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不同的译者,迥异的志趣

不同的译者,迥异的志趣

时间:2022-03-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每个译者都在忠实地履行自己的翻译宗旨。从社会学层面看,译者的翻译行为也受各自所处的历史时空,客观社会环境、价值观、政治立场、生活方式及宗教信仰等翻译外部或社会层面的意识形态因素所限。哈贝马斯说,意识形态的不同会使文本的信息扭曲、变形。卞之琳则遵循原文的格律,整体以诗译出,译文极致、练达,颇显作为诗人的学识与才气。
不同的译者,迥异的志趣_共生翻译学建构

就翻译而言,不同译家各有自己的实践智慧和独特天赋。朱生豪在其译者自序中指出,“余译此书之宗旨,在求于最大可能范围之内,保持原作之神韵,必不得已而求其次,亦必从明白晓畅之字句,忠实传达原文之意趣,而于逐字逐句对照式之硬译,则未敢苟同”。而梁实秋则以为,“我翻译莎士比亚,旨在引起读者对原文的兴趣”,他坚持“莎士比亚就是这个样子,需要存真”。孙大雨、卞之琳、方平等译家则恪守原文的诗体格律,整体以诗译出,旨在复现原文的本色。事实上,每个译者都在忠实地履行自己的翻译宗旨。

就纯文学层面而言,译者的翻译行为会受到自身的翻译经验、语言能力、跨文化视域、文学素养等翻译内部或文本层面的技术和知识性积累的限制。译者内在的积淀和融贯中西的学养不同,对文本解读的效果会大相径庭。从社会学层面看,译者的翻译行为也受各自所处的历史时空,客观社会环境、价值观、政治立场、生活方式及宗教信仰等翻译外部或社会层面的意识形态因素所限。哈贝马斯说,意识形态的不同会使文本的信息扭曲、变形。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不同译者对同一文本会有异样的阐释目的、视角和志趣,甚至同一译者对同一文本在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翻译策略。原作唯一,译作无数,这是翻译本质的体现。

就译者对原作的语言艺术与风格的驾驭能力而言,各译家皆具严谨、忠实的翻译作风,也受各自的文学修养、阐释目的、人生志趣等因素的束缚,翻译的结果自然有差异。整体看,朱氏以散文译出,重原作之神韵、意趣,对原文的语言风格、色调有出神入化的再现,语言的表现睿智酣畅、浓重华彩,深切透视原文的戏剧形式与舞台效果,追求语言的声音美,对文字精雕细琢,赢得读者和观众无限赞誉,在国内的版次最多。梁译则平实、严谨,以散文译出,谨守原文的字句、语法,甚至标点,原原本本地用另一种文字转换了原作。为了取“信”于原文,梁氏搬用原文文体,严守其语法结构,字比句次地考究,可谓最忠实的译本。译笔细腻,一丝不苟,甚至连猥亵语也“悉照译,以存真”。卞之琳则遵循原文的格律,整体以诗译出,译文极致、练达,颇显作为诗人的学识与才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