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效率市场假说

关于效率市场假说

时间:2022-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波涛先生在《证券投资理论与证券投资战略适用性分析》一书中曾提到“南辕北辙原理”和“压力/阻力最大原理”,引发笔者深思。所以,严格说来,用“南辕北辙”来表述并不确切,可能用“事与愿违”或“适得其反”更恰当。

十六、关于效率市场假说

“市场是有效的,因此一个人不能长期战胜市场,但有偶然性,有例外,即小概率事件仍可能发生”。这就是效率市场假说。

对于市场整体来说,大多数人战胜市场是不可能的,因为这违背了博弈本性,也违背了群众本能,也就不可能发挥市场的应有功能了。但问题是,少数人持续的战胜市场从总体来看可以看做机会差异,是发生的小概率事件,但对个体来说,他认为是必然事件,是因为他采取了正确的策略。问题是,此一时期他表现杰出,但能否长期表现杰出?长期是多长时间?老虎基金的衰落说明了什么?巴菲特在网络股高潮时表现落后于大盘,但网络狂热过后又展现了其实力。这说明,在某一个时期战胜市场是可能的,但长期战胜市场确实很难。

但这不能证明市场是有效的。正如某博士研究博彩,其赢利远高于概率所显示的水平,股票市场同样有其“脚后跟”。

市场无效的例子:

创新高者短期内再创新高的可能性是70%;

w底有较高概率上涨;

xs通道上下轨有较大概率的阻止价格跑出此通道的作用,价格在通道中的概率是极大的,利用此点往往很容易捕捉到低点与高点。

一个理论,一种策略,一种理念,一旦被大众所理解,所应用,它们就立刻失效了。

寻求股市中的大智慧

从来没有哪个领域像证券市场一样有这么多似是而非的理论、技术、方法,从来没有哪个领域使人们充满憧憬,妄想一夜暴富。但市场是公平的,世上从来就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免费的午餐,没有足够的付出,没有足够的智慧,终将被市场淘汰出局。

笔者认为,要想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胜出,一定要有自己坚定的个性,有明确有效的操作策略并坚决贯彻之,即有确实有效的交易系统。交易系统依据的是理念,即对市场看法的信仰系统,是对市场规律的假设(也许是隐含假设,也许是明确的假设)。

战略级的、得到证明的、可以应用于操作的理念:

价值理论假设;

成长理论假设;

反射理论假设;

相反理论假设。

战术级的、得到证明有效的方法:

薛斯通道;

量价关系;

葛南维法则。

可能有升值潜力的股票指的是:

(1)被绝对低估的

公司的市场价值被低估,假设以此市场价值购入此公司,公司提供的现金流能够高于某一既定水平(如10%)。

根据公司的成长潜力,公司的现金流及预计随公司的成长市场价值的增加能够达到预定的水平(如30%以上)。

(2)被相对低估的公司

相似公司的低市盈率者,低价售比者,低y值者,低vl值者:

y=市值总价÷(经济增加总值÷净资产总值)=每股市价÷(每股经济增加值÷每股净资产值)=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值÷每股经济增加值(预计几年的平均值)。

OBV横盘3个月以上;

换手率小于0.5%/日,且连续一个月以上;

恐慌性抛盘涌出;

股价接近或跌破xs大通道下轨;

长期被股民淡忘。

以上这些有助于人技术上选取有升值潜力的股票(也许是短线、中线、长线,这要视股票的品质及大势发展而定)。

关于目的与效果

南辕北辙

事与愿违

适得其反

波涛先生在《证券投资理论与证券投资战略适用性分析》一书中曾提到“南辕北辙原理”和“压力/阻力最大原理”,引发笔者深思。“压力最大原理”与“显见的答案往往是最糟糕的答案”是一致的,而“南辕北辙原理”在理解上就有些歧义了。“南辕北辙”是用来比喻行动与目的不一致,而事实上可能应表述为:行动的目的与实际效果/后果不一致,或事与愿违,或适得其反,换句话说,是行动的主观指向与行动的客观后果不相一致,或大相径庭,或适得其反。所以,严格说来,用“南辕北辙”来表述并不确切,可能用“事与愿违”或“适得其反”更恰当。

