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利用外资推动自主品牌塑造的机理

利用外资推动自主品牌塑造的机理

时间:2022-1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充裕的资金供给是企业增加投入、塑造自主品牌的物质基础。保护知识产权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条件,有利于推动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自主品牌塑造。事实上,我国一些企业、行业的实践也验证了利用外资能够推动自主品牌塑造的论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乏通过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成功塑造出中国的自主品牌案例。在利用外资中,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集成创新,我国一批自主汽车品牌成长起来,展示出良好的市场前景。

9.5 利用外资推动自主品牌塑造的机理

尽管外商并不会轻易将核心技术转让给我们,外资企业还会千方百计扼杀我国的传统品牌,但只要应对得当,外商投资仍然可以成为冲破我国企业塑造自主品牌障碍的巨大动力。

第一,在许多产业领域,外商投资推动着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外商投资企业不仅掌握着较先进的技术,拥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而且通过技术外溢效应促进着我国的技术进步。这种技术外溢效应主要是通过技术扩散、技术示范和技术应用三种途径实现的。[14]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之间人才的流动、内资企业为外资企业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外资企业举办的专业研讨会和技术交流活动、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和研究院所的合作研究等,往往形成技术扩散效应;外资企业所使用的技术通过设备、产品、人员接触、客户技术资料等有形和无形的方式,对内资企业产生技术示范效应,内资企业为了应对外资企业竞争带来的冲击,加快技术开发,提高技术水平;内资企业在最终产品的设计、集成、组装上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国内零部件配套质量偏低,降低了最终产品的质量性能,外资企业进入到零部件配套生产领域,不仅提供了高质量的零部件,而且使内资企业的最终产品制造水平、产业技术水平得以提升。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是创造自主品牌的基础和关键。

第二,外商投资的增长有效缓解了我国的资本短缺局面。而充裕的资金供给是企业增加投入、塑造自主品牌的物质基础。

第三,外商投资企业还会产生管理知识和企业制度的外溢效应。外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管理水平较高,拥有相对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以及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内资企业在与外资企业的合作、竞争中,可以学到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改进管理水平,甚至模仿外资企业的治理结构,完善企业内部治理制度。而管理上的改进,是企业能够塑造和保持良好品牌形象的重要条件。

第四,为了吸引外商投资完善国内的政策、法律环境,实施坚定的渐进式的市场取向改革,短期内使企业面对激烈变动的外部制度环境,不利于企业行为长期化和塑造自主品牌。但从长远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形成企业对未来稳定的预期,最终形成一个有利于企业创新和行为长期化的制度条件,推动企业采取长期化行为,塑造自主品牌。

第五,外商投资企业为了防止技术外溢,注重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要求国内提供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环境,加强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推动着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设,以及社会树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保护知识产权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条件,有利于推动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自主品牌塑造。

第六,外商投资可以有效打破行业准入壁垒和行政垄断,使内资企业置身于竞争的环境之中,无法利用行政特权获得高额利润。而内资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往往会更加注重技术进步和品牌塑造。

第七,在外资企业参与竞争的过程中,内资企业依赖耗费大量资源的粗放经营道路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为了降低成本赢得竞争,企业往往会侧重技术开发和品牌形象塑造。

事实上,我国一些企业、行业的实践也验证了利用外资能够推动自主品牌塑造的论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乏通过对外开放和利用外资成功塑造出中国的自主品牌案例。

比如,联想集团的发展,就是在利用外资下,通过发挥“本土化优势”、“成本优势”、“后发优势”的“三部曲”,进行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成功塑造自主品牌的一个缩影。与大多数企业一样,20世纪80年代初,联想发挥本土化的优势,代销国外品牌的计算机,从事售后的维护,开发配套零部件。随着与跨国公司交流和合作增多,在学习和模仿中产品配套能力增强,联想开始转向利用劳动力便宜的成本优势,利用来件组装的方式贴牌生产计算机。在贴牌生产中,联想利用跨国公司技术上的扩散效应,发挥“后发优势”,研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并在技术上逐步走向成熟,成为国际上著名的计算机生产厂商,还成功并购了全球享有盛名的IBM的PC业务,联想也成为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和生命力的自主品牌。

又如,汽车产业是高度全球化的产业。在利用外资中,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集成创新,我国一批自主汽车品牌成长起来,展示出良好的市场前景。

改革开放前,中国汽车工业在封闭中走了一条自主发展的道路,确实也形成了一些自主品牌,如解放牌和黄河牌卡车、红旗牌和上海牌轿车,但它们没有经过市场竞争的洗礼,竞争力十分脆弱,与世界汽车先进水平的差距也越拉越大。在对外开放中,我国开始寻找“引进技术”、“合资生产”、“自主创新”和塑造自主品牌的发展道路。

自1983年第一辆中外合资生产的桑塔纳轿车问世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在改革开放、“融入世界”的道路上已经前行了20多年,尽管围绕开放与自主的关系有过许多争论,但中国汽车工业在改革开放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和技术进步,却是不争的事实。20多年间中国共引进了1000多项整车、零部件的工艺和技术,跨国公司在中国大规模增资增产,世界知名的零部件企业也纷纷落户中国,国内市场的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进口车、合资车、自主品牌汽车同台竞技,许多车型一上市就实现了质量、技术与国际同步。通过技术外溢效应,我国初步掌握了大客车、面包车、微型车、卡车和普及型轿车的自主开发技术,在开放的视野中学会了现代汽车工业的管理和运作,不仅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而且缩短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一汽、东风、上汽三大汽车集团也都与跨国公司建立了合资企业或合作关系,不仅三大汽车集团的生产集中度已超过70%,“散、乱、差”的局面正在改观,国内企业的配套能力显著增强,而且通过不断吸收世界先进的技术,一直令中国汽车人耿耿于怀的自主品牌问题的解决初露曙光。一汽与丰田全面合作,使红旗轿车的质量大幅提高,品牌价值不断提升;东风与日产合资,商用车保留了东风品牌;解放牌卡车产销量更是名列世界前茅,已出口到46个国家和地区;一批新兴的汽车企业迅速成长,浙江的吉利汽车、安徽的奇瑞汽车以及沈阳的中华轿车,已有相当一部分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奇瑞甚至把工厂办到了国外,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崭露头角(张凤宇,2004)。[15]如果不是大胆利用外资,中国的汽车产业难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塑造自主汽车品牌之路会更加艰辛和漫长。

再如,家用电器是我国对外开放较早的行业,也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并成功塑造出大批自主品牌的重要行业。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家电行业引进国外技术和生产线,吸收了跨国公司的大量投资,目前,松下东芝、三洋、西门子、艾默生、惠而浦、飞利浦、LG等国际家电领域著名的跨国公司均已在华投资设厂。跨国公司组建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直接提供有效供给,不仅改变了我国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机、微波炉等家电长期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而且与内资企业相互合作与竞争,产生了明显的技术外溢效应,带动了内资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全面提升,逐渐形成了内外资企业有效竞争的市场,出现了广东(以美的、TCL、格力、格兰仕、科龙为代表)、江苏沿长江流域(以西门子、伊莱克斯、小天鹅、春兰、LG为代表)和山东胶东半岛(以海尔、海信、澳柯玛为代表)的三大产业圈,[16]产品大量出口,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令人尊重的地位,同时形成了一批国内著名的家电制造企业和享誉世界的自主品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