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协同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协同

时间:2022-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将回答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是什么”的问题,即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影响的路径问题。本模型基于资源基础理论,考察作为战略资源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联性,本概念模型旨在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具有正效应。企业社会责任强调了企业内部的无形战略资源与外部关系资源的协同作用。

作用机理实证研究上面笔者重点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资源维度进行有效识别,以及基于企业社会责任下企业绩效评价问题。实证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具有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声誉资源四个资源维度以及企业绩效具有可持续发展和财务营运绩效两个评价维度。

本章将回答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是什么”的问题,即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影响的路径问题。首先,对企业社会责任各单项维度对企业绩效的直接作用进行检验;其次,考虑资源的互补性或组合,利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各单项资源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以描述这种动态协同的作用。

5.1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作用机理模型和

假设第3章笔者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资源属性,上一章进一步有效识别出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声誉资源四个资源维度以及企业绩效的可持续发展和财务营运绩效两个评价维度。

本模型基于资源基础理论,考察作为战略资源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联性,本概念模型旨在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具有正效应。这种作用可以分解为两部分:直接作用和协同作用。本概念模型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基础,并考虑资源间的协同作用,把资源基础理论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结合起来,对资源基础理论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同时拓展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领域。

资源基础理论强调的是内部资源的积累和能力对价值创造的重要性,相对而言,忽略了企业只是产业链的一个环节。企业必须在一定社会经济环境中运作,它依赖于外界环境(pfeffer &Salancik,1978),与外界环境存在广泛的联系,这不仅包括物质、资金、人员、信息等要素的联系,而且还包括社会网络关系。而社会资本理论强调了企业与外部主体的关系特性。Lee等(2001)对新建企业的分析认为新建企业不仅要开发企业特有的资源,而且需要通过它们的社会网络获取外部补充性资源。他们的开创性研究工作为本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类似地,Riahi &Belkaoui(2003)也指出,把资源基础理论同利益相关者观点结合起来具有重要意义。应该说,任何企业都需要在内部开发资源的同时,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发挥内部和外部资源的共同作用。因此有必要将资源基础理论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结合起来对企业绩效做出全面的解释,而不是片面强调内部或者外部资源的重要性。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出现和发展为资源基础理论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整合提供了良好的概念基础。企业社会责任强调了企业内部的无形战略资源与外部关系资源的协同作用。本书以企业社会责任概念为核心,把资源基础理论中的企业战略资源同企业层面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有机整合起来,拓宽了资源基础理论对企业战略资源的认识。

5.1.1企业社会责任各表现维度对企业绩效的直接作用

企业社会责任是由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和声誉资源四个资源维度构成的战略资源整体,这些单项资源对企业绩效的直接作用已经被许多的实证研究所检验。

1.物质资源对企业绩效的直接作用

物质资源包括企业使用的物质生产技术、厂房和设备,以及企业的地理位置和获取原材料的方式。许多学者认为只有无形的、难以模仿的资源才是一个企业战胜竞争对手,给股东创造价值的资源,但那些能嵌入商业过程的物质资源,也具有不易为竞争对手所模仿的性质,从而产生企业的竞争优势。Wlliamson(1975)和Barney(1991)关于企业的资源基础观一直强调依靠嵌入的资源,利用其互补与联合的特性来维护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绩效。如上所述,嵌入的(embedded)资源是指一种资源的价值被不可分解地连接到另一种互补的或联合的资源里,它表示资源价值的增强,即一种资源与另一种资源结合时发挥的作用较该资源独立发挥作用时能产生更高的价值。嵌入的资源具有联合特性,即如果一种资源没有另一种资源的补充,那么其自身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企业社会责任中,环保、环境控制技术与安全生产、财务手段、技术基础设施是一系列资源的集合,对企业取得长期竞争优势具有较大的作用,它实质上构成了企业的内外部物质资源能力(Zahra &Nielsen,2002)。

首先,环境控制技术以及基础设施能力促进企业进行环保友好生产,并与社会、社区保持良好互动关系,降低协调成本、交易成本甚至法律成本,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财务技术能力,关系到企业的投融资水平。良好的财务管理技术能力不仅能保证企业正常运营,有效率地使用资金,节约资本成本,而且可以在经营环境恶化时,保持持续经营,避免停业甚至破产的风险,提升客户关系管理及市场份额,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