这一现象在人类生活中具有普遍性。

某人装修房子,本想有一个舒适的环境,谁曾想,由于装修污染,使他不久致癌而亡。

考大学选择专业,许多人士都是以毕业后容易找到工作为出发点的,他们选择目前最热门、最易找到工作的专业,终于如愿以偿了,但毕业时发现此专业早已人满为患,而原来的冷门专业倒炙手可热。

某人想捉一只股票黑马,找了一个涨得最凶、走势最好的股票骑上,结果买入不久就开始下跌,而且越跌越凶,损失惨重。

采用“输家的策略”的某人在别人都悲观绝望时果断买入,在别人都欢呼雀跃时卖出离场,反而成为大赢家。

……

此种现象揭示了人类社会中的行为的后果/效果与其主观目的的相异性是一种普遍现象。这也说明了直线式思维,简单照搬过去的经验,往往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它的机理是什么?为什么频频出现这种现象?如何避免或减少出现这种现象?

①理性有限性。经验局限性,信息、知识有限性,理解有限性。

②人类活动的博弈性。人类共识的偏见性与缺陷性(主流观点的易错性),资源的有限性,竞争性。

③市场发展的不可预见性、随机性、偶然性、动态复杂性、矫枉过正性、超涨超跌性、发展的不均衡性。

④进化规律。遗传——变异;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关于人类理性有限性这一论题西蒙(Herbert A.Simon)做了最突出的阐述。应该承认,人类作为宇宙的一分子现在还没有完全被认识和理解,未进入人类视野的事物、现象还很多,进入视野而未充分理解的事物也还有很多,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永无尽头,永远处于不断接近/不断完善中。但多数人自认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自己很聪明,或者起码比别人聪明,而事实上并非如此。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是导致判断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不可能穷尽所有的信息,是因为信息的无限性,任一事物的有关信息是无限的、不可穷尽的。还因为人的精力、时间及采取行动前所允许的时间的有限性,即使存在充足的信息,有时也无法做到完全注意。

人不能充分理解所搜集到的信息。每个人因精力及价值观的差别而对相同的信息往往做出迥异的理解,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两个营销人员去一个世代赤脚的民族探查鞋子的需求的故事,由于隐含假设的相异使他们做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

目的与效果相左频出的另一重要原因是人类活动中博弈的本性。人类活动的博弈性源于资源的有限性。博弈的本质是不确定性、易变性和动态性。然而人类的致命弱点有时能使人更易犯错,或帮助一些人,如:人的从众的弱点、短时利益第一的弱点、直线思维的弱点、贪婪的弱点、恐惧的弱点、过于自信与自尊的弱点……而且人类有一种倾向,由贪到怕,由怕到贪,由短时利益第一到过度注重长远利益,由过度自信到盲目从众……

这种现象频发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偶然性事件的影响。笔者认为,对必然与偶然的解释一直处于狡辩与诡辩之中,只有人类未认识、未理解、未注意的偶然,而没有纯客观的偶然,偶然是主观性的,而必然才是宇宙的本质。偶然中包含的必然不为人所认识时人们就称之为偶然事件或随机事件,但从另一充分认识其规律性的人的眼中看则纯粹是必然事件。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发生在2001年9月11日的“9·11”事件对美国人来说是突发事件——偶然事件,但对策划和执行这次行动的人来说是必然事件。

某一企业(如美国的安然公司)的突然坍塌对外界来说是偶然的,但对内部知情者而言实属必然。

关于如何避免或减少出现此一现象的发生,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必须认识到自己所笃信的经验、理论、科学规律、假设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而是相对真理,或者说是有缺陷的。尽量收集多方面、多角度的信息,尽可能不带成见的区分信息的主次。

保持头脑的开放性、前瞻性。多从博弈角度、事物长远的发展规律角度考虑问题,逆向思维,对主流观点保持警惕与怀疑。

注意应用阻力最大原理、目的与效果相左原理,应用整体动态有机思考(明确隐含假设及事物的运行机理/系统基模),警惕直线静态经验思维。

注意以下原理:速度与稳定性成反比,博弈世界的相反原理(逆向思维与行动原理),买入绝望、卖出希望与疯狂。

保持开放的心态

在金融市场上,永远都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认准市场一个趋势不放,一旦形成这种定势,会妨碍你的操作。不去预测市场的走势,让市场决定其自身的走势。在不同的方向下注,在赢的方向加注,在失利的方向减注。

