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

时间:2022-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实和潜在的庞大用户群体,特别是移动和固定宽带用户群体,为信息消费规模扩张提供了基础性支撑。

一、政策措施的宏观经济背景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宏观形势下,我国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出口复苏速度缓慢,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粗放式增长方式面临极大挑战,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的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特别强调“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创新的不断加快,信息消费逐渐成长为国内消费市场的重要增长力量之一,同时表现出强劲的渗透带动作用。信息消费促进消费总量扩张,带动消费结构调整升级的效果已开始显现,且还有巨大发展潜力。因此,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相关的政策研究和制定是与宏观经济形势和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高度契合的,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政策措施的产业背景

1.信息消费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

第一,通信运营业增势稳定。

近几年,基础电信企业不仅大力强化自身网络和基础设施能力,而且还在加大转型步伐,积极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拓展业务经营范围,业务市场格局保持持续优化的基本态势。2014年上半年全行业完成电信业务总量8 600亿元,同比增长约15%,行业净利润率为10.9%,均高于当期GDP增速。

第二,电子信息产业地位大多日益稳固。

2014年上半年,随着全球经济形势趋向好转和我国稳增长的“微刺激”政策逐步取得成效,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增速震荡上扬,主要指标增速呈现小幅回暖。全行业继续深化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一系列提质增效举措将为产业后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1~6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高出工业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47 583亿元,同比增长9.6%。

第三,用户基础日益雄厚。

现实和潜在的庞大用户群体,特别是移动和固定宽带用户群体,为信息消费规模扩张提供了基础性支撑。全行业电话用户数累计达到15.2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超过12.6亿户,其中3G用户累计达到4.7亿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渗透率超过38%,4G用户经半年的发展已近1 400万户。2014年上半年互联网(固定)宽带接入用户规模累计达到1.99亿户,移动互联网用户共8.6亿户,其中3G上网用户已达3.6亿户。

2.信息消费的需求特征

当前,我国信息通信业步入发展新阶段,用户结构显著优化,智能终端加速普及,应用服务更加广泛,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全面渗透,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消费总额达到9 920亿元,同比增长57%,占信息消费比重超过44%,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移动互联化趋势显著加速。

第一,用户结构快速升级,增强信息消费市场活力。

在“宽带中国”战略及“宽带中国专项行动”推动下,互联网宽带接入进一步普及,高带宽接入用户比例再创新高。2013年全国新增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超过1 900万户,用户总规模达到1.89亿户,人口普及率接近14%。其中,4M以上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49亿户,占宽带用户总数的比例达到78.8%,比2012年同期提高14.2个百分点。FTTH用户达到4 082万户,占全部宽带用户总数的比例提升至21.6%,比2012年同期提高9.6个百分点。3G进入加速发展阶段,移动互联网用户渗透率超过70%。2013年,我国2G用户同比减少5 185万户,历史上首次出现负增长趋势;而3G用户增势加速,新增用户1.69亿户,总量超过4亿户,占移动用户比重达到32.7%,同比增长12个百分点。智能手机快速普及,2013年我国智能手机用户渗透率达到40.8%,相比2012年提高15.8个百分点;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70%,移动互联网用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用户渗透率超过70%。

第二,产品创新空前活跃,提升信息消费增长动力。

智能终端(特别是移动智能终端)是人们更为及时和高效的获取和交互信息资源的工具,不仅为全面促进信息消费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载体,自身也成为当前最主要的、规模巨大的信息消费产品。2013年,基于互联网的信息产品种类和数量加速增长趋势显著,智能终端的换机与新增消费市场规模巨大。以国内重点终端产品为例,2013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4.23亿部,占比超过73%,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上市智能手机新机型2 288款,同比增长3%以上,智能机存量市场渗透率已达40.8%,相比2012年提高15.8个百分点,整体消费规模约为5 566亿元,同比增长高达62%;平板电脑凭借便携化和移动化优势,2013年销量超过1 600万台,同比增长61%,高于全球平均水平8个百分点,整体渗透率超过20%,消费规模突破510亿元,同比增长46.5%;此外,以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新型智能终端逐步进入推广应用阶段,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产品相继涌现,智能终端产品日趋丰富。

第三,移动应用融合渗透,开启信息消费巨大潜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渗透普及,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网络视频等融合应用表现出明显的移动化趋势。企业正在不断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和海量用户数据改造传统型融合应用,使之加速向移动网络平台迁移,创造出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移动搜索等新型应用模式,扩大了用户使用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既有范畴,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随时随地、方便灵活的购物消费模式,催生和激发了大量新的消费需求。以移动互联网与零售、社交融合应用为例,2013年11月11日手机淘宝购物消费规模全面井喷,全日成交额达到53.5亿元,是2012年同日成交额的5.6倍,占全天淘宝和天猫支付宝总成交额的比重超过15%,与2012年全年平均比重相比增速高达220%;微信“新年红包”则成功抓住用户实际需求,并将过年红包的传统习俗与微信支付相结合,2014年除夕夜在微信上参与抢红包活动的总人数达到482万,最高峰时每分钟“新年红包”数量超过2.5万个,当日有200万张银行卡加入微信金融平台。

3.信息消费的规模和经济贡献

2014年上半年,我国信息消费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整体规模达到1.28万亿元,同比增长24.2%,相比于一季度增势显著上升。一是信息服务消费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信息服务整体消费规模达到5 890亿元,同比增长29.9%。二是信息产品消费增势保持平稳增长,总体规模约为6 940亿元,同比增长19.7%。三是新型信息消费占比超过70%。新型信息消费总规模达到9 000亿元,同比增长34.1%,在信息消费整体规模中的比重首次突破70%,相比于2013年同期占比提升5个百分点以上。

此外,当前信息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突出。信息消费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体现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利用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对本部门产出的推动作用。近年来,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在经济活动中的渗透作用明显增强。根据我们的测算结果,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会带来338亿元的国民经济产出,2014年上半年,我国信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0.78个百分点,间接拉动新增国民经济产出超过6 000亿元。

三、未来的展望

2014年是落实宽带战略和4G商用元年,用户、服务、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将推动信息消费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用户升级。2014年,4G商用快速推进,宽带普及提速步伐加快,预计4G用户超过5 000万,宽带用户突破2亿,移动用户普及率接近100%,移动互联网用户渗透率达到75.4%。消费者对智能化、网络化电子产品的消费热情高涨,净增智能手机将超过2亿台,用户渗透率超过50%,成为拉动信息产品消费的核心力量。二是服务转型。居民信息消费的服务需求从语音业务转向数据业务,数据业务资费将进一步下降,移动用户每月上网流量有望翻倍增长达到200 M,数据流量消费的空间和潜力更为广阔;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新活跃,社会交往、搜索、消费、休闲娱乐等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服务移动化比例大幅提升。三是消费优化。2014年,信息产品和服务精细化、用户群体细分化的趋势将更为显著,新型信息消费将大幅增长,企业将进一步注重网络平台、用户习惯、商业模式间的优化融合,研发更加贴近用户实际应用,提升用户认知度和使用度。2015年信息消费整体规模将达到3.2万亿元。我们认为,在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向好、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经济社会各领域对信息网络、技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将进一步释放,信息消费市场将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5年信息消费必能达到既定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