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香港撤销利率协议对银行业务的具体影响

香港撤销利率协议对银行业务的具体影响

时间:2022-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月14日,香港金管局公布经行政会议通过的银行业改革方案。此前,金管局已要求非本地注册银行披露更多的财务数据,并进一步澄清金管局最后贷款人的角色。金管局本次所公布的方案使该建议更加具体化。在利率协议撤销初期,大银行的存款将被中小银行有所蚕食,但长期前景则看好。这两方面的利率协议撤销以后,中小银行将解除利率上限的约束,用更高的价格来吸引客户,以此来弥补整体实力及网点的不足之处。

香港于2000年和2001年分阶段完全废除利率协议。这次改革,特别是第二阶段的利率自由化计划(第一阶段涉及存款甚少),对银行业影响很大。本文主要论述的不是措施本身在宏观方面的意义,而是本次改革对存款、利率、净息差、资金流向、金融创新、银行合作、科技手段以及银行其他经营领域的具体影响。

(一)撤销利率协议的时间表

7月14日,香港金管局公布经行政会议通过的银行业改革方案。根据建议内容,香港在1999年将放宽对外资银行设置分行的限制,使其最多能设立3间分行(原先为1间)。同时,香港金管局还将加强风险为本的监管制度,准许有限制牌照银行使用实时支付结算系统。此前,金管局已要求非本地注册银行披露更多的财务数据,并进一步澄清金管局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到了明年,金管局将进行多项研究,并从2001年开始陆续落实各项改革方案,包括设立信贷数据库,实施两级发牌制度,提高最低缴足股本要求,进一步放宽对外资银行设置分行的限制,以及加强存户保障制度等等。而在上述一系列改革中,分量最重也最受舆论关注的即是撤销利率协议的计划。按照金管局的安排,香港将于2000年中撤销7天以下定期存款利率上限和不得提供赠品的限制;到了2001年中,还会进一步撤销往来户及储蓄户的利率上限。

(二)对撤销利率协议的简单评价

比较毕马威会计事务所的银行业检讨报告,这次通过的利率协议撤销计划将原先三阶段走的方案改成两步到位的做法,表面上略为激进一些。但从金管局确定的实施条件看,整个计划实际上更为稳妥,也得到了本港大多数银行的赞同。毕马威在原来报告中曾建议利用贷款利率及金融市场的指标变化,作为订立撤销进程的参考依据。金管局本次所公布的方案使该建议更加具体化。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减少银行业对利率完全自由化的疑虑,金管局在计划中提出了五项客观指标,以此来监察首阶段撤销程序对银行及客户的影响。这五项指标包括﹕香港经济连续两季正增长、港美息差稳定回落至接近危机前的水平、银行呆坏账见顶并有回落迹象、银行资本充足率持续处于18%的高水平、净息差(1998年为2.26厘)未明显收窄及本地银行大部分未出现盈利受压的情况等。这样做,已经考虑到了银行业所面临的千年虫和经营环境暂未显著好转的问题,是一种较为稳妥的渐进式计划,可以避免银行业因利率协议撤销而陷入混乱或困难的局面。

香港撤销余下的利率限制,符合市场发展趋势,有助于促进资源的有效分配,推动金融创新及金融科技的应用,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就消费者而言,尽管可能失去一些廉价的服务,但由于存款利率的提高、金融产品的增多以及银行竞争力的提升,仍能得到较多的实质性好处。就银行而言,同样是利弊互见,“利”即金融创新和银行合并机会增加,银行有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的压力和动力,而“弊”则包括利率、盈利、存款的波动加剧,以及系统风险可能会因此而增加等等。

(三)撤销利率协议对银行业务的具体影响

对撤销利率协议的详细评价,经研部此前已有专题报告,本文在此不想赘述。为便于中银集团早日做好准备,以适应利率协议撤销以后的新形势,本文将集中分析利率完全自由化对银行具体业务和经营状况的种种影响。

1.在利率方面,完全撤销利率协议以后,香港银行业可能面临的变化

(1)储蓄存款利率将趋升,往来户付息也会难以避免。据高盛的研究报告,利率协议撤销以后,储蓄户有望在现在利率基础上增加1厘的利息,而往来户最终也可获得2厘左右的利息。

