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税收“精细化”征管理念的嵌入思路与策略

税收“精细化”征管理念的嵌入思路与策略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此,要树立“精细化”征管中的新观念。这是推进税收“精细化”征管理念的基础性工作。税收“精细化”征管属于系统管理,是全方位的税收征管,而ISO9000管理属于分支,是其他管理的基础。因此,推行税收“精细化”征管必须要求做好各项征管基础工作。职能部门在“精细化”征管理念推进中的重点是要突出服务职能。建立月度工作报告制度是税收“精细化”征管落实的重要保证措施,其重点在于促进征管人员工作质量的提高。

税收“精细化”征管理念的嵌入思路与策略

税收“精细化”征管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导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建立以征管质量为核心的税收征管体系,建立以分配为核心的动力机制体系,建立以创新为核心的税收文化体系,并通过这“三个体系”的建立,实现税收征管效益目标的最大化。那么,如何才能将税收“精细化”征管理念嵌入现有的税收征管体系呢?笔者以为,嵌入思路与策略如下:

一、要全面宣传税收“精细化”征管的理念,让每一个领导与税务人员深刻理解税收“精细化”征管理念的精神实质,认识推进税收“精细化”征管的价值和意义,能从心底里接受税收“精细化”征管的理念

税收“精细化”征管理念就是要通过导入“精细化”征管理念,引导大家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根本利益关系的观念(这是我们看待征管问题的根本),确立正确认识征管问题的立场和角度,树立“精细化”征管的参照物——税源管理质量。即“精细化”征管中的标准是征管质量,不是百分比,不是做给哪一级领导看的。这是因为,对“精细化”征管的看法会因为参照物的不同,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我们仅仅看自己的过去,结果只能封锁自己,永远落后。为此,要树立“精细化”征管中的新观念。比如,“精细化”征管中的许多观点与我们以往征管是不同的,对此应该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对待漏征、漏管户的态度也是不同的。传统征管认为:漏征、漏管户是必然的。所以,在漏征、漏管户管理上,往往强调“漏征、漏管是必要的恶物”,而“精细化”征管则强调“漏征、漏管是万恶之源”,它将征管中的一切漏征、漏管都视为“浪费”,认为漏征、漏管掩盖了征管系统中的缺陷与问题。而且,“精细化”征管中的质量观与传统征管不同,传统征管认为一定量的漏征、漏管是征管中的必然结果,而“精细化”征管认为可以通过提高每一个征管环节的预防措施,来“消除一切漏征、漏管所带来的浪费”,追求“零不良”。同时,“精细化”征管与以往征管观念对人的态度不同。传统征管强调管理中的严格层次关系,对税务人员的要求在于严格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人被看做是附属于岗位的“设备”,而“精细化”征管则强调个人对征管过程的干预,尽力发挥每个领导和税务人员的能动性

二、要按照税收“精细化”征管理念的精神,组织人员对本单位征管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诊断和分析,发现问题,找准问题,寻找重点与推进税收“精细化”征管理念的突破口

要从税源管理、税收征管、税务稽查和法律救济四个方面,从观念上、税务人员思想情绪上、征管基础上、对税源变化的反应上,以及征管质量方面,比如机制、手段、系统等各个方面发现征管的问题和漏洞。这是推进税收“精细化”征管理念的基础性工作。因为系统性毛病必须用系统方法治疗,“精细化”征管是老老实实“做人”的管理,不能照搬,必须脚踏实地地与本辖区的现实结合,进行科学征管和“人本”征管。

三、税收“精细化”征管一定要正确处理好与ISO9000管理以及其他管理的关系

税收“精细化”征管属于系统管理,是全方位的税收征管,而ISO9000管理属于分支,是其他管理的基础。但是,税收“精细化”征管的实施离不开ISO9000管理的支持。因为,税收“精细化”征管与ISO9000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同时,ISO9000管理是工具,而“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是指导其他管理工作实施的指导理念。另外,税收“精细化”征管与以往税收征管的关系是:税收“精细化”征管是一种系统地将以往税收征管方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追求税收征管质量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理念和征管思想。然而,必须明确的是,税收“精细化”征管不能完全代替以往税收征管(特别是已经被实践证明十分有效的管理方法),只可以提升税收征管的整体质量。因此,推行税收“精细化”征管必须要求做好各项征管基础工作。

四、对“精细化”征管理念推进过程中可能的阻力要有充分的估计

由于“精细化”征管理念是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和管理方法,因此,在其推进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如果对这些阻力没有清醒的认识,轻者会产生畏难情绪,重者则会影响“精细化”征管理念的推进。这些阻力可能是对“精细化”征管的认识和观念不到位,也可能是担心“精细化”征管暴露以往本单位中的问题和矛盾,也可能是担心暴露大量的关系户,也可能是担心以往吃大锅饭者,现在无法容身、滥竽充数而“闹事”,等等。这些阻力都可能影响“精细化”征管理念的推进。特别是要做好思想引导工作,防止不良观念的危害。比如,可能有一些领导或税务人员认为,“精细化”征管就是整人的。当然,“精细化”征管理念推进过程中的主要阻力可能在于具体的领导者。根据“8020”法则,80%的阻力可能来自少数20%的人群,而且领导者的可能阻力大于一般干部的阻力,中高层的阻力可能大于基层的阻力,内心的阻力可能大于表面的阻力,局机关的阻力可能大于基层的阻力,等等,这些阻力更不可忽视。

