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的缺陷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的缺陷

时间:2022-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整体上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设计是成功的,尤其是2005年9月23日人民银行对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和外汇指定银行挂牌汇价管理的改革以及2006年1月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的引入,使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然而,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仍然存在一些缺陷,这些缺陷主要表现在外汇市场发育、中央银行的被动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和汇率维持成本等方面。

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的缺陷

从整体上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设计是成功的,尤其是2005年9月23日人民银行对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和外汇指定银行挂牌汇价管理的改革以及2006年1月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的引入,使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然而,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仍然存在一些缺陷,这些缺陷主要表现在外汇市场发育、中央银行的被动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和汇率维持成本等方面。具体而言,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存在的缺陷主要有:

(一)外汇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不足,外汇交易过于集中

目前我国外汇市场主要由外汇指定银行与企业间的结售汇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构成,而银行间外汇市场是人民币汇率形成的核心,通常我们所说的外汇市场即是指银行间外汇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会员制,参与者会员资格的获得要经过人民银行或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审批,具有严格的市场准入标准。截至2005年6月,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会员中外汇指定银行占近95%,而真正需要进行外汇交易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其他形式的参与者,由于我国的审批和进入规则限制,大多数没有成为会员而无法参与直接交易,从而导致我国外汇交易集中于几大外汇指定银行的情况。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五大商业银行[7]的交易量占到全国外汇交易量的95%以上。可见,尽管全国外汇市场实行联网交易、公开竞价,但由于参与者不足,可能无法形成有效合理的汇率价格。

(二)外汇市场参与者的外汇供求受外汇管制影响,现行汇率只是局部均衡价格

首先,进出口企业实行强制性结售汇制,这使企业不能根据自身业务的需要和对外汇市场上汇率未来走势的预测在合适的时候自主地持有或出售外汇,也导致了作为外汇市场重要参与者的企业,其真实外汇供求需要受到扭曲。

其次,外汇指定银行对企业实行结售汇之后,其结售汇周转外汇头寸人民银行实行限额比例管理,这使外汇指定银行也不能意愿地决定是否持有或出售外汇以及持有或出售外汇的数量以及时机,极大地影响了外汇指定银行资产安全性与盈利性目标的实现,因此作为外汇市场主体的外汇指定银行,其真实外汇供求需要同样受到抑制。由于企业与外汇指定银行的真实外汇供求需要都受到现行外汇管制措施的影响,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求关系就不能体现真实的市场供求状况,在此基础上决定的汇率水平就不是一种真正的均衡价格,而只是外汇管制下的一种局部均衡价格。

(三)外汇市场交易规模较小,交易品种单一

在外汇市场交易规模上,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统计数据,2004年我国内地外汇市场净成交量折合美元为2 090.41亿美元,而香港2004年日均净成交量就达到1 022亿美元。根据2004年国际清算银行(IBS)发布的报告,国际外汇市场上日交易量已跃升至1.9万亿美元,其中交易量最大的伦敦金融市场上每天可进行的外汇交易量超过7 000亿美元,东亚每天大约是4 000多亿美元,泰国和印度每天的外汇交易量也达到30~50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的外汇交易规模每天还不到12亿美元。在交易币种上,目前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仅开设了美元、港币、日元欧元对人民币的交易,而这四种外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中美元交易占外汇成交量的98%以上,非美元交易不到2%。在交易方式上,2005年7月汇改之后人民银行增加了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银行间即期对远期、远期对远期的人民币对外币的掉期交易,而在国际外汇市场上交易非常活跃的包括外汇期货、外汇期权、利率互换和远期利率合约在内的金融衍生产品尚未推出。外汇市场交易的规模较小且交易品种单一直接导致了企业、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外汇避险需求无法满足,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加大,影响了外汇市场上均衡价格的形成。

(四)人民银行被动参与外汇市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影响

1994年银行间外汇市场建立之后,人民银行通过参与外汇市场,在外汇市场上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吞吐外汇,调节外汇供求,达到干预市场保持汇率稳定的目的。而人民银行为防止外汇指定银行投机性囤积或抛售外汇,对外汇指定银行的结售汇头寸实行限额比例管理。这一管理规定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人民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主动性。特别是在我国国际收支出现持续顺差时,各外汇指定银行的结售汇头寸势必超过其上限比例,外汇指定银行不得不在外汇市场上大量抛售外汇,为了使外汇市场出清,人民银行不得不被动介入外汇市场进行干预购进外汇,从而使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受到影响。现行的银行结售汇制度以及外汇指定银行结售汇头寸限额管理规定,导致了外汇市场上真实的外汇供求关系被扭曲,人民币汇率无法反映外汇市场真实的供求关系。同时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人民银行无法获取准确报价所需的所有信息,因此,无论人民银行采取什么样的汇率确定理论,采取什么样的汇率确定方法,都难以计算出一个使市场出清的均衡汇率。

(五)现行汇率形成机制导致较高的汇率维持成本,增加了外汇管制的成本和难度

我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际上是建立在外汇管制基础上的,即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资本项下大部分交易仍然实行外汇管制。为了区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交易,防止无交易背景的逃骗汇及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我国经常项目外汇管理仍然实行真实性审核(包括指导性限额管理),以及进出口收付汇核销制度;资本项目下的购汇和对外支付,除外汇指定银行部分项目外,均需经过外汇管理部门的核准,持核准件方可在银行办理售付汇。这种外汇管制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为我国经济、金融健康稳定的发展起到了有利作用。然而要实行管制,必须付出成本。在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国际资本流动加剧的今天,我国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稳中有升态势,只要国内外利率水平出现差异,就会导致国际套利活动出现。虽然我国资本项下实行管制,但只要无风险套利收益超过成本,就会促使套利资金采取种种非法途径跨国流动,从而加大了我国外汇管理机构的管制成本与难度。

(六)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导致成本与风险的上升

在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企业强制性结售汇制度以及外汇银行结售汇头寸规定的实行,个人、企业以及外汇银行都不能意愿地持有外汇,我国国际收支的大量顺差导致外汇储备不断增长,截至2007年3月,我国外汇储备已达12 020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为人民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保证国民信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它同时也可能对一国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一方面,大量外汇储备产生了巨大的机会成本,外汇储备实质上是一种高安全性、高流动性、低盈利性的资产,因此外汇储备规模越大,机会成本就越高。我国外汇储备主要表现为外国政府的短期债券[8]、存放境外金融机构的同业外币存款,其收益率远远低于动用储备进口物质所带来的国民经济增长率以及投资收益率,因此增长过快的外汇储备,实质上意味着我国资源的大量闲置、浪费和社会福利的净损失。另一方面,大量外汇储备加大了外汇风险,外汇储备大量集中于人民银行,从而使人民银行独自承受了较大的外汇风险,一旦美元等外汇贬值,将使我国外汇储备价值大量缩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