(2)利率分级制可能会更加普遍。对7天以上的定期存款,香港已于1994、1995年分阶段撤销了利率上限,结果之一便是银行更积极地推行利率分级制度。利率完全自由化以后,这一趋势将持续,并扩展至7天以下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及往来存款中。结余多的客户、高素质的客户(如大学教师、公务员、专业人士等)今后将享有比一般客户更高的利率,而结余少的支票户,利率则会相对较低,甚至不排除负利率的可能性。

(3)不同银行间的利率差异化更加明显。利率协议撤销以后,中小银行为了争得足够多的资金,保持适当的流动资金比例,会倾向于用较高的利率去参与存款业务的竞争。而对存户来说,由于中小银行实力不如大型银行,风险则相对高于大型银行,因此,他们也会要求中小银行付出更高的存款利率。事实上,在目前已自由化的7天以上定期存款中,这一现象已是既成事实。估计全面撤销利率协议以后,利率差异化的倾向将比目前更加明显。

2.在存款和资金流向方面,除利率不同外,香港银行业还将面临的变局

(1)定期存款的一部分肯定会转成储蓄及活期存款。按前面的分析,利率协议完全撤销以后,储蓄存款的利率有可能会升高,而往来户付息也将难以避免。这种变化终将缩小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往来户存款的利率差距,并促使部分定期存款转成储蓄及支票户存款。从总体上看,香港银行业的存款或将出现短期化的趋势。特别是在香港经济复苏后,商业投资活动渐趋活跃,银行存款短期化的倾向将更加明显。

(2)在存款业务中,非价格竞争手段将更加重要。利率完全自由化,不仅使银行间的价格战更加激烈,还会推动银行业将非价格竞争的手段广泛应用于存款领域。为了争取成本低于定期存款的储蓄户和往来户,使其存款余额能相对稳定,今后本港银行业一方面会致力于提高服务效率,增加服务内容;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对存款较多、收入来源充足的客户提供多种礼品,包括赠送纪念品、奖券、优惠券以及免费保险等等。这种做法与信用卡业务的招徕手段颇为相似,对中小客户的影响很大。礼品的价值则视银行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及吸存成本而定,差异性会比较大。

(3)在利率协议撤销初期,大银行的存款将被中小银行有所蚕食,但长期前景则看好。由于大银行在网点、资源及结算上有优势,加上利率协议的存在,本港往来及储蓄存款的大部分市场份额都在大银行手里,其中汇丰和恒生的市场占有率更高达48%左右。这两方面的利率协议撤销以后,中小银行将解除利率上限的约束,用更高的价格来吸引客户,以此来弥补整体实力及网点的不足之处。这样,作为“守业者”的大银行,竞争刚开始时可能会出现市场占有率略有下降的局面。但由于大银行优势明显,中小银行又存在存款风险相对较高等问题,因此,在自由竞争达至新的平衡点以后,大银行的市场占有率会慢慢稳定下来,并继续在竞争中居于市场主导者的地位。

(4)银行资金管理的难度加大。由于利率协议撤销以后,存款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并且出现存款短期化趋势,加上利率分级制和差异化现象较前明显,资金在不同银行间的流动将加快,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相应的风险加大,对资金管理的要求也会比目前更高。

(5)银行争取非存款来源资金的动机可能会比目前更加强烈。鉴于通过分行网络吸存的资金成本上升,估计银行将更积极地通过债券、存款证、股票等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尤其是国际上一些货币可自由兑换国家的利率明显较低时,本港银行将乐于将筹资的触角延伸至海外地区。这对那些缺乏国际视野和国际化网络的银行来说显然是不利的。

3.在增收节支方面,利率协议完全撤销给银行业带来的压力和变化

(1)银行净息差将有所收窄,边际利润率也将因此而略微下降。由于存款竞争激烈,储蓄利率上升,往来户也得付出利息,因此,银行净息差将收窄。据毕马威会计事务所估计,收窄幅度将达到49个基点。但市场上也有人认为,利息完全自由化以后,客户的定期存款比重会有所下降,并分流至往来户和储蓄户,这将使息差收窄的幅度较毕马威报告所估计的要低,即约为17个基点。据此分析,息差收窄的合理区间将是20~30个基点。惠誉国际认为,如果其他条件不变,银行缺乏收入的补充来源,在储蓄和往来存款利率各上升1厘的情况下,银行经营溢利将下降一成左右。

