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础设施投资是否政府投资

基础设施投资是否政府投资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重农学派代表魁奈把基础设施与固定资产等同对待,视为生产资本。这一时期对基础设施投融资的研究逐步细化、走向微观并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分析,取得丰硕的成果。西方学者对基础设施融资的研究,认为政府应在基础设施融资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把市场、私营企业、商业化原则引入基础设施的研究,对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利用财政、政策性金融和市场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3.1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

对基础设施投融资问题的研究在西方从很早就开始了,并且一直是西方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综观其发展历史,国外关于基础设施融资问题的研究,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以前关于基础设施投资的思想。重农学派代表魁奈把基础设施与固定资产等同对待,视为生产资本。亚当·斯密认为国家应有三项职能,其第三项职能就是“建设并维持某些公共事业及其他公共工程”[3]。20世纪30年代初,在经济危机背景下诞生了凯恩斯的需求理论,他认为:整个社会的生产和就业取决于消费倾向和投资需求,在消费倾向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就业量取决于投资量。为了避免政府投资生产事业给私人资本带来的挤出效应,政府应投资公共设施与公共工程,在私人投资不足时,政府要加大对实现社会福利的基础设施投资,而不必要求这种投资的预期收益率至少等于现行利率[4]

早期经济学家关于基础设施融资的思考可以归纳为:基础设施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成本、手段,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投资建设和维持基础设施是政府职能。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对缓和失业、扩大社会总需求具有一定的作用。

第二阶段: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发展经济学家对基础设施投融资的阐释。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经济学家从基础设施的作用以及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角度分析基础设施投融资。罗森斯坦·罗丹认为,在消费品工业建立以前,必须大规模地筹集不可分割的社会分摊成本,建立起基础设施部门。纳克斯在其“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中指出,摆脱贫困恶性循环的途径是全面、大规模的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包括基础设施部门)进行投资,实现平衡增长战略。罗斯托非常重视基础设施投资,在《经济成长阶段》一书中,对基础设施的重要意义做了特别的强调,把基础设施作为经济起飞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他认为基础设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强调随着投资率的不断提高,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应不断增加[6]

这一时期的发展经济学家强调了基础设施及其外在经济性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强调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国家干预经济与经济计划的重要性。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研究。这一时期对基础设施投融资的研究逐步细化、走向微观并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分析,取得丰硕的成果。在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方面,众多经济学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伊斯特里和雷波罗通过分析28个发达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发现交通和通信投资对增长的作用显著,基础设施通过增加私人投资的社会报酬率促进经济增长,而不是通过私人投资本身来加快增长速度。罗姆(1986)和卢卡斯(1988)的研究表明,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异与公共基础设施地区差异相关。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根据资源最佳配置条件,生产要素往往会更多地流向基础设施较好的区域。福克斯和默里通过研究指出,基础设施在吸引私人投资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已被商业投资的地区选择所证明[7]。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理论界开始重新强调政府的作用。同时为解决基础设施浪费严重、政府投资效率低下的问题,也应充分引入商业化、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西方学者对基础设施融资的研究,认为政府应在基础设施融资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把市场、私营企业、商业化原则引入基础设施的研究,对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利用财政、政策性金融和市场等多渠道筹集资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