上面这种做法是一种追随趋势的方法,问题是要追随什么趋势。实践证明,我们应该追随中、大趋势,而要与小趋势对着干。

与市场对着干实际上是无意间做了市场的平衡力量,作为资金管理,应该50%追随大、中趋势,50%短线操作。操作时,在大家都看好时卖,大家都惊恐时买。

保持开放心态还意味着对任何一只股票不怀偏见,走势极好时保持一份警惕,走势极坏时保持一分乐观。大家都看好的板块或股票未必真的如预期的那样会走好。

保持开放心态还意味着不要认为价已高,不会再涨了,或股价已很低不会再跌了。保持开放心态意味着始终检验自己的假设的正误,承认自己理解认识不足,承认自己的错误,承认自己不可能永远正确,承认自己有偏见,承认自己也有贪婪、有恐惧等常人难以戒掉的心理障碍。

保持开放的心态意味着承认市场经常发生意料之外的事情。有时是墨菲原理之类的事情:大多数人担心可能要发生的事往往不会发生,因为采取了预防措施;而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往往会发生,因为人们未加防备。所以要重视自己的第六感觉,保持警惕状态,学会在意外之处下注。

保持开放心态还意味着要承认世上本无完美的事情,任何事物均有其缺陷,任何政策、策略、计划均有其缺陷,任何人都可能犯错,市场也可能犯错。以此心态认识事物才能够进退自如。承认人们有偏见,人们对事物的扭曲认识造成了事物的发展历程,同时警惕因这种扭曲带来的负面影响起作用的转折点,也许这一点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矛盾的两方面(当前趋势的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来解释也讲得通,不能只看到一种因素而忽视另一些因素,一种因素在一定阶段未显现其足够的影响是因为它还不到显现其威力的时间(阶段)。

把自己看做“傻子”

在金融投资领域,聚集着众多自以为聪明,从智商和知识方面来讲也确实聪明的众生,他们都想在市场的底部最低价买入,在最高价卖出。在他们预测市场将向某方向运行时,会在运行之初部署自己的头寸以有利于自己,但作此预测并如此部署的聪明人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实际对他们不利的形势,而且与预测相反。同时因为另有一些“傻子”作了相反的处理,还因为聪明人都在想赶在其他聪明人之前处置头寸,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这就像一场博弈:某人想在其他智者抛出之前抛出,而其他智者想在某人抛出之前抛出,结果就造成了立即抛出。但事后往往证明立即抛出并非最优选择,倒是所谓的“傻子”经常成功。“傻子”认为:我买不到最低价,也卖不到最高价,因为有比我更聪明的人才会抓住最高或最低价,我只有在相对高位和相对低位操作就满意了。“傻子”知道:在众人皆认为是机会时,要看到其背后的陷阱与风险(往往是陷阱),在众人皆认为是风险时,要看到背后的机会(往往是机会)。他不会割肉,他坚信赢利就在将来,他不奢望作波段操作,他认为这超出了他的能力。待行情火爆异常,大家都认为赚钱最快莫过于证券市场时,他卖出离场了。他认为自己获得了满意的回报,他不怕股市继续涨而踏空,他认为自己卖不到最高价,只能卖到满意价位。可实际上它往往买在了相对低位或者最低位,卖在了相对高位或最高位。他不会输,只会赢,他不怕输,反而不会输,他不怕套反而未被套,他不想卖在最高位反而卖在了最高位。

“傻子”才是真正的大赢家!

所以,笔者建议读者不妨学做愚钝者。市场中的聪明人太多了,所以“傻子”显得尤为珍贵:

①“傻子”只买一只股票,并长期持有,不为短期波动所提供的机会所诱惑;

②“傻子”只做一只股票,高抛低吸,丝毫不为其他股票的剧烈波动所诱惑;

③“傻子”哪个股涨得好就买哪个;

④“傻子”只买未涨的股;

⑤“傻子”只买便宜的股;

⑥“傻子”赚5%就卖,赔3%就卖;

⑦“傻子”只买别人套牢20%以上的股;

⑧“傻子”只买到达大通道下轨的股;

⑨“傻子”只买没庄的股;

⑩“傻子”只买换手率极低并未大涨过的股;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