势转为资本优势。在贷款利率上,一般执行贷款基准利率,如上浮,幅度优惠30%或不超过20%。在还款方式上,实行灵活变通的方法,对外出务工农户采取按年分期还款,方便农户春节返乡时归还贷款;对季节性较强的产业种养户,按照产业生产周期按季度分期还款;对进城镇购买商品房的农民,采取逐月按揭还款等方式还款。三是打造简便化的办贷模式。在确保贷款操作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按照内优化外简化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环节,简化放贷手续,优化操作规程,缩短农民办贷时间,一般在3~5日之内,以此提高办贷效率。四是构建了协作化的联动机制。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为此,在推广农民住房贷款中,赣州农信社紧紧依靠地方党政及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形成了有效的工作合力。县级联社定期向农工部报送农民住房贷款推广计划;农工部针对农信社的推广计划,帮助农民设计房型,减免农民建房的有关手续费、规划建设费,部分县还对农民住房贷款给予贴息,鼓励农民建房;村理事会在农民住房贷款推广前,协助农信社开展调查摸底和资信评定工作,积极为信用社提供优质客户,并在贷后及时提供农户的经营信息,帮助催收贷款本息,形成了政府、农信社、村理事会四方联动,共推农民住房贷款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自开办农民住房贷款业务以来,全市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农民住房贷款13.65亿元,农民住房贷款余额达到8.64亿元,支持了41330户农户改善居住环境。

四、“贷出效益”初现,形成了政银农的多赢局面

赣州市农信社在五年来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中,顺应了农村发展的形势,体现了农民的根本利益,践行了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达到了政府、农民、信用社三方满意的效果。

(一)农民群众满意——脱贫致富有靠山,村容村貌换新颜

以前,一些农民由于缺少资金,只能从事一些投入少,收益低的传统农业产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履缓慢,农民收入提高不快,村容村貌也无人管理,造成一些地方脏、乱、差的现象较多。开展新农村建设后,赣州市农信社主动策应新农村建设提出的“五新一好”,加大信贷资金投入,犹如一场“及时雨”,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农民从事多种经营缺乏资金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走出了既要生产性投入,又要消费性支出的资金困境。如今,放眼赣南农村,漫山遍野硕果压枝,白莲飘香花卉绽放,猪肥牛壮鸡欢鱼跃,一项项农村致富新产业已形成规模,一排排整洁舒适的农村新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面在村庄延伸,农民祖祖辈辈“走平坦路、住整洁房、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的梦想得以实现。

(二)地方党政满意——经济发展有保障,干群关系更融洽

如何解决“三农”资金投入,一直是地方党政始终关注的重大问题,特别是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农村机构网点的收缩,农业资金供求矛盾更加突出。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赣州农信社急农民所急,分政府之忧,加大了对农民生产经营和农村基础建设的信贷投入,与地方党政在指导思想上同心,在工作重点上同向,在工作措施上同抓,让地方党政体会到信用社是他们开展农村工作、发展农村经济不可缺少的金融助手。同时,农信社信贷员入村组、进农家、访农民,主动上门服务,解决具体问题,不在农家吃一顿饭、抽一支烟,让农民享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与以前求人办事、托人借贷的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信贷员所做的工作虽然是信用社的业务,在他们身上体现的却是党和政府的形象,不仅信用社的社会影响力得到扩大,而且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三)信用社满意——业务发展添活力,企业形象大提高

赣州农信社在积极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中,支农理念的回归,支农措施的深化,支农投入的增加,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大大拓宽了信用社业务经营空间,使信用社业务规模快速扩张,经营效益明显增长,服务水平得到提高,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截至2010年8月末,赣州市农信社各项存贷款余额达287亿元和190亿元,分别比2004年初增加207亿元和136亿元,增幅达258%和251%。

五、再续支农新篇,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任重道远

五年来,赣州市农信社在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三农”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对农村金融服务的要求也将呈现多元化,作为赣南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信社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今后,赣州市农信社要紧紧围绕“五新一好”这一主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继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切实发挥好金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助推器”作用。

(一)加大支农资金投入,继续保持信贷资金向“三农”倾斜

始终坚持“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紧跟当地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建设要求,加大“三农”信贷投入,确保用于“三农”的贷款增幅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幅,新增农贷占比不低于70%,并进一步加大对甜橙、生猪、油茶、烟叶、甜叶菊、造纸工业原料林等优势主导产业的支持,努力助推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

(二)加大产品提升创新,提高金融支撑力服务水平

在完善提升小额农贷的基础上,一是继续做大做强林权抵押贷款、果园抵押贷款;二是积极推进青年创业信用证(卡)、家电下乡消费贷款,认真抓好“百福惠民卡”试点和推广工作,让农户享受更加便捷的信贷服务;三是做好“安家乐”农民住房贷款推广工作,在深入农村调查了解村庄集镇规划情况、土地利用情况和农民建房资金需求情况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安家乐”农民住房贷款实施细则,把“安家乐”农民住房贷款切实做成为民解困的好事、为民谋利的实事;四是开办仓单抵押贷款、试办农产品订单抵押贷款等新的贷款品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丰富、更贴近实际的金融产品;五是加快自助银行建设的步伐,加快农村金融服务代办点的设立,消除农村金融服务盲区。

(三)加大扶持力度,继续做好新农村建设结对帮扶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意见》要求,积极主动参与挂点村帮建工作,大力筹措帮扶资金,重点是发挥金融资源优势,帮助驻点村搞好“三清三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引导、支持农户发展新产业,扩大生产规模,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为农村稳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出新贡献。

(四)密切沟通联系,努力形成新农村建设工作合力

依靠地方党政及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是赣州市农信社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取得成效的重要经验。今后,要继续加强与地方党政及有关部门的汇报联系,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政府的资源优势,及时了解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思路、整体规划、扶持政策和工作部署,使信用社的支农措施更加符合地方党政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