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甘肃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形势

年甘肃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形势

时间:2022-10-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是学前教育稳定发展。启动实施了《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全省民族地区21个县中实现“两基”的县达到了17个,“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80.95%;六是特殊教育快速发展。在全省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全省教育需求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据统计,近年来,甘肃省小学阶段学生以每年4.66%的速度递减,初中阶段学生以每年2.3%的速度递减。
年甘肃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形势_2010~2011年甘肃省社会发展分析与预测

一、2010年甘肃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形势

(一)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教育需求结构变化明显

一是学前教育稳定发展。从2009年开始,全省启动了“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走进社区,为散居儿童和家庭提供早期服务”工程,有力地拓展了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社会化服务领域;二是义务教育取得很大成效。截至2009年年底,全省实现“两基”的县、市、区达到83个,人口覆盖率达到97.93%;[1]个别地方开始出现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两头延伸的良好趋势,如酒泉市的阿克塞县开始实行15年(学前、义务教育、高中)、肃北县实行12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全免费教育;三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势头良好。启动实施了《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截至2009年年底,全省拥有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47所,省级重点38所,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突破40多万人,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例达到了4.5:5.5;四是高等教育初步向大众化阶段迈进。2010年全省高校招生实际录取178935人,比2009年的158166人多录取20769人,平均录取率较去年提高了6.5%;平均录取率达到了61.5%,舟曲灾区824名高考考生全部被录取;五是民族教育大力发展。初步形成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相衔接的民族教育体系,民族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全省民族地区21个县中实现“两基”的县达到了17个,“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80.95%;六是特殊教育快速发展。2010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批转了甘肃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甘肃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把发展特殊教育列入2010年为民办实事的内容之一,并从2010年起提高了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省级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费增加到每年300万元,并按照城市初中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核定特教学校(包括普校附设特教班)的生均公用经费。

在全省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全省教育需求结构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是民众对各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突出表现在对学前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上升;二是特殊教育需求逐步显性化,以残疾人群体为主的其他社会群体对个性化教育资源的诉求明显增强;三是小学、初中阶段的教育需求呈现结构性变化,由于学龄人口的逐年减少,小学校数、学生数继续减少,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不断提高。据统计,近年来,甘肃省小学阶段学生以每年4.66%的速度递减,初中阶段学生以每年2.3%的速度递减。

(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完善、薄弱环节得到了普遍加强

一是全省教育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快速增长,仅2009年全省教育固定资产投资额50.76亿元,比2008年增长58.61%;[2]二是加大了全省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2010年在2009年新建校舍689.8万平方米、维修加固138.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继续全面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全省中小学校舍面貌大为改观;三是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达到了小学300元/生·年,初中500元/生·年的中央基准定额;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提高到小学500元/生·年,初中750元/生·年;四是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加快。在2009年投入资金25.77亿元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改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五是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全面落实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制定的《甘肃省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奖励性补助实施管理办法》,对在财政预算内足额落实了城市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基本标准的市(区)给予了30%的奖励;六是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在2009年新建、改扩建高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10所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特教学校的建设力度;七是全省灾后学校重建工作取得明显成绩,在2009年全省受灾学校灾后重建资金规划投资46.02亿元、灾后重建学校在建322所、竣工229所的基础上,开始实施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区学校的重建工作。[3]

(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能力逐步增强

一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经费大幅增长。在2009年财政安排1.1169亿元用于支持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舍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二是全面落实对职业教育中的涉农专业进行学费补助的特殊政策,全面保障农村学生接受免费的职业教育。目前,甘肃省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已由21个增加到30个,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农民、农村和农业的能力得到了普遍加强;三是继续完善中等职业教育减免学费政策。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费减免列入省政府2009年为民办的12件实事之中,在对2009年招收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每人一次性减免学费500元的基础上,继续实施这项政策,共为46.2万名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3.3亿元,使我省成为全国率先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减免学费政策的省份之一。

(四)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结构不断优化

一是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2009年全省高考录取率为52.7%, 2010年全省高考平均录取率达到了61.5%;二是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和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全面加强了西北师范大学实现省部共建、合作民族师专升本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肃机械电子职工大学改制为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后续相关工作;三是全面实施“甘肃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工程”,不断加大高校基础课实验室投入力度,重点支持高校建设和改造基础课实验室。目前,全省已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2个;四是对高等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学生的补助力度不断加大。在2009年向37所高校9.41万名家庭生活困难学生下达国家奖助学金1.33亿元的基础上,加大了对舟曲灾区家庭生活困难学生的补助力度,从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全省所有高校免除舟曲灾区学生的全学年度学费。

(五)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全面推进

一是不断提高教师待遇。目前,全省14个市(州),86个县(区)的112644名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工已经全部兑现了绩效工资中70%的基础性部分,3个县(区)兑现了30%的奖励性部分。[4]确保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工资水平,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二是加强教师资格制度建设。从2009年开始,对1994年1月1日以后补充到教师队伍中的在职教师进行资格认定,同时对代课教师、以工代教人员以及民办学校、培训机构中的教师进行资格认定;三是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在2009年为农村中小学选拔500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农村特岗教师招考人数大幅增加。

(六)教育布局结构不断优化

2010年,全省继续坚持以“高中向城市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的总体思路,以创办寄宿制中小学为突破口,全面推动以寄宿制学校建设为特征的新一轮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通过“撤、并、挂、建”等措施,使中小学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校舍建设质量明显提升,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村中小学从1998年的2.2万余所减少到目前的不足1.3万余所,全省小学生均校舍面积达到4.56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面积达到了4.08平方米,普通高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到了11.07平方米。与此同时,根据我省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对技工院校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基本形成了我省东部以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为主,中部以汽车、石化、轻工、物流和服务业为主,西部以钢铁、有色金属和旅游服务为主的技工院校布局。

(七)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初步得到解决

一是继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在义务教育阶段,继续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在职业教育阶段,设立了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助学金;2010年省政府下发了《甘肃省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实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制度,主要资助我省普通高中在校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平均占普通高中在校生的10%,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000元。在高等教育阶段,继续完善奖、贷、助、补、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特别是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的完善,在更大范围内解决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二是继续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以流入地政府为主,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行与当地学生同等对待的政策,更好地保障了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三是形成了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的制度环境。坚持标本兼治,坚持加大教育投入与规范教育收费并举,积极开展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创建活动,有效治理了各种形式的乱收费行为,维护了教育事业的良好形象;四是大力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维护了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五是积极推进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减少行政审批,使教育管理更加民主、公开、透明。这些重大的制度性建设已经成为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力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