(2)在息差收窄、整体成本上升的压力下,银行将大力压缩成本,并通过信息科技手段,减轻对分行服务的依赖程度。压缩成本的主要手段不外乎精简人手、改善网点布局、加强对后勤部门的整合等。其中,广泛应用科技手段,如将部分网点改成以计算机设施为主的“日夜理财中心”,增加电话银行服务功能,以及通过互联网、遥控电话来推广银行服务等,虽然在中短期内需要较多的科技投入,但从长期看则有利于银行业进一步压缩人工成本和行政费用,减轻息差下降所带来的经营压力。

(3)银行业将面临增加放款的压力。由于存款市场竞争激烈,往来户也得付出利息,资金成本上升,将促使银行适当降低流动资金比例,积极寻找资金出路,如争夺楼宇按揭贷款和各类优质融资对象,在拆借市场上善用资金,以及将一部分资金外派、在资本市场上进行“保守型”的投资等。

(4)为了减轻息差收窄、成本上升的压力,本港银行在业务费用方面的差异性将进一步增加,而收费范围则会有所扩大。市场普遍预期,利率协议撤销以后,银行将倾向于增辟更多的非利息收入,如按支票使用数量对往来户征收费用,以及设定一个最低结余或最长不动期限、对超出标准的低收益户收取补偿费用等;而其他收费标准也可能会面临向上调升的压力。

4.利率完全自由化对银行其他方面的影响

(1)产品包装和金融创新将越来越受银行同业的重视。尽管存款协议撤销以后,银行在争揽资金来源时,仍会使用价格竞争的手段。但由于价格战是双面刃,因此,在存款竞争达到新的平衡点以后,银行同业不仅会更多地使用非价格手段,还会在贷款、存款及其他业务领域(如结算、保险、外汇买卖、强积金服务等)进行更积极的金融创新活动,通过产品设计、产品包装和产品差异化,来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要,并以此来达到提升优势、发展业务、控制成本的目的。尤其在存款领域,金融创新将越来越多。估计在利率上限完全取消以后,本港将有更多的银行推出存款利率与最优惠利率或拆息进行某种程度挂钩的存款产品。这将是存款业务值得留意的发展趋势之一。

(2)利率完全自由化对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银行在资金成本上升以后,除了面临降低成本的压力外,还不得不努力寻求更多的资金出路。尤其是中小银行,由于吸存成本相对较高,可能会去追求高收益的放款或投资业务,从而使资产风险有所增加。这就需要银行建立更加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而加强存户保障制度最终也将不可避免。在解决道德风险和大银行补贴小银行方面的争议之后,估计强化后的存户保障制度将于2001年以后推出,并对本港银行体系的稳定起到较为积极的作用。

(3)中小银行合并或结盟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由于中小银行影响价格的能力有限,吸存成本普遍高于大银行(目前定期存款利率已高出汇丰0.5厘左右),因此,其成本上升的压力较大。如竞争进一步加剧,缺乏科技投入、成本难以显著下降的一些中小银行将成为被收购或兼并的对象。而为了降低成本,增强与大银行竞争的实力,中小银行间的合并或合作也会更加普遍。面对利率即将完全自由化的竞争环境,此前已经成立“银联信托”强积金服务联盟的本港7家中小银行(永隆、永亨、大新及廖创兴等)日前表示,将在信用卡计算机系统及客户服务部门等方面开展合作。这意味着,本港最大的中小银行联盟将进一步朝实用化和低成本方向发展。随着本港中小银行合作趋势的持续,随着汇丰与恒生在业务上更加同声同气,中银集团如仍维持原有的松散结构,在利率协议完全撤销以后将承受更大的竞争压力和成本上升压力。

[1]这是作者在1999年7月写的文章,发表于中银集团内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