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省对外开放事业与投资环境建设健康发展

甘肃省对外开放事业与投资环境建设健康发展

时间:2022-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后,掀起了一轮新的扩大利用外资的高潮,甘肃省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规模结构也有较大改善,外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三资”企业达到8户。全省新注册“三资”企业182户,资金总额1.8亿美元,其中外方投资8300万美元。与此同时,对内开放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年共签订省际间合作协议1278项,合作金额35.7亿元,交流科技成果516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经过30年的发展,对外开放工作已经成为促进甘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进力量,并且进一步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方向发展,与世界经济的交流与合作更加密切。

  (一)我省对外开放的坎坷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中,甘肃省的对外开放大体上可分为4个阶段,从2008年至2009年的两年间开始,开始步入对外开放的第五阶段,正好遇上全球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

  11978年至1991年是我省对外开放的开始起步阶段

  从1978年到70年代末,在当时国内大环境条件下,甘肃除执行国家外援任务和少量技术引进外,对外开放几乎是空白,1978年,我省的外贸进出口只有035亿美元。80年代,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省情实际,提出“敞开大门、开发致富”的总体发展战略,甘肃省对外开放开始起步,渠道逐步增加,领域不断拓宽。

  1980年到1991年,全省出口贸易额由3927万美元增加到276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177%。以丝绸之路为主线的旅游业开始重新繁忙起来,接待境外游客由5056人发展到503万人,旅游外汇收入由60万美元增加到1064万美元,分别增长了近9倍和167倍。这一时期,我省“三资”企业发展的步伐仍然不快,累计批准企业仅53户,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只有4352万美元,除去合同期满和已撤销的,1991年底的企业数为42户。企业的规模和涉及的产业层次也比较低,平均每户企业的外商出资额只有8211万美元。

  21992年至1993年是我省对外开放的第二阶段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后,掀起了一轮新的扩大利用外资的高潮,甘肃省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1992年,全省新批“三资”企业174家,协议利用外资额12688万美元,企业数和协议利用外资额分别相当于10年总和的33倍和29倍。规模结构也有较大改善,外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三资”企业达到8户。1993年,签订利用外资项目合同556个,实际利用外资额达5610万美元。外贸出口额达283亿美元。接待境外旅游人数达104万人,旅游外汇收入继1991年首次突破千万美元大关之后,达到1210万美元,分别比1991年增长11倍和13%。

  31994年至2001年是把我省对外开放引向深入的第三阶段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并且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自1994年起先从覆盖面最大的宏观体制入手,对财税、金融、投资、外汇、外贸、价格和流通等体制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向市场经济靠拢,与国际市场接轨。1994年是新体制运行的第一年,顺利实现了平稳过渡,各项改革措施基本到位,没有出现大的波动,达到了预期效果,向市场经济迈出了第一步。我省对外贸易努力适应汇率并轨的新情况,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完成出口创汇373亿美元,比1993年增长317%。全省新注册“三资”企业182户,资金总额18亿美元,其中外方投资8300万美元。接待境外旅游者811万人,创汇1353万美元。与此同时,对内开放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年共签订省际间合作协议1278项,合作金额357亿元,交流科技成果516项。

  在向新体制运行过程中,我省由于地处内陆,对外开放的基础比较薄弱,加之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不断显现出来。特别是1998年,我省对外经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对此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工作力度,1999年初及时召开了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将我省的对外开放继续引向深入,2000年对外经贸出现了恢复性增长。2001年,美国、日本、欧盟三大经济体同时出现经济低迷,世界经济进入全局性调整,增速明显放缓,影响程度超过了亚洲经济危机,特别是在美国发生“911”事件后,更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下滑。面对严峻的对外经济贸易形势,一方面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得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出台一系列鼓励扩大出口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全省上下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使得外经贸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1年全省对外贸易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额为77887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为47631万美元,进口总额为30256万美元,全年实现贸易顺差17375万美元;全省共审批外商投资企业72个,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07亿美元;执行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共58项,合同额073亿美元,实现营业额065亿美元,输出劳务人员1146人。旅游业以兰州为中心的西、东、南三条旅游线路格局已形成,2001年共接待境外游客2226万人次,创汇448114万美元。

