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时间:2022-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论从内在因素还是从外部环境上看,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是浙江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针对转型升级的需求,浙江省提出“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国家特别是浙江省,金融业发展是平行的,是不完整的,因此需要大力推进金融立体化发展战略。

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一、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理论溯源

经济转型升级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我们认为,从宏观角度理解,经济转型升级(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是指一种低效率的经济运行状态转向另一种更高效率的经济运行状态的转变。从中观或者产业层面理解,转型升级是指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从微观或企业角度理解,则是体现为企业向高附加值生产环节倾斜和向价值链高端的攀升。

经济转型升级究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国外不少学者试图在理论上寻找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因:Hoffman(1931)从工业内部结构变动角度提出了工业化过程的四个阶段,并以Hoffman系数测度。库兹涅茨、钱纳里等均认为人均收入增长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决定性因素。此外,还有从产业集聚(Krugman,1991,1996;Feser &Bergman,2000)、经济制度(青木昌彦,2003)、高新技术(Colker、James,1985)、生态环境(David.J,2002;Michael &Peter,2007)等角度加以分析。国内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的研究比较集中的领域有对外贸易(张燕生,2004;马强,2005;赵伟、李淑贞,2007),劳动力因素(林承亮,2008)、资本因素(张军,2002)、差异化战略(张燕生,2004)、政府作用(汪海燕、许惠渊,2003)等。这些研究为分析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外生、内生因素提供了有益的洞见。

值得关注的是,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金融支持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金融因素在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格利和肖是从金融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功能,帕特里克(H.T.Patrick)从金融的资源配置功能,而希克斯(J.Hicks)则强调金融在提供流动性以分散风险方面的功能等。此外,在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上,帕特里克(1966)指出的“需求追随”(Demand-fo1lowing)和“供给领先”(Supply-leading)方法。麦金农和肖(1966)的金融发展理论以及R.列文对金融五大功能(动员储蓄、配置资源、监督经理与实施对公司的控制、风险管理以及推动商品和服务的交易提炼),都有助于我们理解金融因素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还有大量文献从融资结构角度考察金融因素的作用,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可以分为三类,即认为间接融资具有相对优势的BS型优越论(Stiglitz,1985;Shleifer &Summers,1988;Allen &Gale,1999等)、批评银行融资具有相对劣势的MS型优越论(Rajan 1992;Charkham,1994等)以及强调制度因素作用的金融服务和法律、制度论(Levine,2000,Beck &Levine,2000)等。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从某种角度而言,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通过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是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载体,是市场经济体迈向现代化所必然经历的阶段,也是整个经济体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不少学者对企业转型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Merry and Levy(1986)认为,危机或潜在威胁是导致企业转型的主要原因;刘志彪等(2009)则把转型与产业链高端攀升联系起来,认为转型包含“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以及“链条升级”四个依次递增的环节,是对盖尔菲等人的全球价值链(GVC)的自然延伸(Gereffi et al,1994,2005),遵循OEM到ODM再到OBM的转换逻辑。

我们认为,经济要实现转型升级,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传统观点认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理论上可以从几个方面考察:一是金融功能的发挥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二是金融结构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三是金融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这三个方面可以归纳为金融效率、金融结构和金融总量对经济总量的支持作用。而从某种角度而言,经济转型升级侧重的是经济效率和功能的提升和完善。那么,从逻辑上推导,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金融支持,就是要着重研究金融效率、金融结构和金融总量对经济效率和经济功能的支持作用。经济效率的提升和经济功能的完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我们认为,经济转型升级也需要构建一个与之相对应的立体化的金融支持体系。

二、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体系构建

无论从内在因素还是从外部环境上看,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是浙江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从内在因素角度看,浙江已经进入工业化的后期阶段,传统工业企业效益明显回落,迫切要求转型升级;“民工荒”等新问题的涌现又在不断强化转型升级的内在推动力。从外部环境上看,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的浙江经济增长发生较大波动。此外,“低碳经济”等新的理念和实践正在成为浙江加快转型升级的助推力。因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是浙江积极应对后危机时代国内外宏观发展环境深刻变化的战略抉择。

(一)经济转型升级需要立体化金融支持

1.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需求是立体化的

经济要实现转型升级,它的金融需求是多样的、立体化的。针对转型升级的需求,浙江省提出“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大型民营企业要转型升级;中小企业要更新换代、升级改造,这些方面的金融需求是多方面的。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国家特别是浙江省,金融业发展是平行的,是不完整的,因此需要大力推进金融立体化发展战略。

