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集体经济形式的发展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集体经济形式的发展

时间:2022-10-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村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由农村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成员共有、民主管理、利益共享”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基本特征。因此,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组织农民开展集体经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已成为我国开展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第七章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集体经济形式的发展

摘 要:本章主要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发展问题。主要包括: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原因,现有各种集体经济形式的运作特点和改进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集体经济形式发展变化的阶段性特点和环境影响,最近几年农村集体经济形式发展的一般内部因素以及未来农村集体经济形式发展的基本趋势。我们发现,目前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普遍比较缓慢,主要是本地缺乏有优势的集体资产而又未创新实现形式来取得外部优势资产;不同的集体经济形式虽然各有适用性,但它们能够发展的共性原因在于经营收入增长并将其用于技术设备(集体资产)的更新改造和增加积累;在新农村建设全面开展的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形式已经或正在出现4个新的发展趋势。

农村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由农村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农村集体经济的实质是农村各地的一部分劳动成员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进行资产(本)联合和劳动联合——在尊重劳动者个人产权的基础上将资产和劳动要素组织起来合理配置、有效使用,以适应社会化分工和生产的需要、克服个别经营所难以克服的困难、提高劳动者集体的收入和福利。“成员共有、民主管理、利益共享”是农村集体经济的基本特征。

农村集体经济是保证农民利益、引导农民进行社会化生产并逐步消除小农意识的基本途径。1874年,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的教训时指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一开始就应当促进土地私有制向集体所有制的过渡,让农民自己通过经济的道路来实现这种过渡;但不能采取得罪农民的措施,例如宣布废除继承权或废除农民所有权”。[1]

在我国,改革开放前农村集体经济主要是社队经济。由于社队集中经营的行政支配性、集体产权归宿不明以及在经营上的封闭性等问题,逐渐失去了活力。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行政支配和集体产权问题,使主要农产品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变化。但是,随着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全球化发展,小规模分散经营很难支持农业、农村的长期发展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同时,农村家庭经营和农业低收入状况也容易产生严重的个人理性至上、集体行动困难、公益事业缺失、青壮年劳动力流出、村庄结构解体、农村社会文化发展滞后等问题。因此,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组织农民开展集体经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已成为我国开展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