  42002-2007年是我省对外开放的第四阶段

  党的十六大之后,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在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对外开放工作焕发出更大的生机和活力。

  外贸进出口增长强劲。世界经济稳定发展,国内经济快速增长,加之我国外贸体制改革持续深入发展,开放型外贸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市场环境持续向好,推动了我省外贸进出口增长强劲。2003年突破10亿美元大关,之后的几年年创新高,至2007年成功突破50亿美元,进出口达到5496亿美元,其中:出口1659亿美元,进口3837亿美元。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取得显著成果。20022007年全省共审批外商投资企业280个,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5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95亿美元。

  旅游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国际旅游方面,20022007年共接待海外旅游者1498万人次,年均递增685%,旅游外汇收入311亿美元,年均递增777%;国内旅游的发展更是喜人,共接待国内旅游者801979万人次,年均递增1906%,国内旅游收入34385亿元,年均递增3164%,整个旅游产业呈现出了不断开拓、稳步发展的新气象。

  (二)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格局中我省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外贸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融入国际市场、利用国外资源的能力空前提高。

  1.我省的对外贸易规模逐渐扩大,对全省经济的贡献不断提高

  19782007年甘肃省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22390亿美元,2007年我省进出口总额达到5496亿美元,提前三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50亿美元),是1978年的159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91%,在全国各省市进出口总量排名中位居第26位,其中:出口总额达到1659亿美元,是1978年的48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428%;进口总额达到383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684%。进出口对全省经济的拉动也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外贸依存度达到1547%,比1978年提高1455个百分点。另外,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外贸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十五”以来甘肃省共实现外贸进出口17268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824%,比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速高出1914个百分点,其中:进口总值9539亿美元,年均增长5821%,比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速高出3137个百分点;出口总值7158亿美元,年均增长2189%,比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速高出761个百分点。

  2.全省民营企业出口额显著增长,外贸主体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入、外贸经营资质条件的进一步放宽以及各种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实施,我省民营企业出口初具规模,特别是2005年新修订的标志着外贸经营权全面放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的正式实施,为对外贸易发展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外贸主体进一步向多样化发展。2007年甘肃省民营企业累计进出口493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588倍,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897%,比2001年提高79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401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519倍,占全省出口总额的2417%,比2001年提高2258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67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2倍,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486%,其中:出口232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338倍,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398%,比2001年提高了287个百分点。

  3.我省的贸易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

  我省的贸易方式由一般贸易转变为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为辅。随着贸易方式的转变,进一步促进了全省的贸易发展。

  2007年,甘肃省一般贸易进出口完成5168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766倍,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94%,其中:出口完成1478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31倍,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89%。加工贸易进出口311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956%,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66%。其中,出口177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526%,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1067%。

  4.我省的进出口商品结构逐渐趋于合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积极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带动了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2007机电产品出口达到241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453%,特别是采油机械增长较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022亿美元。全省农产品出口也已初具规模,2007年农产品实现出口225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356%,商品品种主要有苹果汁、干酪素、瓜籽、种子、肠衣、蕃茄酱等。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我省的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对原材料、机械设备及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的快速增长,不仅弥补了我省经济建设资源和技术的不足,而且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2007年,我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分别为16亿美元和032亿美元。

  我省的外贸进出口由1978年的035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6084亿美元,年均增长1876%,尤其是近5年年均增长36%,比同期全国平均增幅高11个百分点,比全省同期GDP增幅高18个百分点,占全国的比重由0156%上升到0238%,外贸依存度由626%提高到1365%。全省进出口企业超过1600家,贸易伙伴遍及全球131个国家和地区。