最后,虽然技术基础设施各组成部分能够通过市场购买到或容易被竞争者模仿,但把各组成部分整合成为符合企业自身所具有的技术能力和环境控制能力的设施平台,需要企业的技术专家运用以往的经验并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建设,因而相当复杂而不易被竞争者所了解,因此可成为竞争优势(Weill &Broadbent,1998)。同时,由于受到“时间压缩不经济”的影响,对于新进入者来说,仅仅通过“投入大量资本”购买相应的环境控制技术设施系统就想赶上竞争对手的发展步伐,是比较难以实现的。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笔者提出下列假设:

假设h1:物质资源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具体地:

假设h1a:物质资源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假设h1b:物质资源与企业营运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2.人力资源对企业绩效的直接作用

长期以来,人力资源被认为是企业的关键资源(pfeffer,1994),人力资源对企业绩效的直接作用在人力资本理论、战略管理和组织经济学等学科的研究中都进行过讨论。早期人力资源和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之一来自Benson和Lohnes(1959),总结了有技能的人力资源雇佣密度的差异是系统的,与工厂的主要流程和市场有关。之后许多研究证实拥有技能、知识和能力的人可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旨在增加雇员技能、知识和能力的投资有利于提高个人生产力和增进企业绩效。

战略管理理论中的资源基础理论重点提出了雇员作为内部资源对发展和维持企业竞争能力的作用,认为由于传统的竞争优势的来源如资金、规模经济等随着全球化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变化而被削弱,人才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最终来源。pfeffer(1994)更进一步提出,希望在当今全球竞争环境下成功的企业必须进行适当的人力资源投资来获取和保留比竞争对手更出色的人才。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发现,包括教育水平、经验和技能在内的人力资本属性,特别是高层管理者的特性显著影响企业的成果(outcomes)。劳动力质量能显著地解释企业间生产力的差异(Griliches &Regev,1995),对企业增强回报和增加运营规模的能力也有显著影响。

pack(1972)针对管理人员的技能揭示管理技能是企业生产力增加的关键催化剂。Lynch和Black(1995),Snell和Dean(1992)证明人力资源是组织生产力的决定要素。他们认为人力资源通过各种途径给企业创造了价值,最明显的是企业在通过价值链(porter,1985)创造最终产品附加价值的过程中,人力资源与各种投入品相结合转化为最终产品,从而提高了产品的附加价值。Wright等(1994)着眼于人力资源的认知角度说明了人力资源对竞争优势的影响,其他学者分别关注能力或技能对竞争优势的作用。

上述研究分别验证了提高人力资源的技能对提高企业生产力、营运能力的正面作用,以及从人力资源角度证实了其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决定作用。由此可以推断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必然具有正效应。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笔者提出下列假设:

假设h2:人力资源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具体地:

假设h2a:人力资源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假设h2b:人力资源与企业营运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3.技术资源对企业绩效的直接作用

Lee等(2001)针对高技术新创企业的实证研究中,提出新创企业的内部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内部能力主要包括企业家导向、技术能力和财务资源。从他们对内部能力的分析看,内部能力是类似技术资源的概念。技术资源(能力)则是组织所拥有的科技知识、专利以及生产技术的总称。财务资源的提出是针对高技术新创企业一般缺乏运营和研发资金的现实状况而提出的。不考虑研究对象的特质,则企业内部能力中的技术资源(能力)是核心能力,这些都是技术资源的范畴。他们以销售增长为新创企业绩效指标进行回归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内部能力显著影响新创企业绩效。

我国学者张钢(2000a)也认为,技术资源是“导致企业生产可能性边缘外移的催化剂”,因为组织资本中的技术资源能够使企业克服X-非效率,也能够通过战略、结构与文化的协调作用将物质资源和纯粹人力资源调动到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向上来,从而提供企业的技术水平,最终增进企业的经济效益。

根据资源基础理论(RBV),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所有资源维度中,并不是所有的资源对绩效都具有相同的贡献(Barney,1991)。虽然众多文献在描述企业资源时,用VRIN,即企业的资源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但Conner(1991)和Fahy(2002)所谓的VRIN特征可以累积产生资源壁垒的高度,即竞争对手复制的壁垒。这种资源产生的壁垒效应可以保护企业从这些资源中所获得的经济利益不受竞争者侵蚀。因此,Michalisin等(1997)提出,研究者们应更多地关注那些无形资源,在这些资源中能够抵御竞争对手复制模仿的一个途径就是来自于企业自身的技术资源(能力),如知识产权、专利、研发能力,还包括企业特有的文化等。

无形资源如专利和版权等通过知识产权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这种法律层面的保护构成了其部分对手们模仿或复制的高度壁垒。企业进行研发投入,不断生产和研究新产品,以及开展更多的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本身就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在一些学者的文献中,企业进行研发的创新活动,其成果属于整个社会共享,是对整个社会的贡献,企业本身虽然从中获得了可观的经济利益,但相对其正的外部性来说,给整个社会、整个人类带来的利益更多更为巨大。