2.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大量金融服务是立体化的

长期以来,我们国家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事业来发展,实际上社会工作的推进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很多方面也是需要金融来支持,也是企业化的。包括事业要商业进行配套,比方说,以商业保险支撑整个社会保险,以政策性金融支持农业、推动农业事业服务,尤其我们现在大力发展的服务业领域也需要金融服务支持。

3.金融业自身发展要推进金融立体化发展

金融业的自身发展具有规律性。这种发展的规律性表明金融发展应该不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地立体推进。

基于以上三方面考虑,我们认为,浙江省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要加快建设和谐社会,按照中央提出的要在2015年以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离不开金融立体化、全方位的支持。

(二)支持经济转型升级的立体化金融体系构建

1.“大、中、小”金融机构并举

我们既需要有大型的、国际化金融机构来支持、支撑大项目、集团化的融资,也需要中型金融机构来支持中心城市建设、县域中心等相关项目的建设,更需要大量中小、微小金融机构支持广泛的中小企业、乡镇经济和整合农业、农户资源发展。

2.传统金融、现代金融与类金融要立体推进

传统银行金融机构如银行需要发展,现代股票融资市场、产业基金需要发展。类金融机构比如小额贷款公司、典当、担保公司也要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金融,尤其是类金融机构的发展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类金融机构必将在推动经济实现转型升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银、证、保”三业协调发展

从浙江省情况来说,银行业比重太大,证券、保险相对比较薄弱。浙江证券交易量也是比较大的,现在已经有总部设在浙江的保险公司,但是没有银行这么闪亮。浙江省的整个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信贷支持。浙江银行业务中存贷比在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河南五省中是最高的,这样的状况长期而言是难以为继的,怎样提高金融其他各业的占比,实现“银、证、保”三业协调发展,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4.“间接金融、直接金融和企业投资”三者协调发展

既要大力发展以银行业为主的间接金融,同时要发展直接金融。这里所指的直接金融意味着需要鼓励更多的企业进行市场化融资。我们高度依赖银行,企业市场化融资占比很少。我们浙江省民间资金充裕,企业怎样发展直接投资项目投资,怎样发展浙江经济或浙江人经济,能不能更好地走出去投资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5.“企业债、上市公司股票融资和政府债”三者之间要多元化发展

要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既要鼓励企业上市,股市融资,同时要发展企业债券。当前情况是要堵后门,开前门,鼓励政府发展地方政府债,避免融资平台风险,把风险放在明处。

6.“国有、混合和民间”金融机构分层次发展

国有金融机构、混合所有制金融机构和民间性质的金融机构要分层次发展,各自找到各自的位置。当前,工商银行要支持中小企业,而且要支持小企业;县级的农村合作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要做大项目,城市商业银行也可设立中小企业服务部(这可能是一个误区)。城商银行本来面向市民、面向中小,为什么要频频涉及大项目?工商银行却要开展大量面向中小的银行业务,这会造成规模不经济。大型金融机构要国际化,不仅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要向外,不能向下,这关系到整体金融安全、金融主导战略的问题。全民所有制的大银行,国有控股混合制银行和民间金融机构,这也需要一体化发展。

7.“外资、国资、民资”共同参与金融机构建设

前段时间在金融机构建设中比较注重引入外资,即所谓的战略投资者,但是比较忽略民资的加入。前段时间的民间投资新36条,我们认为有希望。当然现在民资投资到金融机构也有很大问题,增资扩股时遇到难题,因为银行是需要长期投资才有回报的,而民营企业要的是快速回报,特别是经过炒股、炒房地产之后再去办实业,比较缺乏耐心。但对于我们国家来说,要适当放宽投资渠道,合理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建设。

8.“一、二、三”产业综合支持

我们现在比较强调从先进制造到先进创造的转变。这两年比较重视服务业,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颁布以后。浙江省杭州市去年首次实现三产超过二产,但是实际上一产也要金融支持。第一产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到能不能解决我们温饱的问题,关系到我们的生态。现在说的“三农”实际上更多考虑的是农村的企业,所以农村产业的政策性的金融支持也是很重要的。现在服务业的支持也比较薄弱,三者之间要协调。

