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集体经济多样化实现形式的发展阶段(年以后)

农村集体经济多样化实现形式的发展阶段(年以后)

时间:2022-11-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入2000年以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多样化的实现形式开始步入深化改革、推进发展的阶段。但是这几十年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发展历程说明,实现形式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一定要尊重和满足农民需要才能获得成功,而且我国目前多层次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也就决定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不可能也不应该固化在一种形式上,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改革开放后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发展就说明了这一点。

4.3.3.1基本概况

进入21世纪伴随我国工业化进程及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城乡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步扩大,主要体现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生活条件的差距的拉大以及工业农业之间生产效率、经济效益的高低差异,这些差距的增大使农村中的人、财、物等资源大量的由农村流向城市,“三农”问题日渐凸显。而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农产品销售市场国门的逐步开放加剧了我国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压力,从而使得我国组织化程度不高的小农户面临着国外发达国家强有力农业生产者的激烈竞争。

因此,为了提高我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保障其收益及我国的粮食安全,我国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始对已经建立的多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进行政策上的引导和组织行为上的规范。从2004年起在国家连续十一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曾多次提到要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多种有效实现形式的发展,引导其规范运行,着力加强能力建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进入2000年以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多样化的实现形式开始步入深化改革、推进发展的阶段。

由于在20世纪90年代所形成的多种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很多属于自发形成,所以在组织建设、运行规范、业务服务等领域都还处于摸索阶段。而进入2000年以后,在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农民强烈的需求推动下,多样化的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在多个方面展开了改革,主要体现在:首先推动集体产权改革,对集体财产折股量化,使原来名义上“人人都有”但实则无法具体体现的集体成员权利得以量化,而且通过折股量化及股利分红也使农民享受到了成员权利的具体实惠,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同时,在集体股的设置比例上也开始逐步降低有的地区甚至取消,村级各项公益设施事业支出主要从集体经济年终收益里的公积金、公益金中提取。其次在内部管理及外部运行上逐渐正规化、规范化。参照股份制形式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设立了相应的内部治理结构,而国家在2007年颁布施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标志着我国在引导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发展上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再次在服务内容层次上不断扩展,逐渐走向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实现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在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比较经济利益的同时,使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

4.3.3.2发展评价

伴随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及新农村建设的开展,这一时期通过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多种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既契合了农村集体经济的本质,同时也在解决农民买难卖难、农村公共产品提供以及农业现代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阶段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虽也是多样化发展,但是与探索阶段不同的是此时期多样化的实现形式主要是以专业合作、股份合作为基础衍生出来的,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或社区股份合作社逐渐成为发展的主流。而且各种实现形式的综合性不断加强,这种综合性主要体现在既有产加销经营业务的纵向延伸,同时也有合作主体的横向联合,例如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综合性的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不仅适应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需要,而且使农民与企业、集体经济组织结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农民不再单纯的只是一个农副产品的提供者,其也成为加工、销售阶段的利益分享者。

纵观这一时期的实现形式之所以能深入发展并在我国农村的一些地区取得良好的实践绩效,主要原因在于:首先,新型的实现形式在集体经济产权中体现和提高了农民利益,不仅使农民的经济收入提高,而且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还使农民在生产、生活方面都享受到了公共产品提供的诸多福利,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其次,新型的实现形式在管理上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一些积极因素,形成了明晰的内部治理结构,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实行,有效地推动了农民参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再次,新型的实现形式逐步开始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利用市场经济规律安排组织生产经营,正在不断扩大自身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从而不断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新型的实现形式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不可能存在完美的实现形式,只有是否合适的实现形式,其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去加以纠正,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才能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逐步发展与完善。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实现形式的增多并不意味着农村集体经济已经发展壮大了,相反正是由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不足及各地实际条件的差异,才需要大力推进对其实现形式的发展,才需要符合各地情况的多样化的实现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扭转其不断衰弱的态势。

综上所述,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发展历程的梳理可以发现,农村集体经济在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农业现代化中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不断成熟,小农户与大市场矛盾凸显的情况下,更需要农村集体经济这个统一经营层有效发挥作用。但是这几十年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发展历程说明,实现形式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一定要尊重和满足农民需要才能获得成功,而且我国目前多层次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也就决定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不可能也不应该固化在一种形式上,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改革开放后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发展就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当前探索多样的、符合各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实际需要的有效实现形式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结合各地有效实现形式找到其内在的共性即内在机制最为重要,通过构建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内在机制,才能使农村集体经济真正实现自我维系和发展壮大。

【注释】

[1]《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2-1433页。

[2]田纪云等:《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版,第11页。

[3]《毛泽东传》.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347页。

[4]罗必良:《经济组织的制度逻辑》.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307页。

[5]《毛泽东选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1-182页。

[6]同上,第259页。

[7]王贵宸:《中国农村合作经济史》.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317页。

[8]《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上卷).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567页。

[9]《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上卷).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566页。

[10]《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7页。

[11]《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87页。

[12]《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360页。

[13]农业部:《中国农村40年》.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22页。

[14]刘金海:《集体产权变迁中的国家、集体与农民》.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3年,第59-60页。

[15]中国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年鉴》.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5年版,第54页。

[16]罗必良:《经济组织的制度逻辑》.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328页。

[17]中国乡镇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编辑部:《中国乡镇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年鉴》.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年版,第25页。

[18]冯尚春、冯蕾:《比较视域下我国农村集体规模经营绩效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13(12),第14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