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财政目标与教育财政手段之间的关系

教育财政目标与教育财政手段之间的关系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3]从满足民主决策和社会福利函数的这些条件可以得知,任何一个教育财政手段对于所有教育财政目标的要求而言,都不是最优的。所以,我国选择教育财政手段的有限理性的最大化,取决于多种教育财政手段的有效组合。教育财政目标是与一个教育财政手段还是与多个教育财政手段发生联系,取决于教育财政目标的综合性程度。这是由不同教育财政目标的指向性差异所决定的。

四、教育财政目标与教育财政手段之间的关系

我国教育财政目标与教育财政手段之间的关系可以给出如下定义:

第一,任何一个教育财政手段都不会满足所有教育财政目标的要求。在现代社会,教育财政手段的采用是民主决策的过程,受制于社会选择规律。根据诺贝尔奖获得者肯尼思·约瑟夫·阿罗创立的社会选择理论,任何民主决策都不可能满足完全理性理论所确立的如下条件:①个人或集体决策者必须明确与一个利益相关者达成一致的政策问题。②个人或集体决策者必须明确,所有目的、目标并对所有目的、目标的排列达成一致,这些目的、目标的取得意味着问题的解决。③个人或集体决策者必须明确,有助于达成每个目的、目标的所有决策选择方案是依据其对目的、目标实现所起作用的大小来比较选择方案的。④个人或集体决策者必须选择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目标的方案。

该理论还认为对于三个方案中选出一个符合社会福利函数的条件是:①选择的非限制性。即选择时应把所有的个人偏好的组合考虑进去。②选择的非反常性。即选择应在选择者中达成一致。③不相关方案的独立性。即所选择的方案应独立于其他方案。④非强制性。即选择是参与者按自己的价值观来自由决定的。⑤公民至上性。即选择不是由独裁者来决定的。[13]

从满足民主决策和社会福利函数的这些条件可以得知,任何一个教育财政手段对于所有教育财政目标的要求而言,都不是最优的。所以,我国选择教育财政手段的有限理性的最大化,取决于多种教育财政手段的有效组合。

第二,某一教育财政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或多个教育财政手段作用的结果。教育财政目标是与一个教育财政手段还是与多个教育财政手段发生联系,取决于教育财政目标的综合性程度。教育财政目标的综合性程度愈高,它与多个教育财政手段发生联系的可能性就愈大;反之亦然。例如,为实现教育的健康发展这一教育财政目标,可采用的教育财政手段有:通过增加政府的教育支出来带动家庭和社会团体的教育支出的财政政策;鼓励家庭和企业增加教育支出的税收政策;维持较低的教育贷款贴现率的金融政策;鼓励发展私立学校的办学政策等。又例如,为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一教育财政目标,可采用的教育财政手段有:通过发放和使用义务教育券来增强义务教育办学活力的财政政策;促进非义务教育阶段办学公平竞争的行政政策;加强学校财务审计和监督的财政政策等。再例如,为改善区域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状况这一教育财政目标,可采用的教育财政手段有:加大中央政府对不发达地区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鼓励优秀教师到不发达地区去执教的财政政策;促进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教育交流的行政政策等。

第三,某一教育财政手段会对一个或多个教育财政目标产生效果,但在两个以上教育财政目标上产生的效果,既可能是积极的,又可能是消极的。这是由不同教育财政目标的指向性差异所决定的。教育财政目标指向性的差异是人们的需要在发展层次和程度上有所不同的必然结果。对某一教育财政目标有较强推动作用的教育财政手段,对另一教育财政目标一定存在着较弱的推动作用,甚至是制约作用。例如,在教育经费一定条件下,为实现非义务教育收费水平的稳定所采取的政策手段,会妨碍教育经费向优质学校流动,从而不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又例如,为维护高等学校办学公平竞争所采取的教育财政手段,虽然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和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在一定程度上却会加剧区域间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从而不利于社会稳定。再例如,由政府统一组织义务教育供给的教育政策,有利于实现义务教育的普及,但同时会淡化义务教育办学竞争,从而不利于义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