  5.甘肃省的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在原有单一贸易伙伴的基础上,对国际贸易实施多元化战略,进一步拓宽贸易渠道,与亚洲、欧洲、拉丁美洲、非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各大洲均实现了双边贸易。2007年,我省与亚洲、欧洲、北美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进出口贸易额分别为1657亿美元、796亿美元、358亿美元、388亿美元、812亿美元和1485亿美元。

  6.我省的进出口贸易资质企业的素质不断增增强

  2007年底,我省具有进出口经营资格的企业已发展到1300多家,有进出口实绩的也已达到394家。2007年进出口涌现出过亿美元的企业,分别是金川公司、酒钢集团、白银公司和兰石国民油井4家国有企业,其进出口额占到全省进出口总额的82%。

  (三)甘肃省的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利用外资呈现出稳步发展的特点

  改革开放的30年以来,甘肃省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渠道与领域不断拓展,结构不断优化,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截至2007年,全省共审批外商投资企业1920个,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47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57亿美元;借用国外贷款签约额为3741亿美元,实际使用额为2744亿美元。其中:2007年,我省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5个,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516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802万美元;全省借用国外贷款签约额191亿美元,借用国外贷款实际使用额为264亿美元,贷款主要投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文化事业、教育等领域,有力的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1.我省招商引资力度与利用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完善和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2007年全省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累计达到111个,合同外商直接投资15亿美元,占全省比重分别为58%和61%,中粮、美国可口可乐杜邦、法国威立雅、达能、澳大利亚必和必拓、英国力拓矿业、香港华润集团等8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嘉士伯、美国路博润、国民油井、德国奈驰、泰国正大、荷兰亚森等国际知名公司相继落户我省。2007年单个项目合同外资金额433万美元,是1991年的5倍。

  我省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儿童基金会、人口基金会以及欧盟、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德国、荷兰、希腊等国际组织和友好国家开展合作,累计执行多双边无偿援助项目437项,受援金额219亿美元。项目涉及农村扶贫、人畜饮水、基础教育、医疗卫生、艾滋病防止、社会保障、社区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覆盖了全省14个市州,76个县(区)。

  2.外商在我省投资国家与企业不断增多,投资的渠道与领域不断拓宽

  全省已有香港、美国、台湾、韩国和英属维尔京群岛等53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来我省投资兴业。外商投资已涉及我省国民经济所有行业,而且大多投向我省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和领域。在已经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外资投向第一产业的占8%,投向第二产业的占56%,投向第三产业的占36%,第一产业主要集中在制种业、特色农产品、中药材种植加工等;第二产业主要投向石化、电力冶金、轻工、机械、电子、食品等行业;第三产业中主要投向房地产、宾馆业、旅游、商贸、服务业等传统服务行业和城市供水、工程设计、信息技术等领域。

  3.我省利用外资的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近年来,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绿地投资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外资并购和增资成为我省利用外资新的增长点。2007年我省共审批外资并购项目6个,总投资30348万美元,合同外资金额8206万美元。外资并购省内国有企业2家,民营企业4家。并购行业主要分布在城市供水、市政工程设计、有色金属加工冶炼、农产品加工等领域。

  全省实际累计引进省外资金51488亿元,累计引进国外资

  金99亿美元。近5年来,实际引进省外资金从998亿元增加到20611亿元,年均增幅832%。实际引进国外资金从052亿美元增加118亿美元,年均增幅177%。中粮、美国可口可乐、杜邦、法国威立雅、。澳大利亚必和必拓、英国力拓矿业等6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落户我省,已有香港、美国、台湾、韩国和英属维尔京群岛等53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来我省投资兴业。2008年实际引进省外资金29680亿元,增长44%,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157%提高到175%,实际引进国外资金128亿美元,增长88%,吸引国外投资和外省投资的能力正在逐渐增强,投资结构发生新变化,在工业项目占主导的同时,农业产业化项目明显增加,主要集中在制种业、特色农产品、中药材种植和养殖加工等,能源类项目中传统能源项目比重下降,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项目比重增大。