企业社会责任除了能吸引和留住员工外,从产品生产过程来看,还能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企业对社会规制的服从成本,从而形成新的市场机会等。只要企业取得新的独特的工序并能为超越竞争对手提供机会,那么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就取得了新的竞争优势。另外,环境政策的履行建立了企业学习的资源,加强了跨部门的整合,提高了员工的技术,这些因素最终提高了生产率

Griliches(1979)将R&D投资与企业长期绩效建立起正向促进的作用,在这些模型中,R&D被作为一种“技术资本”的投入形式,这种技术资本导致知识的增强,并推进产品和过程的创新,这种创新活动能够促进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最终带来积极的绩效。由于技术资源(能力)能够构成企业无形资源,并促进企业长期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可得到下列假设:

假设h3:技术资源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具体地:

假设h3a:技术资源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假设h3b:技术资源与企业营运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4.声誉资源对企业绩效的直接作用

经济行为根植于更大的组织间网络,外部关系在企业获取补充资源和能力、开发新的商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pfeffer和Salancik(1978)也指出,组织只是产业链上的一环,它的生存和发展必然依赖于环境。企业管理企业间关系的能力提供了一种竞争优势,声誉资源及关系资本表达了企业间关系对企业绩效的价值。一般认为,企业间的关系可以有获取更多资源、直接导致竞争优势和促进学习等作用。

pennings等(1998)等都说明了社会资本能够促进组织绩效。企业社会资本在Gabbay和Leenders(1998)看来是:“企业通过社会关系能够积累的有形和无形资源的综合,它能够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Leenders和Gabbay(1999a)主张企业的外部网络是企业绩效的主要贡献因素之一。组织与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建立良好关系,有助于以更优惠的价格获取外部资源用于产品或服务的生产,以更高质量的产品吸引和保留顾客。

声誉是重要的关系资本之一。一些实证研究显示,公司声誉是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性无形资源(petrick,et al.,1999)。公司声誉主要通过公司与员工、顾客、供应商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而逐步形成。声誉传递着企业在市场上优势地位的信息,能够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根据资源基础理论(RBV),企业关系资本中的核心在于企业的声誉资本(reputational capital),企业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声誉有助于改善其与外部的行动者(诸如消费者、投资者、银行、供应商、竞争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并且还能吸引更优秀的员工及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Fombrun,et al.,2000)。因为声誉资源对企业成员具有激励效应,声誉租金越高,企业成员的诚信度也越高,并且如果声誉嵌入到结构比较健全的社会中,会形成统一的价值和信念,从而对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形成良性的推动作用。

企业声誉不是轻易能得到的资源,好的企业声誉需要企业付出相当长的时间,并且做出稳定而持续的投资。这已经被确认为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无形资源。实证研究也发现在企业声誉和企业经济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声誉资源依赖于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当企业有能力做到顾客对其忠诚,投资者对其信任,合作者对其满意,同行业中形成规制的氛围,媒体中形成良好的形象,这时可以说企业的声誉资本已经建立起来了。

一个具有社会责任形象的企业能依靠其声誉资本在商业界获取更多的投资者、合作伙伴的青睐。Bansal和Clelland(2004)的比较研究表明,更具有社会责任形象的企业比其竞争对手在市场风险中更具竞争优势。当然也有学者对声誉资本与企业经济绩效关系的研究提出了质疑。Brammer和pavelin(2004)就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用成本收益去研究所有形式的企业经济绩效是有问题的,CSR仅是促进了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加快了识别过程。因而参与CSR为企业创造声誉资本从而获得收益还得具备一定的条件,即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必须和企业的特征相适应。对不同企业在环保管理中的比较研究发现,加强环保管理能提高某些与环境关系密切的企业的声誉,而与环境关系并不密切的企业投资于环保管理收效甚微。因而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如果超越企业自身性质的活动则将浪费企业资源,降低企业经济绩效。

因此可得到下列假设:

假设h4:声誉资源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具体地:

