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改善了中国的金融生态`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改善了中国的金融生态`

时间:2022-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钉住美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更富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这一改革促进了中国金融生态的完善。可见,参考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形成机制改善了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助于引来资金,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形成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快速发展的态势。

5.3.2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改善了中国的金融生态`

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钉住美元,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更富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这一改革促进了中国金融生态的完善。

“金融生态”(李扬,2005)是一个比喻,它指的是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也就是金融运行的一些基础条件。金融主体及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共同形成一个动态平衡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基础性制度安排对金融主体的各个层面起到根本性的作用。如果金融市场缺乏良好、公平的基础性制度,产权就无法得到保护,各个经济主体也就不可能通过合约选择的方式来规避这种风险。制度给定了金融主体行为的约束条件和选择边界,并由此而决定了金融主体之间的关系和行为方式。同时,金融主体也可以通过改变制度来改善整个金融生态的质量。制度不仅是决定金融生态质量的根本因素,而且也是影响经济增长的本质的原因。

5.3.2.1 鼓励金融主体改善金融生态质量

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首次提出“生态经济学”的概念,指出在生态环境问题中,外部性是其经济特征。在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从全社会的角度看,则有

边际社会收益(MSB)=∑边际私人收益(MPB)+边际外部收益(MEB)

边际社会成本(MSC)=∑边际私人成本(MPC)+边际外部成本(MEC)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条件是

MSB=MSC

如果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造成外部成本而无外在收益,即最后生产的物品只是给社会带来了净成本,那么外部性就加大了社会的成本,导致社会资源的低效率配置。以利润最大化为根本动力的市场机制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采取某些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法,将外部于社会的潜在成本内部化,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外汇市场上,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体现了外汇资源价格的真实性和代表性,由金融主体企业和商业银行来承担汇率波动所造成的损益,将以前外部化的社会成本内部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了企业和银行的风险意识,提高了外汇的利用效率,这样可以有效地配置外汇资源,激励经济主体改善金融生态的质量。

5.3.2.2 改善金融生态的贸易和投资环境

国际间资金流动多取决于当地的信用环境和金融吸引力,也就是金融生态环境。如果一个地区具有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那么它就可以吸引到更多的投资。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表5-4和表5-5的数据说明了中国在外贸和利用外资方面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仅限于同美国的经济往来,同亚洲国家、欧盟及其他洲的国家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经济来往不断增加。如果坚持单一钉住美元汇率制,它只是稳定了我国同美国的双边名义汇率,然而由于美元、日元欧元之间是独立活动的,这种单一钉住美元使得人民币名义贸易加权汇率(名义有效汇率)经常发生波动,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的稳定发展。因此,为了稳定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创造良好的贸易和投资环境,人民币汇率必须根据市场供求,参考一揽子货币。

表5-4 2003年我国同主要经济体的进出口贸易占进出口总额的百分比

img50

同时,人民币升值会使等量的人民币折算外币的价值上升,现有的外商投资企业获得的本币利润增加,并且在人民币升值的同时,人民银行上调了境内美元和港币存款(小额)利率,这样会增强外商在我国直接投资的信心,进而会增加他们的投资规模。

可见,参考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形成机制改善了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助于引来资金,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形成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快速发展的态势。

5.3.2.3 汇率调控促进经济均衡发展

调整人民币汇率短期内可能会影响就业和经济增长,但人民币低估带来的外部经济不平衡必然会反映出我国的内部经济不平衡,具体表现在:货币政策失去效力,投资过热,热钱流入导致局部地区房地产出现泡沫,在货币政策失效的情况下不得不动用行政手段调控宏观经济,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停滞。这些问题给中长期发展留下隐患。

人民币汇率向更加灵活和市场化的方向改革,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的操作具有积极意义。首先,我国的货币政策在资本流动更加自由和频繁的背景下,更具有自主性;其次,随着综合国力增强和对外开放度的提高,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对我国经济均衡发展及对其他国家经济均衡发展都会产生广泛影响,在宏观调控的工具中增加汇率工具,可以更有效地对我国的国际收支的不平衡进行调节,使内外均衡实现的同时更有保障。因此,汇率改革有助于完善我国的金融生态,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

img51

5.3.3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再到人民币完全自由浮动不是最终目的,是一个阶段性目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和货币话语权,避免货币错配和期限错配的风险。货币错配是发展中国家进行汇率改革的最大障碍,创造有利于管理货币错配风险的制度体系应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

一是应保持规模较大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抵御国际投机资本冲击的重要保证。

二是应加强对货币错配的审慎性监管。密切监控各层次经济主体(企业、部门、银行、国家)的货币错配状况,是控制货币错配风险的重要措施。在各个层次经济主体中,加强对银行货币错配的监管是关键。

三是应加强针对货币错配的资本项目管制。资本项目管制有助于当局了解并控制货币错配风险。

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应密切关注市场反应,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的调控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可通过实行汇率目标区双层监控机制,即对汇率波动设上下限,防止汇率过度波动。

银行和外汇管理部门要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加强外汇管理,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加快发展外汇市场和各种外汇衍生品,尽快开办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避险工具。继续完善汇率改革的各项配套措施,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银行结售汇头寸管理。

【注释】

[1]夏斌,陈道富.国际货币体系失衡下的中国汇率政策[J].经济研究,2006(2):4-15.

[2]邹新.汇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银行家,2007(1):76-79.

[3]贺力平.美元汇率与美国国际收支平衡:变动的关系及初步解释[J].金融研究,2006(7):1-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