  从1978年至2008年底,我省累计利用外资实际使用额526亿美元,其中:借用国外贷款实际使用额312亿美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额214亿美元。累计实现境外投资7亿美元。建设了194个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项目。项目涉及农业、林业、水利、工业、交通、能源、通讯、生态环保、城建、科教文生、扶贫等领域,覆盖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

  (四)我省对外开放的旅游产业稳步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的旅游业经过30年的发展,旅游生产力全面提高,旅游产品结构不断完善,旅游产出水平大幅提高,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

  1.我省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特别是近年来,在我省的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在国际旅游方面,甘肃旅游从1979年接待海外旅游者2485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0万美元发展到2007年接待海外旅游者331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702105万美元;国内旅游的发展更势头旺盛,从改革开放初的几乎为零发展到2007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3899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1064亿元。甘肃省旅游业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其整体的产业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2.我省的旅游基础设施稳步发展,接待能力日益提高

  2007年末,全省共有旅游涉外饭店274家,标准客房25320间,已形成了沿丝绸之路等旅游线路及其各主要城市为依托,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形成了良好档次的旅游饭店服务体系。全省共有国际、国内旅行社338家,其中:国际旅行社32家,国内旅行社306家。具有导游资格证人员9629人,有日、英、法、德、阿拉伯、俄、朝鲜等语种导游,语种结构趋于合理。

  3.我省的旅游产业水平大幅提高,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促进作用

  2007年,全省旅游业总收入11591亿元,比2001年增长36倍,相当于全省生产总值429%,相当于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118%。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旅游交通、餐饮、购物、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大发展,在促进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增加就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贫困地区摆脱贫穷,走向富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五)我省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的力度进一步扩大

  全省上下坚持以扩大开放促进改革发展,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不断拓宽对外开放的新途径、新领域、新机制,促进了全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在积极“引进来”的同时,我省企业努力“走出去”,国际多双边无偿援助成果丰硕。已经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从事投资、贸易、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涉及建筑、路桥、炼油和石化建设等多个领域,境外资源性的开发,占我省对外投资的92%以上,民营、股份制企业已成为“走出去"的新生力量。全省累计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1036亿美元,累计对外直接投资398亿美元,外派各类劳务人员15万人次;近五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合同额从2019万美元增加到242亿美元,年均增幅643%。境外投资额从228万美元增加到25亿美元,增长10965倍。2008年,全省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303亿美元,同比增长25%。境外投资总额324亿美元,同比增长30%。

  (六)2008年与2009年为我省对外开放的转折及其新一轮起点

  1.在全球性金融与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我省对外贸易与利用外资取得了新进展

  2008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为6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出口总值为160亿美元,下降35%;进口总值为448亿美元,增长168%。一般贸易出口135亿美元,下降88%;加工贸易出口24亿元,增长336%。机电产品出口27亿美元,增长12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03亿美元,增长254%。

  与此同时,2008年全省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37个。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81%。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101亿美元,下降5826%;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303亿美元,增长186倍。

  2.继续营造我省对外开放的良好环境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地区能否有效地吸收外资,除了国际、国内条件外,最重要的是取决于本地区投资环境的优略。投资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投资风险的大小和投资效益的高低以及投资的区域选择。

