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保险公司的宏观效应

保险公司的宏观效应

时间:2022-1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保险公司的宏观效应是指保险公司两大基本职能的发挥促使保险公司两大基本业务的互相渗透、互相发展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人寿保险期限一般为5~20年,可为保险公司提供长期性资金。但是,寿险市场与储蓄市场的共性方面,使它们能够相互替代,况且储蓄期限相对比较短,储户动用存款相对灵活,预防通货膨胀损失的机动性相对强,人寿保险的收益如果仅能相当于储蓄收益,尽管附有保险因素,在替代竞争上仍然处于劣势。

二、保险公司宏观效应

保险公司的宏观效应是指保险公司两大基本职能的发挥促使保险公司两大基本业务的互相渗透、互相发展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

1.促使保险业务既成为聚积资金的手段,又实现组织经济补偿的目的。保险公司作为企业,必须实行经济核算,讲求经济效益。因此,像任何经济实体一样,它不仅具有盈利的欲望,而且具有增加盈利的冲动,这是企业的内在动力之一。保险公司组织经济补偿职能、融通资金职能和利润最大化三者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保险公司以保险业务为手段聚积保险基金,把长期性资金运用于投资以增加盈利。反过来,盈利的冲动促使保险公司不断开拓新险种,扩大承保面,防灾防损以减少赔付支出,从而求得聚积更多的资金实现其融通资金职能,支援国民经济建设。与此同步,保险公司的组织经济补偿职能也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保险品种增多,承保面扩大,风险更加分散,费率便可能降低。由此可见,保险公司的两大基本职能之间以及保险公司经营的目的与宏观经济效应之间都不存在非此即彼的矛盾对立,而是水乳交融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保险业务之作为聚积资金的手段与组织经济补偿目的的统一。

2.缓解保险费率与利润之间的矛盾。当保险公司的管理费用(附加费率)相对稳定时,保险公司的费率开价高低与利润成正相关关系。当然,降低费率还可通过扩大承保面、减少费用支出、防灾防损等途径进行。但是,保险公司必须考虑风险的偶然性对其利润的影响,所以不可能轻易降低费率(保险费率由保险金额损失率决定,是一个客观的数值)。另一方面,由于保险市场竞争和刺激保险需求必然引致保险费率下降,其结果是保险公司直接业务的利润率下降,甚至降到临界点以下。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只有通过其间接业务(投资业务)来获取厚利以保证资本的合理利润,甚至在抵补直接业务亏蚀后还能获取资本的合理利润。比如英国保险公会成员1992年非寿险业务亏损达12.5亿英镑,投资业务收入17.34亿英镑,弥补亏损后还盈余4.84亿英镑。美国情况也是如此,1992年非寿险业务亏损98.2亿美元,而税前投资收入却达到150.5亿美元。从这些情况看,投资收入已经成为各国保险利润收入的主要来源,成为价格竞争的物质条件。

3.促使保险公司积极开拓寿险业务。人寿保险期限一般为5~20年,可为保险公司提供长期性资金。但是,寿险市场与储蓄市场的共性方面,使它们能够相互替代,况且储蓄期限相对比较短,储户动用存款相对灵活,预防通货膨胀损失的机动性相对强,人寿保险的收益如果仅能相当于储蓄收益,尽管附有保险因素,在替代竞争上仍然处于劣势。因此,寿险准备金的保值增值就不能依靠银行存款利息,保险公司本身应自主地运用资金投资,取得收益以提高寿险的预定年息率,给被保险人尽可能高的效益。寿险公司的生命力在于取得资金和运用资金,为了取得资金寿险公司就得不断开发新险种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总之,保险公司两大基本业务相互渗透、互相发展的宏观效应归根到底体现在:(1)经济单位和个人能够以最小的保费支出获得尽可能大的保险保障;(2)尽可能大地聚积保险基金并使之转化为生产建设资金;(3)从而,保险公司组织经济补偿这一特有功能得到更充分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