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面向现代化·财政教育政策措施

面向现代化·财政教育政策措施

时间:2022-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在此政策框架下,确定宁夏财政支持教育的政策和措施。宁夏现代教育萌芽于晚清,起步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快速发展于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第二次现代化的要求,大学普及率要达到60%,宁夏大约为15%左右,教育现代化之路漫漫。教育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在宁夏现代化过程中,宁夏教育除了以上问题外,还存在投入不足及模式落后等问题。增加教育投入是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 面向现代化·财政教育政策措施

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全民受教育水平有明显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发展;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再经过几十年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这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依据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世界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制定提出的教育发展总目标,具有明确的导向性、总体的规范性和统一的原则性。要在此政策框架下,确定宁夏财政支持教育的政策和措施。

一、宁夏现代教育发展现状

宁夏现代教育萌芽于晚清,起步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快速发展于改革开放以来。截至2006年,宁夏有各级各类学校3049所,在校学生137.7万人;教职工7.4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6.48万人。在校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35.74%,民族教育得到了空前发展。有16个市县区通过了“两基”验收。高等学校达到14所,其中区属高校13所,在校学生达到6.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18%,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有博士生授予点3个、硕士授予点78个。2005年区属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641名(其中有1/5是回族)。

宁夏目前的教育距教育现代化有多远呢?如果我们用瑞典、日本、挪威、丹麦、德国、美国、奥地利、法国、比利时、荷兰、瑞典、芬兰、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亚、英国、爱尔兰、新西兰、西班牙、葡萄牙、韩国等21个国家20世纪末的平均水平作为标准来衡量,宁夏教育呈现以下基本特点:第一,公共教育经费总量比较低,但由于宁夏经济总量本身偏低,因而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尽管低于发达国家比重,但与国内平均水平相比相对较高,充分说明国家和自治区对于民族教育投入的重视。第二,宁夏小学教育普及率基本达到现代化要求。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虽然取得很大进步,进入大学教育大众化行列,但高中净入学率和大学毛入学率指标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还非常大,尚需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第三,全民文化素质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不小。成人识字率和每10万居民中的大学生比重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表21-1     宁夏教育状况与上世纪末发达国家比较

img14

注释:标1数据来源于杨明《中国教育离现代化目标有多远》;

   标2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6。         

表21-2     宁夏教育现代化指数

img15

二、宁夏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根据2003年有关数据对我国区域教育能力的测评结果表明,宁夏区域教育能力综合指数为37.74,仅高于西藏,排序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第30位,比最高的北京(85.75)低48点。其中:教育投入指数18.82,比北京市(89.04)低70.22点,教育规模指数34.73,比北京市(76.55)低41.82点;教育成就指数58.51,比北京市(91.65)低33.14点(详细参见: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402.)。上述数据充分说明宁夏教育总体上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宁夏教育发展水平整体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西部地区中流

以2005年每10万人平均在校学生数为例,宁夏高等教育、高中阶段、初中阶段、小学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人数分别均为1278人、2566人、4843人、11789人和1735人。除了初中人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他各阶段人数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宁夏教育普及方面并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宁夏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远远落后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北等教育发达省份。另外,从小学净入学率看,2005年宁夏为99.04%,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1个百分点,低于内蒙古、广西、重庆、陕西,高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处于中上水平。

(二)教育不平等的问题比较突出

男女教育平等,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截至2005年,宁夏6岁及6岁以上人口中未上过学的人口中女性所占的比例为66.35%,高于全国平均比例62.38%近4个百分点。在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中女性所占的比重,宁夏为43.1%,全国为42.7%,宁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宁夏低于北京(46.8%)3.7个百分点。以上数据说明,由于历史的原因,宁夏教育方面存在严重的男女不平等问题。但这种不平等状况正在得到逐步改变。这可以从15岁及以上人口中文盲的比重来印证。2005年,宁夏文盲人口占所有1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18.71%,而全国平均仅为11.04%,这是多年来宁夏与全国教育方面差距的长期积累的结果。宁夏女性文盲率(即女性文盲占女性人口的比重)为26.13%,全国为16.15%。宁夏教育不仅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别和性别差别,也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存在严重的城乡差别。

(三)与教育现代化距离遥远

按照第二次现代化的要求,大学普及率要达到60%,宁夏大约为15%左右,教育现代化之路漫漫。高中阶段教育能从一定程度上体现教育普及的程度,从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占6岁及6岁以上人口比重看,2005年宁夏为11.89%,全国12.44%,宁夏低于全国0.55个百分点,说明宁夏高中教育普及程度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宁夏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占6岁及6岁以上人口的比例为31.67%,而全国为38.35%,说明宁夏义务教育阶段的工作也相对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教育投入少,教育模式需要创新

教育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在宁夏现代化过程中,宁夏教育除了以上问题外,还存在投入不足及模式落后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教育投资依然严重不足。增加教育投入是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近几年来,宁夏教育投入虽然逐年增长,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教育存量少,再加上人口增长、自然灾害频繁等原因,教育的投入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二是人才培养模式简单化、一定程度上存在脱离实际需求的现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陈旧教育观依然根深蒂固,从而导致教育与经济建设衔接不够紧密;三是人才就业思想僵化,没有形成留住人才、善用人才的环境。知识人才严重匮乏的同时却又出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人才流失严重。

三、财政支持教育的政策和措施

经济制约教育,教育又反过来影响经济,这样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即“越是贫困、生产力水平低下——现代科学技术需求越发不迫切——越不重视人口素质的提高——越不重视投资教育以求发展——生产力水平越低下,经济越发贫困”,这就是所谓的“贫困综合症”。宁夏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首先跳出这个圈子,优先发展教育,走教育现代化之路。

(一)支持教育体制改革

近几年,宁夏财政已经构建起覆盖宁夏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要加大支持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和投入管理体系,支持教育部门引入先进的教育观念,使之本土化,在此基础上创新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

(二)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果

近几年,财政为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后要在确保教育投入不断增长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教育内部的潜力,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效。一是根据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规律,科学决策,合理规划,合力布局新校建设和旧校改扩建工程;二是合理调整学校专业设置,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充分开发学校的人力资源,推行开放办学,如尝试与企事业等用人单位合作办学等,提高教育资源的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确保教育经费充足,为教育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一是提高中央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只有切实提高中央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宁夏教育经费才能水涨船高;二是多途径筹措宁夏地区教育专款。宁夏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相当数量的乡级、县级政府财力薄弱。应该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民族教育专款扶持宁夏教育,逐步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

(四)支持调整教育结构,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在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调整专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要适度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高等教育应设置一些直接为宁夏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特色专业。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现代远程教育、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和其他继续教育,完善自学考试制度,形成社会化开放的教育网络,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结构体系,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要。要努力做到“四围绕、一着眼”,即:要围绕宁夏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及其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培养人才;围绕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及其产业发展培养各层次专业人才;围绕黄河灌区现代农业建设需要培养专门人才以及新型农民;要着眼于现代化建设的长远需要,培养高层次综合性管理人才和学术带头人。

(五)支持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育管理者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育现代化的主体力量是教育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这两支队伍的建设应该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予以考虑。要支持教育部门建立激励机制,为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形成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尤其是对农村教育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要增加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同时,在业绩考核和管理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