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银行保险的宏观效益

中国银行保险的宏观效益

时间:2022-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的金融体系过度依赖银行系统。发展银行保险,既有利于保险业自身做大做强、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又有利于分担中国银行业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帮助银行业转型改制,增强银行业的竞争力,维护国家金融体系的安全;更有利于通过深层次的银保合作,打造具备综合竞争力的金融集团,提升中国金融业的整体实力。

第三节 中国银行保险的宏观效益

银行保险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对保险业意义重大,还对整个金融体系改革,乃至国民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一、对中国金融体系改革的意义

21世纪是中国金融创新的世纪,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适应世界经济、金融潮流,积极应对来自各方的挑战,是当前金融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的金融体系过度依赖银行系统。截至2006年6月底,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超过40万亿元;在所有金融资产中占比超过90%;全部金融机构的存贷差继续扩大,2003年、2004年和2005年分别达到49059亿元、63161亿元和92472亿元。同时,全部金融机构的存贷比由2003年的75%下降到2004年的74%和2005年的68%(李仁杰、王国刚2006)。在这样的金融结构下,一旦银行业出现问题,整个金融体系将面临巨大的风险。发展银行保险,既有利于保险业自身做大做强、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又有利于分担中国银行业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帮助银行业转型改制,增强银行业的竞争力,维护国家金融体系的安全;更有利于通过深层次的银保合作,打造具备综合竞争力的金融集团,提升中国金融业的整体实力。

二、对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意义

我国目前深化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所面临的现实情况是:工业化尚未实现,人口老龄化提前到来,现行管理制度不完善,国家财政负担越来越重,面临严重支付压力等,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势在必行。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2005]38号)文件,文件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和调整。2004年5月,一部三会23号令明确了DC型企业年金的制度框架。在实施分业经营的金融体系模式下,现有企业年金运作流程复杂,角色分散,且不同资格的机构之间的IT系统缺乏统一的平台和接口标准,导致协调沟通成本和经营成本较大,制约了企业年金市场初期的启动。通过深层次的银保合作,形成金融集团,提供一揽子服务,有助于降低DC型企业年金的制度运作成本。

三、对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意义

商业按揭保证保险是银行保的重要业务领域之一。美国的经验表明,商业按揭保证保险快速发展,一方面有助于降低按揭首付率,并降低按揭保证保险的价格,帮助尽快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社会目标;另一方面,为MBS的发行者提供更多合格的按揭贷款,极大促进了当时按揭贷款二级市场(即MBS市场)的发展,并成为房地产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10-5 2004~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img120

资料来源: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度报告。

表10-6 2004~2005年中国建设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img121

续表

img122

资料来源: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度报告。

表10-7 2004~2005年中国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img123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度报告。

【注释】

[1]没有披露是否扣除偿付能力额度成本。

[2]2004~2005年大中型寿险公司银保业务的内含价值贡献率一般在0.2%~2%之间。

[3]规模保费为毛承保保费、保单费收入及保费存款三者之和。

[4]2004~2005年大中型寿险公司个险业务的内含价值贡献率一般在90%~95%之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