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同类型艺术品,为什么投资价值迥异

不同类型艺术品,为什么投资价值迥异

时间:2022-1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此,我们不妨将艺术品划分为“劣质型艺术品”、“必需型艺术品”、“奢侈型艺术品”三类。最典型的“劣质型艺术品”,当属各种粗劣的赝品。赝品盛行是中国艺术市场的顽疾,据估计,拍卖市场上的一半拍品是赝品。在国内,消费“必需型艺术品”的主力军主要是企业主和白领群体。他们购买艺术品主要目的是装饰家居,七成以上消费者会把艺术品挂在客厅或卧室,并长期收藏,而以投资为目的者仅占25%,把作品放在库房封存起来的仅有4.3%。

☆认识误区之13:“艺术品是生活的必需品”

☆投资必备要诀:分清艺术品的劣质型、必需型、奢侈型之别。

☆阅读关键词汇:劣质型艺术品·必需型艺术品·奢侈型艺术品

对于绝大多数商品而言,需求量的大小受制于多种因素,经济学称之为“需求弹性”。其中的“需求收入弹性”,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受其收入量的影响。依据需求量受收入影响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商品划分为劣质品、必需品、奢侈品三类。其中,“劣质品”如旧衣物、旧电器等,需求量会随消费者收入提高而降低;“必需品”如粮食、食用油等,需求量会随消费者收入提高而略有增加;“奢侈品”如名贵珠宝、艺术品等,需求量会随消费者收入提高而显著增加。

恩格尔定律表明,不同收入水平者“必需品”和“奢侈品”的支出比例相差悬殊。

家庭收入越少,“必需品”支出比例越大;随着家庭收入增加,“必需品”支出比例减少,而“奢侈品”支出比例加大。正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民收入普遍较高,造就了大众化的艺术品消费。而在中国,由于居民收入普遍较低,看似红火的艺术品购藏其实很局部。

在国内并不普及的艺术品消费中,消费品质仍有高下之别。

统而言之,艺术品是人们在满足生活“必需品”之后才有能力享受的“奢侈品”。但需求的收入弹性变化表明,随着消费者收入的提高,购买商品的档次会逐步升级:“劣质品”逐渐减少,“奢侈品”逐渐增加。同理,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所需艺术品的品质也会水涨船高。据此,我们不妨将艺术品划分为“劣质型艺术品”、“必需型艺术品”、“奢侈型艺术品”三类。

目前,大多数国民的艺术品消费处于“劣质型”。

最典型的“劣质型艺术品”,当属各种粗劣的赝品。赝品盛行是中国艺术市场的顽疾,据估计,拍卖市场上的一半拍品是赝品。有资深人士断言,已上拍的数千件徐悲鸿作品中,真迹不足5%。在普通画店,仿制的名家名作更举目皆是。赝品的泛滥,除鉴定乏力和商家恶意操作等原因外,也与庞大的赝品需求有关。一些解决了温饱的居民有意为居室增添摆设,但苦于资金有限,只能选择品质很差的赝品。他们知假买假,是看中了赝品的低廉价格。曾有一幅托名徐悲鸿的中国画立轴,拍卖成交价竟仅为2000余元,而地摊上的印刷品《清明上河图》,售价仅数十元。

当然,少数富裕家庭的艺术品消费已经升级到“必需型”。

越来越多的中高收入者把购买艺术品当作时尚,家庭陈列有档次的艺术品成为“必需”的消费,这便是近年市场兴起的“买得起的艺术”。“买得起的艺术”多为普通艺术家原作,也有高质量的名作复制品,品种包括油画、摄影、雕塑、版画等。在海外,“买得起的艺术”因价格较低,市场庞大,交易量远大于高价艺术品。伦敦“廉价艺术品博览会”上,每件艺术品的价格在3000英镑之内,纽约“买得起艺术博览会”上,每件艺术品的价格在100~10000美元之间。

在国内,消费“必需型艺术品”的主力军主要是企业主和白领群体。据《上海证券报》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七成艺术品消费者的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二成年收入在10万~100万元;六成艺术品消费者的接受价位在1万元以下,二成的接受价位为1万~5万元。他们购买艺术品主要目的是装饰家居,七成以上消费者会把艺术品挂在客厅或卧室,并长期收藏,而以投资为目的者仅占25%,把作品放在库房封存起来的仅有4.3%。

然而,国内的“奢侈型艺术品”消费者尚属凤毛麟角。

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它可以很好地满足富裕阶层的个性化和身份认同需要。至2007年底,国内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产的富人已达41.5万,他们平均拥有财富达510万美元,奢侈品消费遂成国内新兴热点。2009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已占全球市场的25%,跃居世界第二。不同阶层的奢侈品标准各异,工薪阶层的奢侈品可能是一瓶香水、一辆汽车,而富豪们的奢侈品可能是豪华游艇、顶级艺术品。

表13-1 2009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单位:元人民币;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1-4-12)

表13-2 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单位:元人民币;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1-4-12)

遗憾的是,尽管国内艺术市场天价频现,但其中大部分买家的购藏动机并非消费,而是投资。在经济学中,消费是指将产品用于满足生活需要,是经济活动的终端环节;而投资是指以当前的财产累积求取未来的收益,是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国内艺术品市场的许多买家,由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转战而来,他们将艺术品看作“挂在墙上的股票”,购买目的是倒卖获利。能够消费得起“奢侈型艺术品”的,既要具有鉴赏能力,又无需利用艺术品赚钱,他们才是真正的高端藏家。中国艺术品的“亿元时代”已经开始,正是这部分极少数的“大鳄”级藏家,撑起了高端艺术市场。

国民收入及艺术品消费意识的相差悬殊,造成了艺术购藏中“劣质品”、“必需品”和“奢侈品”并存。赝品、精品、极品的鱼龙混杂,正源于此。

相关资料链接:

1《赝品充斥艺术品市场:6-8万赝品拍到800万》央视经济半小时2011-03-30

2牟建平《真迹百余幅却现千件拍品,徐悲鸿伪画充斥拍卖场》《美术报》2009-03-31

3李沛珂《年底假画频频“现身”伎俩:团伙作案,用“托”欺骗》《兰州日报》2010-12-27

4宋继瑞《购买者众多,艺术品低端消费市场交易量惊人》《上海证券报》2008-08-02

5朱晓佳《消费型收藏离我们多远》《中国文化报》2011-01-14

6方翔《极少数“大鳄”级藏家撑起亿元艺术品交易市场》《中国文化报》2011-04-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