五、要形成“精细化”征管理念推进的合力,齐抓共管

“精细化”征管理念的推进绝不单纯是哪个部门的事,征管部门虽然是“精细化”征管推进的重点单位,但“精细化”征管是整个税务机关的事。因此,各个部门都应该抓“精细化”征管工作。职能部门在“精细化”征管理念推进中的重点是要突出服务职能。而且由于“精细化”征管在各个部门的推进是分步实施的,它着重解决的是税务机关征管工作长期的事、大事,因此,各部门必须各司其职、统一计划,按各自职责落实到位,系统推进。在“精细化”征管理念推进中,征管部门要帮助基层一线,主动为基层一线服务,促进“精细化”征管的规范化,提高征管部门的“精细化”征管能力,对于基层一线各项“精细化”征管指标的完成起保证作用,并帮助基层一线完成征管目标成本指标。同时要帮助下一级征管单位建立“精细化”征管质量控制中心和成本分析中心,完善“精细化”征管过程的程序化,提高“精细化”征管者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防止部分干部和领导“出工不出力”的现象,提高征管整体工作质量。一句话,税收“精细化”征管是全体领导和税务人员的事情,税收“精细化”征管涉及征管的各个方面,它要求征管人员必须深入,不能浮在水面,各级征管人员不能做旁观者。全体征管人员必须协同作战,多当实干家,少当评论家。

六、要建立税收“精细化”征管的月度工作报告制度

建立月度工作报告制度是税收“精细化”征管落实的重要保证措施,其重点在于促进征管人员工作质量的提高。基本做法是建立对征管人员公开、公正考核的机制,这样可以保证考核的严肃性。同时也要建立征管部门工作月度报告制度,及时撰写征管质量分析报告、材料消耗分析报告、成本、税收任务完成情况分析报告、征管效率分析报告,以及其他报告,比如税务文化建设,等等。

七、税收“精细化”征管要注重税务文化建设

与税收“精细化”征管理念相一致的税务文化是一种核心文化、制度文化。合适的税务文化会对“精细化”征管发挥拉动力作用,落后的税务文化则对“精细化”征管起到一种制约力。可以说,税务文化是税收“精细化”征管的重要保证。实际上,税收“精细化”征管的成功与否,与税务文化的引导至关重要。当然,推行税收“精细化”征管的税务文化必须是先进的文化。先进税务文化的核心就是创新。税收“精细化”征管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创新能给税收征管带来生机,使得“精细化”征管健康发展。“精细化”征管理念其实就是追求征管不断创新的结果,为税收引入新的征管模式和理念,促使税收征管从粗放型向“精细化”发展,促使征管水平和效率不断提高,最大限度地发挥征管单位的优势。

八、税收“精细化”征管理念推进的关键在领导

首先,各级领导是税收“精细化”征管理念推进的“火车头”,是税收“精细化”征管的“加速器”。因此,各级领导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思路清晰,部署得当有力,而且一定要注重自身素质,特别是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因为,在税收“精细化”征管所处的初级阶段,税收“精细化”征管方案中肯定存在许多漏洞可以被利用,这就决定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素质。比如,应当如何去看待漏洞?是去完善,还是去利用这些漏洞维护小集体利益,这就能反映出一级管理者的品质。其次,各级领导一定要摆正位置,克服畏难情绪,全力做好税收“精细化”征管的推进工作。摆正位置就是要清楚应该对谁负责。在税收“精细化”征管理念推进的前期,由于理念不到位,肯定会产生比较大的思想冲击,因此,作为领导一定要善于把握规律,摆正位置,大胆工作,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千万不能把税收“精细化”征管理念的推进变成为制造新的大锅饭的机会。为此,考核必须严肃认真,否则,就失去了“精细化”征管的真实意义,不要找借口来延缓“精细化”征管的推进工作,或者利用假的数据欺骗上级。

九、税收“精细化”征管还要注重征管方法的研究,征管组织的研究(组别、人员、组织等),征管技术进步应用的研究(向进步要效益),征管技术革新的应用研究(向进步要效益),以及征管成本费用的研究

总之,税收“精细化”征管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和一种先进文化,其推进的过程一定会最大限度地减少征管所占用的资源,降低征管成本,最大化地提升税收征管的整体质量与效率,发挥税收的基本职能,从而实现税收增进全社会和每个纳税人利益总量的终极目的。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税收“精细化”征管仅具有工具价值,它不是体制问题。所以,要取得税收“精细化”征管的成功,必须坚持“持久战”,有打“攻坚战”的思想准备。

2005.08.2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