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年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年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分析

时间:2022-06-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年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分析_浙江发展研究报告(一)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2009年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分析危机背景下,“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是浙江2009年的艰巨任务。可见,发展服务业是浙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国际金融危机对浙江经济转型发展的影响,不仅在于加大了转型难度与转型任务的艰巨性,也为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效的外部“倒逼”机制,从

(一)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2009年浙江经济转型升级分析

危机背景下,“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是浙江2009年的艰巨任务。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保增长”与“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坚持把“节能减排”放在重要的位置,将经济危机作为转变增长方式的契机,坚定不移地抓转型升级。

1.宏观尺度上的经济结构转型

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但2009年浙江经济总体上仍然保持着较快增长,经济结构有所变化,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有所优化,节能减排有可喜的进步。但也要看到,浙江三次产业结构的显著除了三产的快速增长(有着政策刺激因素)外,第二产业增长率的大幅下降也是其快速变动的重要因素。而第二产业的内部行业结构的调整仍显缓慢,尤其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还有待于大力推进。

(1)三次产业结构转型加速的迹象明显。2009年,浙江开始突破6000美元阶段,三次产业结构转型开始出现加速、进入转折阶段。从美、日、德、英等发达国家与韩国新加坡及我国台湾地区等新兴工业经济体的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历史看,在工业化发达阶段时期,结构转型将是推动服务业增长并逐步走向转折的基本因素。可见,发展服务业是浙江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2)三次产业结构转型进入战略关键期。在三次产业结构上,2009年省委、省政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扩大投资、开拓市场、提高消费;着力帮扶企业、推动自主创新、推动二、三产业优化升级以及推动城乡和区域统筹发展。尤其是,加大鼓励第三产业的发展政策出台,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三次产业结构开始加快向三产的战略转型。后危机时代,浙江过去赖以高速发展的出口环境发展根本性改变,建立内需主导型经济社会成为今后的重心和根本转折,在此背景下,浙江三次结构转型进入战略关键期。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内,浙江不加快转型就无法应对国内外的需求转型,就会失去下一轮高速增长的源泉和动力。

2.中观尺度上的行业结构变动复杂化

一是轻重工业比例出现稳滞。2004年,浙江重工业产值比重(54%)首次超过轻工业,2007年重工业比值达到69.9%。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重工业比值回落至58%。2009年上半年,轻工业增长速度仍超过重工业,但下半年重工业回升速度加快。

二是制造业内部行业结构出现逆转。2008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2788.8亿元,比上年增长11.3%,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幅高1.2个百分点。但2009年1—10月,浙江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0.2%,远低于同期工业增幅。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3.8%,比去年同期下降1.0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电气机械金属制品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4%、5.6%和2.4%;而通信设备、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和仪器仪表工业增加值同比仍下降(分别下降14.7%、9.1%、1.2%和0.9%)。

三是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迅速发展。2009年1—9月,浙江节能减排取得较大进展。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6.5%,单位能耗下降6%左右,重点用能企业这两个指标下降幅度更大,为近年来浙江这两项指标下降幅度最大的时期。这使得浙江经济在保持稳步回升的同时减缓了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四是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浙江专门成立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计划将新兴产业发展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已经明确提出将太阳能、风力发电装备、新材料产业、生物与新医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海洋新兴产业等作为下一步发展的重点。2009年我省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五是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变引起关注。在服务业结构上,现代服务业领先快跑。在第三产业投资中,增幅超过30%的有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从增加值看,金融、房地产、批发和零售、其他服务业增长较快,分别同期增长20.9%、20.1%、15.2%和9.1%,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8%和0.6%。但房产、金融证券业的过快增长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需要引起关注。

3.外部因素客观上延缓了产业转型进程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浙江经济冲击较大,国内外出现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不同程度地阻碍和延缓了浙江的转型进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金融危机导致海外市场需求总量减少的同时,在需求结构上,电子、装备业、高档消费品的需求大幅下降,而日常用品或中低档消费品的下降幅度小,甚至不降反增。结果从需求结构上影响浙江出口商品结构,进而影响到浙江产业结构的转型。

二是在“保增长、保稳定”的思想下,国家宏观政策尤其是大规模的投资刺激政策,以及各级政府的救助企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转型升级的速度和进程。因此,浙江转型升级不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得机遇和前所未有的“倒逼”机制,也面临着难度增加而带来的前所未有的紧迫任务。

4.企业转型多样化

从政府角度看,2009年政府从各个方面大力扶持引导,推动企业转型进程。一是全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企业的新政策,通过取消或暂停部分行政性收费、减免困难企业相关税费、降近养老保险费5个百分点、减免参展等相关费用等,着力减轻企业负担。通过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并加快兑现速度,通过“保市场、保订单”的专项行动,通过增强企业发展信心等,帮助企业在困境中求发展、在困境中谋提升。二是实施行业龙头企业技术赶超计划和技术改造“双千工程”,有效促进工业的止跌回升和结构优化;尤其是通过大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并专门设立总额5亿元的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推动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从企业主体看,转型进程表现各异,呈现出“国有经济转型滞缓、外资经济主动转型、民营经济转型停滞观望”的特点。国际金融危机对浙江经济转型发展的影响,不仅在于加大了转型难度与转型任务的艰巨性,也为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效的外部“倒逼”机制,从而积极地推动企业积极转型。

(1)国有经济转型滞缓。政府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主要是通过国有经济实现“保增长”的目标,不仅客观上促进国内资源配置进一步向国有经济集中,而且仍然是在固化原有的产业结构,大量投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被进一步边缘化。浙江钢铁、基建等国有企业在落实宏观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同时,确实使自身发展实力得到了增强,在保增长任务中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但同时也造成国有经济转型停滞、放缓。实践证明,无论短期还是长期,“调结构”的意义更为重大深远,“保增长”必须以“调结构”为本,这样才能在短期内有利于保增长,又在中长期有利于结构调整。

(2)外资经济主动转型。外资在浙江的投资主要依据的是产业发展是否有市场潜力、生产成本是否能降低、是否能盈利等自主市场机制。为应对国际危机而导致的国际需求萎缩以及国内市场的大幅波动,外资经济普遍加大收缩防御的力度,加快产业重组转型进程。这种主动性的转型为外资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略资源的重新配置、谋划下一步发展而奠定长期基础。实践表明,外资经济的市场主导型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机制已开始发挥作用。

(3)民营经济转型慢中有快。危机背景下,受国内外经济形势不明朗、需求下滑和投资方向不明等原因,2009年浙江的民间投资能力、投资信心和投资积极性都难以恢复。而且在政策激励、就业压力以及企业生存等因素影响下,传统行业产能虽下滑快,但反弹也快,而新的技能改造与新产业发展则明显放缓,总体上表现出“观望”的特点。但部分民营大中型企业抓住产业政策机遇,加大研发投入,主动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