9.“省、市、县”三级的金融体系要完整

就浙江省情况来说,省、市、县三级的金融体系要完整。这一观点可能是值得商榷的,我们国家是政府抓经济,我们中央政府抓经济要有金融手段,省政府抓经济要有金融手段,地市和县市抓经济也要有金融手段,要构建和谐社会要有和谐政府。省一级要有以地方财政为控股权的金融机构,市一级和县一级也要有一定控股权的金融机构,和谐相处。例如,当时想成立浙江银行,把除了宁波银行、杭州银行、温州银行以外的银行并在一起。实践证明,把十几个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农村合作银行品牌保留下来,运行结果是良好的。

10.“金融中心建设,县域金融体系建设和金融服务网络建设”三者要协调

我们既需要长三角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同时浙江省内若干主要城市也要建立金融次中心。比如,杭州已经提出建设长三角南翼的金融中心(宁波主动对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除此以外,台州能不能成为中小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中心,积聚金融机构、金融要素和金融资源,这需要研究。浙江县域经济发达,形成了强大的县域金融基础,县以下要建设大量的中小金融机构的服务网点。现在有很多村镇银行,小额贷公司并未真正“走下去”,村镇银行不在村镇。在这方面,嘉兴提出“1640300”战略,值得关注,即1个中心城市,6个县级单位,40个中心城镇要覆盖金融机构,300个中心村要加强金融服务。

以上的金融支持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支持经济、实现转型升级:一是从金融机构的结构和功能角度(第一、第二条),二是从金融业务或金融工具的角度(第三到第五条),三是从金融支持的资金性质角度(第六、第七条),四是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第八条),五是从金融支持经济布局的战略层面考察。从大的方面看,前面五条侧重金融自身结构、效率和总量的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后面五条则侧重金融发展对经济结构和功能的支持作用。

三、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政策保障

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浙委〔2008〕88号)后,浙江省政府又于2010年1月25日专门针对促进中小企业“两创”问题颁布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创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10〕4号),足见对经济转型升级及其金融支持的重视。我们认为,支持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立体化发展战略要有所作为,需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1.政府应该有所作为

地方政府在支持、鼓励金融产业,把金融产业作为战略发展过程中应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我曾专门给金融办提出两个建议:第一,要大力发展金融产业建设;第二,把金融产业作为战略产业来抓。地方政府近年来在想尽办法有所作为,但是我觉得尚存在一个理念错误,现在是引进金融机构有奖励,本来收入很高,还可以免税,有一系列的优惠条件,这是否恰当?我觉得这类措施属于锦上添花(或许我们更需要的是“雪中送炭”)。

2.监管体系需要梳理

“一行三会”都是中央机构,地方政府很难监管,地方有责任把“一行三会”协调好。从现在来说,确实整个体系比较难,中国的体制是国务院大部委体制,人民银行、银监会分设以后,我想比较科学的建议是实行“一行三会”,两个牌,必要时三个牌子: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委员会。一行两会一套体系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当然,关于地方政府监管要不要分层次问题值得探讨。对于地方金融,是不是要中央来监管?地方政府有没有监管责任?是由中央的机构来监管,还是可参照美国联邦制各联邦分层次监管?

3.放宽金融市场准入条件

要放宽市场准入,这是发展金融产业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金融市场放宽准入发展金融市场是有异议的。从现在来说,理论上是放宽的,实践上比较困难,获取金融业的牌照还是很困难的。

4.金融人才的培养和金融意识的普及

此前也做了很多工作,总的来说还停留在表面。人民银行十年以前,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编印了干部金融知识读本,办省长金融知识研修班,人民银行编金融知识读本,银监局推动金融知识下乡,推出了一系列服务,但目前看来还是比较难以奏效的。全社会金融知识的普及与金融人才的培养也是我们金融产业发展很重要的方面。

5.信用环境的建设

2002年7月3日,省政府召开全省“信用浙江”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信用浙江”建设进行专题动员和全面部署。此后,省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建设“信用浙江”的若干意见》,提升了浙江的整体信用环境。要进一步提升浙江金融的信用体系建设,需要在推动企业信用信息的应用、启动个人信用信息征集、提升政府信用形象、引导信用需求,发展中介服务、完善联合征信,加强信用监管、加快信用立法,建立信用法规体系等方面不断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