假设h4a:声誉资源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假设h4b:声誉资源与企业营运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5.1.2企业社会责任各维度协同作用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资源基础理论提出,即使一种资源自身具有有价值、稀缺和难以模仿性,它仍需要与其他资源互补才能更好地发挥竞争优势。单项资源对竞争优势的贡献固然重要,资源的互补性或者组合也值得关注。任何单个企业都不可能拥有企业发展和获得竞争优势所需的所有资源或者构建新的资源。现代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复杂性更增加了组织间相互依赖的程度。资源组合的研究有两类,一类是有形资源与企业特有的无形资产的组合,另一类是无形资源的组合研究。本书主要考察企业社会责任要素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正如文献综述部分所指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单个维度间的协同作用难以预测,目前的研究很少涉及这个领域。诸如“一种资源的变化是否影响其他类型的资源?”“一种资源能否向另一种资源转化?”“四种类型资源的投入怎样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问题已被学者们提出,但是目前尚无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单个要素间的确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在企业社会责任的结构中,人力资源和声誉资源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活性因素,物质资源和技术资源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保障和支持因素,四者的相互作用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

1.人力资源与声誉资源的交互作用

人力资源与声誉资源相互影响的研究较少,但是从人力资源和声誉资源的概念上看,两者具有紧密的联系。声誉资源主要指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和维系主要需要人力资源的配合和支持,从这个角度看,人力资源和声誉资源是不可分割的。较高水平的员工素质和交际能力(即高水平的人力资源)能够为企业吸引和留住更多的客户,为企业带来更和谐的合作伙伴关系(即促进企业声誉资源的增加),最终能够带来企业绩效的增长。

另外,良好的企业声誉,不仅可以吸引优秀员工加盟,而且可以留住企业已有员工,增强企业员工的荣誉感,降低员工的周转率,减少解雇、招募和培训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

鉴于上述研究成果,本研究认为人力资源与声誉资源间存在正向关系,人力资源与声誉资源的相互作用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效应。因此本研究拟验证下列假设:

假设h5:人力资源与声誉资源存在正向关系。

假设h6:人力资源与声誉资源的协同作用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效应。

具体地:

假设h6a:人力资源与声誉资源的协同作用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产生正向效应。

假设h6b:人力资源与声誉资源的协同作用对企业营运绩效产生正向效应。

2.物质资源对声誉资源的作用

物质资源包括企业使用的物质生产技术、厂房和设备,以及企业的地理位置和获取原材料的方式(Barney,1991)。企业社会责任中,环保、环境控制技术与安全生产、财务手段、技术基础设施是一系列物质资源的集合,对企业取得良好声誉,从而获取竞争优势具有较大的作用,它实质上构成了企业外部声誉的基础。

首先,环境控制技术以及基础设施能力促进企业进行环保友好生产,并与社会、社区保持良好互动关系,提高企业责任形象和长期声誉,降低协调成本、交易成本甚至法律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绩效。

其次,财务技术能力,关系到企业的投融资水平。良好的信誉和商业信用,不仅能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资金来源,有效率地使用资金,而且能节约资本成本,也可以在经营环境恶化时,保持持续经营,避免停业甚至破产,提升客户关系管理及市场份额,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

鉴于上述分析,并结合前面的理论分析,本研究认为物质资源与声誉资源间存在正向关系,并且物质资源通过声誉资源的作用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效应。因此本研究拟验证下列假设:

假设h7:物质资源与声誉资源存在正向关系。

假设h8:物质资源与声誉资源协同作用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效应。

具体地:

假设h8a:物质资源与声誉资源的协同作用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产生正向效应。

假设h8b:物质资源与声誉资源的协同作用对企业营运绩效产生正向效应。

3.人力资源对技术资源的作用

人力资源维度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将员工看成是一种价值资产,在这种高承诺的模式下,员工对企业的承诺、适应性和高质量(技能、创造能力、业绩等)得到发挥,从而使企业产生一种有价值的竞争能力,较高素质的优秀员工是企业进行技术革新和创新的基础所在。正如上面所述,较高水平的员工素质和交际能力(即高水平的人力资源)能够为企业吸引和留住更多的客户,为企业带来更和谐的合作伙伴关系(即促进企业声誉资源的增加),最终能够带来企业绩效的增长。

此外,企业的技术资源如企业进行研发投入,不断生产和研究新产品,以及开展更多的环境保护技术研究,同样离不开企业人力资源的状况,具有较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企业则可能具有较高水平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从而带来好的企业绩效水平。

鉴于上述研究成果,本研究认为人力资源与技术资源间存在正向关系,人力资源与技术资源的作用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效应。因此本研究拟验证下列假设:

假设h9:人力资源与技术资源存在正向关系。

假设h10:人力资源与技术资源协同作用对企业绩效产生正向效应。

具体地:

假设h10a:人力资源与技术资源的协同作用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产生正向效应。

假设h10b:人力资源与声誉资源的协同作用对企业营运绩效产生正向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