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时间:2022-07-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人民币的汇率决定机制方面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汇率是依据物价水平而决定的,这是一种比较市场化的汇率安排。人民币汇制改革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扩大汇率浮动区间。随着境内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进展,境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与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形成了良性互动。

人民币汇率决定机制方面来看,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汇率是依据物价水平而决定的,这是一种比较市场化的汇率安排。此后的单一固定汇率制,人民币汇率的决定主要以美元为中心,实行稳定政策,逐渐同物价脱离。“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确定人民币汇率采用钉住加权的“一篮子”货币的办法,以在我国对外贸易计价货币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外币的加权平均汇率来计算人民币汇率,目标仍是维持人民币的基本稳定。但是因为美元在我国对外贸易计价货币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而美元持续跃值,导致人民币汇率随之频繁波动,并呈升值趋势。改革开放以后,汇率实行双轨制,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两者的差异越来越大。1994年汇率并轨,建立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人民币汇率单一钉住美元,汇率的决定以市场供求为基础。2005年进一步改革,汇率转变为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但仍然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人民币汇制改革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扩大汇率浮动区间。从1994年3‰的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到2007年5月扩大至5‰,再到2012年4月扩大至1%,2014年3月14日,又扩大到2%。这意味着长期以来中央银行被动式干预汇率调整方式的一个重大改变,弹性的扩大有利于更好地发现市场供求关系,市场的作用被进一步突出,在汇率决定中起决定性作用。波动幅度扩大,拉大了人民币汇率向下的空间,人民币汇率双向变动的概率增加。但是弹性的加大只是量变而非质变,虽然有助于人民币汇率接近均衡汇率水平,却并未摆脱中央银行掌控中间价的制定的限制。

2014年,人民银行继续按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3月15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7月2日,取消银行对客户美元挂牌买卖价差管理。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发挥更大作用,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汇率预期分化,中央银行基本退出常态外汇干预。

随着境内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进展,境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与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形成了良性互动。自2009年以来,离岸人民币外汇市场平稳较快发展,香港财资市场公会于2011年正式推出美元兑人民币(香港)即期汇率定盘价(CNH)。自2011年以来,CNH围绕CNY上下波动,点差大幅收窄。为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我国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自2015年8月11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和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

为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2014年银行间外汇市场先后推出人民币对新西兰元、英镑、欧元和新加坡元直接交易,以及对哈萨克斯坦坚戈等货币的区域交易,形成不经美元套算的直接汇率。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直接交易成交活跃,流动性明显提升,降低了微观经济主体的汇兑成本。2014年,人民币对外币(不含美元)直接交易共成交10482亿元人民币,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即期交易中占比为4.7%,而2010年前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外币(不含美元)直接交易成交量占比不到0.5%。开展多币种直接交易以来至2014年末,人民币对外币(不含美元)直接交易日均成交102.22亿元人民币,与各币种推出直接交易前一年日均成交12.12亿元人民币相比,提升了8.4倍。

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