  有的专家学者认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差距拉大的原因很多,其中东部地区的环境比中西部地区环境优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而说,改善我省投资环境,是加快发展与缩小差距的需要及必要条件,是加快全省对外开放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为了改善投资环境,省委省政府从甘肃实际出发,坚持改善投资硬环境与改善投资软环境,转变观念与制度创新、一般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生态环境,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以解决重大项目建设环境问题为突破口,大大改善了我省投资的软、硬环境。具体加快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缓解了瓶颈制约。西部大开发以来,我省以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为重点,加强了公路、铁路、机场、能源、通讯等全方位的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08年底,全省运输线路总里程达到111805公里(不含油气管道),其中铁路营业里程3093公里,公路通车里程105638公里,内河通航航道里程874公里;全省现有民航机场5个,规模较大的港口(兰州、白银、临夏、陇南)4个,生产用码头泊位67个(其中公用码头泊位39个),公路运输枢纽站场432个(其中,客运站384个,货运48个)、农村客运站点3720个(乡镇汽车站620个,行政村停靠站3100个)。以省会兰州为中心,通达周边省区省会城市和省内市州的高速公路网和纵贯全省东西干线铁路初具规模,运输能力不断增强,综合运输通道骨架初步显现。与此同时,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化进程,综合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为企业和客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加大力度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全方位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化环境。

  3.继续改善我省投资环境的政策主张

  改善投资环境,是一项综合的、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改善投资环境,就是要按照投资或资本增值属性及价值规律,提高构成投资环境要素的质量,尽快形成一个政策法规完善,法律保障、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较高,市场体系健全、开放、公正,外资企业经营所需要的高素质各类人才较齐备和社会治安良好的环境,使投资能自发进入,促使经济发展。具体应着重抓好人文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市场环境的建设。

  在营造人文环境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改善投资环境的教育,树立“人人都是软环境”的观念,使社会各界成员的思想观念发生根本的改变。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全方位宣传我省的优势,改变外界一贯形成的甘肃贫穷与落后的认识,重新塑造良好的甘肃新形象,真正形成“事事关乎软环境、处处体现软环境、时时注意软环境、”的氛围。使每个公民都感到“我就是软环境、我代表甘肃形象”,构造天时、地利、人和的人文环境。与此同时,要真正确立起大外资观念,在全球性的金融与经济危机的形势下,要建立起新的融资机制,促进软环境建设,具体拓宽引资渠道与领域,逐步开放金融、中介、信息等服务行业。形成国有资产的出售、合作、租赁的市场,为外资提供更广阔的投资空间。要千方百计进行风险投资,力争做到科学有效,要采用创业投资、投资基金、股权转让、收购兼并、特许经营权等方式利用外资,降低投资成本。要选择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重点突破。要进一步改善招商引资方式,注重双赢与实效。另外,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推行合作经营、合资建设、委托投资建设等方式,积极探索BOTTOT等形式。总之,通过建设好软环境,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

  在营造政策环境方面,趁这次党和国家派出调研组对甘肃进行全面调研、给甘肃制定优惠政策的时机,争取全方位的国家扶持政策。在产业、工商、税收、金融、土地、环保、城建、海关、引进人才、资源等全方位,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

  在营造服务环境方面,要彻底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真正坚持依法行政。具体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真正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真正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树立起全方位的服务意识,确保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在甘肃投资的省内外、国内外的一切经营机构与所有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在营造法制环境方面,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制定健全的涉外经济政策法规,提高甘肃全体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规范行政部门与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

  在营造市场环境方面,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好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知识、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市场,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也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所要达到的目标。要营造好市场环境,必须规范市场秩序,要大力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建立健全市场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对于各种优质资产,对于国债等建设的收益好的项目,要通过资本市场化的运作,转化为新的建设资金。要充分运用好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企业债券等融资手段,正确、有序地探索融资、租赁等新的金融工具,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大项目,筹措建设资金。要进一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依法维护市场秩序,健全市场准入、运行和退出的法规。严格查处价格欺诈、产品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打击价格联盟、低价倾销和生产经营中的假冒、伪劣现象。健全和完善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誉体系。完善和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产、信用和契约关系,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与此同时,要大力加强信用法制建设,加强信用道德建设,强化诚实守信意识,全方位建立健全信用管理的法规和制度。

  与此同时,要建立健全投资环境监督评估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和责任制。具体建立政务环境评议评价制度,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对经济发展环境的监督作用。要真正实行优化环境的首长负责制。要努力改善全省的投融资体制环境,真正培育起我省对外开放的良好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